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监察御史是几品官

清朝监察御史是几品官,第1张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巡查御史是一个类似特派员性质的官,没有常设的,理论上巡查御史可以是可以从御史台的左都御使(从一品)到最低的都察院监察御史和给事中(清初正7品,雍正后正5品)出任。但被中央外派地方的进行一段时间视察的基本不是事御史台高层,所以巡查御史应该从三品到最低的给事中(正5 正7)中出现。因为正三品得右副都御史为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衔,不负责都察院事务。如果是雍正以后的官基本应该是正5品

你说的是明清的官位等级制度,品阶官位等级制度起源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在唐朝宰相也不止一位。而宰相在朱元璋之后就不存在了。具体如下

官职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各省通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在古代官制中,按察使属于文官司法系统。《雍正王朝》里面,胤礽第一次被废,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他执掌的司法衙门掉了链子,底下的按察使以及刑部堂官都被打通,才会出刘八女、任季安那样的惊天大案。按察使竟能帮助囚犯“移花接木”,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1、按察使的设置与沿革

早在唐宋年间,朝廷就已经设置按察使,均主巡查。唐睿宗改巡察使为按察使,宋仁宗以转运使为按察使。自从辽圣宗命令分路按察刑狱,按察开始主张刑名。

因按察使主刑名,因此被称为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简称“臬司”。忽必烈时将按察使改为廉访司,故后来又称按察使为“廉访”。

到雍正二年,大清各地共设置按察使十八人,分别是:山西、山东、直隶、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各一人,唯新疆不设。

1884年,新疆建省,朝廷以新疆镇迪道兼按察使;台湾建省后,朝廷任命台湾道兼按察使。

2、按察使的待遇与职责

按察使为正三品官员,地位在各省布政使之后,合称为“两司”。在清代,按察使是个“肥缺”,一旦坐上此职位,可谓待遇优渥:

每年的正俸130两白银,这个只能当零花钱;

每年的养廉银约8000两,还有各种报销、补贴;

下面府、道官吏的孝敬银子也很可观,当然,按察使每年也要准备一笔预算“孝顺”督抚;

重点案件当事人的钻刺打点可谓多如牛毛;

在官服的穿着上,按察使可以头顶蓝宝石,朝带镂花金圆版,朝服补子为孔雀;

在身份封赠上,按察使的阶称为通议大夫,夫人的命妇称号为淑人,可传承两代,极大地满足了清代读书人光宗耀祖的心理。

按照清代官制,按察使由各省道员、运使升任,遇缺出开列具题。按察使如果升迁,就是各省布政使(本省除外)、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副使。关于按察使的职责,《大清会典》有记载:

“掌一省刑名按核之事,振扬风纪,澄清吏治”

具体职责有四:

一、每三年的乡试,由按察使充当监考官;

二、管理全省的邮驿传递事务,保证大清公文传递的顺畅性;

三、每五年一次的“大计”考察外官,按察使需要任考察管。被考察之人如果想拿好评,你懂的;

四、办理全省的刑名案件,勘核词状,管理犯人;凡是重大案件,需要与布政使共同办理,并上报部院;每年的秋后会审,任主稿官。这是按察使最主要的职责,也是其最大的职权,如同比赛中的裁判。

《雍正王朝》中,江夏镇几位大佬就是先买通本省的按察使,利用他们“裁判”的身份,将人犯与供词进行调包,然后结案上报刑部核查,再打通核查“秋决”的堂官。

按察使名义上虽然以刑名和驿传位主要职责,但实际上,省内的一切政务,仍与布政使共同负责,同时参加督抚、两司、学政的政务会议。

提刑按察使司为按察使的衙署,衙门内的机构主要有:经历司、司狱司,照磨所。

在古代,按察使如同一杆秤,如果秉公办案,就会成为当地的“包青天”,但毕竟现实中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都会受到各种利益的左右而做出主观判断。

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在明代与承宣布政使并为一省最高长官。

明朝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三司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监察御史是几品官全部的内容,包括:清朝监察御史是几品官、我想问古代官位等级大小,不要问什么朝代的。我就是想知道比如丞相是百官之首,他是几品官还有户部尚书、古代的按察使是什么官职,有哪些权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9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