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吗

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吗,第1张

魏忠贤去世十几年后,明朝也跟着灭亡了。有人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真的是这样吗魏忠贤应该算是中国厉害上最出名的太监之一了,魏忠贤顶峰时期就相当于是半个皇帝,掌管整个朝中大事,也和当时的皇帝不作为有关。但魏忠贤执政的功绩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魏忠贤的治国能力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他并不是一位读书人,也不是拿过战功的人,顶多就是搞搞人际关系,这样的人从政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于冯梦龙的笔记史料《燕都日记》。原文是这样的:“化淳昔事忠贤;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

其实冯梦龙的这个记载,成了后世的一段公案。不只是这个说法,还有一个说法,李自成进京的时候,是不是曹化淳给开的门。

有人说,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曹化淳已经回乡六年,不可能给崇祯皇帝说那个话,后来也不可能给李自成开门。但是冯梦龙在《燕都日记》中写得很清楚:“起复内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先有人伏内,通太监曹化淳弟曹二开门内应。”也就是说,曹化淳确实回乡了,但崇祯皇帝又把他叫来了。开门的并不是曹化淳本人,而是其弟弟“曹二”。

不过这个书也有问题,比如说“化淳昔事忠贤”,这显然并非事实。再说了,当初崇祯皇帝清理阉党的时候,就是主要由曹化淳来完成的。他既然打击了魏忠贤,能说这个话吗而且按照崇祯皇帝的性格,他可能突然“收葬忠贤骸首”吗那不是自己打脸吗

当然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是探讨这个话是不是曹化淳说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曹化淳的观点,也是当下很多网友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对吗

先说为什么有人会认为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

假设魏忠贤不死还不行,还必须假设崇祯皇帝不管事。因为崇祯皇帝一旦管事,魏忠贤就得死。这是古代君权与臣权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的。

如果崇祯皇帝不管事,魏忠贤不死,那么朝廷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将是“阉党”的天下。无论是东林党,还是其他党派,都不会得势。这样,朝廷的所有命令,将由魏忠贤一人发出,不管是抗击满清南下,还是抗击农民起义,都将由魏忠贤和他的“阉党”来完成。

这样一来,明末将不会出现党争的情况,不会出现明朝官员相互内耗的情况。这确实解决了一大难题,避免了造成明朝灭亡的一个大矛盾。

那么,避免了“党争”这个大矛盾,是不是就能解决明朝末年的其它问题呢

第一,阉党执政,能否振兴国内经济,解决赋税过重,引起民变的问题

明朝末年,之所以农民起义蜂起,是因为连年大旱,瘟疫流行,老百姓活不下去。再加上为了战争,赋税过重。

阉党如果执政,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至少,在朱由校当皇帝而阉党执政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他们为解决这个问题做过什么努力。相反的是,他们穷凶极恶,反复欺诈老百姓。对于这样一批人来说,不贪污不搜刮老百姓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是靠巴结贿赂上司(尤其是魏忠贤)起家的,他们要收手,显然是不可能的。

阉党被打击下去后,东林党和其它党派互相倾轧。但是东林党人在廉洁上,那是比阉党要好许多的。至少他们不会搜刮老百姓,不会引起更大的民愤。

第二,阉党执政,能否找到解决双线作战的办法

明朝最终灭亡,主要是陷入双线作战之中,既要和满清打,又要和农民军打。无论是满清,还是农民军,都不愿意罢手。这可以说是明末的一个死结。阉党执政,能解开这个死结吗很难。

而且,由于是宦官专政,无论是李自成,还是皇太极,都更有理由和明朝交战。因为他们可以有个“清君侧”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魏忠贤身份问题,很难在外交上有所作为。

第三,魏忠贤取代崇祯皇帝发号施令,能不能不像崇祯皇帝那样多疑且刻薄寡恩

崇祯皇帝性格多疑而且刻薄寡恩,因此造成大臣们怕做事,不敢做事。敢做事的,会被崇祯皇帝杀头。比如袁崇焕,他想整肃纪律,杀掉毛文龙,就被崇祯怀疑而杀头。其他不敢做事的,本来是优秀人才,最终也变成了庸才。

如果是魏忠贤执政,他可能不会多疑,但是他肯定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他用的,只能是驯服他的那些人。但是,如果一个人丢掉气节,驯服一个宦官,这个人本身可能能力就非常有限。能力非常有限的人,能打赢和满清与农民军的战争吗

第四,魏忠贤治国有没有能力

魏忠贤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他在宫中的表现,除了党同伐异,结党营私,就没干过治国理政,振兴国家的事情。要靠这样的人来解决明朝末年积压的那些矛盾,可能吗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一点。崇祯皇帝不是朱由校,他不可能把权力让给魏忠贤,他们不可能兼容,魏忠贤不可能不死。所以,一切假设,都只能是假设罢了。

天启七年(1627)秋八月,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朱由检素来熟知魏忠贤的罪恶,自己深加戒备,魏忠贤的党羽开始恐惧了。杨所修、杨维垣先攻击崔呈秀以试探朱由检心意,主事陆澄原、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于是纷纷论奏魏忠贤。但朱由检还隐而不发。

于是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奏疏呈上后,朱由检召见魏忠贤,让内官读给他听。魏忠贤非常恐惧,急忙用重宝贿赂信邸的太监徐应元,求他解救。徐应元是魏忠贤从前的赌友。朱由检知道这事,便斥责徐应元。十一月,便将魏忠贤发往凤阳安置,魏忠贤在凤阳途中,仍豢养一批亡命之徒,朱由检闻悉后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北京审判。[22] 李永贞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听到后一项命令,便与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尤氏旅店痛饮至四更,最后一起上吊自杀。[23] 朱由检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悬头于河间府。将客氏鞭死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都被处死,并暴尸街头,还抄了他们的家。在抄客氏的家时,得八名宫女,大概想仿效吕不韦所为,所以人们尤其憎恨她。[24]

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朱由检命大学士韩火广等人审定逆案,这才将魏忠贤的党羽尽数逐出,东林党人又得以进用。那些与逆案有关的人日夜图谋报复。其后温体仁、薛国观之辈相继执政,他们暗中排挤正直人士,为翻逆案做准备。朱由检也厌恶廷臣结党营私,于是又委任宦官,而逆案中的阮大铖等人终于肆毒于江左,直到灭亡。[25]

魏忠贤简介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臭名昭著的大太监,据说他原本是河北一个地痞无赖,好与人赌钱,因为欠人赌债,没办法只好自愿进宫为太监,凭借着机敏会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上司的提拔,有借机结识了当时太子的乳母客氏,从此二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宫中很多人都怕他们,也都巴结着他们。

魏忠贤剧照

太子即位后,因为感念乳母客氏的养育之恩,对客氏的话总是言听计从,魏忠贤也因此升为秉笔太监,从此掌握了朝廷奏章的发布,也就间接左右了朝廷大事。

这夫妻二人不仅在宫中无法无天,他们害死了 不听他们的太监宫女,草菅人命,连皇帝的妃子也不放过,甚至还敢害的皇后堕胎。因此遭到以东林党为主的朝廷中很多正直官员的弹劾,他们不断向皇帝上书痛陈魏忠贤及其党羽的很多罪状,可惜皇帝昏庸无能,闭目塞听,只听魏忠贤等人的谗言,导致朝 败,吏治黑暗。魏忠贤对东林党人非常憎恨,于是就借用手下的东厂和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大肆迫害忠良,他们不择手段,造成很多冤狱,弄得人声鼎沸,百姓们对他们避之不及,痛恨不已又不敢言语。

魏忠贤还指使他收的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义子义孙们在全国各地给自己建了很多本来是百姓们给清官好官们才建的生祠,强迫百姓年年给魏忠贤祭祀供奉。一时间魏忠贤的势力权倾天下,一手遮天,被称为“九千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就连当时小孩不听话,大人吓唬小孩就说魏忠贤来了,吓得小孩都不敢哭了。后来新皇帝即位,这皇帝借机将魏忠贤流放了,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败露了,在半路上就自己吊死了。

真实的魏忠贤

真实的魏忠贤究竟是怎么样的?不能单一的从史书对魏忠贤的评价中判断,毕竟史书工笔也是由人写的,难免会有不客观的地方。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

明朝亡国是亡在崇祯皇帝手上的,而崇祯皇帝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了魏忠贤,崇祯皇帝还曾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可见崇祯皇帝对他掌权时的这些臣子心里是有些意见的。我们都知道魏忠贤倒台之后,被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上台,崇祯皇帝指的亡国之臣应该就是这些人了。

天启年间,排的上号的民间叛乱只有苏州那一次,五人墓碑记所记的事件就是这一次。而到了崇祯上位之后,张献忠、李自成等人都开始造反了,可见这个时候是一个更不稳定,人民更不适合生活的年代。这其中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东林党人。东林党人一般多是江南大夫,而江南一带正是当时工商行业和对外贸易高度集中的地方。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对这些资本家进行了征税,商税、海税都是魏忠贤制定出来的。到了东林党上位之后,为了保障东林党人自己的利益,东林党建议皇帝停掉了这些税收,转而将这些税收加到了农民的头上。所以造成了明末许多各地农民都开始起义造反,这也是加速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而且东林党上位之后,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孙承宗,袁崇焕都被杀害了,但是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两位将领打了不少胜战,立下不少战功。

魏忠贤是不是太监

关于魏忠贤到底是不是太监,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存疑的。但是多半也都是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魏忠贤到底是不是真的太监。要说魏忠贤为什么要当太监,还要从魏忠贤的家世开始说起,对于魏忠贤太监身份的怀疑也是因此而起。

《三揭皇榜》中王刚版魏忠贤

魏忠贤出身贫农,家里困苦,青年时期的魏忠贤整日游手好闲,嗜赌如命。十九岁的魏忠贤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女儿,后来因为赌博赌输了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于是自宫进宫了。疑点就是在这里,魏忠贤是自宫的。而且传言魏忠贤很早之前就和宫中的太监熟识,早就打通好了进宫的关窍。所以传言魏忠贤贿赂太监所以未净全身,之后就顺利进宫了。

但其实这种说法本来就不是很合理,首先如果魏忠贤有钱贿赂太监的话,他为什么要进宫呢。而且据说当时魏忠贤因为欠下赌债,还要卖女儿去偿还赌债,这就证明魏忠贤实在没钱。古时候一般都是穷人家的人才会进宫,稍微有点盼头的人都不会想到要进宫去尝这净身之痛,所以这一点是说不通的。那另一点也就容易解释了,既然没有钱贿赂的魏忠贤自然没有办法躲过检查,那么没有净全身的魏忠贤,没钱没势为什么能够逃得过这项检查呢。所以这里也存在很多的疑点。

所以魏忠贤并不是真正太监的说法多半是后人杜撰的,经过许多影视剧的杜撰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

魏忠贤怎么死的

魏忠贤的死要从崇祯皇帝上位开始说起,天启皇帝突然暴毙,崇祯皇帝慌里慌张的没有丝毫准备就继位了。但是崇祯皇帝表面不动声色,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因此魏忠贤一党还在想着自己能不能侥幸逃过一劫,继续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

马书良版魏忠贤

后来事态的发展也非常顺利,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一样非常器重魏忠贤,该赏就赏,绝不吝啬。折让魏忠贤一党感觉到了希望,但是魏忠贤自己却没能沉住气,前去试探崇祯皇帝,说要辞了东厂都督一职,崇祯皇帝还劝魏忠贤要好好干。

其实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哪能容的下他。但是碍于魏忠贤的势力,为了保护自己崇祯皇帝决定先按兵不动,稳定魏忠贤,也就有了之前所说的事了。后来崇祯皇帝将矛头指向了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利用阉党之间的内部矛盾,将崔呈秀拿下。之后钱贡生向崇祯皇帝弹劾魏忠贤,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崇祯皇帝还让内侍当着魏忠贤的面读出来。这时候魏忠贤已经坐不住了,天下人口诛笔伐,对魏忠贤下手的时间到了。于是崇祯皇帝就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看守皇陵。但是魏忠贤却在途中豢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回魏忠贤处决。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于是自尽而亡。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下令肢解了魏忠贤,戳挫骨扬灰,魏忠贤死的尸骨无存。

魏忠贤墓

魏忠贤是在崇祯皇帝继位之后死的,他死的时候正是崇祯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铲除他的时候,所以魏忠贤的死相并不好。

魏忠贤墓旁的人像

崇祯元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去看守皇陵。谁知道魏忠贤还自己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知道之后震怒,到了已经容不下魏忠贤的地步,于是下令将魏忠贤捉回来处死。魏忠贤知道自己这一次已经必死无疑了,于是就在半路上吊自尽了。魏忠贤死了之后,崇祯皇帝还下令将魏忠贤的尸体肢解,戳骨扬灰。没有遗体,有没有骨灰,魏忠贤自然没有什么墓地了。再加上魏忠贤作恶多端,更加没有人会为了他建墓了。

而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西山碧云寺是魏忠贤在世的时候,自己为自己建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的连尸骨无存,也就自然没有葬在这里。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为他在这里建了一个衣冠冢,但是这个衣冠冢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的时候就被人给毁了,也是魏忠贤自己作恶多端的原因吧。

后来人们在山西的碧云寺发现了一对“四不像”镇墓兽,经过有关专家的确认,是魏忠贤的遗物,大致是魏忠贤生前为自己所建的墓地的装饰物。应该是在康熙年间墓被毁之后被人们遗留在这里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这对镇墓兽无论从造型风格还是历史意义来看,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魏忠贤作恶多端,这能驱邪避怪的镇墓兽也没能保他有个好下场。

魏忠贤死在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手里。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魏忠贤下场 魏忠贤之死揭秘

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据说,他曾进献国色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 ”。他要把崇祯皇帝变成痴皇帝,但没有得逞。 崇祯皇帝初即位,小心谨慎,无所举动。九月,他采取了第一个措施,把客氏赶出皇宫。十月,弹劾魏忠贤和魏党的奏疏突然出现。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滴发凤阳守祖陵。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决定,没有引起大的骚乱。于是,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 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于是他上吊自杀了。

明朝魏忠贤之被妖魔化,就是正史中最大的冤案。魏忠贤有着天使与恶魔这两面。他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即使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懂他。

魏忠贤起于危亡之秋的天启初年,骑一匹白马对食客氏而一跃出现在最高权力之边,以过人的坚忍和狠毒,登上权力巅峰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成为明朝自救的鼓手。然而,魏忠贤却被杀了。政治平衡被完全打破,魏忠贤死------大明亡。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虽无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政治上:

魏忠贤的天启初年,肉体上消灭东林党人,根源上消灭党争,从而稳定内政。魏忠贤和张居正一样开始残酷打击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把这些不会做事,只会叫的狗全部关了起来。所以后来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张居正不是死后也被抄了家,儿子都自杀了。他以天才的组织能力和钢铁意志,着手进行了很多改革,把危机重重的大明帝国通过强力有效的组织控制重新稳定下来,把大批各阶层人士团结到周围,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指挥机制,创造了使人印象深刻的一流的行政效率。

经济上:

魏忠贤最重要的就是经济上的举措:魏忠贤执政几年,坚定地延续了张居正的经济政策,极力向中上层征税,使帝国不至于被财政拖垮,东林党守旧势力反对向士绅纳税,反对向商人手工业者和矿主纳税,代表了大地主的利益。崇祯上台重用东林党,撤销了这一政策和加征三饷(辽饷、练饷、剿饷(曾议,未实施)等“三饷”的加派,成了崇祯一生的最大污点和罪证。)

满清入关之初,多尔衮曾大义凛然地指责说:“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后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然而又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称“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

三饷的加派明末统治的腐败﹐使激化的社会矛盾更趋尖 这实际上变相使帝国财政匮乏,让老百姓没法活,让人人都是李自成。闯王和张献忠就烽火燎原了,局势从此不可收拾。

收商业税和流转税,海关税,也就是向富人收税,以维持国家运作!执政期间修水利、赈济灾荒也能尽力!东林党从来是截然相反!崇祯一朝可有赈济灾荒修水利的记载?

崇祯皇帝失去了魏忠贤这把利刀,更办不成事情,最后李自成兵围北京的时候,皇帝问朝臣借钱,一个个抠门要命。如果魏忠贤在,这些垃圾还敢不出钱么,李自成一进来,就收刮了他们7000万

没有证据表明魏忠贤在执政时有过侵害过普通老百姓,肆意杀小民的行为,魏忠贤杀的都是士大夫。

凤阳回北京的路上。

人生终途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据说,他曾进献国色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他要把崇祯皇帝变成痴皇帝,但没有得逞。

崇祯皇帝初即位,小心谨慎,无所举动。九月,他采取了第一个措施,把客氏赶出皇宫。十月,弹劾魏忠贤和魏党的奏疏突然出现。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滴发凤阳守祖陵。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决定,没有引起大的骚乱。于是,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

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于是他上吊自杀了。

有传闻说其利用自己的关系让自己净身时未净全身,保留下来的一颗睾丸,所以有人也认为他是假太监。至于谣传是真是假,因为记录中没有明确答案,所以也不能认定。而魏忠贤之所以会死,是因为魏忠贤谋害忠良被人弹劾,其在至凤阳看坟途中被崇祯得知他豢养死士,继而畏罪上吊身亡。

魏忠贤简介:明朝太监魏忠贤是怎么死的?明末宦官魏忠贤是明朝的一个太监,他这个人十分有心计,做个太监就能做到“九千岁”,掌控朝政,天下间的事情,他一个人说得算。魏忠贤是真太监还是假太监?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

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魏忠贤一生经历:魏忠贤年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明神宗在位时期,魏忠贤为赌债所逼且思见太监在游乐场所出手阔绰,遂自阉入宫做宦官,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

在宫中,魏忠贤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魏忠贤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明熹宗因为喜欢做木工,因此朝廷大事,几乎都贵魏忠贤打理。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人称“九千岁”(意谓在号称千岁的亲王之上,近于号称万岁的皇帝),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

魏忠贤是怎么死的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以后,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朱由检召魏忠贤至殿上,命一宦官当众宣读钱嘉征奏疏,忠贤面如土色,以重金托一位皇帝身边的老侍徐应元求情。徐应元劝他辞职,于是魏忠贤请辞获准。

以上就是关于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吗全部的内容,包括: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吗、明朝末年,崇祯帝是怎样打败权臣魏忠贤的,请介绍一下魏忠贤失势的具体经过、明末太监魏忠贤简介 真实的魏忠贤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36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