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共有几个孩子

武则天共有几个孩子,第1张

武则天生了6个孩子,其中4个儿子分别为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两个女儿分别为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李令月

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为太子19年,数次镇国,亲理政务,礼敬大臣,人际关系颇好。上元二年(675年),从幸合壁宫,病发而死,享年24岁。

李弘之死是千百年来人们指责武则天凶狠的一条重要理由,这是根据史书上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其实,李弘太子真正的死因是患肺结核病。肺结核病在古代被称之为痨瘵。痨瘵在当时是不治之症,终于在4年之后病人膏盲,一命归天。从唐高宗颁发的诏书和唐高宗亲自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文都能清楚地看出这个事实(关于李弘的死因,历史上有争议)。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生于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十七日拜谒昭陵的途中。李贤是武则天比较有才华的儿子,曾经注《后汉书》献于朝。上元二年(675年),李弘死后立李贤为太子,时年22岁。5年之后,永隆元年(680年),太子已27岁,可能他对父母配合的理政方式不满意,所以其行为常令武则天不满意。武则天曾令北门学土择撰《少阳正范》、《孝子传》赐太子,以示规劝。在不见成效的情况下,武则天多次作书批评指导,怎奈太子又颇好歌舞和女色,与户奴赵道生等关系特殊,多赐金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谏劝也不听。有人告发此事,朝廷派宰相薛元超、裴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审问,又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作为谋逆证据。户奴赵道生也如实交待了太子派他杀死正议大夫明祟俨的全部经过。这样就构成一桩谋逆案,于是武则天提议废除太子,以示惩戒。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幽于别所,严惩同党。太子洗马刘讷言送给太子的小说《俳谐集》被搜出来,唐高宗看后大怒曰:“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进俳谐鄙说,哪里是辅导之义”立判刘讷言流于振州。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高政,为太子典膳丞,事有牵连,唐高宗交其父训责。高政才入门,其父高真行和伯父户部侍郎高审行及堂兄高璇立即把他杀死。苏州刺史曹王李明、忻州刺史嗣蒋王李炜,按太子同党给以降爵和除名的处分。

处分李贤后的第二天(八月二十三日),册立李显为太子。开耀元年(681年)十一月八日,迁废太子李贤于巴州。光宅元年(684年)正月,武则天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监视李贤,结果丘神绩到巴州后竞通令李贤自杀。为此,武则天降罪于丘神绩,贬为叠州刺史。四月十五日,为李贤举哀于显福门。次日,追封李贤为雍王。过了不久又召回丘神绩,再为左金吾将军。

李贤之死,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是裴炎从中作祟,怕召回李贤对自己不利,故假传圣谕杀死李贤。这一看法很有道理。裴炎是查处李贤案的主持人,不论行为是否公正,李贤怀怨是完全可能的。在巴州枉杀李贤有可能是裴炎的政治目的。武则天在事后查明此事真相又不能马上怪罪裴炎,所以在当年九月,众官都力保裴炎的情况下,武则天断不听从,立斩裴炎于都亭。正是这件事给了武则天沉痛的教训,因此,在废掉李显14年后,为再起用李显而接其回朝廷时,采取了一个十分谨慎的办法。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初九,派徐彦伯到房州,瞒过宰相狄仁杰和所有朝臣,巧妙地接回李显。

《狄梁公传》记载:“后潜发内人十人到房州,宣敕云‘我儿在此,令内人就看。州县长吏,抑数出数人,无令混杂,阴令内人一人代庐陵王,庐陵王穿内人衣,以旧数还。’州县不悟。数日达京,朝廷百僚一无所知。”这样周密的安排,显然是汲取了李贤被害的沉痛教训后不得已而作出的。武则天怕儿子再度被害的心情,从此可见一斑。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初五生于长安,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二十三日立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十一日称帝,为中宗,时年28岁。称帝后于次年年初改元嗣圣,二月初六,被废为庐陵王。其原因是他在即位仅2个月内便欲以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宰相裴炎固争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一侍中邪”裴炎害怕,告知武则天。武则天决定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初七,立相王李且为皇帝,改元文明,政事决于武则天太后,命李旦居于别殿,不得有所干预。从此,开始了武则天临朝称制独揽朝政的年代。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

光宅元年(684年)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再迁房州。从此,李显开始了14年的幽居生活,直至圣历元年(698年)召回朝廷立为太子。李显于神龙元年(705年)再次称帝,在称帝后的第五年(景云元年)六月被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毒杀于神龙殿,享年55岁。看唐中宗李显的一生行事,被认为是个平庸之才。武则天当年废李显实属先见之明,14年后再度起用乃是无可奈何之举。

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于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出生,光宅元年(684年)称帝,为睿宗,时年22岁。称帝后改元文明,但一直未管理朝政,武则天临朝之初被幽于别官。20多年后,景云元年(710年)又称帝,由于不善处理朝政,两年后于延和元年(712年)让位于三子李隆基。由此看,唐睿宗李旦也是个平庸天子。

人常说“知子女莫若父母”。武则天之临朝正是知道儿子的无能,若自己退位交出皇权无异于自献首级,她和唐高宗奋斗一生的基业将会落入宗室王公之手,她与她的子孙们也只能面临死亡。所以,武则天挺身临朝,在击败政敌之前,子孙幽闭宫中,一则防乱,二则保护子嗣,更防他人挟皇子乱天下造成母子之间的战乱。在击败政敌之后,铺平了通往帝座的道路,她安安稳稳地当了15年的女皇帝,最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

安乐公主是长女,出生没多久就被武则天掐死,安乐公主是死后追封的。

李令月是儿女,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6个孩子,4个儿子,2个女儿。

1、儿子

长子:代王李弘,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

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显。

四子:唐睿宗李旦。

2、女儿

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后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

扩展资料: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为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旧礼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谥号祭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二十四岁时死了,据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次子就是李贤,三子李显(哲)为中宗,四子李旦,就是睿宗。两个女儿,但是被她自己害死一个,就只剩下后来的太平公主。

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为太子19年,数次镇国,亲理政务,礼敬大臣,人际关系颇好。上元二年(675年),从幸合壁宫,病发而死,享年24岁。

次子李贤,先被封为雍王,后立为太子,据说他也是因和母后政见不和而被流放巴州,不久便死在那里许多人说也是武则天派人毒死的,根据也如上。

三子李显,先被封为周王英王,后立为太子。据说相貌酷似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死后,他继位,史称中宗。他性格昏懦,当了三个月皇帝,便被废黜,贬为庐陵王。后于705年复位,可五年后被自己的妻女(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于神龙殿这位仁兄真是窝囊到家了。

四子李旦,初封为殷王,中宗李显被废后,即帝位,他为人庸懦,毫无作为,当了七年的傀儡皇帝被废黜,武则天取而代之。

武则天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

1、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人。唐朝公主,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

麟德二年,出生于东都洛阳皇宫紫微城。体丰硕,方额广颐,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颇多权略,权倾一时。仪凤年间,吐蕃要求与之和亲,因其母武则天拒绝而避免了和亲之事。先后出嫁薛绍和武攸暨,恩宠逾制,贵盛无比。

2、安定思公主:

安定公主,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女,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等同亲王的等级,于德业寺迁于崇敬寺。

3、李旦:

唐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轮、李轮、武轮。陇西成纪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

4、李显: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5、李贤:

李贤,字明允,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永徽五年腊月出生,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太子侍读。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爱。

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和武后猜忌。调露二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

6、李弘:

李弘,陇西成纪人。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 永徽六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册立为皇太子。

孝顺仁德,体恤民情。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组织编纂《瑶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宠爱。上元二年,随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时年二十三岁。唐高宗和武则天悲痛不已,追赠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葬于恭陵。

武则天长子李弘四岁的时候被封为太子。史说其心地非常善良,做事很有主见。唯有体质较弱。成年之后突然暴病而亡,甚为可惜。曾有武后毒杀传说。但具体详情以无从考证。所以,我们仍旧认为太子李弘为病亡。

武则天二子李贤。李弘去世不久,时年已经二十岁的二子李贤被册封为太子。血气方刚的李贤太子对当时干预朝政的母后武则天颇有不满,因此常常受到武则天的训教。公园679年太子李贤牵扯明崇俨被杀一案,遂以谋逆罪被捕入狱,最终未能解脱其罪名而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后来自尽于流放地。曾作诗一首表达自己对母后的愤恨之情。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少,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高宗李治去世以后,武则天三子李显登上皇帝宝座。中宗李显在皇位上也就持续了五十多天的时间,就失去了继续做皇帝的资格,进而被自己母亲以乱政的借口贬出长安城幽禁起来。

后来这位中宗皇帝在母亲武则天退位以后重新登基。可惜这位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宠信皇后韦氏家族,朝中上下被韦氏家族操纵。皇后韦氏为了攫取更高权利,竟然和自己女儿密谋毒死自己的丈夫。可怜这位皇帝最后竟然死在自己老婆和女儿手中。

武则天四儿子李旦曾经出任过一段时期的皇帝。睿宗李旦和他三哥一样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但是这位四儿子有自己的先见之明,唯恐自己母亲对自己不利,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睿宗李旦不得不双手主动交出皇权,请自己母亲上位。至此,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位女皇诞生。

1、武则天一共有七个子女,其中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以及一个义女。具体子女信息如下:

2、长子:代王李弘,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

3、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

4、三子:唐中宗李显。

5、四子:唐睿宗李旦。

6、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后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7、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8、安定公主,唐高祖李渊女,武周代唐后改号延安大长公主,赐姓武氏。

以上就是关于武则天共有几个孩子全部的内容,包括:武则天共有几个孩子、武则天有几个孩子、武则天有几个亲生子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51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