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而又什么的大海填空

什么而又什么的大海填空,第1张

1、(宽广)而又(蔚蓝)的大海。

2、(表面平静)而又(暗流汹涌)的大海。

3、(湛蓝)而又(深沉)的大海。

4、(广阔)而又(深邃)的大海。

5、(美丽)而又(富饶)的大海。

扩展资料:

形容词的用法:

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大大、长长、高高”。

4、可以带宾语。

该公司不仅需要面临业绩增速可持续性的发展难题,而且还需面临产业链竞争的严峻形势,更大的挑战在于,该公司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费用,进而提升技术迭代研发能力,以巩固其地位和发展优势。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挑战的确接踵而至。

宁德时代曾经辉煌,而且生产和经营规模极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该公司不仅无法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而且也不能稳定其现有的经营和运转。该公司面临诸多挑战,而且仍需突破重重难关。

首先,该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面临巨大的挑战。波未平,一波又起,该公司曾经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而且也因谣言而导致市值和股价下跌,现又陷入新的发展困境。因为不计成本的扩张和经营管理不当,该公司不仅无法抢占先机,而且也无法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若无法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并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该公司便会日渐式微。

其次,竞争者云集,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宁德时代不再是一家独大,而且也不再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同行业经营者的崛起以及合作方自主能力的提升,该公司逐渐丧失竞争优势,而且也无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其既无法打败更多竞争者,而且也不能扩大影响力。

最后,该公司暂时无法突破技术难关,也不能推出新的研发成果。作为一家最早以新能源为主要产业的公司,宁德时代的确能够与多家车企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今时不同以往。该公司无法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不能打破思维定式,所以其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长,这会严重影响其经营和运转。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技术难关已经成为一道强有力的阻碍。

1、组词:泪如泉涌、风起云涌、涌流、涌现、汹涌澎湃、奔涌、翻涌、腾涌、波涛汹涌、翔涌、心潮腾涌、滚瓜涌溅、暗流汹涌、澒涌、波翻浪涌、新甫涌翠、暗涌、文如泉涌、春潮涌动、涌泉相报、风卷云涌、情愫暗涌、涌入、涌潮、云涌雾集、风发泉涌、谋如泉涌。

2、涌是一个汉字,读作yǒng/chōng,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引申义是像水涌出。该文字在《尔雅·释水》和《论衡·状留》等文献均有记载。

《狂飙》高启兰没有杀陈书婷。

陈书婷是被蒋天害死的。在陈书婷开车带儿子回家的路上,陈书婷一边开车,一边训斥高晓晨,说高启强不让他沾染强盛集团的事,是为他好。

蒋天打电话给了过山峰,要他干掉陈书婷母子,在山路上过山峰开车故意高速与陈书婷错车,陈书婷急忙打方向盘跌入悬崖,导致陈书婷当场死亡。

剧情简介

2000年,意气风发的刑警安欣(张译饰)与倍受欺负的鱼贩子高启强(张颂文饰)相识,而后随着高启强逐渐偏离正途,安欣意识到在京海市社会发展的背后正是以高家兄弟为首的黑恶势力暗流汹涌,两人分道扬镳并展开了长达20年的正邪较量。

2021年,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央督导组雷霆出击,安欣协同专案组彻查强盛集团犯罪团伙及其背后的保护伞,最终京海市得以拨云见日清风正气。

其实我觉得张先生就是幕后黑手,因为感觉张先生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好像每件事情都和他有关系。

在经济发达的粤东省,罗元县却是个治安垫底的县城,席卷而来的扫黑除恶时代洪潮,将其裹挟其中。年轻刑警武剑在追查一起枪击案的途中遇到黑恶势力的阻碍,交回警队的证据不翼而飞,他无法洗脱嫌疑,只有文陆阳毅然选择相信武剑,并邀请他配合专案组的工作。行事不按套路出牌的文陆阳与粗中有细的耿直小伙武剑自此组成一对风格迥异的破案组合,两人在互相试探中互相影响,从枪击案到光头被杀案,抽丝剥茧,挖出罗元县最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团伙——陈氏兄弟集团,然而案件背后,还有一把巨大的保护伞,牵涉着更为庞大的势力,他们将如何冲破当地黑恶阻碍,还人民一片清明?

千部热门影视资源免费观看

sv5p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宋代·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空中银河不断转动、星移斗转,人世间的帘幕却一动不动的低低下垂。枕席变凉,泪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湿滋滋。和衣而睡,醒来脱去绸缎外衣,随即问道:“夜已到何时?”

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每逢秋凉,还总是还上这件罗衣。唯独人的心情不像从前舒畅适时。

赏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赏析二

赵明诚病故之后,李清照处在国破家亡、夫丧身零的悲痛和种种的苦难之中,但她常常忆起南渡之前的一些往事。或许因为伉俪情重,抚今追昔,感慨万端。词中交织着她个人身世飘零的哀伤和遭际的凄苦。

上片写深夜天气依旧,女主人孑然一身,辛酸落泪,而怨夜长不尽;下片写女主人衣服如故,天气依旧,感慨情怀甚恶。 上下片开头两句均为对偶句,谐美自然。《词绎》中说:“词中对句正是难处,莫认作衬句。至五言对句,七言对句,使观者不作对疑尤妙。”“不作对疑”正是该词对句的高超之处。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是说夜深;银河随着时间的逐渐消逝,不断地转移着位子。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人间帘幕垂”,是说人静;家家户户都放下重帘帷幕,悄悄地入睡了,而自己却醒著,不能入梦。这才看到“天上星河转”的景象。“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词人在室内枕上遥望着星河横斜的夜空,心里在想着什么呢?那一定是抛下她而去往“天上”、让她独自留在“人间”的她的丈夫赵明诚了。天上的牛郎、织女还能隔着银河一年一度相会,而他们却永无见面之日,真成“天上人间”了。这起头两句用“天上”与“人间”作对仗,也并非是任意为之的……夜凉与解衣,好像都是随意写到的,其实不然,下阕词意全由此生出,这里先作一逗引,在结构布局上,很有心机,针线也极细密。

“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由于前两句蓄势,至此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说“夜如何其”就是“夜如何”的意思。朱熹《诗集传》解曰:“王将起视朝,不安于寝,而问夜之早晚曰:夜如何哉?”后来诗多五七言,“夜如何其”四字,不便用于诗,便省略为三个字。可以省去语助词“其”,而作“夜如何”,如杜甫《春宿左省》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也可以省去“如”字,而作“夜何其”,如旧题《苏子卿(武)诗》:“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李清照所借用的就是汉诗中的语词,但与前人的用意都不同。她并非有什么要紧事,必须早起而怕睡过了头,而是出于烦恼,迟迟未能入睡。所以说“聊问”,不过是姑且问问而已。如果探寻她这样问的动机,无非是嫌这难以成寐的秋夜太长了,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些。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

“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这里说“旧时”,并非泛指从前任何时候,而是她回忆中与她丈夫在一起的某一特定的时间。那时,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天气,而且自己也穿着这件衣服。“旧时衣”,既点明上两句所描写的是衣服,呼应上阕的“起解罗衣”,又补出这罗衣“旧时”曾著。

眼前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与旧时有某种相同,这使回忆变得清晰,联想变得具体,同时也使感情变得更为强烈了。在文势上又有力地反逼下文情怀之不同,直揭出全词的中心意思:想当初,夫妻恩爱相处,心情是何等欢畅,与此日伶仃孤苦的恶劣情怀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了。作者不直说今日情怀之恶——“情怀不似旧家时”,先用种种事物的不变——“旧时天气旧时衣”一句来衬托“只有情怀”的异变,令人不胜哀怜、悲悯、叹惋。这种艺术效果,就是衬跌手法的功力。刘熙载说:“词之妙全公衬跌”,是很有见地的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作品构思精巧。作者先写“天上星河转”,天气依旧,是下文抒情的伏笔。“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衣服如故,是下文抒情的基础。最后感喟“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卒章显志,有水到渠成之妙。

创作背景 这首《南歌子》为作者流落江南后所作。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应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深秋,赵明诚病卒后,词人痛定思痛的一段时间。词的节拍虽有“旧家”字样,但此处并非以家喻国,而是一首悼亡词,词的每一句,都与作者丈夫生前的情事有关。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曹植身上背负了太多太沉的东西,尽管这并不是他所能选择的。他的才华在为他赢得赞誉与赏识的同时也把他挟裹进了权力斗争的中心。

如果他只是碌碌无为平庸无奇的曹氏子弟中的一个,他也许能顶着一个某某侯的名号在一块不算大的封地里安宁地平淡地度过余生,如果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异姓士人,也许还能在曹氏政府里大放光彩,为他心心念念的大魏贡献力量。

但偏偏他的才华光风霁月,连瞎子都会目眩。

偏偏他还是曹家为数不多的适龄继承人中的一个。

他就算自己没有这种心思也会有人主动凑过来鼓励他煽动他推他下水。

政治投资,万一赌赢了,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何况年轻气盛,又怎么会没有一点点野心与志向?

他说,辞赋小道,壮夫不为,他说他情愿戮力上国,流惠下民,成一家之言不过是万不得已的备择选项。

但是他未必清楚世子之位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也不明白自己究竟选择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他想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但或许,他自己对这些话具体意味着什么,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在拥泵的撺掇与欢呼声中他朝着貌似光明的前景走过去,尽头却是不曾想见的沼泽与深渊。

他并不是没有机会。

即使是在曹操已经宣布立哥哥曹丕为世子之后。

曹操病死在洛阳之后,事先接到他诏令的曹彰是最先赶到的一个。

随后曹植也被卞氏派往洛阳,而此时肩负守邺重任的曹丕,还面对着一片乱象的青州兵手足无措。

带着军队暂驻洛阳的曹彰语出惊人。

他告诉曹植,父亲让我赶回来就是为了帮助你继承王位。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至少这个态度表明了曹彰愿意站在他这一边。

他有军队,有名望,有才干,还有不可多得的时间与空间优势。

如果他真的想,已有的定局瞬间就能翻盘。

但是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

“你没看到袁氏兄弟吗?“

我不知道曹丕被立世子之后,他听杨修叹息着说自己已经死得太晚了是什么心情,被迫离开生活了多年的邺城与兄弟姊妹从此天各一方再未重逢是什么心情。

也不知道他后来近乎乖巧的写下那些歌功颂德的表文和自我诋毁的令诏时又作何感想。

他实在是被打压够了。

曹丕统治时期,诸侯王的日子并不光鲜。

一个王国,至多只有几百个老弱病残的士兵来守卫,有人烟的地方往往彼此相隔甚远,即使是出去游猎,诸侯的活动范围也不过方圆三十里而已。再加上一举一动都有朝廷指派的所谓“防辅吏”“监国谒者”来紧密监视,随时准备上报,连想祭祀一下祖先也得先和朝廷打报告,征得同意方可实行。他们说起来是王侯,其实不过是被画地为牢圈养着的囚犯罢了。

曹植身为重点监视对象当然更不好过。

连修缮一下自己的居所都得从以前汉武帝朽坏的宫殿里拆材料。

这还是多年之后给魏明帝发发牢骚才有所剖白,曹丕在的七年,他对这些缄口不言。

曹丕待他可谓是刻薄。

即位之后,很快灭了全力支持曹植的丁氏满门。

他想祭祀一下父亲,朝廷发了一通冠冕堂皇的诏命,总之是不许。

派来的监国使者灌均也想着法儿的要找曹植的碴,寸步不离的跟着他,他也许一气之下做了什么过激的举动,于是转身就被告发“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很快曹植就被流放到临淄边海以待发落。

此时洛阳朝廷已开始商议对他的处置,博士等议“可削爵土,免为庶人”,有官员甚至直接提出可以据此赐死。

如果不是母亲卞后还苦苦相求,曹植此次恐怕难逃一死。

从鬼门关捡了条命回来的曹植被改封安乡侯,送去洛阳改造。安乡侯不过挂个名号,名下并无封地。

呆在曹丕眼皮子底下,他抄了一份灌均告发他的奏章和三台九府上奏的文书放在身边,朝夕讽咏,表明自己认罪态度良好。

随后又被改封甄城侯。

两年后,曹丕难得的邀请那些原本被分封到天涯海角的兄弟们一同到京师会节气------这也是他们中大多数的最后一次与家人的团聚了。

这一次,他私下里背着刑具,光着脚走到曹丕的宫阙之下。由于之前的传言,母亲卞后以为他已自裁于进京路上,此时见到自然喜极而泣,而哥哥曹丕,就那样一直在旁冷脸站着,从始至终,没有和他说一句话,也没有允许他穿上鞋。

之后的会面里,曹彰在京城莫名其妙的暴毙。

如果七步诗或者类似的事件曾经发生过,可能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

回到甄城不久,他又被改封到更加贫瘠的雍丘。

七年里他一共被改封四次,迁居三次,哪个地方都呆不长久,往往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经营得稍有起色,过不了多久便又被徙封,一切又得从头再来。

雍丘的监国使者对他也并不友好。刚赴任就又被举报了。

这次更奇怪,连罪名也难觅记载,只知道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怎么解决的,曹植只说是自己“信心足以贯于神明”的缘故,别的也没有多提。

经过曹丕这么多次的恐吓与敲打,我几乎都要怀疑曹植是不是要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

他会主动把父亲赐给自己的铠甲和宝马上缴给有关部门,摆出示弱讨好的姿态,不失时机地写一些歌颂祥瑞的诗文。几乎从未看见他在文章里抱怨过曹丕一分一毫,最多,不过怨恨是小人离间诬陷。

后来黄初六年,曹丕途经雍丘,赐衣增户,他 “孤何以德而当斯惠;孤以何功而纳斯贶” 的口吻近乎惶惑,而 ”赖蒙帝王天地之仁,违百司之典议,舍三千之首戾。反我旧居,袭我初服,云雨之施,焉有量哉!”则几乎是感激涕零了,仿佛被惩罚久了的犯人稍得松快便对施虐者感恩戴德。

再后来,曹丕死了。

一篇《文帝诔》竟然写得洋洋洒洒情真意切,不厌其烦的叙说曹丕种种勋绩。

甚至,他说,“追慕三良,甘心同穴”。

我愿意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后来只流传下残篇的《慰情赋》里当头便是一句:

黄初何曾有八年。

曹丕死的时候,正是这个年号下第七个年头。

从头至尾,他都不是野心家,只是一个天性正直仁厚,又恰好才干出众得不合时宜的年轻人。

不知道后来,他再想起那一年,洛阳满城缟素之下,曹彰郑重地握着他的手,等待他的答复的时候,有没有一点点遗恨。

毕竟抛开那些冠冕应制之作,即使后来他的诗文依旧才藻不减,甚至因为那些磨难与隐忍,词句之下往往暗流汹涌情致动人心魄。

但少年的飞扬恣肆的锐气,再也看不到了。

那个纵情饮宴雍容衽席的少年,那个洒笔酣歌和墨谈笑的少年,终于和建安二十五年,一同死掉了。

后记:

对于曹植之才,想顺便提一下,挺多人印象里,曹植只是个文才不错的人,但其实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并不弱,只是曹丕曹睿两代君主的不信任让他并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关于他没有和曹彰联合反水这件事,有人认为他是傻或者软弱,但当时大多数人是站在曹丕一边的,他原本的党羽已经被曹操翦除得差不多了,他确实有力量一搏,但如果输了,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更多人倾向于说曹植此为是“以天下让之”,这种时候的内乱,无疑是对刚刚失去曹操这根主心骨的魏国基业的又一重大打击,兄弟阋于墙,吴蜀两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的几篇关于征讨东吴的表文也看得出他还是有一定政治素养的。

魏明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天子驾崩的谣传,慌了神的百官第一反应竟然还是打算迎立曹植,他的名望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想想也未免可笑,很多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已经散落在时间的洪流里,真实的曹植,有着怎样的心态,又面临过怎样的抉择,已经有了无数种的可能,而我们难以验证。我并不是要否定史料的价值,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以一种置信区间的模式生活着思考着,而在这样的思考模式下,史料只能是用以推测事实的证据与基础。

说到底,这也只是我眼中的曹植啊。

千秋功过,落与我一宵闲话,半屏妄言,大概也算得是一种黑色幽默了。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而又什么的大海填空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而又什么的大海填空、“去宁德化”暗流汹涌,宁德时代跌破万亿市值,公司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涌怎么组词 涌如何组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16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