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和突厥都是外族,有何不同呢

匈奴和突厥都是外族,有何不同呢,第1张

匈奴和突厥的时代不同。匈奴是汉时期比较强大民族,西汉时期汉武帝三次打败了他,扩大了邻土。突厥是隋唐时期的民族,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了突厥,开启了贞观之治。

匈奴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当时华夏的霍去病是历史上第一个少年英雄。在他17岁的时侯就亲自领着800轻骑,深入匈奴腹地,消灭2000多敌人并全身毫发无损,以至于当时的皇帝霍去病大为惊讶,即封期为冠军候,这次以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竞赛第一名都叫冠军。还有卫青他是卫子夫的弟弟,大元帅。匈奴是中国北方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她已经有了七百年的历史,她一直与中原关系亲密,并且与他附近的少数民族维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为与各个民族的交流、碰撞和影响中,以至于他的各种方面发生不同变化,并且持续地壮大。

突厥据说在很久以前,中国北方一个小部落被它的邻居国家给打败,这个部落只剩下了一个小男孩。那个战胜国的国民看这个孩子倒霉,木有了家人于是留下了他。后来他们怕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找他们报复,于是把他的手脚的砍了,随便找了个地方扔了。在哪种情况下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没错,老天爷都认为这个小孩太可怜了,他碰到了一只母狼的保护下,渐渐长大成人,不仅如此,那些邻国人也被这只母狼带领的狼群咬死了。后来,这个小孩儿的后人为了表示对狼的感激之情,于是狼图腾在他们战旗上后人们变得和狼一样特别强。

匈奴和突厥除了时代不同以外没什么不同的,他们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他们一个是汉代的,一个是唐代的。匈奴的地位对汉族和北方各族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有着集齐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突厥人把唐朝的士兵与老百姓都吓破了胆。

 1、突勒是突厥的别称。公元年,突厥首领土门败铁勒,552年破柔然,自称伊利可汗,建立政权。553年木杆可汗在都斤山建汗庭。全盛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达咸海,北抵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建立了官制,有立、文字。

2、是活跃在唐朝时期中原北部和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的总称,同时它也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突厥。

3、突勒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联合各个部落而形成的联盟,在唐朝时期突勒对大唐边境产生了不小的威胁,后由于突厥的分裂而让唐朝得到了剿灭突勒的机会。突勒前后存在了两百余年,由唐玄宗亲自派兵消灭,后来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现在突厥的后裔也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的青海和新疆等地区。

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中突厥的称呼。历史上并没有突勒这个民族,在电视剧拍摄期间本来使用的是突厥,但后期审片因考虑到社会和谐,遂改成了突勒。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全球约有182亿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塞浦路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是匈奴别种。

《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另一说出自平凉杂胡。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在南北朝由叶尼塞河迁居至阿尔泰山。由阿尔泰山迁居至蒙古。由蒙古前往中亚。

现代土耳其人,认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后裔,他们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突厥人主要讲突厥语。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人与乌孙以狼为图腾。大账外置一幅狼旗。乌孙中的咄陆部与突厥人一样,为阵亡的将士立石为记,将部落印记刻在石上。突厥最早其实只是指阿史那部,其他说突厥语的民族是铁勒,他们与坚昆最早一起住在叶尼塞河,向后者学习冶炼。

“突厥”一词分广义和狭义。狭义专指公元6-8世纪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建立突厥汗国的突厥族;广义则包括突厥、铁勒诸部。

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古突厥文字母拼写。突厥人创造文字,开北方民族之先河,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

突厥人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住在现今中国西北地区。公元6世纪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属柔然。西魏时首领土门连续败铁勃,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辽海,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显庆四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臣服于唐。

突厥族相当于现在阿塞拜疆、土克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我国的新疆与青海、甘肃、内蒙古,俄罗斯南部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有将近两亿人在使用突厥族语言。

1、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2、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3、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

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扩展资料:

匈奴的历史起源:

据传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

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从匈奴单于历年秋季在鄂尔多斯祭祀龙神的习俗来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辞所记载的龙方,图腾为黑龙。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建立国家。

匈奴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河西走廊,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匈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突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鲜卑族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另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公元583年,以阿尔泰山为界分立为东、西突厥。唐朝初,东西突厥被唐所灭,高宗末东突厥复国。公元743年,回纥人起兵反抗突厥,于745年灭后突厥,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南下中原,受到唐朝招抚。

以上就是关于匈奴和突厥都是外族,有何不同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匈奴和突厥都是外族,有何不同呢、突勒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突厥族的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7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