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粮商为什么打不过中储粮

四大粮商为什么打不过中储粮,第1张

四大粮商为什么打不过中储粮,如下:

中国储备粮发展出了“购入”与“抛储”两个机制。其具体做法便是,当国内粮价偏低时,为保障国内粮农利益,国家便会以固定价格大量收购粮食作为战略储备粮。

而当粮食生产受到天灾减产或是粮食价格受到人为炒作时,国家便会向市场抛出储备粮,同时限制国内粮食出口,以此稳定国内粮价。

上世纪50年代,美国作为世界产粮大国,敏锐的发现了粮食在国际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更加方便国内粮商进入国际粮食市场,美国政府不惜专门为各大粮商出台相关法案。

所谓四大粮商,就是经常作为美国粮食战争中“急先锋”的,代号为“ABCD”的四大国际粮商: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其中前三家为美国本土公司,后者为美法合资,可以说这四家就是听命于美国并为其在全球粮食市场攻城略地的“得力干将”。

只要乖乖配合好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就可以获得美国从政策支持到技术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大力扶持。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相信,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只有他们可以定价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有些不平,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在国际各个市场都在整合、重组的大环境中,国际粮食市场却走在了前面,四大粮商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国际粮食市场的大部分江山,控制了多国的粮食贸易,并与多国的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更加加固了四大粮商的江湖地位,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到处攻城略地。而方式不外乎侵占粮食市场、通过期货控制粮食市场,最危险的是,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也正是因为链条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四大粮商更容易控制粮价,从中盈利。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国际市场的高粮价,尽管也有矿产等投资,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是邦吉最强的部门。2007年,所有地区业务都出现了增长,在欧洲和南美,谷物开发和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润增加了;在北美,谷物出口则大幅增加。

虽然四大粮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贸易,只要这四家愿意心照不宣地向一个方向行动,其影响力毋庸置疑。因此很多人都在担心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将要面临崩溃,因此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保护本国的粮食安全,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葛诺仁也曾说过,四大粮商之间存在的是竞争关系,其间并没有类似于欧佩克之类的合作组织,很难形成统一的利益趋势。但是,四大粮商的能量依然不容小视,各国的反应也并非毫无根据,这也服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四大粮商的实力与影响力,在以竞争为前提的国际粮食市场环境下,实力雄厚的四大粮商已很难超越,而它们的下一步动作也将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外资粮商各个摩拳擦掌,希望多分一杯羹,而这对于中国粮食市场来说,是狼来了还是像鲶鱼一样促进中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至今争论未休。

外资的进入,给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带来了恐慌。有人担心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中国粮价,威胁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进而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所以一些人建议政府应以行政的方式继续限制外资在粮食领域的活动。受此影响,据媒体报道,一些外资企业在申请《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时候,已经遭到当地粮食主管部门的拒绝。原因是上头通知,要求停止对外资企业发放许可证。

在反对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的理由中,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的所谓教训被提及的最多,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2004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2008年,据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全年将进口355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大豆定价权基本旁落。大豆市场的教训历历在目,许多人认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也许会重蹈覆辙。

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企业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

从上述四大粮商的发展之路来看,要做大我国的粮食企业,可借鉴其有益经验,掌握粮食产业链,业务范围要扩展到包括农业技术研发、种植、粮食收购仓储与运输、粮食深加工、产品仓储运输与销售 。

促进了粮食贸易一体化进程,加速了粮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下“无形的手”的强大力量。四大粮商在中国的发展,正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融入世界、开放眼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减少民族狭隘的正确措施,促进了我国在基准层面的国际合作。

另一个方面,也要注意四大粮商进驻中国对于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

综上所述,四大粮商进驻我国,有其益处,也有其弊端。

对其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防止其垄断市场、操纵价格等行为。</p>

</li>

<li>

<p>扶持小农户: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小农户的发展,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减少对四大粮商的依赖。</p>

</li>

<li>

<p>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规范的交易平台,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四大粮商对市场的控制和影响。</p>

</li>

<li>

<p>法律打击: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四大粮商的违法行为,对其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竞争。</p>

</li>

</ol>

<p>需要注意的是,对付四大粮商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政策、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有效的效果。同时,应该避免采取过度的措施,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p>

全球四大粮商之首,全球最大的粮食贸易和仓储商、全球最大的肉禽养殖商和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生产商。美国非上市公司排行榜33年的历史中,嘉吉仅两次未夺冠。而它背后的嘉吉家族,至今已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富至第六代。

嘉吉起步于美国西部的明尼苏达州。所以有人说嘉吉的经营风格,就像一个美国经验丰富的猎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它的猎物,耐心地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等候对方犯错,一旦露出马脚,嘉吉就会轻轻地扣动扳机。

嘉吉靠3招。

一是令对手都赞不绝口的风险管理。嘉吉布有全球联线的通讯卫星,具有瞬时可知各国的谷物情报和天气信息的情报收集能力。

第二招是积极争取农业补贴,由于业务分布在食物链的几乎所有环节,嘉吉几乎拿到了全部的农业补贴。

第三招是“想变富,先修路”,19世纪70年代,嘉吉就买下美国西部铁路网,如今嘉吉运营着全球最大的干散货大宗商品运输船队,约有600艘船在全球900个港口往来穿梭,可以运送超过2亿公吨的货物。

嘉吉家族是四大粮商之首。嘉吉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一家集食品、农业、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嘉吉业务遍及68个国家, 拥有员工155,000多名。2015财年,总营业收入为1,204亿美元。

以上就是关于四大粮商为什么打不过中储粮全部的内容,包括:四大粮商为什么打不过中储粮、四大粮商的影响综述、中国如何对付四大粮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87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