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历史上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第1张

“二桃杀三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武士,三个武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成语故事出自《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四》。故事大意是:

齐国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为齐景公效力的三个武士,他们有勇气和力量能够空手搏虎。一天晏子有礼貌地从三人面前经过,这三个人却不起立答礼。

晏子进宫见齐景公说道:“现在国君供养的三个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义,对下没有长幼的礼节。对内不能防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服敌国。这三个人是危害国家的人物,不如除掉他们!”

景公答道:“这三个人,要是击打他们恐怕不能得手,刺杀他们恐怕也不能成功!”

晏子说:“这三个人都是凭勇力攻打强敌的匹夫,不懂长幼间的礼义。”于是请景公派人给他们三人送去两只桃子,并对他们说:“三位为何不比量谁的功劳大再来吃桃子呢”

公孙接说:“我一次曾打死一头大野猪,又一次肉搏初生的猛虎,像我这样的功劳,足可以吃桃子,而不会有人能同我相比了!”拿过桃子站起身来。

田开疆说:“我曾手持兵器作战,两次打退敌人的三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会有人同我相比了。”拿过桃子站起身来。

古冶子开言道:“我曾经陪同国君渡过黄河,一头大鼋叼走左骖,潜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之中。那时候,我还年少不会游水,只能潜水行动,逆流而上百步,又顺流而下九里,追到大鼋杀了,我左手握住骖马的尾巴,右手提着鼋头,鹤跃一般腾出水面,船夫们都说:‘这是河神!’仔细看那是大鼋的巨头。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会有人同我相比了。二位为什么不交回桃子”说罢抽出佩剑立起身来。

于是公孙接、田开疆同声道:“我们的勇力不如你,我们的功劳不及你,拿起桃子不谦让,这是贪婪的表现;要是不敢死,又是没有勇气的表现。”二人都交回手中的桃子,双双刎颈而死。

古冶子言道:“两个武士死了,单是我一人活着,这是不仁;拿话羞辱别人,反而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违背了武士的行为,如果不死,这是无勇的表现。虽是这样,我认为他们两人同吃一个桃子是合乎节度的,我独吃一个桃子也是合适的。”他也交回桃子,刎颈而死。

齐景公按规定的穿着装殓了这三个人,并按武士的葬仪安葬了他们。

齐景公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婴用两个桃子“忽悠”的让三害自刎而死,不费吹灰之力,不露一点声色,既为民除害,又不得罪景公,忽悠的能力还真不是吹的。不过晏婴口碑一直很好,这次“忽悠”也是为了替民除害。算是史上口碑最好的大忽悠。

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宠自傲,为所欲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被人称作“三害”,晏婴于是决定除掉他们,但是还不能得罪了齐景公。机会终于来了,一次齐景公晏婴等四人在园中喝酒,晏婴说:园子里的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尝尝鲜吧

于是晏婴在园中摘了六个桃子,一人一个,还剩两个,晏婴就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这两个金桃吧。公孙捷第一个走了上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金桃晏婴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金桃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金桃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

田开疆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金桃,受此大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挥剑自刎。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劳大反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

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这哥仨火气可都够大的。晏婴见三害已除,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我们国家智勇双全的人多得是,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瞧瞧,谈笑之间就除了三害,还跟没事人似的。

      成语出处:

      “二桃杀三士”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此典故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臣子,勇武骄横。齐相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结果三人都弃桃自杀。后用“二桃杀三士”来比喻用计谋杀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他们三人都能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斗,因而以勇力闻名天下。

      有一天,相国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谦逊地小步快走,而这三个人却不站起身来,非常失礼。

    晏子入朝拜见景公,说道:“我听说圣明的君王蓄养勇猛之士,对上要有君臣大义,对下要有长幼伦常,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军;国家因为他们的功劳而获利,臣民因为他们的勇气而钦服,所以国家提高他们的地位,增加他们的俸禄。而现在君王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大义,对下不讲长幼伦常;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军。这不过是祸国殃民之人罢了,不如赶快除掉他们。”

      景公答道:“这三个人极富勇力,硬拼恐怕不能成功,暗杀恐怕也刺不中。”

      晏子说道:“他们虽然都是勇猛善战、不惧强敌的勇士,但却不讲长幼之间的礼节。”晏子于是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个人为何不按照功劳大小来吃这两个桃子呢?”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道:“晏子果真是位足智多谋之人。这是他让景公考核我们的功劳啊,若不接受桃子,就表示自己不够勇敢,然而我们共有三个人,却只有两个桃子,人多桃少,这样一来,就只有按照功劳大小来吃桃子了。我公孙接曾经打败了野猪,又曾经打败了正在哺乳的母虎。像我公孙接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公孙接说完就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田开疆接着说道:“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田开疆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田开疆说完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国君车驾左边的马,拖到河流中间,在那个时候,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最后找到那只大鳖,将它杀死。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那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看到这一幕,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才知道是鳖的头。像我古冶子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你们两人为何不把桃子交还给我!”古冶子说完就抽出宝剑,站起身来。

      公孙接、田开疆见状说道:“我们的勇敢比不上您,功劳也及不上您,却在您之前拿起桃子而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既然如此贪婪,依然恬不知耻地活着,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两人都交出了桃子,接着刎颈自杀。

    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古冶子独自活着,这就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就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就是无勇。话虽如此,他们两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上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于是也放下桃子,刎颈自杀。

    使者回复景公:“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成语寓意:

    在“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中,晏婴巧妙地利用矛盾,不费吹灰之力,不露一点声色,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就除掉了三个居功自傲的谋逆之臣,又不得罪景公,让人不由赞佩他高超的计谋和智慧。同时,三员武将以匹夫之勇,恃才傲物,彼此相互争功,最终自尝苦果,让人唏嘘。从而告诉人们“骄狂必惹来众多非议,最终自取祸败”的道理。

    此乃引用,摘录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历史上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齐景公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晏婴用两个桃子忽悠三害自刎、了解一下成语典故“二桃杀三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80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