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第1张

恶性黑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

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原发性黑素瘤均由表皮内的黑素细胞增生所致,其表现为色素浓重的逐渐增大的结节,周围可绕以红晕。其发病率虽较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低,但恶性度大,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除了由巨大性先天性色痣续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外,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在成年后。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初起为一色素斑,棕色至黑色不等,且色泽常不均匀,深浅不一,边缘不甚规则,以后可逐渐扩大,隆起成斑块、结节或肿块,甚至溃破、出血,最后发生转移。根据临床表现,恶性黑素瘤可分为以下4型:原位黑素瘤、浅表散播性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不同分型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1.结节型

此型临床最为常见。其特征是肿瘤呈结节状突出于皮肤表面,颜色较为一致,为黑褐色或灰红色,亦有偶见无色的。肿块表面多规则,或菜花状,或息肉状,或菌状。表面常发生溃疡。肿块于短期内常迅速增大,达数厘米不等。

2.蔓延型

此型呈表浅湿疹样外观,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润发展而来,肿瘤周围皮肤具有湿疹样变化。蔓延型湿疹样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淡红色等杂乱色。

3.雀斑型

此型多由原位病变恶性雀斑发展而来。瘤块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样特征。其边缘变极不规则,但表面却呈扁平状,颜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与蔓延型相似。本型常于老年面部雀斑病变基础上发生,不过我国较少见。

4.特殊型 肿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呈小结节状,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呈现灰白色或灰蓝色,质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一旦确诊,应及时作手术切除。对怀疑有转移的病例,术后还应配合化疗。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疗法也在研究中,其中对卡介苗治疗研究最多。

编辑本段治疗措施

对早期未转移的结节或斑片损害应手术切除,切除包括皮疹周边范围正常组织1~3cm,如果是指(趾)恶黑,截指术是必要的。已肯定受累的淋巴结应该切除,但预防性淋巴结切除仍有争议。从肢体动脉灌注抗有丝分裂药物治疗肢体黑素瘤也有一定疗效。发生血行广泛转移者须采用以甲氮咪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

一、基本治疗方案

恶性黑色素的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很快转移。目前主要采用尽早切除病变组织,配合化疗、生物、中医药及物理、放疗等综合治疗。

二、中医治疗

从表面看,本病发生以外因为主,但摩擦、日光、外伤等外部条件(故应尽量避免),还必须通过"正虚"之内因而起作用。导致"正虚"之因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和热毒内蕴。从临床看,热毒内蕴表现较多,若进一步分析,则气血痰湿异常为顺,而热毒内蕴为果。故在治疗上,应首先扶持虚弱之气,或补气温阳,或养血滋阴,务求改变机体的失衡状态,调动机体的防卫能力,再视临床见症,或行气导滞,或化瘀活血,或消痰散结,或败毒消瘤,方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这比较符合我们对肿瘤病机的根本探讨-"正虚",亦即气、血、阴、阳虚,尤以"阳虚"为重,治疗宜"温阳"为主的扶正治疗方法,再配合临证他法。所以,笔者非常赞同陈义文先生的辨证施治,而不赞同以"清热解毒"为主的系列治疗,现摘录如下。

(一)辨证论治

1扶正消瘤法

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内虚学说,凡肿瘤疮疡多为正虚邪盛之疾,不论临床见症多少,也不管术前术后或放疗前后,均宜扶正消瘤法,临床常用扶正消瘤片、扶正抗癌冲剂、八珍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临床常用药:高丽参、西洋参、人参、党参、太子参、广明参、北沙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鹿角霜、甘草、熟地、阿胶、制首乌、当归、枸杞子、桑椹子、黄精、龙眼肉、紫河车、杜仲、川断、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仙茅等。

2理气散瘀法

按阴阳互根之理,气为血帅,血为气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情志抑郁之人,多有气滞血瘀之候。故临床常见胸闷烦,胁肋胀满,嗳气吞酸,肿块胀痛、刺痛、脉弦涩或弦浮,舌尖瘀黯等证。临床常用越鞠丸、舒肝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大黄庶虫丸等方加减。临床常用药方:乳香、没药、丹参、桃仁、红花、刘寄奴、三七、茜草、木馒头、水红药子、三棱、莪术、蒲黄、归尾、赤芍、虻虫、五灵脂、石见穿、水蛭、马鞭草、庶虫、麝香、黄药子、昆布、海藻、木香、沉香、枳壳、枳实、青陈皮、砂仁、丁香、旋覆花、八月扎、半夏、刀豆、香附子、苏梗、厚朴、沙苑子、槟榔。

3消痰散结法

由于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肾火衰退,故湿痰凝于经髓,结于肤表,症见胸腹满闷,纳谷不香,脉濡苔腻,肿块增大迅速,发痒陷痛,或破溃,渗流黄汁,病人黑尿。临床常用消瘤丸、海藻玉壶汤、舒肝溃坚汤、桂枝茯苓丸等方加减。临床常用药:牛黄、山慈菇、生半夏、天南星、全瓜蒌、莱菔子、常山、皂角刺、刺猬皮、浙贝母、泽泻、白术、苦参、木通、车前子、猪苓、茵陈、白鲜皮、防己、抽葫芦、半边莲、生苡仁、佩兰、藿香、瞿麦、金钱草、石韦。

4败毒祛邪法

由于邪毒侵扰日久,或因素食肥腻等,致邪毒雍聚经络肌表郁久化火而成此候,常见发烧恶寒,包块肿痛,或破流血水,心烦口渴,失眠多梦,消瘦食少,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无力等症。临床常用仙方活命饮、普济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青蒿鳖甲散等方加减。临床常用药:蒲公英、野菊花、半边莲、苦参、山豆根、虎杖、紫花地丁、甘草、穿心莲、半枝莲、连翘、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芙蓉叶、草河车、金银花、大青叶、凤尾草、山桅子、土茯苓、石上柏、板蓝根、藤梨根、露蜂房、猫人参、核桃枝、黄芪、皂角刺、穿山甲、熊胆、牛黄、黄药子。

(二)专方验方

1消核浸膏片

浙贝母、丹参、海藻、昆布各125g,牡蛎、白花蛇舌草各25g,夏枯草50g,玄参15g,甘草3g。浓煎,浸膏制片。每服4~6片,每日3次,可长期服用。

2消瘤片(扶正消瘤片)

由人参、三七、蚤休、狼毒、薏似仁、甲珠、蜈蚣、黄药子、仙鹤草、牛黄、黄芪、鹿角胶、硼砂、紫河车等组成。每服6~10片,每日3次,可长期连续服用。

3牛黄1g,半枝莲30g,大黄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煎服1剂,长期服用。

4海藻玉壶汤

由海藻、陂皮、贝母、连翘、昆布、半夏、青皮、独活、川芎、当归、甘草组成。每日煎服1剂,或连续服用。对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呈小结节状痰核型有一定效果。

(三)外敷药物

1鸦胆子研粉,或砸成油状薄饼,外敷于病灶上,每1~2日换一次。

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鲜草捣成糊状,外敷于病灶上,每日换药2次。

3金花散 升丹1份、熟石膏9份,研细混匀,敷于患处,涂于恶性黑色素瘤之溃烂表面上,每日换药一次。

5水蛭30g,大黄10g,青黛5g,共研细末,以香油60g、黄蜡15g熬膏,外贴于肿瘤灶上,每日换药1次。

6五虎丹

水银、白矾、青矾、牙硝、食盐各180g,煤油丹并将结晶研成极细粉末。或将药粉直接撒敷于肿瘤上,或以米饭赋形搓成钉剂,敷巾于病灶上,或插入病灶中。待肿块坏死脱落后,改撒红升丹,隔日换药一次,直至收口为止。

7三品一条枪粉

以白砒和明矾煅制成白色块状物,加雄黄、没药,共研成细粉,并以紫外线消毒后封瓶备用。肿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净后上药粉03~06,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5天上药一次。一般上药3~5天后,癌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即改换四环素软膏涂布,使肉芽组织形成。

8蟾酥软膏

取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再加40g磺胺软膏,共调均匀,以适量敷肿块处。一般用药3天后癌瘤开始坏死脱落,药18天左右,创面可基本愈合。

(四)饮食调养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在体虚主要是气血双亏或肾气不足基础上发生黑痣恶变。大病后,或手术治疗后、化学药物治疗后,体质更加虚弱。因此调理饮食、加强营养,显得尤为重要。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欲气血双补,必先健脾开胃,以益气养血。

可选用:

1人参粥 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2黄芪粥 黄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红糖适量,陂皮末3g,共煮粥。

3归芪蒸鸡 当归20g,黄芪100g,母鸡1只,共蒸熟后分次服用。

4参枣米饭: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20g,好米250g,白糖50g。参、枣切碎与共蒸,米熟饭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5术枣饼 白术30g,大枣250g,鸡内金、干姜、面粉、油、盐等调料适量。诸药研末或切极细,与面粉、调料合匀,煎饼,分次食用。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还常见有肾亏表现,针对肝肾不足,可选用以下饮食:

1虫草枸杞 冬虫夏草10g,枸杞子20g,瘦猪肉100g,鸡蛋250g,调料适量,炖熟后分次服用。

2枸杞粥 枸杞子30g,好米100g,共煮粥。

3核桃鸭 核桃仁200g,鸡肉100g,荸荠150g,老鸭1只,料洒少许,油盐适量,共炖熟,分次服用。

针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毒瘀之象,可选用以下饮食:

1大蒜粥 紫皮大蒜30g,好米100g,共煮粥。

2芦笋香菇汤 芦笋200g,香菇100g,文火熬汤,可加适量调料饮食。

3菱粉粥 菱角粉60g,好米100g,共煮粥。

三、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病变总之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因本病扩展范围广,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切除。一般认为肿瘤应广泛切除,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及部位而定。四肢和背部病变,一般包括瘤组织外5cm以上正常组织一并切除;面部等处难以广泛切除者,至少应切除瘤组织外2cm正常组织,切除深度要包括皮下、肌膜及肌肉组织,以免瘤细胞扩散或转移。大面积切除后需要植皮,切除后所造成的组织缺损,一般先暂时用简单方法修复,观察一段时间无复发者,再考虑成形修复术。在切除原发性肿瘤的同时,应同时作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凡原发性肿瘤靠近淋巴结、肿瘤大而隆起或发生破溃者,原发肿瘤侵袭到真皮者均应作局部淋巴结清除术。

本病的手术效果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变侵袭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有直接关系,临床所治疗的患者由于多数发现较晚,故一般认为术后5年生存率在20%~30%之间,如治疗时尚属早期,手术中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70%~80%。也有文献报道术后辅助以其他综合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62%,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10%~20%,10年生存率为0,有血行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有5%。

四、化学治疗

(一)单一用药

有效的药物有DTIC、BCNU、CCNU、ACD、DDP、HU、DBD、VDS、VLB和VCR等。

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DTIC是治疗黑色素瘤的较好药物。

(二)联合化疗

两种药或三种药的联合化疗较单一药疗效好。常以DTIC、亚硝脲药物、DDP和长春碱类药物等合并使用。

1BDV方案

BCNU 65mg/m2,静脉注射,第1~3天/6周;

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VCR 1~15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6次。

2DVP方案

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

VDS 3mg/m2,静脉注射,第1天;

DDP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3CBP方案

CCNU 80mg/m2,口服,第1天;

BLM 15U/次,静脉滴注,第3~7天;

DDP 40mg/m2,静脉滴注,第8天。

6周重复。

4BDPT方案

DTIC 22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3周;

DDP 25mg/m2,静脉滴注,第1天/6周;

BCNU 150mg/m2,静脉注射,第1天/6周;

Tamoxifen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6周为一疗程。

5PBDV方案

DDP 30mg/m2,静脉滴注,第5~7天(或50mg/m2静脉滴注第5、6天);

BCNU 125mg/m2,静脉滴注,第1~4天;

VCR 2mg/m2,静脉注射,第1、8天。

3周重复,共3~4周期。

6BDVRT方案

BCNU 60mg/m2,静脉滴注,每6周的第1、8天;

DTIC 20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VDS 3mg/m2,静脉滴注,第1、8天;

DDP 30mg/m2,第4~6天;

TAM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3周重复,共3周期。

五、生物治疗

实验已经证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大多数具有特异性抗原,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出自身肿瘤抗体存在,并且文献中有少部分恶性黑色素瘤有自发消退现象,提示本病与免疫有关,故临床上倡导应用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期望达到控制肿瘤生长、杀灭体内残存的瘤细胞和防止肿瘤复发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免疫疗法有:

1用自身肿瘤制成的疫苗,进行皮内注射,每周1~2次。

2卡介苗

在尽可能将原发病灶切除的基础上,将卡介苗注入病灶周围新出现的卫星结节内,若原发病灶已无法彻底切除,亦可注入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内。

3干扰素

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对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有较好的抗癌性。据不完全统计,应用不同类型的干扰素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约400余例,缓解率在20%,少数病人可获得完全缓解。据认为是目前较有效的药物。

4左旋咪唑 每日150mg,连用3天,间隔11天为一疗程,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5转移因子和提高免疫的中草药等亦可使用。

六、物理治疗

液氮冷冻疗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小、位于表皮病变的早期患者,临术实践证明,皮肤色素细胞对冷冻敏感,冷冻后数分钟即可致死,且尚具有防止瘤细胞扩散的作用。此外还可用激光、电化学疗法。

七、放射治疗

适用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尤其是对内脏转移灶所引起的压迫症状具有缓解作用,可作为临床综合治疗一的一部分。至于以上这些疗法与中医药的配合,可参见有关章节。

编辑本段黑色素瘤的中医治疗

黑色素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本病多发生于皮肤,居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此外,亦多见于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的粘膜处。此病疗效不佳,预后较差,死亡率高,一直被医学界视为棘手难题。北京海淀百草治癌研究中心张仁济教授等专家,在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运用辨病与辨证、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中医整体治疗原则,治疗黑色素瘤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张仁济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系,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高徒,自1943年就开始利用祖国医学攻治癌症,并创建了百草治癌研究中心。近十年来,其长女张大宁副主任医师秉承父业,继续潜心钻研肿瘤的治疗。他们认为,采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制剂增强宿主的抗癌能力,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在此学术思想指导下,他们选用党参、黄芪、灵芝、白术、西洋参等药性平和的中草药,保持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同时加用白花蛇草、半枝莲、龙葵、石见穿等药杀灭癌细胞;此外还选用杜仲、何首乌、桑寄生等补益肾气的药物,以补肾之正气,驱其浊气,使其不能聚集成“黑子”。

张仁济教授等专家的治癌特点是运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评价中药的疗效,在此之前,这一研究中心已在肝癌、恶性淋巴瘤、食管癌和白血病的中药治疗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在临床中,他们选用药性偏于寒凉的中草药,清热解毒、疏通气血、解毒散结,促进机体代谢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抑癌、消除肿块之功效;其次,选用药性平和的中草药,保护脏腑器官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再次,用调理脾胃的中草药,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造血功能,增强体质。由此组成的百草抑癌冲剂系列,经北京肿瘤研究所药理实验,证实确有明显的抗癌抑癌作用。

云南白药膏只有一款,建议你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买。 市面上常见的云南白药膏有几种:

2片装是小包装,成分和5片的经典包装一样。使用于短疗程或者很少使用的人群

4片装是跌打损伤型。适用于刚受伤的人员。伤痛早期。

5片装是经典包装,有打孔和不打孔2中。除了5片的外其它的包装都是打孔的。

8片装是瘀血肿痛型。适用于伤后后期或者有淤血的人群,包括肩周炎等。

10片装市场上见不到,一般只有在医院才有,是长期使用的人群所用的,成分和2片、5片的一样。

12片是风湿疼痛型,适用于老年人有风湿的人员。

导读: 重用黄芪益气健脑,赤芍活血通脉,防风祛风为治疗癫痫症开拓了益气活血新疗法。那么黄芪赤风汤的作用与功效?

来源《医林改错·下卷·痹症有瘀血说》。

组成配方黄芪二两,生(60g)赤芍一钱(3g)防风一钱(3g)。

用法小儿减半,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补气活血,通络开窍。

主治适应症瘫腿。

方解

君:黄芪——大补元气,充养脑络。

臣:赤芍——活血散瘀,通经活络。

佐使:防风——轻扬升散,载诸药上达脑窍,充养脑府。

方论

重用黄芪益气健脑,赤芍活血通脉,防风祛风为治疗癫痫症开拓了益气活血新疗法。(《医林改错评注》)。

临床应用与医案

一、痹症(类风湿关节炎)。

用黄芪赤风汤加减(黄芪20g,防风10g,防己10g,木瓜15g,白术15g,生薏苡仁30g,炙甘草15g,赤芍15g,桂枝15g,桑枝30g),风寒湿瘀型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风热湿瘀型加络石藤30g,忍冬藤30g,清风藤30g。每日1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4例,治愈30例,好转32例,总有效率967%。

[李振国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4例吉林中医药2006,26(10):33]。

二、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

以加味黄芪赤风汤(生黄芪20g、赤芍10g、防风10g、金樱子20g、芡实20g、穿山龙20g、地龙10g、白花蛇舌草10g)加减,水肿明显者加冬瓜皮、车前子、茯苓;伴有血尿者加小蓟、仙鹤草、三七粉(冲服);腰酸困者加杜仲、川怀牛膝;头胀头晕、血压高者加生牡蛎、天麻、杭菊花,或者配合西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或尼群地平片口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50例,完全缓解12例,基本缓解15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88%。

[张昱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5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37]。

典型病例:患者,女,42岁,干部。3年前因眼睑浮肿被诊断为肾炎,曾经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就诊时,症见眼睑及下肢轻度浮肿,头晕头胀,纳差,神疲乏力,腰困膝软,小便泡沫较多,舌胖色暗,边有齿痕, 苔薄白, 脉沉弦。测血压150/95mmHg。尿常规检查:尿蛋白(++) ,红细胞(+)。证属脾肾气虚。治宜益气健脾,益肾活血,祛风利水,方用加

味黄芪赤风汤:生黄芪20g、赤芍10g、防风10g、金樱子20g、芡实20g、穿山甲20g、地龙10g、白花蛇舌草10g、冬瓜皮15g、茯苓12g、仙鹤草20g,三七粉3g(冲服)、杜仲12g、川牛膝10g、怀牛膝10g、天麻10g。服7剂后症状减轻,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服24剂后,症状俱消,尿常规连续检查正常,后巩固治疗两周。随访半年未复发。

原按: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为正气亏虚为主,兼有湿邪和瘀血,其病变过程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多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特点,尤其病久多虚多瘀,生黄芪益气补虚,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代谢,且有一定利尿作用;芡实、山药健脾升清,补肾涩精,减少蛋白尿;赤芍、地龙活血化瘀,增加肾血流量,抑制和排除免疫复合物,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能刺激单核-E噬细胞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从而达到抗感染作用:穿山甲、防风剔除肾络风邪,使邪去正安,穿山甲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诸药相伍,既能健脾补肾,又可祛风利水,活血解毒,虚实兼顾,攻补并施。

三、痴呆(血管性痴呆)。

杨某,女,69岁,2005年11月4日初诊。患者有冠心病、房颤史30余年,反复脑梗死3次,遗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肌力3级,伴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额、顶叶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老年脑改变。近来出现语言障碍,认知力明显下降,不能识数,定向力差,时微笑,嗜睡,入夜则安,饮食不能自理,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细。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清心开窍。处方:黄芪、赤芍、白芍、川芎各15g,羌活、附子、薄荷、独活各6g,防风、郁金、党参、远志各10g,石菖蒲、茯苓各30g,黄连3g,桂枝2g,黄柏、甘草各5g。服2周,已能言语,认知力明显好转,嗜睡也较前好转,微笑仍时作,不能自行吃饭,右侧肢体活动摇晃,原方去川芎、羌活、独活、郁金,加水蛭3g,丹参15g,制胆南星6g,以化痰祛瘀。加减治疗1个月,症状第次减轻。

[刘瑁,颜乾麟颜乾麟教授应用黄芪赤风汤治验举隅新中医2006,38(9):64-66]。

原按:本例为老年气虚,气不运血,瘀血随血脉流入脑,与精髓交错,致清窍受蒙,灵机呆钝。故重用黄芪、党参补气;赤芍、川芎活血祛瘀以通脑脉;远志、郁金、石菖蒲、茯苓醒心神以复神明;加防风、羌活、独活、薄荷辛香走窜之品,引诸药上行于脑;更用桂枝代温燥之肉桂,配黄柏、黄薏苡仁30g,白头翁30g,仙鹤草45g,炒枳壳12g,肉桂3~10g,生地榆30g,连翘45g,乌梅炭12g,生甘草6g),湿热偏胜者,地榆、赤芍、白头翁分别加量,或另加秦皮10g,黄柏10g,白蔹10g;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0g,赤石脂1Sg,炮姜10g;腹胀纳差者加砂仁6g,焦山楂15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乌药15g;泄泻甚者加赤石脂15g,石榴皮15g。日1剂,水煎服。配合中药灌肠(白及15g,炒地榆30g,黄柏12g,薏苡仁30g,三七粉3g,红藤30g,苦参20g,龙眼肉10g,儿茶3g,炒延胡索20g,随症酌情加减),每晚临睡前1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3例,近期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913%。

[姜娜娜,高成娥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3例河南中医2006,26(10):58]。

七、颈椎病

以黄芪赤风汤加味(生黄芪15~30g,赤芍、防风各6g,丹参、当归、姜黄各9g,三七粉5g),头痛如针刺或钝痛,放射至肩臂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g、地龙9g、鸡血藤15g;枕部痛明显加葛根15~30g、木瓜、白芍各10g;胸闷、恶心加姜半夏、瓜蒌衣、薤白头各9g;耳鸣、眩晕、呕逆加天麻、炒吴茱萸各9g;下肢麻木,行走无力明显加山萸肉15g、杜仲、独活、淮牛膝各10g;疲惫乏力重用黄芪30g;督脉阳虚加鹿角胶15g、炒白芥子、巴戟天各10g、麻黄、海马各6g。每周3~5剂,10天为一疗程。配合外治中药热熨(叶本、川草乌、公丁香、艾叶、透骨草、细辛、山奈等具有芳香渗透性强的药物,炒香粉碎,均匀混合装入布袋内,每袋200g)风府、哑门、大椎穴,外加神灯反复照射,辅助俯仰拔颈手法治疗颈椎病66例,显效26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894%。

[曹克刚,郭志艳中药内服外治加拔伸综合治疗颈椎病66例医学信息2011,24(1):446]。

八、癫痫

黄芪赤风汤(生黄芪60g,赤芍15g,防风15g,地龙10g,鸡血藤30g,党参30g,郁金9g,川芎15g)每日1剂,配合活络胶囊(僵蚕、全蝎、蜈蚣按2:1:1生用研末装胶囊,每粒04g)3~5粒/次,每日2次,及西药卡马西平01g,每日3次。治疗癫痫60例,痊愈14例,显效25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8333%。

[刘红霞,殷春萍黄芪赤风汤合活络胶囊配合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60例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27-28]。

典型病例:杨某,男,29岁。村民。门诊号:18420。1991年8月21日初诊。间歇性出现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四肢抽搐,口吐涎沫4年余。近日发作频繁,每周4~5次,每次发作后约20分钟,醒后如常人。曾在某学院附二院作CT扫描确诊为癫痫,多方求医,众医多以涤痰开窍之汤药而少效。详询其病史得知5年前不慎被砖头击伤头部,曾有短暂昏迷。刻诊:头痛如针刺,痛处固定,面色晦滞,精神萎靡,表情呆滞,形体消瘦,健忘失眠,欲漱水而不欲咽。舌边有瘀点,脉象沉涩。证属瘀阻头面,清窍失养,治宜活血化瘀、通关开窍、祛风止痉。方选王清任的黄芪赤风汤加味:黄芪30g,赤芍15g,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郁金12g,石菖蒲12g,远志10g,合欢皮15g,防风9g,僵蚕10g,全蝎10g。服药5剂后,发作次数减少,每周1次,且持续时间短暂,效不更方,续进原方10剂后未再发作,诸症悉减,惟感腰酸肢软,头晕耳鸣,守方加山药20g,熟地12g,补肾填精,调治3个月而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袁传爱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癫痫一则湖南中医杂志1994,10(3):18]。

原按:《灵枢·海论》“脑为元神之府,又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此因头部受伤,气血瘀滞脉络,不能上荣脑髓,以致气机错乱,神志失于常态而发本病。单投豁痰开窍之品难以取效,当从瘀血论治,乃宗唐容川“既已成瘀,不论初起已久,总宜散血,血散瘀去,则寒热风湿均无遗留之迹矣”。故用黄芪益气活血;辅以赤芍、当归、川芎、桃仁行气活血通络;郁金、菖蒲、远志、合欢皮涤痰开窍醒神;配以防风、僵蚕、全蝎祛风止痉。药证合拍是疾乃愈。

九、脂溢性脱发

患者,女,21岁,2007年10月12日来诊。患者因学习紧张初三时开始脱发,压力大时脱发严重,现毛发稀疏,头皮无痒感,大便时干燥,经前乳胀,月经周期正常,睡眠夜梦多,舌苔薄,舌尖红,脉细涩。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证属心脾肝肾不足,六郁郁滞。治以黄芪赤风汤合越鞠丸加减。处方:苍白术各10g,香附10g,川芎10g,神曲12g,炒栀子10g,防风8g,生黄芪18g,赤芍10g,连翘12g,炒枣仁15g,茯苓12g,制首乌12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远志6g,珍珠母15g。水煎服。服上方1个月后,经前无乳胀,睡眠稍安定,头皮部分可见少许新生之毳毛。继服药2个月后,头部毳毛已有新生,原有之毳毛已大部变棕黑色,较粗,夜寐安,无多梦。

[李佳,韩仕锋薛伯寿运用黄芪赤风汤经验举隅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49]

原按:本例脱发由素体心脾肝肾不足,学习压力大,六郁郁滞,气郁为主。故用越鞠丸行气解郁,黄芪赤风汤补脾和血,炒枣仁、茯苓、远志、珍珠母养心安神,制首乌、女贞子、菟丝子滋补肝肾,诸药合用共奏解郁安神,补气和血,补肾生发之功。

十、黄褐斑

患者,女,32岁,2007年10月26日来诊。患者因工作劳累,生活不规律,自觉疲劳,面色黄,面部出现黄褐斑,以颊部、前额部较多,月经量少,行经3天,月经初来时色黑,舌质暗红有齿痕,脉沉细关弦。西医诊断:黄褐斑。证属气血不调,营卫不和。治以益气和血,调和营卫。处方:生黄芪15g,赤芍10g,防风8g,白芷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30g,炙甘草10g,炒枣仁15g,茯苓12g,当归12g,川芎8g,益母草10g,泽兰10g。水煎服。服药4周,患者疲劳感消失,面部黄褐斑变浅,月经将至,易发脾气,大便每日2次,以逍遥散加减,调理善后。[李佳,韩仕锋薛伯寿运用黄芪赤风汤经验举隅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49]。

原按:黄褐斑中医称黧黑斑,《外科正宗》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又如《诸病源候论》所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奸”。可见该病多由气血不调,营卫不和所致,故薛教授以黄芪赤风汤益气和血。方中防风、白芷引药上行,直达面部,桂枝汤调和营卫,枣仁、茯苓养心安神,当归、川芎、益母草、泽兰活血化斑,故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和营化斑之功。

十一、HP感染

用黄芪赤风汤加味(黄芪30g,赤芍15g,防风10g,乌贼骨15g,浙贝10g,田七10g,蒲公英30g),每天1剂,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00例HP感染患者,治愈196例,有效87例,总有效率96%。

[江怀筹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HP感染中医研究1999,12(1):44-45]。

典型病例:患者某男,38岁,司机。1995年3月初诊。患者因胃脘胀痛伴呕恶吞酸加剧而就诊。患者胃脘痛已13余年,经多家医院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二次因黑便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十几年来,曾服胃仙U、

阿莫西林、吗丁啉、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以及中草药偏方单方,效果不佳。后到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诊为复合性溃疡,并査HP为(+++)。患者身体矮壮,脸色稍暗淡,舌暗红、苔略厚腻,脉弦缓。主诉胃脘疼无定时,兼纳呆,腹胀呕吐酸水,大便时溏时结,小便少。处方:生黄芪45g,赤芍15g,防风10g,乌贼骨20g,浙贝10g,田七10g,蒲公英30g。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空腹时服用,连服10天。患者服药3天后,觉效果良好,胃脘部疼痛缓解,服完10剂后,自觉症状消失,且见脸色转红润、纳谷渐佳,坚持服药103剂后复查,溃疡完全愈合,HP(-),临床治愈。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

原按:黄芪赤风汤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瘀,血活而不瘀,不生疾病。合乌贝散加田七、蒲公英,切合胃病主症。方虽简约,疗效却著。

十二、周围神经损伤

李某,男,17岁,学生,1994年3月7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参与斗殴,被人用刀刺伤上臂,创口愈后,遗留右手发凉,4、5指无力,伸屈不自如。经某医院诊为尺神经损伤, 经给予ATP、维生素、丹参片口服, 并肌内注射加兰他敏等治疗2月余,疗效不显,改服中药治疗。初诊为瘀血阻络,予桃红四物汤无效。后诊为血虚寒凝,予当归四逆汤仍无效,余见患者右手呈爪形,小鱼际肌萎缩,无名指和小指屈曲无力,伸开后难以并拢,右手尺侧感觉障碍。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诊为痿证,证属气虚血瘀,络脉痹阻,拟黄芪赤风汤加味。处方:生黄芪60g,赤芍15g,防风、桂枝、土鳖虫各10g。水煎温服。服药7剂,右手较前有力。黄芪量用90g,继服7剂,诸症好转。黄芪量用120g,连服30余剂,病情逐渐向愈。后制成水丸长服以巩固疗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朱树宽黄芪赤风汤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验案3则新中医1998,30(11):48-49]。

原按:尺神经损伤,属中医痿证范畴。证属气虚血瘀,络脉痹阻。治以黄芪赤风汤补气活血通络,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桂枝辛温走表,温经通阳。使正气来复,瘀去络通,病自向愈。

十三、衄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黄芪赤风汤合二至丸(黄芪30g,赤芍12g,防风6g,旱莲草12g,女贞子12g,鹿角镑6g,阿胶15g,龟板12g,土大黄20g,生地10g,山药15g,附子3g,甘草10g),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1至2个疗程,鼻衄、齿衄重者加仙鹤草,纳谷不香者加陈皮、白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显效17例,良效6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90%。

[于增瑞黄芪赤风汤合二至丸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北京中医1995,(2):27-28]

十四、阴缩

潘某,男,46岁。自述从青年时就经常四肢逆冷、自汗。素有哮喘病史。20多年来每于房事后即用冷水洗阴器,四季如此。曾于1967年3月8日晚8时许,睡眠中因恶梦惊醒,随即阴茎、阴囊及睾丸内收,外部已不暴露。伴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心慌出冷汗,不能活动。后用热毛巾外敷多时,阴茎、阴囊及睾丸渐复常态。次日去某医院诊治,查无异常。此后渐重,甚则1日发作数次。发作不能站立,妨碍工作。虽经治疗见效甚微,遂邀余诊治。症见胸闷,烦躁,善太息,多梦,小便黄,大便正常,食欲好,平素性情暴躁,周身皮肤有麻冷感。舌苔黄厚,脉迟。思之“肝藏血,主筋,肝之络过阴器,抵少腹”。《灵枢·经筋》篇云“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伤于寒则阴缩人”。故以王清任黄芪赤风汤加牛膝治之。方药:黄芪64g,防风8g,赤芍3g,川牛膝15g,水煎服。并间隔服用血府逐瘀汤,以活其肝血,疏肝之气;肝血通畅而筋有所养。先后共服黄芪赤风汤加牛膝12剂,血府逐瘀汤6剂痊愈。随访11年未复发。

[郭传华黄芪赤风汤加牛膝治愈阴缩1例山西中医1992,(5):36]。

临证提要

本方主治下肢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至肌肉萎缩,呈迟缓性瘫痪。方中黄芪为主药,须重用,可适当配伍虫类搜剔之品,有相得益彰之妙。本方还可以治疗癫痫、血管性痴呆、颈椎病、慢性肾炎蛋白尿、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辨证属气虚血瘀者。

一、润发泽发

零陵香油方

中药成份零陵香、茅香、细辛、藁本、川芎、白芷、地骨皮各15克,乌麻油、连子草、诃黎勒皮、没食子、酸石榴皮、牛膝、白檀香、沉香各30克,生铧15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细锉,铧铁捣碎,以绵裹放入乌麻油中,浸泡49日。

使用要诀 蘸油用以梳头。

方义解说 本方出自《太来圣惠方》。主中零陵香、茅香、沉香、白檀香均为芳香之品,含多种芳香挥发油,具有使用权头发芳香润泽的作用,补充头发营养,诸药合用,使经血充足,头发润滑。

应用功效 使头发黑而光滑润泽。

令发易长主

中药成份 羊乳、猪脂各800克,麻油1500克,旱莲草汁2000克。

制作方法 先将羊乳煮沸,随即溶入炼熟的猪脂和麻油,煮沸后加入旱莲草,继续再煮2~3分钟沸后离火,待冷以瓷器盛之以备用。

使用要诀每日用上药汁涂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羊乳甘温,含蛋白抟、脂肪及钙、磷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血酸,维生素A等物质,与麻油、猪脂均为 生发、润发、乌发之一食品,配甘寒之亓莲草汁,补肾填精养血,可固齿乌须发,合用具有生发乌发之力。

应用功效令发易于生长,乌润光泽。

泽头方

中药成份兰草叶(5、6月采,晒干)300克。

制作方法兰草叶和油300毫安浸泡。

使用要诀每日用之涂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普济方》。

应用功效用于头发没有光泽。

肉苁蓉圆方

中药成份肉苁蓉、熟地黄、钟乳粉、天雄、五味子、桂花心、人参、白术、远志、杜仲、巴戟、牛膝、山茱萸、覆盆子、川椒各50克,甘草25,天门冬75克,菟丝子10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的中草药研制成粉末,用蜂蜜调匀,然后搓成和桐子一样大的丸子。

使用要诀每日1次,每次空肚用温酒服用30丸。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

应用功效肉苁容久服可以养颜益发,补肾益气。

冷油涂头方

中药成份干莲子草15克,蔓匡子、细辛、藁本、柏子仁、川芎、甘松香、零陵、白檀香各30克,胡桃20颗,铧铁500克,清油2500克。

制作方法上述各药细锉,,,铧铁捣碎,用绵囊,与清油一同放入瓷器中浸泡半个月即成。

使用要诀每天用汕涂控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蔓荆子、细辛、藁本、白芷辛温上行,祛风止痒,温通血脉;甘松香、零陵香、檀香气味芳香,使头发润泽;胡桃润泽头发;铧铁染发黑,诸药可以使头发润泽。

应用功效祛风益发。令发润泽不白。

二、香发

1、 洗发腻垢方

中药成份莜叶、芝麻叶、皂角、泽兰各5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加水适量煮煎,去滓取汁。

使用要诀用药水洗头。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花卉食疗与美容》。方中莜叶、芝麻叶含胶质物,能润泽头发;皂角含三萜皂甙、鞣质及生物碱等,可祛风痰,除湿毒、杀虫,外用洗头去油垢,光泽生发;泽兰含芳香之挥发油,活血化瘀,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应用功效洗发之后,使头发芳香、光泽、洁净。

2、香发油

中药成份零陵香30克,麻油2400毫升。

制作方法将零陵香放进麻油内,用文火隔水蒸半日,取油备用。

使用要诀洗完头发后,把药村油抹于头发上。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血急千金要方》。

应用功效香发润发。

3、水仙方

中药成份水仙适量(花、叶、根不限)。

制作方法把水仙放进清水中用中火煎煮,去渣取汁备用。

使用要诀用药汁洗发,每日1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本草纲目》。水仙用于香泽头发、肌肤、可以秽气,艳丽存沁。

应用功效香发润肤。

4、香发散

中药成份白芷90克,零陵香30克,檀香18克,辛荑、玫瑰花各15克,大黄、丹皮、甘草各12克,公丁香、山奈、苏合香油各10克,细辛3克。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苏合香油拌匀,晾干,再研细面

使用要诀用热水把头发洗净,晾干后把药粉均匀抹于头发即可。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御药院方》。本方可以通窍辟秽。相传为老佛爷慈禧太后所用。方中零陵香、山奈、檀香、细辛、公丁香等气味辛温燥烈、芳香通窍;辛荑上行头面。可"生须发"(《名医别录》);白芷祛风邪;丹皮、大黄凉血活血。

应用功效香发护发,使落发重生,至老不白。

5、香发木犀油

中药成份清晨摘半开之木犀花(即桂花)。

制作方法将木犀花拣去茎蒂放入干净瓶中,加入香油,再放瓷器,用油纸密封,置于锅内煎熬,然后提出放阴凉处,十日后,将花油滤出,倒入罐中密封。

使用要诀用油抹发。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花卉的食疗与美容》。方中木犀花即为桂花,其气味芳香,含多种芳香和的确良抽,能辟秽除臭;香油润泽毛发。

应用功效可润发香发,治毛发干枯不泽者。

三、生发

1、巨胜丹

中药成份巨胜子、当归、芍药各30克,胡粉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格研成细末,用蜂密调和成丸子如粟大。

使用要诀用黑豆汤送服10丸。另外把药放进黑豆汤内搅匀即可用来洗头。内外并用,半月为一疗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幼幼新书》。本方可以滋阴补血,生发润发。

应用功效主治头发稀疏。

2、苁蓉丸

中药成份当归(去尾)、生干地黄、肉苁蓉(酒洗,炙),芍药各30克,胡粉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村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成丸子如粟米大。

使用要诀用黑豆汤送服10丸,另外把药丸放进黑豆汤内搅匀即可用来洗头。内外并用,半月为一疗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千金翼方》。能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应用功效用于间断脱发所致斑秃少发者。

1、后不能生发

热鸡血抹头上,连续使用。

2、秃头生发

① 毛发一把烧存性,香油调搽。

② 胎发、轻粉、松脂、脐带研粉,麻油混匀涂之。

3、染头发

五倍子120克,捣烂和水,以布浸湿包之于头。

4、发落不生

生胡麻油涂之。

5、使发不白

头发煅炼服食。

6、斑秃(鬼剃头)

① 用鲜姜或大蒜瓣摩擦掉头发处,或用辣椒油抹在秃的地方。

② 蛇床子500克,百部250克,黄柏100克,青矾25克,酒精34~44毫升,上药泡在酒精内1~2周,去渣,每100毫升加甘油20克毫,搽患处。

7、发秃者复生

取蛇蜕按发秃之大小面剪之,以水湿面粉,捏之使粘,如制膏药状贴在发脱处。

8、头发脱落

取桑白皮120克,用水煎,捞去其渣,以之洗发。

9、拔白发生黑发

拔去白发之后,涂脂抹粉生姜汁于其根上,则生黑发,

10使妇人发长面生光泽

煎其人所脱之发,至水分将干而止,其时锅底有如饴状之物,用以涂发。

11使青年不生白发

拔去白发后,涂蜂蜜于其迹,如是数次

12、眉毛脱落

半夏研粉,涂搽。

13、脱发

① 生姜适量,切片,每次理发后用生姜搽1次。

② 鲜侧柏叶,浸入60%酒精中,7天后滤液,涂搽头部,一日3次。

③ 黑芝麻500克,干桑叶60克,放一起碾碎成末,用蜂蜜调和为丸,如杏核大,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续服用。

④ 鲜侧柏叶,剪碎,塞入瓶内,用60度白酒泡之,10天后已成黄绿色药酒,服用,最多服3~4个月。也可每日早晚用此酒搽脱发处的皮肤,用2~3个月,即可长出细黑的新发。

14、白发变黑发

少白头者可常服何首乌,可使头发变黑。

15、防止头发脱落

洗头时放一些盐和醋。

16、保特发式不变

理发吹烫前,先在头上喷洒一点醋。

17、青年白发

如白发寥寥可数,可拔掉,用猪胆涂其孔位。

18、白发

桃仁放水浸泡3昼夜,取出,去皮去尖。将白糖适量放锅内化开,倒入桃仁混匀,冷后食,日食2次,每次10粒,连吃3个月左右。

19、使萎黄的头发变黑

用香蕉汁梳头。

20、秃发

尖椒6克,切细后,以60°白酒30克,浸泡10天,去渣过滤,一日数次,涂患处。

21、早后白发、发枯发落

黑芝麻、制首乌各等份,研末为丸,每服6克,一日3次,饭后服,连服数月。

22、少年白头发

生地水煎,经常服之。

23、少白头变黑发

① 柏一视同仁装枕头,连枕半年。

② 何首乌150克,黑芝麻150克,加红糖水煮沸,3次吃完,连吃半个月。

斑秃中药治疗法

斑秃,俗名“鬼剃头”,常突然发生,没有不适感或仅有微痒。初为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数目不一,大小不一,境界清楚,局部皮肤光滑。常见的证型如下:

1、气滞血瘀型

头发脱落前可见头痛,胸胁疼痛等症。患病后病程长,伴气滞胸闷,夜多恶梦,烦热难眠,舌有瘀斑。临床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多为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桃仁、红花、青皮、陈皮、丹参、川芎、鸡血藤等。

2、气血两虚型

多见于病后或产后,头发呈斑块状脱落,范围由小变大,毛发稀疏无光泽,触摸易脱,伴唇白,心悸,气短懒言,倦怠之力,舌质胖嫩。治以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白芍、何首乌、川芎、鸡血藤、茯苓等。

3、肝肾不足型

可见头发大片脱落,伴头晕,耳鸣,目眩,腰膝酸软等。治以滋补肝肾,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旱莲草、仙灵脾等。

目前很多医家主张综合治疗,即在服药的同时,为加强疗效,配合食疗和外治。在此推荐几个典型的方法:

一、胡桃猪脑汤

胡桃仁、何首乌各30克,猪脑适量。先将何首乌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滓取汁然后把胡桃仁同猪脑一同倒入药汁中,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饮汤吃物,每日一剂或隔日一剂,至生出新发。本方有补益肝肾之功。其中何首乌历来是养发生发的良药。

二、菊花茶

白菊花(最好是杭白菊)30克,旱莲草18克,生地30克,以水煎汤,去渣饮汁,每日一剂,分2次代茶饮,主要通过调补肝肾达到生发的目的。

三、生发果菜汁

莴苣250克,胡萝卜、苹果各100克,柠檬适量。以榨汁机将四物榨成果汁,坚持每日或隔天饮用一份。此混合果汁营养丰富,可促进头发的再生。

四、姜片擦头方

毛姜适量,将毛姜入酒浸泡2-3日后,取出切下一片,以切面摩擦患处,连用一周或见效为止。如果找不到毛姜,可取生姜切片浸泡于高粱酒中,2-3日后涂擦患处,每天4-5次,连续使用。姜片擦头,主要靠其辛辣之性刺激头皮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生发的目的。

此外,斑秃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的食物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黑豆、黄豆、黑芝麻、瘦肉、土豆等等。忌食辛辣、温燥、油腻食物。不宜饮浓茶、咖啡,并适当减少洗头的次数。鬼剃头并不是多可怕的顽疾,有了以上全面的治疗措施,相信您的头发不但会复生,而且还会更加乌黑亮泽。

中药生发丸治脱发

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鸡血藤、枸杞子、桑葚子各30克,菟丝子、墨旱连、牛膝、木瓜各20克,女贞子15克,川芎12克,水煎服;或制成斑秃丸:生地、熟地、桑叶、杭菊花、桑葚子、黑豆衣各30克,女贞子120克,当归、炙黄芪、菟丝子、红枣肉各60克,白芍45克,紫河车15克。上药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早晚各一丸,连服。巧云(本版偏方验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诊疗。

脱发的中药治疗法

脱发,中医称之为"油风"、"蛀发癣"。属于现代医学斑秃、男性型脱发(脂溢性脱发)范畴等。脱发的病因不甚明了,大多认为与遗传因素、真菌感染、自身免疫、内分泌功能失调、应激能力低下、辐射、慢性中毒、微量元素缺乏、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气盛,齿更发长"。《素问·六节脏象》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金匮要略》曰:"夫失精家发落";由此可见发与心、肺、肝、肾、精、气、血等有关。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肝主藏血,主疏泄;肾藏精,其华在发。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活之症因》里说:"皮里内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诸病源候论·鬼舐头》:"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脱落,肌肉枯死,或如线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油风篇》认为"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俗名鬼剃头。"《诸病源候论·白发疾篇》中认为"足少阴肾之经也……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润而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诸病源候论·须发脱落篇》记载:"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均为十二经之海,其别络在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发黄篇》记载:"足少阴肾之经也,外养于发,血气盛,发则润黑。虚竭者,不能荣发,故今发变黄。"这些论著对白发、脱发、头发枯黄的产生原因、病理生理特征,营养及全身脏腑组织与毛发的关系叙述得层次分明,也为论活指明了方向。

中医对脱发的所致病因,多由心血虚弱,肝血不足,以致血虚生风,风胜生燥不能营养肌肤、毛发;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发失所养而成;或肝肾阴虚,精血耗伤,发枯脱落;或过食辛辣、油腻酒酪,导致蕴湿积热,发失所养,发根不固;或由于思虑过度,心绪烦扰,以致血热生风,风动发落。现分述如下:

心血虚损,症见:头发突然成圆形或椭圆形片状脱落,不留一茎,患处皮肤光亮,无炎症,或有轻度发痒,如虫行,或毫无感觉,严重者全部头发及眉毛均脱光,伴有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动则尤甚面色白,体倦乏力,舌淡嫩,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以养血安神,用四物汤加紫河车、阿胶、远志、枣仁、琥珀等;或用归脾汤加减。

肝血不足,症见:初始头部突然出现铜钱大小的脱发,斑秃处皮肤光滑,肤色正常,伴有面色不华,眩晕,耳鸣,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肢体麻木或痉挛拘急,手足抖动,爪甲干枯,妇女则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弦细。治宜补肝养血,用补肝汤加阿胶、何首乌等。

肝气郁结,症见:头发稀少脱落,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或乳房胀闷疼痛,痛势走窜,咽堵或为梅核气。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紧。治宜疏肝解郁,用柴胡疏肝散,四七汤类。

肾阴虚型,症见:发脱齿摇,形体消瘦,面色憔悴,腰膝酸软,足跟疼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或性欲亢进,五心烦热,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治宜滋养肾阴,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类。 气滞血瘀,症见:头发稀少脱落,发质油腻而细,伴有头痛,心悸,气短,面、唇、甲青紫或暗红,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治以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或失笑散类加味。

此外,下面列示治疗脱发的中药方剂17例,供大家参考:

方剂1

白矾、郁金各等份

制用法:研末制蜜丸。每次4-5克,日服 2次。

适应症:脱发

方剂2

代赭石适量

制用法: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克,白开水冲服,连服2-3个月。

适应症:脱发

方剂3

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

制用法: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泡白酒内,密封,15天后过滤,再将樟脑入药酒中使之溶化。以棉签蘸药酒,涂搽脱

适应症:神经性脱发

方剂4

何首乌30克,白米50克,冰糖适量

制用法:做成米粥食用,长服有效。

适应症:脱发长久难愈

方剂5

何首乌、黄芪、党参、黄芝麻、紫河车各30克,枸杞子、补骨脂、当归、熟地、菟丝子、怀牛膝各

20克,侧柏叶、苦参、丹参、熟枣仁、柏子仁、远志各15克,熟附子、巴戟、*羊藿、炙甘草各

12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克,早晚1次。早期脱发, 1-2剂可愈。

适应症:脱发

方剂6

首乌藤20克,葛根12克,生地、蝉衣、辛荑花、当归、仙灵脾、紫草、菟丝子各10克

制用法:制成糖浆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50毫升。

适应症:脂溢性脱发

方剂7

当归、黄精、侧柏叶、楮实子各15克,大胡麻、胡桃肉、何首乌各20克,冬虫夏草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各15克;风盛血燥,瘙痒脱屑者加生地15

适应症:脱发

方剂8

女贞子、旱莲草、天门冬、麦门冬、虎杖各18克,熟地黄、丹参各30克,生地黄、柏子仁各20克,制首乌60克,钩藤15克,桔梗、炒远志各9克,大黄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全秃

方剂9

菟丝子、山楂各30克,益智仁15克,青黛20克

制用法:共研为末。每次3-4克,日服2 次,黄酒为引。

适应症:脱发

方剂10

当归、杭菊花各30克,川芎、羌活、天麻各24克,木瓜18克,熟地、菟丝子各60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 克。饭后服下。

适应症:受惊脱发

方剂11

熟地24克,山萸、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五味子30克

制用法:研为细末,炼蜜为丸,9克重。每日2次,每次服1丸。

适应症:妇女血虚脱发

方剂12

菟丝子、熟地、肉苁蓉各60克,补骨脂、沙苑子、白蒺藜、生地各30克,枸杞子、黑芝麻各45克

制用法:研为细末,炼蜜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

适应症:肾阴亏虚脱发

方剂13

黑芝麻、女贞子、旱莲草各30克,桑叶10克,白芍12克,生地、桑椹、何首乌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肾精亏虚脱发

方剂14

黑芝麻500克,干桑叶60克

制用法:研末,蜜调为丸,如杏核大。每日早晚各服1枚,长服有效。

适应症:脱发

方剂15

黑芝麻适量

制用法:炒熟研末,每服20克,日服2-3 次,白糖调服,长服有效。

适应症:毛发纵裂

方剂16

蔓荆子、青葙子、莲子、附子各30克,碎头发灰适量

制用法:共研细,用酒浸渍,密封后装入瓶中,半月后将药取出,用乌鸡脂调和。

适应症:脱发

方剂17

黑芝麻梗、柳树枝各等量

制用法:煎液。洗头发。

适应症:脱发

养发食谱便方推荐

生发黑豆。黑豆500克,水1000毫升(夏季各用1/4量)。将黑豆洗净,放入沙锅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饱胀为度。然后取出黑豆,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次6克,每日2次饮后食用,温开水送下。

黑芝麻粥。黑芝麻250克捣碎,加粳米熬粥食用;

用小尖辣椒20克切细,烧酒50毫升,浸泡10天, 取汁涂擦脱发处,每日数次。

蒲公英黑豆糖。将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加水煮熟,弃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每日吃100克。

枸杞子、何首乌、熟地、山萸肉共煮取汁,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烂,烘干,每次服6克,每日二次。

胡萝卜一个,杏两个,苹果半个,西芹40克。把胡萝卜、杏、苹果去皮,与西芹一起放进搅拌器,充分搅拌后服用。

核桃仁1000克,放冷水中浸泡3日,取出后去皮。然后将适量白糖放入锅中,待溶化后倒入核桃仁搅匀,冷后即可食用。每日吃2次,每次10粒。

鲜桑椹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然后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后,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为稠粘时,加蜂蜜300克煮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

参考资料:

SOHU女人社区

病情分析:

你流产术后两个月没有月经来潮 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无效 如果期间有性生活 需要首先排除怀孕的可能性

指导意见:

血府逐瘀胶囊有活血祛瘀调经的作用 可以促进月经来潮 如果怀孕后不慎服用也可能会引起流产 你流产术后没有月经来潮 一般首先通过检查排除怀孕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怀孕 就先用孕激素 或者配合雌激素进行调经治疗 如果人工周期治疗之后还是没有月经来潮 需要考虑宫颈粘连 宫腔粘连的可能性

医生询问:

病情分析:

你好!血府逐瘀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枳壳、桔梗、柴胡、牛膝、甘草,用的是清代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行气药,上下通调

指导意见:

血府逐瘀胶囊配方来源于血府逐瘀汤,有很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月经的来潮,如果您的月经是来的少,颜色偏暗,可以服用。

医生询问:

 月经量少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症状,月经量少与内分泌失调以及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积极治疗可能会出现闭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生育能力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治疗月经量少时,辨证使用一些中药方剂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月经量少可以吃什么中药方剂治疗可辨证使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

1、血虚导致的月经量少,在治疗时应该采用的原则为养血和营、调经。

血虚型月经量少的患者可选用的中药方剂名为八珍汤加味。其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党参、仙灵脾、山茱萸、炒白术、大白芍、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熟地、鸡血藤。加减方法:表现为脾虚食少的患者,可以在其中加入砂仁(后下)、陈皮;经期延后的患者可以加入川牛膝、红花、路路通;伴随着四肢不暖症状的患者,可以同时加入桂枝;而下腹隐冷的患者,可以加入的药物为文叶、乌药。

2、肾虚导致月经量少的患者,应该采用具有补肾养血、调经等作用的药物治疗。

属于此型的患者在治疗时可选用的方药是归肾丸加减,其中的成分包括了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当归、熟地、淮山药、白茯苓、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辨证加减方法:经期服用时可以加入莪术、香附;伴随着微寒肢冷症状的患者,可以家用桂枝、熟附片、乌药。

3、如属于血瘀型月经量少的患者,在治疗时要采用的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经。

以上就是关于恶性黑色素瘤全部的内容,包括:恶性黑色素瘤、云南白药膏有几种 哪种比较好、黄芪赤风汤的作用与功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60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