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有七苦,是什么

500g2023-05-03  16

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生苦。生苦有五种:

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老苦。老苦有二种:

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

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病苦。病苦有二种:

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

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是名病苦。

死苦。死苦有二种:

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

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扩展资料:

对于佛家,一切皆有缘,一切皆有果,缘起缘灭,因果轮回,只有今生吃了足够多的苦,来生才能获得好的回报,此所谓不修今生修来世。人一生下来就是吃苦的,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弘一法师开示:佛说人生是苦,这苦是什么意义呢?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

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

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

参考资料:

佛家七苦-百度百科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经历过生活中的苦难,就不会理解神佛存在的含义,这也是很多人的矛盾之处,佛教给人如何放下,但是信佛最开始的原因是求而不得,这也是一种讽刺。

在生活的泥淖里摸爬滚打一番,才渐渐明白江湖水深,众生皆苦。有些人,求而不得;有些事,求而不能。如此这般,反反复复。这时,渐渐开始相信命运,将诸般心愿诉诸神佛。愿烦恼之事,化作烟尘,随风远去。

愿佛祖庇佑,家人平安,幸福康乐。懈怠之人多受众苦。烦恼婴缠作不善法,轮回不息生死无终, 勤策之人多受安乐,发勇猛心,断除烦恼。

应该经常排解内心的愁苦,保持心态健康:

1、很伤心烦恼忧愁的时候,想想自己最开心的事,最爱的人和最爱的人。比如自己,遇到烦恼忧愁的时候会想想可爱的宝宝最的最可爱的事,想到他可爱的样子和话语,心情立刻舒畅多了。

2、参加户外活动或做些运动,比如爬山,跳舞之类。或者可以直接出去旅行一趟。放松自己的心情,分散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开心起来。

3、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培养自己的健康兴趣爱好。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不要把工作的不开心一直带回家。跟别人倾诉烦恼和忧愁,一份忧愁烦恼,几人分担就变成几分之几或者更少了。

八苦。

八苦,其实原来只有四苦:生老病死。这个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后来佛教觉得这四苦不够归纳世上所有的痛苦,就又给加了四个: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于是成为八苦。

《中阿含经》中把人生间的苦谛归纳为四苦八苦,这个词(四苦八苦)目前还是日语中的常用词。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只有八苦,没有七苦。

三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

八苦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爱别离、五阴盛。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此八种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谛实是苦。集谛者。无明及爱。能为八苦而作因本。当知此集。谛是苦因。灭谛者。无明爱灭绝于苦因。当知此灭。谛实是灭。道谛者。八正道。一正见。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业。五正精进。六正语。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谛是圣道。若人精勤。观此四法。速离生死。到解脱处。汝等比丘。若于此法。已究竟者。亦当精勤为他解说。

生苦:人生世上,入轮回纠扰,诸苦纷至沓来,因此生即是苦。

老苦:气力衰减,精神日下,色身朽坏,盛年之日不复再,此为老苦。

病苦:身病煎熬五官,心病煎熬心识,此是病苦。

死苦:人之限将近,若残烛将灭,或寿尽而终,或遭天灾人祸而亡,此乃死苦。

怨憎会苦:仇怨憎恶,挥之不去,反而集聚,此谓怨憎会苦。

——以上五苦,均属苦苦,就是坏事所生之苦

爱别离苦:生死无常,聚散无定,亲爱之人不得共处,此即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世间万物,心有爱乐而不能求得,此名求不得苦。

——上述二苦,属于坏苦,即好事破灭离散之苦

五阴盛苦:色想受行识谓之五阴,集众苦于一身,入色身苦扰不得脱,此是五阴盛苦。

——此苦属行苦,诸行无常,轮回流散之苦耳

-----------------------------

七难

金庸先生曾概过出人生的“七苦”,生、老、病、死为“四苦”,其余“三苦”分别是:“冤家会”、“爱别离”、“求不得”。

生之所以是苦,每个人从出生到工作,在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也许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十年寒窗之苦、为生计奔波之苦,人生本就在苦乐之中活着。

老之所以为苦,老年以后,若是膝下儿孙满堂,或还能享些天伦之乐。若是老来子孙不孝,终老欢寡孤独,也是一种苦恼。

病之所以为苦,生病时不但要忍受药之苦,还要忍受身体之病痛,心灵之烦恼。

死之所以为苦。有人说死为解脱,有何来痛苦?其实人生最苦莫过于死,如果不敢放下心中的执念名与利,那更是苦不堪言。

“冤家会”是苦的。俗话说冤家碰头,分外眼红,怒火中烧,岂能不苦?不是冤家不聚头,假如冤家刚好是你,你的邻居,那你将不得安宁,假如婆媳是冤家,却要生于同一个屋檐下,那将是一种心灵的苦痛。

“爱离别”是苦的。自古多情伤离别,与心爱的人分手,哪有不苦之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与亲人的离别,又何尝不是一种苦?离别的宴席,离别的酒,都是带有苦味。

“求不得”是苦的。是想想花了无数的心血,去追求的某一件事物,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肯定是一种苦,一种痛彻肺腑的苦。

人生“七苦”,除去死,经历过“六苦”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回头是岸。这种观点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给人的印象太消极了。而且大家似乎是发内心的不认同,因为大家觉得做人还是很有乐趣的,并不觉得人生是苦海。但是, 佛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能有几亿信徒,肯定是有其道理,难道就你聪明,你觉得信佛教的几亿人都是傻瓜?

首先我要声明我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虽然相信佛教的理论,但我并不实修,要做到太难了。但还是不得不说,佛教说人生是苦海还是有其道理,下面谈谈我对人生七苦的理解。

第一苦:生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苦,因为大家觉得活着挺好,而且很多人还贪生怕死,贪生,就证明大家都希望活着,那怎么会是苦呢。

有些人自作聪明,觉得生之苦指的是生孩子,尤其是女性,认为特别合理。这个答案不用说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佛说人生的苦,肯定是针对大众,包括男性和女性。生孩子固然苦,但也只限于女性,对男性毫无影响。

其实,生之苦,指的是求生存之苦。人为了能活着,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可能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能感同身受了。但是老一辈是有所体会的,我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说起以前的日子是如何挨饿,米不够的时候要吃番薯、木薯,这已经算好的了,这是住在山里的人家才享有的生活,住在村落里的人家,是没有多余的地方给他们种杂粮的。饿肚子的时候真的是要勒紧腰带的。

奶奶还说过更为悲惨的事,就是有一年粮食欠收,眼看就要断粮了,新的粮食还没到收割的时间。问人借,那是很难的,一方面别人也没有多少的余粮,另一方面,有余粮的人家就算愿意借,也是要看人家的,如果觉得你有可能还不起,也不会借给你。这是人之常情,无需责怪。

那时候奶奶还没过门,太公当时远在泰国,当家的是太婆,带着年幼的爷爷和两个姑婆,要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最后实在没办法,才托付一个从泰国回来探亲的邻居,让他转告太公家里的情况,太公从泰国寄回一百元,从而帮助全家人渡过难关。

那个时候,一家子人就真的面临了被饿死的威胁,想想都令人心酸。那些年,每年的农忙结束,太婆都要大病一场,我虽然没有见过太婆,但也觉得她很可怜,太不容易。

如果放眼世界,想想那些炮火连天的国家,想想非洲的饥民,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人类求生之苦还是远远没有得到解决。

就算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中国的发达城市,里面的人同样还是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只不过不是温饱的问题,是活得是否体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同样会感受到活着的苦。

第二苦:老

青春是最美好的,无论是身体状况还精神状况,都是最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的。但是青春总会逝去。进入中年,人们会感受到身上的肉越来越多,面部的皱纹越来越多,下巴由尖变圆,买的裤子尺码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人们不敢拍照,如果非要拍照,一定要找角度,最重要的一定要用美颜相机。为了延迟衰老,人们愿意掏钱进各种健身房和美容店。

中年只是外表不如青少年时代好看,但没有给生活带来多少麻烦。真正让人头疼的还是步入老年。力气大不如前,上几层楼都要歇几回,跑几步就要气喘吁吁,轻轻摔一下就要骨折,这些才是让人感到苦的地方。

第三苦:病

健康的人不会知道病痛之苦,一个人没有健康的概念,说明他是健康的。觉得健康很重要,说明他已经体会过病痛折磨之苦了。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味,觉得得到的太少,可以去医院走走,看看那些坐在轮椅上或者躺在床上断手断脚的人,看看那些脸色苍白两眼无神的人,看看那些不堪折磨痛苦呻吟的人,相信幸福感会增加不少。

我认识一个人,平时经常抱怨自己贫穷,很羡慕那些有钱人的生活。有一次他病倒了,而且属于慢性疾病,折磨得他一点脾气都没有。我去看他,他非常诚恳地对我说:“其实穷一点无所谓,只要身体健康就好。真的,吃少点,吃得粗糙一点,住得差一点,都无所谓。”

他是已经体会到病之苦了。对于病之苦,我也深有体会。生病之时,真是万念俱灰,什么荣华富贵在眼里都是粪土,觉得健康活着就好。

第四苦:死

这或者是七苦中人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也是最忌讳的话题。在很多场合,都不能随便说起这个话题。即使那些表面上很讲科学的无神论者,也不喜欢谈论这个话题,因为大家会觉得不吉利。这就可以看出人们对死亡的畏惧。

尤其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更加畏惧死亡,因为他们觉得人就仅此一生,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那是多么糟糕的事情。人活着固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甚至痛苦,但是相比于死亡,还是宁愿活着,因为活着虽然有痛苦,至少也还有快乐,哪怕不多。所以很多人宁愿残疾,宁愿活得苟且,都愿意留在这个世上。

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来说会看开一点,因为这些人相信死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灵魂还是会继续活下去。所以这些人中,有部分人甚至是用欢喜之心拥抱死亡的。

第五苦:怨憎会

要跟讨厌的人在一起生活,也是非常痛苦的。有些人讨厌一个人,看到他就会情绪激动,或者表面风平浪静,内心里波涛涌动,心里一直想着他,一边想一边恨,浑身不自在。这种日子也是非常难熬的。

现实中有些人愤然辞职,理由就是不喜欢某人。能够把饭碗都抛弃不要,这就是怨憎会之苦。

当然还有其他情形,不能一一列举。

第六苦:爱别离

这里的爱,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亲情和友情,还包括一些别的情感,它指的是一种博爱。当然现实中可能发生比例最高的是爱情。

爱到深处,觉得它如此美好,就容易生痴,就是想永远拥有它,不想失去它。

一旦失去了,当然就痛苦万分了。

爱情、友情、亲情的失去,都可以让深陷其中的人哭得死去活来。什么体重暴瘦、伤心欲绝、万念俱灰,这些都是真切的形容词,一点都不过分。

别说人了,就说现代人喜欢养的宠物狗,因为狗只有十多年的命,主人要面对狗的自然老死,也是痛苦不堪,如丧考妣。这一切,都是因为要与爱别离了。

第七苦:求不得

这一苦,应该是折磨着差不多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都不那么容易得到。为了得到,想尽一切办法,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动心动念想得到,这种状态都不好受的。纵使得到了,又会有新的追求和欲望,陷入新的痛苦中。

我认识一个农民,以前很穷苦,体力活干得多,自然很累,温饱问题也是勉强解决,鱼肉方面自然比较稀缺。我记得他当时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不需要干活,又有得吃,那就知足了。”

可是后来他的愿望实现了,因为他已经依靠子女赡养,农活也不用干了。但他并没有感觉幸福,因为他又开始羡慕其他人儿孙满堂而且财源滚滚了。

很多人羡慕那些飞黄腾达的身边人,认为他们活得肯定很幸福。实际上不一定的,因为那些人不会跟下面的人比,他们的眼睛盯着更上层的社会,觉得自己不算什么。

所以说知足常乐是对的,知足了,就是无所求了。

说得人生如此之苦,难道人生真的没有美好之事?没有值得留恋吗?其实也不是,千万不要这样认为,我相信佛祖也不会这样认为。人生的确存在很多美好的值得留恋的事物,如青春、爱情、友情、亲情等等。

青春虽然美好,但人始终会老去,会生病,最终还会死去。跟妻儿共享天伦之乐固然美好,但这些关系也不会持久,始终会有人先走,到时候什么都会失去。

所以佛祖才会想搞清楚人世间这些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真相是什么,是谁决定这一切。他觉得在家是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于是离开家,独自寻找答案去了。

但这不是觉悟,不是佛,只是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而已。这也不简单了,因为知易行难,人还是容易入戏。某个时间明白了,但现实中发生一些事情,马上就忘得精光,该干嘛还是干嘛。觉悟是什么,佛是什么,我不清楚,不敢胡说。

这是我对佛教的一些粗浅认识,仅供交流,求大德大神指正。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七难八苦

喜欢日本战国的人大多知道一个人物叫山中鹿之介。关于山中鹿之介的故事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他为了使主家尼子再兴,他对着新月祈祷,说愿意经受七难八苦。

然而在中文网络之上,我搜索后惊奇地发现,绝大部分介绍山中鹿之介的文章中,都把这个词误作七苦八难。所以我感到有必要写篇文章来纠正一下。

七难八苦来自佛教的概念,虽然佛教里面各种数字非常多,以至于比较难记忆,七难八苦的概念不小心被记成七苦八难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深入理解一下,其实也并不太难记。

八苦,其实原来只有四苦:生老病死。这个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后来佛教觉得这四苦不够归纳世上所有的痛苦,就又给加了四个: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于是成为八苦。

《中阿含经》中把人生间的苦谛归纳为四苦八苦,这个词(四苦八苦)目前还是日语中的常用词。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只有八苦,没有七苦。

然后来说七难。佛教中七难有多种说法,泛指各种灾难。具体来说,有说是: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灾火难、雨水难、恶风难、亢阳难、恶贼难;也有说是:火难、水难、罗刹难、刀仗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还有说:人众疫疾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第四种说法是:王难、贼难、火难、水难、罗刹难、荼枳儞鬼难、毒药难。

各种七难说法分别代表什么,我们不是佛门中人,自然不必去深究。不过,虽然我们对七难不太熟悉,但是对它的反面七福却是很了解的。

佛经中曰: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佛经中虽说七福,但并没有说明什么是七福,这给了后人以想象的空间。日本人根据这句话,创造出了七福神:惠比须、大黑天、毗沙门天、弁财天、布袋、福禄寿、寿老人。(也有以吉祥天和猩猩来代替福禄寿和寿老人的)

七福神分别对应七种福,日本人也相应地定义了七福:律义(即清廉)、有福、威光、爱娇、大量、人望、寿命。

我们只要记得,七难为七福的对立面,自然就不会搞错成八难。

不过呢,虽然不存在七苦,但是八难倒也是有这种说法的。

佛教中还有一句话,叫做三途八难。三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道轮回:畜生、饿鬼、地狱。而八难,则是阻碍佛道修行的八个障碍,内容是三途再加上长寿天、北俱卢洲、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

于是,也有人用八难这个词来形容世间的灾难,还有人把八难引申为“饥渴寒暑水火刀兵”,只是这些用法都比较少见。

不管怎么说,山中鹿之介的原文,说的是“愿はくは、我に七难八苦を与え给へ”,这个是确定无疑的。而“七难八苦”也是佛教中用来形容各种灾祸的一个非常常见的说法。

以上就是关于佛说有七苦,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佛说有七苦,是什么、佛说人生有七苦,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佛曰人生有七苦,还是八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37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