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怎么养 有什么养的方法

螳螂怎么养 有什么养的方法,第1张

1、饲养螳螂要准备一个窝,需要保暖。也需要提供小树枝或者小架子来给螳螂攀爬。

2、可给它喂蟋蟀或是小昆虫,要经常打扫,保持窝的整洁。螳螂饮水的话只要用喷雾喷洒就好了。

3、如果有两只螳螂的话还是要分开饲养的,以免发生把同伴给吃了的事情。

饲养小螳螂要准备一个适合它生存环境的窝,用灯和加热器保持温暖,并给小螳螂喂食。为螳螂准备一个窝。最好让螳螂保持健康快乐,它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地方来容纳螳螂,比如做一个小的植物园。如果主人购买了一只幼虫,这个窝需要保持温暖,大概24ºC(75ºF)左右,晚上可能温度会低一些。而且这个窝对于不断长大的螳螂来说需要一直是足够大的。提供可以让它攀爬的地方。螳螂需要能够爬上的东西,如小树枝、枝干,小木销或者杆子等。装点树叶、树枝和其他天然的东西,让螳螂能在周围攀爬。有些人会在窝里放一到两株植物让螳螂能够开心地攀爬。主人可以用灯或加热器来保持温暖。

相信你应该是捡到的,我也捡过一只,放在矿泉水瓶里养了很久,其实拿个透气的容器(塑料盒,有透气孔不会逃跑),里面弄点树枝花草给它做伪装,平时候用镊子拿点面包虫喂,很小的蚯蚓也可以。现在也有人喜欢养螳螂,容易养又有意思,祝小东西早点开食。

养眼斑螳螂要从食物和大笼罩等方面入手。

食物: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大笼罩:螳螂因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人工笼养有一定难度。室外用12米×6米×2米大笼罩饲养,笼内移植栽种矮小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并供螳螂栖息,减少接触机会,避免自相残杀。同时,喂以人工糊状饲料。

眼斑螳螂的形态特征

头顶略隆起,单眼后方具锥状突起或缺。复眼锥状,雌性触角丝状,雄性触角念珠状。额盾片横行,具2条隆起线,两侧各具一条纵沟。前胸背板近椭圆形两侧具三叶状扩展,沟前区与沟后区略等长;雌雄两性具翅,前翅绿色或**,具有眼状花纹,雌性后翅具色斑。

前足腿节扩展,上缘较直或微弯曲,具4枚中刺,4枚外列刺;爪沟近基部;中、后足腿节端部的外侧下缘具叶状突起。体长一般在3-5cm之间。

1、建棚

螳螂喜欢栖息在植物上,建棚的位置最好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因螳螂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家庭人工笼养有一定难度。最好采用室外用10米×5米×2米大网笼罩饲养,建棚的材料可选用木桩、竹批、铁丝等捆绑成骨架,再罩上用丝网结成的网罩,四周用土埋实即可利用。笼棚内移植或栽种矮小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供螳螂栖息,减少接触机会,避免自相残杀。

2、选种

螳螂目昆虫共有8科47属112种,但能入药的却只有枯叶大刀螂、中华刀螂、薄翅刀螂、勇斧刀螂和巨斧刀螂等少数品种。人工养殖时要选择个体大,产卵多,生长迅速市场畅销的品种,如枯叶大刀螂和中华刀螂等,初次养殖时种源可自己采集或从养殖场养殖户那里购买,以后自己留种繁殖即可。多种螳螂均以卵块在树枝、树干、草茎、墙壁或石块上过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开始采卵。采卵时,选择卵块大,表面保护层较厚,光泽性强,卵块外无破口,磨损或被寄生虫蛀孔的优质、健壮卵,连同卵块的粘连枝条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许水的罐头瓶中。卵鞘内的卵开始孵化前(气温升至20℃前),应做好饲养前的准备工作。将盛有种卵的容器集中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网棚内,要勤观察,若有小螳螂出鞘活动时,要及时投喂饲料。

3、投喂饲料

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成活率很低,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他饲料昆虫有棉铃虫、蝗虫、家蝇、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3龄以后的螳螂随着个体的增大,有条件的还要加喂人工配合饲料。具体做法是:先将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将5克酵母片捣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后将50克鸡蛋黄、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经过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蒸沸,冷却后喂用。

4、螳螂的生活习性

常见的几种螳螂,在华北、华东地区均为一年1代,长江以南少数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卵鞘中越冬。一般5、6月卵孵化。孵化期:雌若虫一般为7-8龄,雄若虫6-7龄,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羽化后10余天开始交配。螳螂成虫一般在9月上中旬开始产卵,9月下旬开始死亡。个别成虫可活到10月底至11月初。人工养殖情况下在饲料充足时,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可适当提前。螳螂通过环境调控,模拟温湿度增加光照时间,人为创建自然环境,还可打破其休眠的习性,进行人工反季节养殖,增加经济效益。

5、采收和加工

螳螂成虫根据用途不同可随时进行采收炮制:取原虫整理干净,用2%-5%的食盐水溶液,拌匀,闷润,蒸2小时取出,晒干或文火炒干即可。网棚内植物上螳螂的卵鞘可在每年的秋季至翌年春季采收。采后清理杂质,于沸水中浸杀或蒸30-40分钟,以杀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晒干或烘干即为中药桑螵蛸,备用或销售。注意必须把虫卵杀死,否则孵化出幼虫后,药效降低,影响质量。

6、螳螂的生防和观赏价值

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螽斯虫、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蝉、飞蝗等大型昆虫,加工标本还可用于教学和实验,通过人工反季节培育,可以使人们周年欣赏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设小小动物园、野生昆虫园的良好素材

形态特征

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强。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同蟑螂种类有关。在美国东部,平均一个房子种居住着一千只以上的蟑螂;而一对德国小蠊,一年只有可以繁殖为十万只后代!蟑螂的卵在卵夹内孵化,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刚孵化出来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虫,没有翅膀。象其它种类的昆虫一样,随着它慢慢长大必须蜕皮。经过3-4次蜕皮之后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国小蠊需要6-7次蜕皮才能达到性成熟的成虫期,而美洲大蠊则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长、蜕皮的次数和气候因素,食物的获得都有密切关系。

螳螂怎么养活的方法是吃活虫。

螳螂体长55到105毫米,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

螳螂具有趋光性。螳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

螳螂习性

螳螂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腹部肥大。

其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除极地外,广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

以上就是关于螳螂怎么养 有什么养的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螳螂怎么养 有什么养的方法、小螳螂怎么养、请问大约2cm的螳螂该怎么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64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