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第1张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观点上。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扩展资料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经济学的崭新一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理论,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与以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自动机制。

扩展资料:

凯恩斯指出,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产生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不足。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而必须靠国家的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同时,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等办法,指导消费倾向,增加消费。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

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历史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对于缓和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凯恩斯主义的税收理论和政策失灵,受到经济学界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的挑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36年发表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

凯恩斯的理论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推演逻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经济学的崭新一页。

图书《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作者:胡代光

ISBN: 9787302076308

页数: 31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 29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2004-11-01

简介

本书详细分析和梳理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脉络,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出现了“凯恩斯革命“,形成了凯恩斯经济学,并发展为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从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新正统“。20世纪上八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的挑战,为对应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适时兴起。本书还对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各个理论与政策要点做了分析、归纳和评价。

凯恩斯主义的演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于80年代,其政策主张兴盛于90年代。其代表人物多为美国经济学家,如Q.A.阿克罗夫、J.耶伦、G.曼奎、B.伯纳克等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但是,却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的观点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粘性,这样,在短期仍然会出现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现象,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凯恩斯主义并不仅仅是坚持传统凯恩斯主义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张,他们还特别强调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主张从长期着手、从供给方面着手来考虑经济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巩固性的财政政策,认为财政赤字对经济是有害的,它会引起投资的减少(基础效应)和贸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凯恩斯主义者还研究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机制,如提出了在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机制方面,不应只考虑利息率,还应该考虑普遍存在的信贷配给机制。新凯恩斯主义同传统凯恩斯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他们所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虑需求方面,也考虑供给方面;既考虑长期,又考虑短期;既注重微调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视结构性 政策在长期的效果。可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的基本主张,既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又在吸取80年代以来一些宏观经济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Keynesian Economics(凯恩斯经济学)

John Maynard Keynes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Governmental duties and economy are linked(政府税收与经济相联系)

Spend money and give tax cuts when the economy is in dire straits(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

Increase taxes when the economy is booming(经济繁荣时增税)

Focused on Unemployment as the root problem(视就业为根本问题)

Phillips Curve ↓Unemployment ↑Inflation(菲利普斯曲线下降,失业率上升)

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这一论点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造成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此即第一个心理规律,它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人们的消费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速度却总是追不上收入增加的速度。

因而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成为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为此就要设法刺激消费,提高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之所以会趋向递减,在凯恩斯看来是因为,如果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比较悲观,那么资本边际效率肯定会趋于低落。

如果投资者的预期比较乐观,投资就会高涨,使供给增加、供给价格降低,从而使新增产品的销售收入趋于下降;投资的高涨会使资本产品的需求增大,引起这类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大。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使得乐观预期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也趋于递减。

3流动偏好

凯恩斯认为,人们在心理上更喜欢以现金形式来保护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或财富。这种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便称之为“流动偏好”。

从有效需求的角度看,流动偏好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量货币收入滞留于人们手中,不能及时充分地转化为储蓄和投资,直接压低了社会总需求的水平。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人们放弃流动偏好,就不能使利率过低;而流动偏好又造成了迫使利率提高的压力。这样就使得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相比更趋于偏低,从而影响了投资需求的扩大。

扩展资料:

根据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和收入的公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只有储蓄,然后投资这个选择(消费的那部分属于资本家的利润,而货币只有交换媒介的用途,所以衍生了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会将拥有的所有货币尽快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而避免货币或资金闲置所损失的机会成本。

这理论进一步推论,货币流通数量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量、实际工资、就业人数等),“仅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的货币数值的大小。”货币被彻底认为只是价值的量度和交换媒介,作为商品的特质遭到忽视,当中货币的价格变化不但没有受到重视,更得出了货币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结论。

根据凯恩斯的论点,古典学派盲目笃信萨依定律而忽视了有效需求,结果建造了一个脆弱的理论根基。萨依定律的权威性质从诞生之日起便遭到严重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 L1)。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而货币总需求(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就可写成:

L=L1(Y)+L2(i)=L(Y,i)

也就是说,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益,工资不能随需求变动而迅速调整,当有效需求减少时,社会不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来减少失业。

二、充分就业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均衡的最佳状态。但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总供给和总需求往往只能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三、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共同决定。

四、主张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以实现充全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家收支平衡的目标。

五、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凯恩斯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就业理论

以上就是关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全部的内容,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凯恩斯主义是什么、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68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