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关于数学家故事有:

1、陈景润的故事:

1977年,陈景润因病住进309医院,见到了从武汉军区刚派来医院进修的由昆。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沾,连句话都不说的人。

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

2、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1、韦达

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2、蒲丰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3、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数学著作《缀术》记载了很多数学计算的方法,比如一些特殊的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根的计算。  

祖冲之的爷爷、爸爸都是当官的,祖冲之小时候被逼着学习四书五经就是必然的了。但是,小祖冲之并不擅长学习这些,经常因为无法背诵课文而被爸爸骂成蠢猪笨牛。

4、高斯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5、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一、塞乐斯的故事

塞乐斯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精明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二、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把皇冠和与它相同的真皇冠各放进一盆水里,测量溢出来的水,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轻,说明掺了金属。三、哥德巴赫故事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他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四、雅谷伯努利的故事数学家雅谷伯努利,对螺线有研究,他死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先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五、欧拉的故事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小欧拉成了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六、鲁道夫的故事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七、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八、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九、康托尔的故事千多年来,科学家们接触到无穷,却又无力去把握和认识它,这的确是向人类提出的尖锐挑战。康托尔以其思维之独特,想象力之丰富,方法之新颖绘制了一幅人类智慧的精品——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令19、20世纪之交的整个数学界、甚至哲学界感到震惊。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关于数学无穷的革命几乎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十、康威的故事康威年少时就对数学很有强烈的兴趣:四岁时,其母发现他背诵二的次方;十一岁时,升读中学的面试,被问及他成长后想干什么,他回答想在剑桥当数学家。后来康威果然于剑桥大学修读数学。

数学家的故事有: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

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人物成就: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

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华罗庚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24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