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

雾凇岛2023-05-03  22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宋代·欧阳修《秋怀》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天 , 写景 , 抒怀思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

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著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鉴赏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首联说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颔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描绘“节物”,咏尽秋日佳趣。那么,究竟为何而心绪黯然?该联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颈联告知我们,诗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茫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中无补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联便写作者归隐的思想。这就是诗人心绪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

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两句意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拳拳忧国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绘得以展现的。诗人以景传情,情韵深长。欧阳修的诗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联名句佳句,不用一个系词,不著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

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如“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词,无一提及国势,却洋溢著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欧诗尾联借用佛教用语,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自述,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即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此诗即作于滁州到任后的一个秋天。 鉴赏二

诗以反问起,起得很突兀。历来写秋思,总是在起首强调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一片悲凉肃杀,从而接写心中的悲怆,如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均是如此。欧阳修这首诗却劈头一句,说:谁说秋天的节令风物不好?又接问一句:节令风物没什么不好,可为什么我会感到无限的悲伤沮丧呢?秋景无限好,诗人黯然销魂些什么,使诗充满悬念。

照理,诗接着应该回答上面的问题,写自己黯然情怀,但第二联却忽然避开,转而化重笔来写节物之好。这种遵循思想的跳跃进行谋篇,后来成为江西诗派诗风的一大特点。诗把秋景写得很美:猎猎秋风,吹动着酒旗,濛濛细雨,滋润着黄菊。这十个字,清通深婉,情韵幽折,把秋天迷人的景色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神往。《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乎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深赞此联的平易。所谓平易,即洗尽铅华,不事雕饰,这确实是欧阳修大部分诗的特色。这联名句佳句,不用一个系词,不著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弃爱之情;欧阳修诗以学韩愈出名,这两句却直逼南朝二谢山水诗韵,缘情体物,天然神妙,无一字虚设;在诗律的精细上又步趋杜甫。而且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高度精炼,清新自然。

颈联承第四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是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乐府纪闻》云:“欧阳永叔中岁居颖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记载,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既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諡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菊花因花期晚,开于秋风萧杀之时,百花凋谢之后,凌寒傲霜,坚强高洁,与梅、兰、竹合称四君子。自古菊花诗佳作较多,今择其精者,集录如下。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孤高绝俗的一种象征。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长安九日诗》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虽然逊色于“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但言语清新自然,不失为一首写思乡的佳作。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首恬静舒适的田园诗,也写深厚的朋友之情。与老朋友约定重阳节再一块喝菊花酒,真是让人羡慕。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的诗老成沉郁,用字精,对仗工,七律中成就最高者。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以否定句写出自己爱菊的理由,暗写菊花历尽严寒,最后才凋零的坚强品格。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牛山泪”用齐景公典故,他登上牛山,看到山河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堕泪。“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是唐诗名句,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表达了一种通达的人生态度。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这两首菊花诗雄伟豪迈,气概非凡,最后带领起义军,杀入长安,实现了诗中的志向。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先写荷败菊残,似乎又是要悲秋,后两句却反转写橙黄橘绿,说秋天是最好的季节,令人印象深刻。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千古名篇。据说李清照写此词是婚后不久,赵明诚负笈游学,赵收到信函,大加赞叹,又兴起比试之心,闭门写了三天三夜,写成五十阙词,和李清照的这首词混起来请朋友陆德夫鉴赏,结果他吟咏品鉴再三,说有三句最佳,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北宋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隐客相酬唱之作,描写了一位放浪形骸,洒脱旷达,不畏世俗的狂士形象。

《黄花》

南宋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是南宋才女,虽然不能和李清照比,但在古代闺阁中能留下笔墨,已经很了不起了。

《寒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诗中以此首最佳,最佳在于其气节。郑思肖生活于宋元交替之时,忧国忧民,坚守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这首诗诗人颂菊自喻,倾注了血泪和生命!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或许他借鉴了朱淑真《黄花》中的句子,“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但一死一老,一为情愁,一为国恨,气势境界当然是此首更佳。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借菊花起兴,诉思乡之情。

《咏菊》

清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评诗的结果是《咏菊》第一,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黛玉夺魁。

一直很叹服曹雪芹的才气,他不但在书中要写那么多首诗,还要有的写好,有的写差,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才气特点,难怪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潜心修改作品十年是不可想象的事,这样伟大的作品也再难问世。

以上就是关于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全部的内容,包括: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历代菊花诗词选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40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