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与杨玉环差多少岁李瑁和杨玉环有孩子吗

菲安妮2023-05-02  17

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杨贵妃的前妻,杨贵妃是李瑁的前妻,唐玄宗的宠妃,这可谓是老爸和儿媳妇在一起了,这是一起多少狗血的故事啊。李瑁和杨玉环当初在一起的时候婚姻生活挺美满的,但是两人却迟迟没有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李瑁与杨玉环差几岁

李瑁是唐玄宗和武惠妃两人所生的儿子,年轻时期被封为寿王,娶妻杨玉环,杨玉环年轻貌美,风姿卓越,特别擅长音乐和舞蹈,两人于735年成婚,那年杨玉环17岁。很多人会好奇李瑁和杨玉环差几岁?

李瑁和杨玉环

历史上杨玉环出生日期有明确的记载,生于719年,而李瑁呢在史书上却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其去世日期。文献记载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却可以从其他方面推敲出来 。

武惠妃于开元元年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在开元二年至四年前后为唐玄宗先后生下3个孩子,夏悼王、怀哀王、上仙公主,但是这三个很早就夭折了,李瑁出生的时候就给了人家培养和照顾,到了开元十三年,那时候李瑁已经是10岁的小男孩了,才被接入宫中和自己的亲生母亲武惠妃生活。按照10岁的虚岁推断,那么周岁年龄介于8-9岁之间。

李瑁8-9岁之间那么他的出生年月就很好推断了, 大概于公元717年前后,杨玉环出生于719年,那么两人相差3岁。

李瑁和杨玉环有孩子吗

李瑁和杨于怀两人于735年结婚,婚姻生活持续了5年,自此期间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夫妻2人相敬如宾,但是两人却久久没有孩子,有一种说法是杨于怀不孕不育。

大唐芙蓉园寿王李瑁剧照

关于这种说法实则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后来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中,跟了唐玄宗两人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从这里可以看出杨玉环的不育一说。因为无论是李瑁还是唐玄宗两人可都是有后的,唐玄宗的生殖能力可以不用说了,共生了23个儿子,29个女儿,李瑁呢共生了5个孩子,从这后人的角度看来两位男士是有生殖能力的,那么问题只能出在杨玉环身上了。

关于李瑁与杨玉环差几岁?李瑁和杨玉环有孩子吗?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李瑁是杨贵妃的前妻,两人曾有5年的婚姻生活,但是一直没有孩子,后来杨玉环给李瑁的老爸唐玄宗看上并娶去做了自己的老婆,实则悲剧啊。

李隆基儿子23位,其中第三子是唐肃宗李亨。

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就是杨玉环的第一任老公,母亲是武惠妃,武则天侄女。

23位儿子分别是:

1、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刘华妃)

2、废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赵丽妃)

3、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杨贵嫔)

4、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钱妃)

5、鄂王李瑶(第五子,母皇甫德仪)

6、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刘华妃)

7、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刘才人)

8、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9、仪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刘华妃)

10、颍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11、怀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12、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顺仪)

13、寿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杨贵妃老公。

14、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15、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16、济王李环(第二十二子,母钟美人)

17、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

18、义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阎才人)

19、陈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20丰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陈才人)

21、恒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郑才人)

22、凉王李璇(第二十九子,母武贤仪)

23、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贤仪)

(另有七人早夭,母亲名氏与地位失传。)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人物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初封殷墟王,领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他的孩子可多了去了。据可考证的统计,他有12个儿子,11个女儿。

 

家世

后妃

元昭皇后晁氏,原为晁美人,会昌六年(846年)五月廿三日册封美人吴昭仪,是否为夔王李滋生母无考,会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册封张婕妤,会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册封柳婕妤,除《唐会要·卷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记陪葬正陵(应为“贞陵”)外,无其它记录,是否为昭王李汭生母无考梁美人,会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册封罗才人,会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册封史才人,会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册封,是否为庆王李沂生母无考钱氏,封长城郡夫人,会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册封曹氏,封武威郡夫人,会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册封仇氏,封南安郡夫人。仇氏先生一女,大中五年(851年)生一男,因产而亡,年二十四,追赠才人。851年所生之子,可能是康王李汶。

姬侍

陈氏,广王李澭母越女,姓名不详,越州刺史进献,宣宗恐怕耽于女色,将她杀死,见《唐语林》子女

新旧唐书皆云,唐宣宗有十一子,但记为十二人,疑李渼非唐宣宗子。排行出于《旧唐书》和个人记载。正史仅记载过元昭太后生懿宗,出土墓志铭记载仇氏生康王李汶、陈氏生广王李澭,柳氏生昭王李汭,史氏生庆王李沂,吴氏生夔王李滋,其他王子的母亲资料已失。

长子,懿宗李漼,初名温,原封郓王。母美人晁氏(追尊元昭皇后)。某子,靖怀太子李渼,会昌六年(846年)封雍王,大中六年(852年)薨,追封。次子,雅王李泾,会昌六年封王。三子,夔王李滋,会昌六年封王。母吴氏,是否为吴昭仪无考。四子,庆王李沂,会昌六年封王,墓志称第五子,会昌六年封王,大中十四年(846年)薨。母史氏,是否为史才人无考。五子,濮王李泽,大中元年(847年)封王六子,鄂王李润,大中元年(847年)封王,乾符三年(876年)薨。七子,怀王李洽,大中五年(851年)与昭、康二王一起封王。八子,昭王李汭,墓志称第九子。母柳氏,是否为柳婕妤无考。九子,康王李汶,墓志称第十子,乾符四年(877年)薨。母仇氏。某子,卫王李灌,大中十一年(857年)与广王一起封王,大中十四年薨。称第三子[21],疑为第十子误写为第三子。十一子,广王李澭,乾符四年(877年)薨。母陈氏。

   

《新唐书》记唐宣宗有11位女儿,另仇才人生有一女,是否为其中一位公主,无考:

长女,万寿公主(母元昭皇后晁氏,下嫁郑颢)次女,永福公主三女,齐国恭怀公主(先封为西华公主,下嫁严祁)四女,广德公主母元昭皇后晁氏(下嫁于琮)五女,和义公主,《新唐书 列传第八》记为义和公主。六女,饶安公主盛唐公主十一女,平原长公主(薨于咸通年间)唐阳公主许昌庄肃公主(下嫁柳陟,薨于中和年间)丰阳公主

没有,后来太子之位被废,是唐肃宗李亨即位的

人物简介

本名李嗣谦。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子,母赵丽妃。景云元年九月,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进封郢王,开元三年立为太子。

人物故事

唐玄宗在宠幸武惠妃以前,曾经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她们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来因武惠妃得到隆宠,这三个妃子也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不得宠而不乐,多有怨言。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观察李瑛有何短处,并向惠妃报告毁谤。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他们母子。玄宗震怒,想要废太子。中书令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此事遂作罢。 不久,张九龄罢官,以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对她说寿王的好话,惠妃便对他相当敬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惠妃接著又告诉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李隆基杀太子是史实吗

本文摘自《蒙曼说唐·长恨歌》,作者:蒙曼,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美人,后来被封为赵丽妃,生的这个儿子后来还当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这个太子后来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杀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剧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来话长。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是开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会问,按照传统,太子不应该是由皇帝的嫡长子来当吗?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为什么让他当太子啊?我们讲过,玄宗的皇后王皇后没有儿子,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没有,那就应该考虑长子了,可是,玄宗的长子小时候打猎又被野兽抓伤了脸,有损国家形象,也不适合当太子。老大不行那就考虑老二吧,这个老二李瑛不仅排行靠前,而且母亲赵丽妃在开元初年也正得宠,以长以爱都占优势,所以,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如果没有变故,这个太子就安心等著接皇帝的班了。但是,变故还是出现了。

什么变故呢?武惠妃横空出世了,而且很快就成了后宫专宠,赵丽妃靠边站了。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作母色衰则子爱驰,李瑛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啊?没有。因为武惠妃虽然专宠,也不停地生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生的孩子都活不长。连着三个孩子都夭折了。接连的打击让武惠妃都没自信了,所以,生到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她再也不敢自己带了,干脆送给李隆基的大哥宁王去带,对外都谎称是人家的儿子。这样一来,虽然唐玄宗对赵丽妃的感情淡了,但是,李瑛的地位倒没发生什么动摇。可是,到了开元十二年之后,接连发生三件大事,使得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第一件事,开元十二年,武惠妃动用种种手段,终于扳倒了王皇后,眼看就要成为新一任皇后了。第二件,开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已经七岁,过了儿童危险期,从宁王那里回到了唐玄宗和武惠妃身边,封为寿王了。第三、开元十四年,李瑛的亲妈赵丽妃死了。这三件事叠加到一起,李瑛的地位可危险了,失去了亲妈的庇护,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他这个太子还能继续当下去吗?果然,就在开元十四年,李瑛人生中第一个考验终于到来了。这一年,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当皇后。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动议一通过,武惠妃变成武皇后,李瑛马上就得给她的儿子让位。这可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好在大臣出来说话了。大臣说: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儿子,如果让他当皇后,难道太子也要跟着换吗?当时玄宗还比较明智,想想政治成本太大,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武惠妃几乎到手的皇后之位随风飘散,李瑛的位子才又算保了下来。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惊涛骇浪算是通过了。

可是,就像谚语说的那样,女人柔弱,为母则强。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母亲什么事都做得出。武惠妃也是如此。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是,她还是想让儿子当太子。可是,面对着明智的丈夫和对她并不友好的朝廷,武惠妃势单力孤,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就这样,十来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开元二十三年,寿王已经十七岁,该娶妻了。娶了谁呢?他娶了大美女杨玉环,就是后来的杨贵妃。眼看儿子长大成人了,武惠妃更着急了,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武惠妃一下子觉得又有希望了。什么转机呢?首先,李林甫悄悄让宦官带话,许诺要帮助寿王,武惠妃在朝廷终于有了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也长大了,嫁了人,武惠妃又多了两个帮手。咸宜公主嫁的人是谁啊?这个小伙子叫杨洄,说起来也是亲上加亲。当年唐中宗和韦皇后不是生了两个女儿吗?一个叫长宁公主,一个叫安乐公主。安乐公主被唐玄宗杀了,但是,长宁公主活了下来,杨洄就是她的儿子。杨家在唐朝可是太出人才了,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后来大名鼎鼎的杨贵妃都出身于这>>

请问唐玄宗的儿子李瑛太子生平如何为何被废

百度百科里有啊。转帖 唐玄宗废太子李瑛 本名李嗣谦。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子,母赵丽妃。景云元年九月,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进封郢王,开元三年立为太子。 唐玄宗在宠幸武惠妃以前,曾经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她们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来因武惠妃得到隆宠,这三个妃子也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不得宠而不乐,多有怨言。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观察李瑛有何短处,并向惠妃报告毁谤。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他们母子。玄宗震怒,想要废太子。中书令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此事遂作罢。 不久,张九龄罢官,以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对她说寿王的好话,惠妃便对他相当敬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惠妃接着又告诉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相关史料· 《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 废太子瑛,玄宗第二子也,本名嗣谦。景云元年九月,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八月,进封郢王。开元三年正月,立为皇太子。七年正月,加元服。其年,玄宗又令太子诣国子学行齿胄之礼,仍敕右散骑常侍褚无量升筵讲论,学官及文武百官节级加赐。十三年,改名鸿,纳妃薛氏,礼毕,曲赦京城之内,侍讲潘肃等并加级改职,中书令萧嵩亲迎,特封徐国公。二十五年七月,改名瑛。 瑛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及景云升储之后,其父元礼、兄常奴擢为京职,开元初皆至大官。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乃渐弛。时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皆玄宗在临淄邸以容色见顾,出子朗秀而母加爱焉。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瑛于内第与鄂、光王等自谓母氏失职,尝有怨望。惠妃女咸宜公主出降于杨洄,洄希惠妃之旨,规利于己,日求其短,谮于惠妃。妃泣诉于玄宗,以太子结党,将害于妾母子,亦指斥于至尊。玄宗惑其言,震怒,谋于宰相,意将废黜。中书张九龄奏曰:“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威加六合,受江充巫蛊之事,将祸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晋惠帝有贤子为太子,容贾后之谮,以至丧亡。隋文帝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由此而论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玄宗默然,事且寝。其年,驾幸西京,以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希惠妃之旨,托意于中贵人,扬寿王瑁之美,惠妃深德之。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锈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天下之人不见其过,咸惜之。其年,武惠妃数见三庶人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请弥月,不痊而殒。 瑛有六男:俨、伸、倩、俅、备、儆。庆王琮先无子,瑛得罪后,玄宗遣鞫之。天宝中,俨为新平郡王、光禄卿同正员,伸为平原郡王、宗正卿同正员,俅为嗣庆王>>

李隆基过后,是哪个儿子当了皇帝,叫什么名字?

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开元初年,李瑛就被立为太子。但后来,颇有姿色、心计过人的武惠妃宠倾后宫,太子的母妃赵丽妃渐渐失宠。而寿王李瑁很受皇上喜爱。而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于是开始陷害太子瑛。武惠妃和其女婿杨洄以及李林甫等开始常常说太子的坏话,使唐玄宗开始对其厌恶,想废太子,被张九龄所阻碍,后来九龄罢相。太子终于被废,旋且和鄂王瑶、光王琚一起赐死城东驿。也就是历史上说的“三庶人事件”。

这也使唐玄宗成为唐朝第一个连杀三子的皇帝,此事之后,他可能也有些悔恨吧,并没有立寿王为太子,九个月后,武惠妃病死,最终忠王屿得以渔福得利立为皇太子而这个忠王璵,也就是后来改名绍又改名亨的唐肃宗。

唐玄宗为什么重用“废太子”李承干的后裔李适之为宰相?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或许他觉得对废太子的后代内心有愧吧。

求采纳

唐玄宗为什么一日之内连杀三个儿子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武惠妃沉不住气了,走了一步臭棋,一下子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了。怎么回事呢?当时废不废太子,关键不就在张九龄这儿吗?武惠妃想,干脆去他那里疏通疏通关系好了,告诉他,只要在这个问题上高擡贵手,武惠妃绝对亏待不了他!于是,就派了一个心腹宦官牛贵儿去找张九龄了,跟他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武惠妃这样做好不好啊?大大的不好。她太低估张九龄的政治操守了。她以为宰相都像李林甫那样,只知道固权保位,她不知道,张九龄是有原则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被打倒,但是决不能被收买。果然,张九龄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你武惠妃居然想收买我,这不是侮辱我吗!对着牛贵儿一顿臭骂,把他给骂走了。这还不算,第二天一早,张九龄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汇报给唐玄宗了。唐玄宗一听,简直像兜头泼了一瓢冷水,一下子把他浇醒了。本来,武惠妃梨花带雨一番哭诉,他还觉得武惠妃楚楚可怜,引起了他保护弱者的冲动,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女人的心机不简单啊!更要不得的是,她居然想对外廷插手,跟宰相勾结,这可就触犯了唐玄宗的底线了。要知道,唐玄宗可是在武则天、韦皇后和太平公主时代历练成长起来的,他太知道后宫和外廷勾结的威力了,他可以宠爱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但是,绝不能接受一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这样,因为武惠妃的失著,也因为张九龄的保护,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保住了。李瑛的太子之位虽然保住了,他在唐玄宗心目中的位置可是越来越边缘了。更糟糕的是,开元二十四年年底,他的保护人张九龄罢相了,而且在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远贬荆州,彻底离开了长安城的政治舞台。失去了强有力的宰相的保护,李瑛人生的第三次危机出现了。怎么回事呢?就在张九龄离开京城之后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量要把太子李瑛废掉!大家可能要疑惑了,这事怎么又提出来了?唐玄宗为什么再次提出废掉太子呢?史书有两种不同的记载。第一种记载是《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说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又在唐玄宗面前打小报告了,说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鄂王瑶、光王琚一起图谋不轨,唐玄宗这才再次发威,旧事重提。这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就是《新唐书》的记载了。说太子李瑛误入武惠妃的圈套了。什么圈套呢?《新唐书》记载:就在头一天夜里,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兄弟传旨,说是内宫有盗匪,请太子立即领兵护驾!事情紧急,哪里容人多想啊,再说了,太子兄弟早就在玄宗面前失宠了,正想找机会挽回呢,所以,太子李瑛还有李瑶、李琚赶紧带着自己的卫队去了。一看三兄弟真的带兵进宫了,武惠妃装得比谁都紧张,大叫太子谋反!玄宗自己就是个搞政变的高手,对政变最敏感了,马上采取行动,把三个儿子给抓起来了。李瑛他们这才知道,上了武惠妃的当。大体情节跟林冲误入白虎堂差不多。这两个记载都出自正史,到底哪个是真的啊?我个人觉得,虽然《新唐书》的记载更加活灵活现,但是,它恐怕不是真的。为什么呢?三点理由。首先,太子兄弟都是成年人,他们和武惠妃的矛盾由来已久了,武惠妃派人让他们带兵进宫,他们岂能那么轻易相信?这也太低估太子兄弟的智力了。其次,如果太子带兵入宫被抓,审问的时候必定会说出武惠妃假传圣旨的事情,虽然武惠妃可以否认,但是唐玄宗也不是傻子呀!那样冒的政治风险可就太大了。第三、如果真是带兵入宫的话,事后牵连的人必定不少,可是,从以后处理的情况看,被牵连的都是三兄弟的亲戚,这也不符合处理政变的惯例。这样看来,我觉得,还是《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更有道理。三兄弟并没有吸取上次的教训,还是经常混在一起,搞小集团,乱发牢骚。被杨洄抓住把柄了。唐玄宗对这个儿子早就不感兴趣了,一看儿子屡教不改,就又动了废太子的念头了。上一次玄宗>>

《忆昔》中称唐玄宗的统治为“全盛日”,原因是什么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其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李隆基的儿子受什么刑死的

哪一位?

长子李琮:原名李嗣直,母为刘华妃,死后被玄宗追諡为靖德太子;其弟唐肃宗即位后,追諡李琮为奉天皇帝

第二子废太子李瑛:郢王,母为赵丽妃

第三子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璵,母为杨贵嫔

第四子棣王李琰:母为钱妃

第五子鄂王李瑶:母为皇甫德仪

第六子靖恭太子甄王李琬:母为刘华妃

第八子光王李琚:母为刘才人

第九子夏悼王李一:母为武惠妃

第十二子仪王李璲:母为刘华妃

第十三子颍王李璬:母为高婕妤

第十五子怀哀王李敏:母为武惠妃

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母为郭顺仪

第十八子寿王李瑁:母为武惠妃

第二十子延王李玢:母为柳婕妤

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母为武惠妃

第二十二子济王李环:母为钟美人

第二十三子信王李瑝:母为卢美人

第二十四子义王李玼:母为阎才人

第十九子陈王李珪:母为王美人

第二十六子丰王李珙:母为陈才人

第二十七子恒王李瑱:母为郑才人

第二十九子凉王李璇:母为武贤仪

第三十子汴哀王李璥:母为武贤仪

这些不知您问的是哪一位?

如果说有受过刑,那就该是废太子李瑛、光王李琚或者是鄂王李瑶了,这唐玄宗一日之间连杀三子,就这三位了

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有几个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刘华妃)

废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钱妃)

鄂王李瑶(第五子,母皇甫德仪)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第二十二子,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阎才人)

陈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郑才人)

凉王李璇(第二十九子,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贤仪)

(另有七人早夭)

唐玄宗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革新吏治

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

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

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

兵制改革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 兵制进行了改革。

检田括户繁荣经济

为经济抑制佛教

概括如下:

政治上:革新吏治:1、精简机构,裁撤冗员;2、建立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3、恢复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4、亲自考核并任命县令。

经济上:检田扩户;

军事上:进行兵制改革,开始由府兵制向雇佣兵制转变。

宗教上:抑制佛教

李隆基杀三子

李隆基登基后立发妻王氏为后,另有宠妃武氏亦觊觎后位。武氏遂百般抵毁,并遍布卧底监视皇后,终使玄宗废其为庶人,不久即郁郁而殁。武氏为则天侄女,因此为大臣所阻未予封后。此女心仍不死,复欲令帝废太子,立己子李瑁为储。一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接进宫捕盗之令,三人不辨真假,即刻带领兵马入宫。武氏遂向玄宗上奏:“三子带兵进宫,意欲谋逆篡位。”玄宗中计,立即将三子押入大牢,废为庶人。为绝为患,武氏不断编造谎言中伤三子,玄宗信以为真,盛怒之下,将三子一齐处死。此事令朝野大为震惊,经反思,玄宗追悔莫及,便疏远武氏,即未立其为后,亦未立其子为储。不久,武氏常梦三子鬼魂缠身,向己索命,惊吓不已,致精神失常而死。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共三十个儿,其中七个早夭,母亲姓氏和地位是传,依照年龄大小分别是:

长子李琮(?-752年),母刘华妃,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

次子废太子(郢王)李瑛,(706-737年),母赵丽妃。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以皇孙身份封真定郡王;开元元年,唐玄宗即位,进封郢王;三年(715年)正月,册立为皇太子。十三年,改名李鸿,纳妃薛氏。二十五年,改名李瑛,遭到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唐肃宗即位后,平反昭雪,恢复太子称号。

第三子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母杨贵嫔。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  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第四子棣王李琰(?年—?年)母钱妃。开元二年始王鄫,与鄂、鄄二王同封。

第五子鄂王李瑶(?—737年)。母皇甫德仪。封鄂王。开元二十五年,因武惠妃诬陷被废为庶人,后被杀。

第六子靖恭太子(甄王)李琬(?-755年)母刘华妃。初名嗣玄。开元二年三月,封为甄王。十二年三月,改名滉,封为荣王。十五年,授京兆牧,又遥领陇右节度大使。二十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二十五年,改名琬。天宝元年六月,授单于大都护。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其月制以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令仙芝征河、陇兵募屯于陕郡以御之。数日,琬薨。

第八子光王李琚(约714年—738),母刘才人。封光王。开元二十五年因被武惠妃设计陷害,被废为庶人,不久被杀

第九子夏悼王李一(716年-717年),母武惠妃。唐玄宗与宠妃武惠妃生下第一个儿子,李一生而美秀,名之为一,李隆基当时十分重视这个儿子,“一”代表的含义有许多,其中包含天的意思。开元五年(717年),李一薨逝夭折,年仅两岁,而未及周。封为夏悼王。当时唐玄宗在东都,葬在城南龙门东岑,欲在宫中举目而见。

第十二子仪王李璲(?-765年),母刘华妃。开元十三年(725年)五月,封为仪王。十五年(727年),领河南牧。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璲。永泰元年(765年)二月,李璲薨逝,废朝三日,赠太傅。

第十三子颍王李璬(718年-783年),母高婕妤,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颍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东都护、平卢军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璬。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至蜀,任命李璬为蜀郡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杨国忠为副使。后来被崔圆所奏,罢居内宅。后玄宗令他到彭原宣慰肃宗李亨,遂从回京师。建中四年李璬薨逝。享年六十六岁,辍朝三日。

第十五子怀哀王李敏(719年-720年),母武惠妃。开元八年(720年)二月,李敏夭折,封为怀哀王或怀思王。先葬在景龙观。天宝十三载,改葬京城长安南,祔葬武惠妃所葬的敬陵

第十六子永王李璘(?-757年),母郭顺仪。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石台道德经,立石台刊勒。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玄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下诏以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至德二年(757年)谋乱被杀。

第十八子寿王李瑁(?-775年),母武惠妃。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775年(大历十年)薨。

第二十子延王李玢(-784年),母柳婕妤。本名李洄。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延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玢。天宝十五载(756年),玄宗因安禄山之乱幸蜀,李玢子女三十六人,不忍丢弃于道路,因此耽搁,数日不及行在所,玄宗大怒;幸亏汉中王李瑀抗疏相救,听其归于灵武。兴元元年,李玢薨逝。

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年—?年),母武惠妃。原名沐,与光、颍、永、寿、延、仪、济七王同封。既封,领扬州大都督。帝之西,诏为广陵大都督、淮南江东河南节度大使,以刘汇为副,李成式为副大使,琦不行。广德二年薨,赠太傅。

第二十二子济王李环(?年—?年),母钟美人。济原名溢。开元十三年始王,与仪、颍、永、寿、延、盛、光七王同封。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鄂、颍、永、寿、延、盛、仪、信、义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逸其薨年。

第二十三子信王李瑝(?年—?年),母卢美人初名沔。开元十三年三月,封为信王。二十三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仍改名瑝。天宝末有子封为王者二人:亻冬为新安郡王、太常卿同正员,倜为晋陵郡王、光禄卿同正员。

第二十四子义王李玼(720年代-784年),母阎才人。原名漼。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仪、颍、永、寿、延、盛、济、信、鄂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与信王并失薨年。

第二十五子陈王李圭(?年—?年),母王美人。原名沚,开元二十一年始王,与义、信、丰、恒、凉、汴六王同封。二十一子,得王者三人,伦王安南郡,佗临淮,佼安阳。

第二十六子丰王李珙(?年—?年),母陈才人。曾名李澄。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李珙被封为丰王。开元二十四年二月改名李珙。广德年间被赐死。

第二十七子恒王李瑱(?年—?年),母郑才人初名潓。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恒王。性好道,常服道士衣。授右卫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瑱。天宝十五载,从幸巴蜀,不复衣道士衣矣。

第二十九子凉王李璇(?年—?年),母武贤仪。初名漎。二十三年七月,封为凉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璿。广德元年十二月五日,上都失守,有仪、颍、寿、延、盛、济、信、义、陈、恒、凉十一王扈从,幸陕州。十二月,从还上都。

第三十子汴哀王李璥(?年—?年),母武贤仪,初名滔。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封为汴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璥,以其月薨。

以上就是关于李瑁与杨玉环差多少岁李瑁和杨玉环有孩子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李瑁与杨玉环差多少岁李瑁和杨玉环有孩子吗、唐朝李隆基的儿子、历史上李隆基是谁的儿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94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