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人们所说的南洋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中国近代史上人们所说的南洋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第1张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

南洋是明清民时期称呼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及其水向型附近区域:

一、是南亚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海岸,而阿拉伯海西岸属西洋了。

二、是印尼东方的澳洲北部即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

三、是菲律宾群岛以东的帕劳群岛等西太平洋群岛。

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便是东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早在秦汉时期,即有海商进入东南亚的记载。唐宋时期,中国海商遍布东南亚沿海地区,人口往来频繁。15世纪初,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出现华人聚居区。

明中后期,政府多次发布禁令限制出海,但由于海外贸易的兴盛,前往东南亚的人口依然有增无减。然而,真正形成规模并影响至今的移民活动,则是近代以来称为“下南洋”的移民潮。

扩展资料:

中国人走出国门的移民潮,长路漫漫,充满了血泪辛酸。

首先是“违法”。移居海外在很长时期内是不允许的,在朝廷看来,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不仅禁止,而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直到晚清,清政府才意识到海外华侨的经济实力与商埠的重要性,于光绪三年(1877)任命当地华侨领袖胡璇泽为新加坡首任领事。1893年,清政府才正式解除“华侨海禁”。

其次是旅途艰险。早期移民偷渡出洋,整日担心官军稽查与海盗行劫,海上风信难测,帆船时时有倾覆之险。近代出洋华工则几乎与奴隶无异,饱受“猪仔头”与“猪仔馆”的虐待,华工被封禁在船舱内,条件恶劣,死亡率极高,贩运华工的船只被称为“移动地狱”。

再就是落地后的艰难。落地移民一是要克服难以适应自然环境的问题,一是受到当地各种势力的多重压力。

殖民者急需华人参与开发,但又对华人迅速扩张的经济实力充满担忧,因而有意抑制华人权益,迫害、屠杀华人的事件多有发生,尤以印尼多次屠杀华人的事件最为惨烈。殖民势力消退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一旦政局动荡,华人往往成为发泄不满的对象。

大量华人移居东南亚,不仅缓解了中国国内的人口压力,也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可以说,东南亚的近现代历史是土著族群与华人共同书写的。

目前,华人作为东南亚各国本地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所在国的认可与认同,但历史与现实纠葛的阴影并未消失殆尽,华人问题的彻底解决仍需时日,这就需要华人社会自身的努力,同时,中国实力之强弱也与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南洋 (中国人向南洋区域的经商和迁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下南洋”: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辛历史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1,东洋或东瀛在汉字文化圈间表示日本,可做日本一词的别称。日本发明该词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的“Orient”(意为东方),其意义与“西洋”相对,指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等在内的东方地区。

日本也称东洋、扶桑、东瀛等。日语中“日本”一词有多种读法,日本民众一般将这个词读作“にっぽん”( Nippon)或“にほん”( Nihon),而直至20世纪日本政府仍然没有规定日本这个词的标准读音;因此两种读法并存。

由于日本地处中国东面的海洋上,故中文使用上又称其为“东瀛”或“东洋”。

2,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广义西洋还包括欧洲等地。

3,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军事、商业活动。

4,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扩展资料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

中国的名称如厦门南洋学院、南洋模范中学。东南亚的名称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还有一些企业也使用南洋一词。

南洋群岛,指印度尼西亚群岛。

中国古代汉族开始移民南洋,明朝时期及明亡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叫做“下南洋”。汉族曾建立过一系列的政权。

现在也有少数人仍称东南亚南洋,不过已是非常稀少。

东洋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区域概念。东洋的名称来源于宋代的东大洋海。

在元人陈大震所著《大德南海志》中,又将东洋分为大东洋与小东洋两部分。大东洋指“加里曼丹岛以南至澳洲之间的海域”;小东洋指“靠菲律宾诸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海域”。

日方认为东洋的地理范围大致在南海海域以东,而西洋则在南海以西。东、西洋的地理分界线是南海。

晚清用西洋一词特指欧美国家,相当于今天“西方世界(不含日本)”这个含义。

西洋概念与东洋、南洋等概念相对应。南洋指东南亚,东洋指日本。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于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势力范围而被约定俗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洋

百度百科-西洋

百度百科-东洋

百度百科-北洋

南洋一般是指现在的东南亚,具体点说来就是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也有解释为: 1、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是和“北洋”对应的,清末设“南洋大臣”管理诸项事务。 2、“南洋群岛”的简称。 现在说的南洋,主要是第二种含义。由于华侨在南洋谋生和流动,“南洋”的内涵有所发展。 南洋群岛即印度尼西亚群岛。 南洋,汉语中传统的的地理名词,泛指在中国南方境外的广大地区,大体上就是现在东盟十国的区域。 明朝时期及明亡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曾建立过一系列的政权。

唐末开始,中国把东南亚到印度洋中诸岛国划分为东洋和西洋。

从福建、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渡东海到台湾、琉球、日本诸岛为东洋。

从吕宋顺菲律宾列岛,南至婆罗洲,这条沿西太平洋诸岛的航线所经之地称“南洋”。

从中国沿海出发,顺大陆海岸南行,过印度支那半岛,所经之地称为“西洋”。

东洋、西洋之间分界是南海。

南洋一般是指现在的东南亚,具体点说来就是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由于华侨在南洋谋生和流动,“南洋”的内涵有所发展。南洋群岛即印度尼西亚群岛。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人们所说的南洋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上人们所说的南洋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南洋有哪些国家、东洋、西洋、南洋、北洋指哪里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26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