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号是什么

乔布斯名言2023-05-02  23

1、欧阳修,号醉翁或六一居士。

2、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3、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4、人物评价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诗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

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

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

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

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

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辞海》1989年版)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

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欧阳修姓欧阳,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积极参与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政治改革。文学方面,欧阳_成就斐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所倡导之古文运动的继承者及推动者,为古文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扩展资料

宋代中期以前的辞赋,只是应试的官样文章,以四六为句式,以繁缛工整为风格。欧阳修为辞赋开辟新道路,其作品着重气韵,吟咏性情,摆脱过往格律的羁绊,并不炫耀富丽寄巧的辞句;名作《秋声赋》文辞精炼,,与苏轼《赤壁赋》同样流传久远,家喻户晓,辞赋自此放宽排偶对仗的约束,夹用散文句式,形成文赋的新体裁。

欧阳修编纂《新唐书》及《新五代史》,二书都列为正史,并创立新体例。嘉_四年(1059年),他任史馆修撰,主张史馆应该独立,不受君主支配,毋须避讳。目录学方面,他参与编著《崇文总目》。

此外,他和苏洵并以修家谱著名,一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家谱格式所采范本,非欧即苏,别无他法。这是欧阳修对社会史的一大贡献。

欧阳修诗歌今存古诗359首,近体诗470首,诗风平和宁静,平易流畅,题材广泛,以文为诗,手法新颖,使诗风变为平易清新,为宋诗奠下基础。欧阳修尝试“以文为诗”,在诗歌格律下像散文那样畅所欲言,为王安石、苏轼等人奠定了基础。

欧阳修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倡导和发展古文,承前启后,一手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在理论上,欧阳修跟韩愈一样,认为“道”重于“文”,影响宋代文学理论。他成功改革唐末五代以来内容空洞、风格浮艳艰涩的文风,改换风俗,确立重道重文的观念。

你好!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

今属永丰县

人。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省昌黎,世称‘韩昌黎’

如有疑问,请追问。

以上就是关于欧阳修号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欧阳修号是什么、欧阳修字什么号什么!、欧阳修字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56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