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黑龙江省最好吃的鱼是什么鱼

你认为黑龙江省最好吃的鱼是什么鱼,第1张

做为一个东北人虽然不是黑龙江省的,但是对黑龙江也算是非常的了解。以前经常去黑龙江出差,黑龙江的江鱼、湖鱼、河鱼这些冷水鱼,也算是吃过一些。

黑龙江省河流纵横,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918条。黑龙江更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在世界河流中它的长度也能排在第八位。想一想黑龙江省的淡水资源这么丰富,当然淡水鱼的产量、种类也很多了!

黑龙江最好吃的鱼是什么鱼

中国有四大名鱼的说法,兴凯湖的大白鱼、松江的鲈鱼、松花江的鳜鱼、黄河的鲤鱼。这四种鱼被誉为中国的四大淡水名鱼,其中黑龙江就独占两种。

黑龙江还有一种鱼就是鳇鱼,这个据说是乾隆皇帝特别爱吃的鱼,所以有用鳇鱼制作的乾隆鳇鱼宴。

不过以上这三种鱼,我都没有吃过,就是听黑龙江的朋友说的“津津有味”。看它们的售价和稀有程度,我估计肯定不会次于“长江三鲜”。我觉得黑龙江最好吃的淡水鱼,以我品尝过的为准,有这么几种:

结语: 黑龙江叫不出名的淡水鱼太多,而且当地人喜欢用大酱来炖淡水鱼,如果配上特有的柴火大锅炖。那个鱼除了鲜以外,给我感觉最多的是香。 去黑龙江 旅游 ,淡水鱼是不得不尝的美味。别管它叫什么名,吃就对了!

论最好吃,无法评定,因为每人口味不同。论最贵名气最大,非兴凯湖大白鱼莫属。

不要以为在普通饭店能吃到的都是兴凯湖大白鱼。兴凯湖大白鱼已经越来越少了,就算在兴凯湖边偶有渔民送到饭店的也要卖二百左右一斤。饭店的做法多是清蒸,吃原味。大白鱼肉质细嫩雪白,口感极佳。兴凯湖边饭店残羹极少有剩大白鱼的,多是长盘中只余一根长刺。

以后随着养殖业的兴盛,大白鱼价格会越来越低,但真正野生兴凯湖白鱼也一定会越来越难遇到。如同全面禁捕长江刀鱼,成为珍品。

兴凯湖大白鱼和松花江鳌花、黑龙江鲑鱼、黄河鲤鱼并称中国北方四大名鱼。

这个因人而异吧。

就个人来说,我觉得黑龙江省的冷水鱼都不错。

但是,最喜欢的还是黑龙江(是江,不是省)的鲟鳇鱼,20年前,在黑瞎子岛,因为一个特别的机会,和边防战士们一起吃了一顿饭,全部的菜都是江鱼,其中一条60公斤的鳇鱼,是当地老乡送给边防团的,据说是野生,能卖不少钱。

真香。

此后,也多次吃过据说是野生的鳇鱼,但味道终究抵不过那次在江心岛的聚餐。

东北黑龙江流域有许多支流和丰富的野生鱼类资源,如鳊花、鳌花、鲒花、哲罗、哲罗鱼、法罗鱼,铜罗鱼、牛尾巴子、鲫瓜子、嘎牙子、柳根子、狗鱼棒子等等俗称“三花五罗十八子”。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一小部分属于寒温带。河里的野生鱼大多是冷水鱼,它们生长缓慢,因此肉细腻可口。野生鱼分为无鳞鱼和无鳞鱼,如泥鳅、黄鳝、剑鱼等。老年人经常说,“这种无鳞鱼不能上餐桌。“在东北的河的许多无鳞鱼中,有着细鳞的细鳞鱼是最高级的。

说起这柳根子,恐怕没有多少真正的黑龙江人会不熟悉它。柳根子不是柳树的根,这是一条生活在河里的鱼的名字。柳根鱼生活在河边柳树的根部或柳树的毛里。柳根鱼很细长,看起来像柳叶,所以也叫柳叶鱼。有人说这种鱼是由柳叶形成的,也有人说它是由浸泡在水中的柳根培育出来的。

柳根鱼的学名是拉氏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鱼之一。柳根鱼被小鳞覆盖,也就是所谓的细鳞鲑鱼。柳根生长在清澈的水和低水温的山涧溪流中,生活在溪流边柳根冲刷形成的洞里。柳根鱼肉嫩肥,味道鲜美。人们习惯称它为河里的小而细的鱼。它的美味程度不亚于绥芬河特产滩头鱼,与著名的花貉霜和细鳞鱼有得一拼。

捕捉柳根鱼有很多方法。它们可以被旋网捕、鱼钩钓、抬网抬、或用梁子阻挡住。柳根鱼喜欢呆在河岸边的柳根或柳树毛下。那时,最常见的捕捉柳根鱼的方法是用篮子在河边捕捉柳根鱼。一只手拿着篮子梁,篮子被放在水流下面,然后放在下一个篮子的水流上面,用脚使劲踹柳根,把藏在树根里的柳根鱼踢出去,然后迅速提起篮子,通常能捕到很多鱼。

新鲜的柳根鱼是一种罕见的原料,用柳根鱼做汤很好吃,或者在柳根鱼上放些盐,干燥至半干,用油油炸或火烤,这是童年最难忘的美味。近年来,在河里很难看到野生柳根鱼。今天市场上出售的柳根鱼大部分是人工养殖的,价格不便宜。较大的柳根鱼售价超过60元一斤,但据说出售的也不是野生的。现在,无论什么是野生的,只要是野生的,它就是好的,是更有价值的。 喜欢英艾子天天更新 美食

黑龙江流域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外加七十二杂鱼。这其中不乏有很多极品名鱼!比如说鳌花(鳜鱼)。早在唐代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赞美诗句!但位于浙江吴兴的鳌花,口味是绝对不会赶上黑龙江所产鳌花的,因为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区,鳜鱼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清冽的水质,湍急的河流。造就了黑龙江流域鳜鱼的特有品质。属绝对的上品!带籽的母鲟鱼,黑市上那叫天价。另外好吃的鱼,还要分某个部分。比如人们常说的鲫鱼头,鲶鱼尾,鳊花肚子,重唇嘴(虫虫)。都是某一个部分好吃!今天借题主这个提问,老农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虫虫嘴是怎么好吃的?这里有个学问,人们都知道是虫虫鱼都有个长嘴。但这可不是都那么好吃的。这要分个时间段。好吃的虫虫嘴指的是,繁殖期的成年雄性,这一时期的公鱼,本身就是个重唇(大长嘴唇子),为了繁衍后代,也不知道它着的哪门子急,上的哪门子火?受了哪种激素刺激?居然在大长嘴唇子上又长满了大疙瘩!唉:就这一口才是最好吃的。才是正宗的,过了繁殖期就烟消云散恢复正常了。现在黑龙江流域实行了35天的禁鱼期。这口 美食 大家就别惦记了!所以说,衡量某一种鱼好吃,除了鱼的本身品质之外,还有时间段,某个部分这一说。

有一句顺口溜“三花五罗一岛子”,岛子是什么鱼?

食色君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的家乡真的有“好多鱼”,黑龙江省除了是我们国家的“大粮仓”还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松花江、黑龙江、嫩江、牡丹江、兴凯湖、镜泊湖、三江湿地等等大江大河纵横交错,支流更是星罗棋布,因此水产极其丰富。尤其是淡水鱼,“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这句顺口溜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因为黑龙江渔产丰富,这样的顺口溜容易记住。这还不包括名气更大的鳇鱼、大马哈鱼、兴凯湖大白鱼。

哪种鱼最好吃,这个比较难评判,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

不过还有一句顺口溜“三花五罗一岛子”为上品。

岛子是俗名,大白鱼也是俗名,都说的是一种鱼,这种鱼学名“松花江翘嘴红鲌”。

松花江大白鱼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嫩江等河道中都有,尤其是松花江中下游数量为多,这也是冠以松花江之名的原因。

松花江大白鱼没有兴凯湖大白鱼珍贵,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还较常见,当时经营溜炒菜的大、中型国营饭店都有大白鱼的菜肴。烹调方法以清蒸、油浸、清炖为主。

食色君有幸在哈尔滨一家不挂幌的江鱼馆吃过一次“油浸松花江大白鱼”,至今印象深刻。

说是“油浸大白鱼”其实并不是整条鱼,而是选择最肥美的中段。金色的油汁、雪白的鱼肉,上桌后,我有点恍惚,这到底是油浸豆腐还是油浸白鱼,傻傻分不清楚。第一次吃它,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这种体验是吃其他江鱼没有过的。

还有一句“莫食三春鲫,莫打三月鸟”的说法,这是说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有“好多鱼”,也要有休 养生 息的时间,每年5月6月,都是黑龙江省内大江大河的禁渔期,为了就是“三花五罗十八子”更好地与我们相见。

欢迎关注“食色-生活”,一起唠唠。

应当是产自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

我认为黑龙江最好吃的鱼,第一是,七粒浮子鱼,第二是,细鳞鱼,第三是,柳根鱼。其它,就不说了,黑龙江好吃的野生冷水鱼太多了。真想回去美美的大吃一顿,太馋人了。

个人认为当然是三花中的鲫花,也就是鳜鱼了。下面,我来介绍一道美味鳜鱼得做法!

准备原料:鳜鱼一条两斤左右,冬菇100g,冬笋100g,火腿75g,猪网油100g,尖红椒2个,鹌鹑蛋1个,樱桃1个,芹菜叶150g,姜片25g,香葱25g,鸡蛋1个,面粉25g。精盐10g,白酱油5g,绍酒25g,胡椒粉1g,味精3g,耗油25g,水粉少许。

制作过程:

1,鳜鱼去鳞处理干净,冬菇泡发去蒂,和冬笋,火腿一起切成631得长片待用。

2,鱼头取下沿中间切成两半,尾部取下,将中间部分两边鱼肉剃下。将鱼头和脊骨加盐,味精,胡椒粉,绍酒腌制,将中间鱼肉片成631长片。

3,将鱼肉,冬菇,火腿,冬笋在盘中分两排间隔摆好,把盐,白酱油,绍酒,味精,胡椒粉拌匀后淋在上面。放上姜片,香葱,上网油后上蒸笼,大火蒸15分钟后取出,汤汁加耗油用水淀粉勾芡后浇在鱼身上。

4,将鸡蛋和面粉打成糊,将鱼得头尾拖过之后下油锅炸酥,脊骨拍上干面粉后也下油锅炸酥,最后将鱼头尾,脊骨摆盘放好即可。

这是作为一个南方的对黑龙江鱼得一点拙见。

黑龙江里的鱼都好吃!当然,排在前面的三花五罗为最,今天在这说的不是这些,而是要呼吁一下,那些打渔下绝户网的,请你们手下留情,因为我去年回去看到,竞然有卖手指长的鳇鱼崽的,你们还是人吗?你们是哪来的,以前黑龙江边的人可没有这么干的,你连你家蚊帐都拿出来捞鱼了吧?也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对这些败类绝不可手下留情!

三花:鳌花、鳊花、鲒花;哲罗、五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

十八子:岛子、斑鳟子、华子、柳根子、草根棒子、青根棒子、黄姑子、红眼瞪子、麦穗子、山鲤子、川丁子、白漂子、紫泥肚子、葫芦片子、鲤拐子、鲫瓜子、鲢子、嘎牙子、牛尾巴子、沙姑鲈子、鲇鱼球子、七粒浮子、红尾巴梢子。

1、鳌花

鳌花鱼又名鳜鱼、桂鱼、季花鱼等,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也是淡水中的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鲜美, 刺少肉厚,营养价值很高,分布于除青藏高原的全国各水系中。

2、鳊花

鳊花鱼,又叫鳊鱼、长身鳊、油鳊等,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3、鲒花

鲒花是一种淡水鱼类,也有叫季花的,是鲫鱼的一种,也称江鲫。一般鲫鱼重量在半斤左右,鲒花大的能长到五斤。

4、法罗

大名三角鲂,属鲤科、鲂鳊亚科、鲂属的一种鱼类。因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

体高,略呈菱形,三角鲂体长130~367mm,体侧扁而高,略呈长菱形,腹部圆,腹棱存在于腹鳍基与肛门之间,尾柄宽短。是中国特有鱼类。

5、哲罗

哲罗鱼是鲑科、哲罗鱼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体延长,略侧扁,头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具齿且锐。

鳞细小,侧线完全。体背为青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头部背侧布有许名黑色斑点繁殖期有婚姻装出现,鱼体腹部腹鳍和尾鳍下叶都呈橘**的胭脂色彩。

一、鲟鱼养殖技术概述从技术角度讲,开发鲟鱼,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较鳜鱼、甲鱼等容易得多。如可用廉价饲料,饲料转化率高,养殖成本低,而且鲟鱼养殖的附加值很大。鲟鱼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一个优良饲养种类。 (一)人工繁殖 据报道,目前世界各国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主要有小体鲟、闪光鲟、高首鲟、中吻鲟、俄罗斯鲟、中华鲟、欧洲鲟、史氏鲟、达氏鳇及十多个杂交种。选择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关键。不论在天然水域捕捞,还是人工培育,都要求亲鱼的性腺发育达到第Ⅳ期。如亲鱼未完全成熟,可用网箱或池塘暂养,或结合注射催产剂来促其性腺成熟。鲟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采卵、授精、脱粘及孵化等技术与鲤鱼等基本相同,但对孵化的水温要求较严。一般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5-20℃,7天左右出苗。如遇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孵化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苗种培育 鲟鱼的苗种培育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培育可从鱼苗的卵黄消失开始,至分塘养殖为止。其主要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水生寡毛类、桡足类等活性饵料,适量搭配蛋黄及人工配合饲料等。后期通常用人工配合饲料,也可适量投喂小鱼、小虾等生物饵料。1997年俄罗斯学者研究成功2种鲟鱼专用饲料,效果很好。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见表1。其中OST-4号适用于幼鲟12-40g的饲养阶段;OST-2号则适宜于体重40g以上的养殖阶段。此外,为促进鲟鱼的发育,国外学者还研究出许多生物活性剂。如使用一种牛松果体多肽剂简称bpp10ppm浓度处理8-20日龄的幼鲟,其成活率可提高12%-18%,而且经处理的幼鲟还可消除或降解重金属的毒性影响。见表2。试验还表明,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mg柯麻利素kormogrizin和0.2mg维生素C,经均匀混合后连续投喂可增强鲟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幼鲟产量10%-45%。用下列三种生物活性物处理幼鲟可大大提高早期胚胎发育及幼鲟成活率:一是用从鸡血浆中提取的肽缩氨酸液SKB,使用浓度400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1%-22%;二是使用从酵母中提取的聚核苷酸液Eneade,使用浓度5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0%-25%;三是使用从云苔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淄醇素Epine,使用浓度10-7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6%-30%。(三)成鱼养殖鲟鱼的养成可归纳为小水体与大水体养成两类:前者包括室外水泥池、水槽、土池、河渠、网箱养殖等,一般为高密度精养,投放大规格鱼种,经一年左右时间的饲养,规格可达2公斤左右;后者是在湖泊、水库中放养,多为混放粗养。四池塘养殖幼鲟的质量与放养密度的关系鲟鱼工厂化养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获得优质鱼种。为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鱼种的需要,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高密度饲养试验,放养密度为15万尾/亩,是标准放养密度(05万-1万尾/亩)的15-3倍。此试验分不同放养密度的7个组进行对比,放养密度分别为每亩5000、6500、8000、9300、10000、12000和15000尾,饲养时间为40d,日平均生长可以看出,提高放养密度会影响幼鲟生长。在池塘养殖幼鲟时,应考虑到饵料资源量,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2万尾/公顷。二、史氏鲟的人工养殖技术史氏鲟又称黑龙江鲟、七粒浮子,是黑龙江产大型经济鱼类。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开展养殖。 (一)繁殖技术 1.鱼的选择及成熟度鉴定 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采用黑龙江水域自然成熟的亲鱼。采捕时间为每年5-7月的繁殖季节。选择身体无病无伤,雌性体重15kg以上,雄性体重20kg以上的个体,年龄为9-13龄。此鱼雌性个体生殖间期3-5年。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处于生殖期的雌雄鱼体有所不同,但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性征。具体鉴别方法为:成熟欲产的雌性个体消瘦,吻尖,脊板尖,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雄性个体体色、体形无明显变化,一般体重在20kg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检查时,见鱼体尾部弯曲成“弓”状,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此时的雄鱼即可作繁殖用亲鱼。 2.人工催产 当水温升到16-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水温较低时,催产效应时间较长。催产剂多选用LRH-A。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基本剂量为每公斤雌鱼用量为60-90μg。一般卵细胞极化指标达到1/30以上,即Ⅳ期中时即可催产。全部催产剂量分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的10%,当极化指标达到1/55以上时,注射剩余的剂量。雄鱼使用雌鱼剂量的一半,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注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经过催产的亲鱼,雌、雄分池暂养,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观察亲鱼活动,定期检查鱼体变化。雌鱼开始排卵时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检查可发现卵巢有明显流动迹象,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此时即可取卵。取卵时间可掌握在90min以内,最多不超过150min,否则受精率将会受到影响。从时间与水温关系看,平均水温为165℃时,效应时间为18h;平均水温为19℃时,效应时间为11h左右。 3采卵与授精 用挤压法采集精液。体重20kg的个体一次可排出精液30mL,甚至更多。雄鱼可多次使用。优质精液呈纯牛奶状。用剖腹法或手推法采集卵子。一尾体重15kg的个体可产卵25-35kg,约9万-12万粒。用半干法人工授精。精液用量为每公斤鱼卵10mL。使用精液时,先用无菌水稀释。稀释比例为精液比水1∶200。授精时,将精液放入鱼卵中,均匀搅拌3-4min,使精卵充分结合,静置片刻,弃去污水,漂洗干净。史氏鲟的卵呈粘性,一般受精后5-6min钟出现粘性,15-18min达到最大粘度,故孵化前鱼卵须进行脱粘处理。脱粘剂多选用滑石粉或细黄泥。前者制成20%水溶液,后者制成10%的浓度。脱粘时将水溶液倒在鱼卵上,不断搅动,使之不出现结块现象。当鱼卵全部呈分散颗粒状,静置时不再出现结块现象即已达到脱粘效果。脱粘时间一般需要30-60min。受精卵脱粘后即可进行孵化。 4孵化 史氏鲟的卵粒较大,也较重,每公斤约4万粒左右。孵化最好在微流水条件下进行,或对卵定时拨动。特制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cm×65cm×30cm,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一次可孵化史氏鲟卵40万粒。孵化时的进水量为5-60L/min,自动拨卵装置每分钟一次,孵化率为85%左右。此外,也可用双层网箱孵化。网箱规格为80cm×60cm×50cm,每次孵化卵1kg。方法是将网箱固定浮置于水质清澈,水流速为08-15m/s的江湾处,每20min翻动一次卵,孵化率也在85%左右。孵化温度为16-24℃,最适温度19-22℃。在此范围内,水温高时出膜早,且出苗集中,水温低时出苗晚,且出苗时间长。在平均水温17℃时,约105h出膜;平均水温215℃时,约81h出膜。刚孵出的仔鱼体长11-13cm,如蝌蚪状,做垂直运动。孵化70h21℃时后出现鳔点,可进行平游。 (二)苗种培育技术 1培育鱼池可以用室外普通水泥池,单池面积为300m2左右,水深15-2m。最好使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井水。培育前进行池塘的清塘、消毒。 2放养规格为体长18-30cm,体重50-90g。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整齐,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鱼苗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0尾。鱼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min,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 3投喂初期可用水蚯蚓进行饵料驯化,以后逐渐改投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含量为: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纤维8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粒径20-30mm。日投饵3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4饲养期间保持水位15m以上,水温26℃以下,溶氧6mg/L (王玉堂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以上就是关于你认为黑龙江省最好吃的鱼是什么鱼全部的内容,包括:你认为黑龙江省最好吃的鱼是什么鱼、三花,五罗,十八子。是江里的鱼都叫什么鱼谢谢、如何养殖鲟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1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