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马蝇效应问题能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吗

彭新智2023-05-02  29

01孩子为什么懒散不上进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爸爸妈妈每天都已经较为焦虑。可是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永远是快快乐乐的样子,不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而烦恼,甚至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自由散漫。

一些专家来认为他们所谓的懒散不上进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之中存在的事物减弱了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力量,甚至对于周围的事物减少了想要获取的欲望。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1)现状对于孩子的诱惑

在中国古代很多人都想要当上皇帝,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么强烈的欲望呢?因为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之中,总是认为皇帝就是享乐,坐拥荣华富贵,以及后宫佳丽三千,怎么能不快乐呢?确实也有一部分皇帝对于自己皇位较为满足,不愿意为国家和百姓做事情。

而我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过上“小少爷、小王爷、小祖宗”的生活,被家人捧在手心里爱着,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父母总是替孩子操办好一切,根本不需要孩子去思考问题。

那么孩子长期处于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下,已经习惯了这种舒适的生活,孩子自然而然不会去想着奋斗,更不会思考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

2)孩子缺乏不断进取的能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可是一些父母总是不能去原谅自家孩子犯错,甚至当孩子犯错之后他们也会以一种嘲讽讥笑的状态去面对孩子,对孩子说着“你真笨”、“你真差劲”、“就算你再努力,也还是这样”等等。

可能在父母的想法中,想要让孩子在压力之下成长,但实际上孩子却受到了打击,面对这样的压力,孩子再也无法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而一直处于这种较为痛苦的状态。

当孩子想要去努力想要去改变,让自己变得自信时,他们能够考虑到的也仅仅只是自己现在没有能力。

3)孩子缺乏对于自我的规划

有一部分孩子会被爸爸妈妈催着走,但实际上现在大部分的孩子,还都是处于较为懵懂的状态。他们不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甚至认为吃喝玩乐就是自己的事情。

特别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生活已经懒散惯了,又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上保持一种上进自律呢?

孩子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应该干什么,长期缺乏自我规划,也会让孩子在不断的浪费时间。毕竟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也会存在于孩子心目当中,他们不必要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02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别轻易选择

我们上面分析到了孩子缺乏进取心的原因,一些父母也会在生活中想办法去纠正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可是我们也应该考虑清楚,如何教育比较重要?

有那么一些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孩子自己本身都不努力,就算我们做父母的在努力也是没用的。

时间长了,父母也失去管教孩子的耐心了,于是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身边的孩子。

除了上面所说的消极情绪之外,棍棒教育也是现在很多父母比较常用的方式,有的父母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就会对孩子怒吼,甚至打骂孩子。

要知道当父母拿起棍子时,孩子内心必然是恐惧和害怕的,可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反抗,只能接受父母的打骂。

有相关的心理学家研究表示:有一部分孩子被打骂后,孩子会学习父母变得更为暴躁,但是更多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打骂而变得极端自卑,甚至会认为自己被打骂之后就是补偿父母。

毕竟是自己学习不好惹得父母生气,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也慢慢的变成“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不管是消极教育,还是棍棒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选取较为正确的方式,去应对孩子缺乏进取心的情形。

03作为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做?让自家孩子更好的成长,有目标有追求?

有一部分聪明的家长,他们从来不会利用较为暴躁的方式去督促孩子学习成长,但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却又让孩子不得不选择不断的进步,而这里所使用到的方法,也就是心理学上经常描述的“马蝇效应”。

▼什么是马蝇效应呢?

所谓的马蝇效应,讲的是一匹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们就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从而忽略这种疼痛。

心理学家通过相应的研究,也将此种情况命名为马蝇效应,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加使用这种刺激的方式去促进孩子成长。

▶如何使用“马蝇效应”促进孩子成长呢?

✔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孩子探讨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没有思考过孩子真正的想法,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压制孩子、控制孩子。

我们也可以去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努力呢?到底是否因为爸爸妈妈的训斥,还是自己本身就没有努力的欲望呢?

这种了解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孩子本身的特点,才能给予他相应的刺激。

✔激发孩子努力的欲望

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有想要的,有不想要的,所谓父母可以观察他们的情绪,或者和孩子进行相应的探讨,了解到他们想获得的是什么?

如果父母可以提供,我们就应该和孩子进行商量,不管是一个小玩具,还是精神层次的追求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较为重要的刺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让孩子接受成就感的刺激。

✔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需要考虑自己对于孩子的影响。

我们上面所说的“马蝇效应”其实就是父母作为孩子刺激发挥作用,特别是一些父母本身具有坚持、自律、上进的特点,这时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习惯。

孩子缺乏上进心,确实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刺激孩子不断促进孩子进步。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马蝇效应,相信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较有帮助,不管是找到孩子能够刺激孩子的点,还是父母以身作则,相信都能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努力的欲望。

本身所谓的刺激作用,就是在生活之中找到孩子可以努力上进的目标,帮助他们一点一滴的实现,这种所谓的成就感,或许之后也能成为还刺激孩子不断进步的点子,只有父母不断发掘孩子身上所存在的潜力,让他们有所追求,自然而然也就摆脱了不上进的标签。

现在大部分的家长都在为孩子自律性差,懒惰而烦恼着。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提到自己孩子的“懒惰”。

比如做事情从来不知道紧急性,父母们拿着“得第一”的口号催促孩子,他们也不为所动。

一个懒惰的孩子,长大后是很难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的。所以父母们如果想要让孩子们丢掉懒惰的坏习惯,并且变得积极向上,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个“马蝇效应”的故事。

美国的前总统林肯他小的时候和小伙伴在一个农场里面犁地,林肯吆马,他朋友扶犁,但是那匹马很懒,把他们两个累的筋疲力尽,最终都没能赶那匹马。

但是有一段时间,他们突然发现马跑得很快,林肯觉得很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是因为马身上有一只很大的马蝇,林肯看到后就它打掉了。他的朋友开始抱怨他,你为什么把它打掉了呢,正是因为这家伙马才跑起来的啊!

后来林肯成了总统,有人曾告诫他,不要把他曾经的竞争对手召入内阁,但是林肯却把他任命为财政部长。

因为他知道,身边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才能被激励,并且在被激励的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1、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没有上进心的,很大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后期的学习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好方法,导致孩子没有信心继续好好学习。所以父母们帮助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父母可以帮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

对于孩子没有自律性,做事情比较不分缓急的情况下,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为孩子制定一个可行性的计划表,告诉孩子要按照计划表上的做好。如果孩子拒绝,一定要督促孩子,告诉孩子不许不做,如果解决不了,家长可以辅助他们完成。

3、及时纠正孩子的懒惰行为

孩子在家比较懒惰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的纵容孩子,这不是简单地指责几句就可以解决的,一定要帮助孩子改掉懒惰的坏习惯,父母要先让孩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并且告诉他们懒惰是不好的,懒惰的人别人都不会喜欢的,督促孩子成为一个努力,有上进心的人。

孩子太懒怎么办?读懂“马蝇效应”你就明白了

快过年了,听几位家长聊起孩子们的期末考试情况——

“我家孩子计算题总丢分,让他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他偏口算,就是一个字:懒!”

“我家的懒得连题目都不好好读。让提一个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她提了个加法问题。”

“还以为就我家的懒呢!原来都这样!我娃做阅读题,短文都懒得读,只是做到哪道题才去短文里找答案。(捂脸笑)”

“孩子不光学习上犯懒,生活中也是,自己的书桌、房间乱七八糟,也懒得收拾一下……”

妈妈们说起孩子的种种懒态,颇有共鸣。孩子怎么这么懒?这么懒怎么办?

其实孩子就像一匹小马,天性自由懒散,尤其需要大人的引领“驾驭”和调教,才能成为出众的千里马。

就像“马蝇效应”里的马儿,给点压力才会跑得更快。“马蝇效应”源自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童年趣事。

林肯年少时经常帮家里干农活。有一天,他弟兄俩在农场用马犁地。林肯在前面牵着马吆喝掌握方向,兄弟在后面扶着犁。但是那匹马很懒,走走停停不好好干活,任凭林肯怎么吆喝都没用,犁地进度很慢。

突然有那么一会儿,这匹马跑得快了起来,连林肯都快跟不上趟了,一垄田很快犁完了,林肯很惊讶。到了地头他才发现马身上有只大马蝇,正在叮咬马。林肯赶紧将马蝇打落。

哥哥见了,问他为什么打掉马蝇?林肯说不忍心让马受叮咬。哥哥却一跺脚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得马跑起来的嘛!”果然,没了马蝇叮咬的马,犁起地来又变得懒散慢吞吞了。

林肯这才恍然大悟,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着,它就会精神抖擞地奔跑起来。反之又懒得动。

孩子亦是如此,适当给点压力,给点挫折,给点刺激源,才能摆脱懒惰,勤快勤奋起来。

孩子为什么容易犯懒

懒,其实不是孩子的专利,大人也有犯懒的时候。只不过孩子的自制力比大人弱,更容易被“懒惰脑思维控制”。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大脑行为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马蒂厄·布瓦贡捷和他的同事,做过一项关于懒惰的研究,指出 “懒惰其实是大脑的选择。”研究发现:当人们试图进行身体活动时,必须调动额外的大脑资源。这时人们会在潜意识中选择“节能模式”,继而拒绝运动。

通俗地讲,就是我们本来想做一件事,但在大脑的“怂恿”下,选择了另一件更为简单的事。 对于这种“脑部模式选择”,孩子尤其容易避重就轻,选易弃难,因此也就更容易犯懒。比如孩子本想去学习,但大脑里还有玩耍这项更为有趣又不累的事,于是就选择了后者,对学习的事不再那么积极了。

如果说犯懒是大脑的自动选择,不是我们的错,那么任由懒惰产生和发展,不采取任何抵抗,则就是自己的错了。因为归根结底,大脑是能受自己的意志控制的。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懒虽然不是你的错,但当惰性意识出现时,要及时抹杀这种懒惰想法,积极行动起来,与懒抗衡。

孩子的懒,除了是大脑的选择,缺乏自觉自律性,贪玩、贪图安逸,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没有目标,没有梦想,浑然度日;逃避困难,觉得努力了也是没有希望,自甘堕落;还有就是家长的过度包办和代劳,“勤快”的父母,养出懒惰的孩子,如果事事都有父母帮忙打点好,孩子坐享其成,自然就不用再自己费劲地动手动脑了,何乐不为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一针见血, “如果童年的欢乐就是坐享其成,就必然养成心灵的懒惰。一个人不想学习任何技能的最可怕的毛病,就由此而来。”

一件事,做与不做;一个意识,懒惰或勤奋,时时处于一个选择的跷跷板上。最终选择往哪边倒,除了凭借自己的意念、决心和行动,有时还需要一点外围的压力刺激。

懒吃懒苦,勤享勤福

还记得那个《懒人吃饼》的寓言吗?

说的是有个懒汉非常懒。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回娘家,走前她特意为懒汉丈夫做了一个大大的饼。知道他懒得动手,还在饼上钻了个大洞,做成甜甜圈的样子,套在丈夫的脖子上,方便他张嘴即食。

没想到几天后妻子回来发现,懒汉已经活活饿死了。而那个大饼,只被吃掉了他下巴下面的一点,他懒得连转转大饼都不肯。

当然这只是故事,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孩子都不至于这么懒惰,但是懒惰的危害却会一点点“侵蚀”我们生命的活力,天长日久会把一个人懒散掉。

知乎上有个提问,“人是怎么废掉的?”一位答主的回答令人深思——

“人不是一下子就废掉的,这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但却是致命的。懒惰、无知、自我满足、不求上进,它们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地把你拉进深渊。只要你开始堕落,你的能力、你的天赋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收走。所以,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无用的人,就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开始行动,立刻行动,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立马开始,而不是一拖再拖。”

与懒相反的是勤。

不禁想起了一位智慧的妈妈,她给三个孩子分苹果,其中一个又大又红,三个人都想要。妈妈就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一人一块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

最终,干得最卖力的孩子赢得了那个最好的苹果。后来他成为了一名白宫官员。他一直非常感激母亲教会他的那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不要偷懒,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懒吃懒的苦,勤享勤的福。

一懒百事废,一勤补千拙。

懒性宜早除,给点压力才跑得快

“马蝇效应”让我们明白了,安逸会让人懈怠,适当给点压力和痛感等外围刺激,才能让孩子跑得更快。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给点苦头

“马蝇效应”里的马因为吃到马蝇叮咬的苦头,才跑得快起来。同理,让孩子吃点懒惰带来的苦,也能鞭策孩子勤快勤奋起来。

一位家长就在班级群里艾特老师,说孩子又不写阅读记录卡了,请老师抽查他的记录卡并严厉批评。记录卡是每周抽查,因为那位同学总是侥幸地想着不一定抽到他,就偷懒经常不写。这下老师说每次重点抽查他的。这位妈妈的做法很明智。

吃点懒惰的苦,治治懒惰的心。

给点甜头

“马蝇效应”的动力触发点,不只有疼痛的苦头,还可以是激励性的甜头。

每次我一看到儿子主动去写作业,就赶紧夸奖:“哟!主动学习啊!棒上加棒!” 见他主动帮我做家务,也赶紧表扬他的勤快。有时还会给个小零食奖励。他就很欢喜,主动学习和做家务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心理学家阿伦森指出, “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勤快的行为被赞赏、肯定得多了,孩子会越来越积极表现。

给点方法

有种情况,孩子懒是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办,索性就放弃努力了。这时,我们需要给孩子一点实用的指导方法。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过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被选进过教科书。讲的是他小时候被困在半山腰,上不来下不去,不知道怎么解脱困境。后来是爸爸指点他,把困住他的大山“拆分”,拆分成一小步一小步。让他先从跨越脚下的一块块石头开始,最终一步步成功下到山脚。

当困难解决在望,孩子就能重燃奋进的勇气,自然会迎难而上,马不停蹄。

给点“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地球上的星星》中,八岁男孩伊桑患有阅读障碍症,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老师批评,家长批评,同学嘲笑,开始他还试图努力学习,后来索性懒散了,什么也不学。

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他其实很有画画天赋,便在课堂上讲述了很多关于患有阅读障碍症等问题的名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故事。这让伊桑重燃希望。最终在尼克老师的帮助下,他一点点进步,成长为阳光少年。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遇上“尼克老师”,但是我们家长可以做自己孩子的“尼克老师”,用积极的暗示效应,给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

给点“延迟帮助”

孩子有种懒,是大人的过度包办和帮助造成的,使他们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对于这种懒,我们要给予孩子“延迟帮助”。

钱钟书和杨绛对女儿钱瑗一贯的教育主张是,遇到难题先试着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父母才出手相助。有一次钱瑗遇到一个不会的单词,她就自己查词典,可是查了三部词典也没查到,就去问爸爸。钱钟书却让她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词典时终于查到了。

杨绛也是如此,有段时间钱瑗因病休学在家,杨绛让钱瑗先自学功课,实在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才教她。

父母的“主动偷懒”,就能避免孩子的“主动偷懒”,逼迫孩子“主动勤奋”。

孩子就是这样,时不时偷个懒耍个滑,这就需要父母在后面用“爱和责任的小鞭子”抽打着,鞭策着他不断向前。当前进成了惯性进步,孩子也就步入稳健的成长正轨了。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常转的门轴不会腐烂。人亦如此,懒得什么都不做就闲散废了,只有勤奋起来才能转动生命的能量阙值。

勤奋与努力,永远比聪明与天赋更重要!

有压力,才能产生更多动力;有挫折刺激,才能爆发最大潜力;有勤能补拙的心态,才能保持做事的定力;有决心和勇气,才能迸发勇往直前的行动力。

孩子,跳出舒适区,你会发现自身的无限可能!奔跑吧,少年,跟“懒”字说再见,2021勤字当头,属你最“牛”!

-END-

作者 | 胡蝶

责编 | 邓茜

编辑 | 毛新雯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以上就是关于懂得马蝇效应问题能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懂得马蝇效应问题能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吗、孩子“懒惰不上进”怎么办,试试“马蝇效应”,孩子会越来越自律、孩子太懒怎么办“马蝇效应”分分钟帮你解决孩子的懒惰问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94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