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

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第1张

正月二十五是什么日子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春节以后正月里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也有“填仓节”的叫法,也叫“天仓节”,象征来年“五谷丰登”。 我国古代,民间人们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在我国北方民间,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quot;确实,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填仓,意思就是填满谷仓。按照我国北方民间的传说,是这样来的: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因此,连年饥荒,饿殍遍地,尤其在年关,穷人更是走头无路,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这时,给皇家看粮的仓宫守着大囤的粮食,看着父老兄弟们饿死,实在无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救济灾民,把皇家的粮食让人们抢运一空,救了一方灾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这天放火烧仓,连同他自己也烧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无名氏仓宫,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据有关史籍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作面汤蒸饭食之,平明以细灰散布门庭内外诸处,作囤形,谓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许于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谓之填仓。 因此,旧时北方民间人家,每当填仓之日,清晨,只听家家户户嗒!嗒!一片响声。但见上年纪的人用簸箕或木锹铲上筛过的炭灰、柴草细灰,在门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个圆圆的囤形相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以及上粮囤的梯子,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谷仓救仓官的深情厚意。这样,填仓佳话就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正月廿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旧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正月二十五是什么日子点灯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

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为正月二十日,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日。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

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五都是什么节日 大年正月初一习俗

大年初一还有许多禁忌,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准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不能动刀剪等锋利之物是怕伤到人,如有人受伤、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会惹怒井神,带来灾害。

大年正月初二习俗

大年正月初二,这天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正月初三习俗

大年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正月初四习俗

大年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正月初五习俗

大年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正月初六习俗

大年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正月初七习俗

大年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等。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正月初八习俗

大年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大年正月初九习俗

大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这一天,人们一般都早早起床,要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上“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食品、果品。

大年正月初十习俗

大年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大年正月十一习俗

大>>

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求解 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春节以后正月里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也有“填仓节”的叫法,也叫“天仓节”,象征来年“五谷丰登”。

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满仓节,满仓节是从何而来呢? 农历正月廿五,民间传说是仓神的生日,称为填仓节,又称添仓节或天仓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宋代时就已有记载。正月二十被称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称为大填仓。严格来说,过完填仓节,整个春节才算完全结束了。

填仓节在宋时已有记载,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亦云:“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苦留,使之醉饱而去。俗称填仓,取预祝填满谷仓之吉兆。”

其实,真正的“填仓”活动是在农村进行。在我国华北农村及北京郊区,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但还有在填仓节吃干饭、喝面汤的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香喷喷的小米饭,滑溜溜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宴,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为正月二十,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一并过填仓节。

老北京习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二十五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祀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祭神,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所谓填仓活动就是于正月二十五黎明,家家户户都在院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徵着粮囤。在里边放些五谷杂粮,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这是祈望五谷丰登、粮食满囤的意思。

关于填仓节的由来。相传在很早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主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件事正发生在正月二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重补被烧坏的“天仓”,就决定这一天为填仓节。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

另一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宋代以前,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关于这个节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节日时间有所不同,节俗也不一样。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记载:“《拾遗记》曰,江东俗正月二十四日为天穿。……池阳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饼投屋上,谓之补天。”又载:“《荆楚岁时记》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苏轼诗曰:一枚煎饼补天穿。”说明这个节日由来已久。

填仓节主要盛行于农村,对于城市来说,则以粮商等与粮食有关的行业过节为主。此日,粮仓祭祀仓神,大放鞭炮,企求吉祥与生意兴隆。老百姓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话储备。《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此外,全家人还要吃“犒劳”,诸如薄饼卷“盒子菜”之类,亦谓之“填仓”。并喝鱼汤,取年年有余之意。

民俗专家说,传统的填仓节体现了人们祈盼过上鱼米满仓,五谷丰登的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

正月二十五天苍节是什么意思?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正月二十五日子好不好 2017年正月二十五日是公历: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日子好。

农历2017年正月廿五日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宝瓶座

农历:鸡年 正月 廿五日

四柱:丁酉 壬寅 己卯

节气:七九第9天

生诞:填仓节

二十八宿:心

甲子纳音:城墙土

距今:还有3天

春节将至,北方有正月不理发习俗,所以腊月理发扎堆排队。 好多朋友问那一天理发好?

廿:数目,二十;廿五:就是二十五的意思;廿五斗争:就是阴历二十五这天剃头,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斗的意思。

文殊菩萨所示剃头日:

初一日  受福             十六日 利益

初二日  官事               十七日多病

初三日  欢喜                十八日犯盗

初四日  富贵             十九日 悟道

初五日  面黑             二十日 祸崇

初六日  神通             二十一 患难

初七日  康宁             二十二 受俱

初八日  寿长             二十三 多闻

初九日  闻法             二十四 证果

初十日  记别             二十五 斗争

十一日  眼明             二十六 祥瑞

十二日  困苦             二十七 疮癣

十三日  少白             二十八 受冤

十四日  神定             二十九 长慧

十五日  大吉             三十日 如意

十月廿五是一年中的第298天(闰年第29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7天。

十月廿五日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1、1949年10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成立。

2、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长驱直入的敌军遭遇,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

3、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4、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5、2000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以上就是关于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全部的内容,包括:正月二十五是什么节日、文殊菩萨廿五斗争什么意思、十月廿五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21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