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3、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4、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5、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6、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8、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9、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0、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所以,心理现象一般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志等活动。
譬如,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即是显著的例子。
又如,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再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均是典型的例子。
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都包括哪些呢?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由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以及意志行为过程等,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⑴心理过程 简要地说,感觉是人的感官对直接作用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物体的颜色、大小、气味……,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知觉是对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比如我们是通过看到颜色和形状、触摸到的感觉、嗅到的气味、吃到的味道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知道这是一个苹果,那是一支香蕉等,知觉是比感觉更高层次和更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又是比感觉、知觉更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认为记忆分为四个过程,即识记、保持、再认、再现;思维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比如我们研究一个问题、做一道题目等,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完成的;想象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上,在头脑中经过加工形成的新事物的形象,比如我们由鸟的飞翔想像出了飞机,由鱼的戏水想像出了轮船、潜艇等,想像是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又统称为认识过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创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心理学是在思维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从心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与它们的关系来看,它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1]随着科学[2]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
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The definition of Psychology is: Scientific Study of Behavoir and Mental Processes ang how they are affected by an organi 's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人本心理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人本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 时代精神: 反主流文化运动对社会不满 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迥避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能力“?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虽然对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能力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有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效度名词解释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汉语拼音xiaodu 中文词条效度 外文词条validity 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内容效度凭借逻辑去判断一项测量工具是否有效,凭借对概念的了解去鉴别该变量的特征是否都被考虑到,在理论层次上概念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在经验层次上的测量也应具有,如果二者相吻合,则表示具有内容效度;否则,便是无内容效度[编辑本段]准则效度(预测效度)同一概念可能有多种测量方法,假如其中一种成为准则,另外一种就可以与之比较而判断其效度当某种测量法A具有内容效度时,另一种测量法B的准则效度则由A决定;如果测试某样本,显示B与A高度相关,即谓B准则效度高构念效度(构想效度)如果在理论层次上,概念X和概念Y是相关的,那末,在经验层次上对X的测量 与对Y的测量 也相关,假如有另一个对X的测量,则它也应该与Y的测量 相关,这就称作构念效度例如,X为“工作积极性”,Y为“对业余学习的重视”,X与Y在理论层次上是相关的,即工作积极性愈高对业余学习也愈重视将 X以 (对“工作有奔头”的赞成程度)来测量,将Y以 (每天进行业余学习的时间)来测量,与 必然相关现若 X有另一测量法 ′(工作量完成的多少),若 ′与 的测量结果是相关的,则称 ′具有构念效度效度鉴定程序从内容效度,到准则效度,再到构念效度,可视为一种累进,即构念效度需要比准则效度更多的信息,准则效度需要比内容效度更多的信息效度比信度有更高的要求,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没有信度的测量工具就谈不上具有效度,但信度高的测量工具未必具有高的效度。
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的内化说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维果茨基,1994,p403)。
显然,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枣“内化”机制。同时,这也表明内化的过程是一种转化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的过程(VeraJohn/FONT>Steiner&HolbrookMahn)。
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关心理学形象的定义很少,并且也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 Benjamin认为心理学形象是指公众对于心理学的了解度和心理学在公众中受欢迎程度。我国学者张积家等认为心理学形象是指人们对于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学科和心理学的专业人士)的态度和理解度。笔者认为,要给心理学形象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还必须结合有关形象的定义,根据前文对于形象的定义可知,心理学的形象是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心理学由其内在特征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心理学形象的结构有过正式讨论的相关研究,美国心理学家 Benjamin认为心理学形象包括了受欢迎程度和了解度这两个维度,国内学者张积家也认为心理学形象包含了人们对心理学的态度和理解度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于心理学形象结构的理解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
而有些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学的形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Louis HJanda & Kelli England研究了普通民众和大学教师这两个群体对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六个学科在重要性和专业性这两个方面的评价。Scott O Lilienfeld从心理学的科学特性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公众对心理学的常见误解,并分析了产生误解的原因。宋学珍从公众对心理学的了解度、心理学的价值以及对心理学的态度上进行了研究,此研究从三个方面去研究了心理学的形象。
属于心理现象的有哪些
属于心理现象的有哪些,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那么,你知道属于心理现象的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属于心理现象的有哪些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以及意志行为过程等,而个性心理主要包括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简要地说,感觉是人的感官对直接作用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物体的颜色、大小、气味……,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知觉是对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比如我们是通过看到颜色和形状、触摸到的感觉、嗅到的气味、吃到的味道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知道这是一个苹果,那是一支香蕉等,知觉是比感觉更高层次和更复杂的心理过程;
记忆又是比感觉、知觉更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认为记忆分为四个过程,即识记、保持、再认、再现;思维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比如我们研究一个问题、做一道题目等,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完成的;
想象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上,在头脑中经过加工形成的新事物的形象,比如我们由鸟的飞翔想像出了飞机,由鱼的戏水想像出了轮船、潜艇等,想像是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又统称为认识过程。其中注意(或说注意力)是认识过程中共有的一种心理特性,我们都知道,只有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它、认识它、记住它,并想出各种办法解决或处理它,这就是注意力的作用。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是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倾向,比如喜、怒、哀、乐、惊恐等,这就是情绪或者说情感活动过程。有了各种情绪反应必不可少就会有一定相应的行为表现,比如是拥抱还是躲避它。另外,为了改造客观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人就要制定计划,采取一定的方法并要努力去克服困难以实施计划,这一心理过程就叫做意志行为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受社会制约或在群体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倾向包括①需要②动机③兴趣④理想和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
人在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有上述心理活动的存在,同时还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也就是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能力(比如智力水平、才能等)是指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气质是不同类型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
也就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比如遇事有人反应快,有人反应慢,有人脾气暴躁,有人表现沉稳等;性格则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相对固定、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比如每一个人追求不同,热爱不同,各自采取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追求等。
属于心理现象的有哪些2心理现象是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是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如需要、兴趣、动机、态度、观点、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一般可将心理现象分为两个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注意则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
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例如,满意、愉快、气愤、悲伤等,它总是和一定的行为表现联系着。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仅是认识它、感受它,同时还要改造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了改造客观事物,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往往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在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
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世界观在个性倾向诸成分中居于最高层次,决定着人的总的意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有写作才能,有的人有音乐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绩上就有高低之分,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行为表现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都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属于心理现象的有哪些3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理现象可以反映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类。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的聚精会神与注意力涣散状态,情绪过程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考问题深入;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办事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等等。这些差异体现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紧密联系。
扩展资料:
心理的研究意义:
正确地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起源。所以,列宁把心理学列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基础科学之一。同时,心理学提供的科学事实,对一切封建主义,宗教迷信思想是个有力的打击。
几千年来,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科学水平的局限,精神领域很容易成为宗教迷信的神秘堡垒。即使在科学发展的现代,仍有人甘受巫神之害,相信梦是吉凶的预兆。现代生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梦与睡眠时的内外刺激及大脑遗留的痕迹的兴奋有关。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做梦不是坏事,梦可以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也可以清洗掉不需要留下的痕迹。这些事实可以帮助人们破除迷信,纠正偏见,清洗糊涂观念。正如列宁所说的:“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
在实践上,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运用所揭露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际服务,提高活动效率。例如:父母应根据亲子关系对情绪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儿童健康的情绪;教师应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听课效果;
劳动者可以根据噪音对身心的危害,对噪音加以控制,对环境加以改造等等。总之,现代心理学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它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心理学概念名词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心理学概念名词解释、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活动)都包括哪些内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