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与吏的区别


通过国家选拔后由吏部任命的官员称为官,无论是科举还是察举或者九品中正中的定品

官是有品级的,除了中央以外,地方上的“官”是很少的,大多数都是吏

以明朝为例,中了举人以后就可以当官了,当然了中进士的都是当正印官,举人只能当副职了;明朝的地方官只到县一级,设有县令一人、县丞一人、县尉一人、学正一人,很显然,这四个人是不可能把一个县的所有事物都管过来的,所以必须自己招人,这些招来的人就是“吏”;当然了,有些“吏”也不是随便人命的,比方说六房(对应中央的六部)管事,至少是秀才,还要报南京吏部批准,其他的衙役之类就由县令自己任命了

另外,“官”的俸禄是朝廷下发的,“吏”的俸禄是县令自己支付,当然,朝廷有规定,县令可以在每年的税收中留下一部分用于行政资金,“吏”的薪水也是由这里出

说白了,“官”类似于现在的科长、处长直到国务院总理,而“吏”就是普通科员,只不过是科长自己雇佣的

智吏是一个偏正短语,指很聪明的小吏,是对具有才华的“吏”的一种肯定和赞美,而不是一种职位。

官吏一般用来形容官员,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但,历史上的官吏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官就是官,吏就是吏。一时为吏,终生为吏,永远没有出头的那一天。

对于这个区别,其实细心的朋友在看《水浒传》的时候就有所了解的,当时宋江陪运送花石纲的官员时,那官员嘲笑和讽刺宋江只是一个刀笔小吏,说他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明清时代在衙门里做事的人,有官,有僚,有吏。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比如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叫“品官”。又因为自隋以后,官和僚都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他们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员”,其身份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区别,只不过更夫、捕快、狱卒或服劳役,或服兵役,胥吏则提供知识和技术性服务而已。因此胥吏地位极低(常被呼为“狗吏”),待遇也极低(往往领不到薪水)。此外,还有一条规定,就是胥吏不能当御史(监察官),也不能考进士。官和吏,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以上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我敏经常说“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说“官吏资本主义”的原因,因为官和僚都是官员。

但其实这一点在宋朝就已经开始了,宋朝开始官场体制有一个很重大的变化,就是官吏分开,官事科举考来的,只会经史子集,吟诗作赋,至于财政,经济,司法,一窍不通。而经济,财政,司法全部由吏去做,这样地方上的最大利益就是吏,实际上国家政权是操纵在吏的手上。

官和吏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吏”虽然在官府里承担着执法工作,却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吏相对于官而言是明确无误的下等人。平民百姓们遇事相求时,习惯上尊称外郎、孔目们为“外郎哥哥”,“孔目哥哥”,按例不跪,而进了衙门遇到官,必须尊称“大人”、“老爷”,必须下跪。吏见官时虽然不必每次下跪,但官是可以斥令吏跪下讲话的。虽然同样在衙门里办事,官与吏之间实际上等同于官和民的关系。官之所以为官,在于可以“管”人,掌握人的命运,包括“吏”的命运。“吏”是做事的,比如班头、文书先生、账簿先生、师爷等等,虽然管的事大小不同,多少不同,但都可以影响到一些事情能不能办、如何办、办得顺不顺利等。

二:工作性质的不同。当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也可以说:官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而吏则是技术专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最终归宿不同。过去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则不同,阮葵生在《茶余客话·论吏道》中说“吏则土著世守”。官是外来的,吏是本地的,官板凳没坐热就走了,而吏则要一辈子都在这个地方。

官 是负责行政及管理的工作

吏 是帮助官工作的下属

但比普通的士兵为高级 例如在官身边的师爷就是吏 2008-04-13 22:58:38 补充: 为官的是直属朝廷 为吏的只是做官的请回来

参考: 问中历史老师

官的解释: (1)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官府( 机关) (3) 又如﹕官局(官署。 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吏的解释: (1) 官员的通称。汉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2) 又如﹕吏势(官吏的权势力量);吏议(官吏商讨政事;处分官吏;拟议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牍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 (3) 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4) 又如﹕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御医之下的一般医生);吏员(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狱吏(旧时管理监狱的小官) 例子: 吏部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这可以解到楼上的解释有误解。吏并不是不直属朝廷。 官是现代称号,吏是古代称号。意思差不多。

官,也称官员。在传统中国是指有官品的 人员,相较于没有品级的 人员称作吏,官和吏的另一个重要的分别是官有固定的薪俸,而吏则大多情况下没有(少数例外,如在王安石变法时,有发薪给中央的吏的作法)。 从出身来看在唐代中业以后,官员大多数出自于科举,因此与以从事实务起家的吏之间有极大的差异,彼此之间不能升降,而仅仅在元朝有让吏升作官的管道。

参考: 上网揾既

以上就是关于官与吏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官与吏的区别、宋朝的智吏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官与吏的分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21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