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演员都希望自己出名,也希望自己不局限于角色本身。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演员,因为一些角色被人们记住,从此以后被禁锢在框架之中。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影视剧中那些让人咬牙切齿的坏人们。
郑雄仁饰演闵俊国郑雄仁饰演的闵俊国,绝对是我的追剧阴影,太太太可怕了!!!先是杀了修夏(李钟硕 饰)的爸爸,又杀了彗星(朴宝英 饰)的妈妈。然后利用法律逃脱了罪名,气的观众嗷嗷直叫。最关键的是他还栽赃修夏,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修夏和彗星。追《听声》时,只要他一出现,我就紧张的心脏都要跳出来。
容嬷嬷当年一部《还珠格格》可谓火遍大江南北,剧中反派人物容嬷嬷可谓让大家恨得咬牙切齿,至今都没有人知道容嬷嬷真实的名字叫什么,因为剧太火了所以大家只知道她叫容嬷嬷。容嬷嬷说实话演技可以说堪称教科书,演反派的她演技非常好,差不多一个眼神都可以杀死人的那种。事实上容嬷嬷的真名叫李明启一个资深的演员。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影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冯远征扮演医院外科专家,是个道貌岸然,有暴力倾向的家伙。冯远征板起脸、撇下嘴、瞪起眼时的样子,的确把一位由猜疑到施暴、最终疯狂变态的丈夫勾勒得惟妙惟肖。
李明以李明以演坏人出名后,很多人会在现实生活中排斥他,讨厌他,比如,他有时打车,司机一看是他,不等他上车,就开车走了,嘴里还会说:“看着你演的那些坏蛋就讨厌。”而住一个小区的人也会惊讶地说:“啊,你怎么也住这里?”坐火车乘飞机时警察会专门找他的麻烦,偶尔逛商场,保安也会鸣哨示意大家注意他,连极喜欢他的外甥女在看了他演的穆仁智后,也哭着喊:“我再也不喜欢舅舅了,我讨厌舅舅。”
《小鱼儿与花无缺》江玉燕当年多少人看这部剧的时候被她气死了?简直是史上最可怕的小三,杀父亲,杀情敌,杀掉一切能杀的人,当了皇帝,不过最后被自己心爱的男人杀了。
作者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 丁毅 执笔
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背景《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的。 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编辑本段2011新版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
为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国家大剧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的2011版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将于6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谭晶将在新版《白毛女》中扮演喜儿,66年前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王昆亲自担任总策划、艺术总监和声乐指导。 第一代“喜儿”王昆任艺术总监,谭晶、孟广禄、雷恪生等出演,胡玫任总导演,李心草担纲指挥……这样一部汇集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将“重生”于舞台,着实令人期待。 作为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王昆坦言自己的心愿就是能把这部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红色经典保留传承下来,尤其是剧中的音乐。“《白毛女》借鉴了西洋手法和技巧,但又保留了自己的草根味道,打造了一出天衣无缝的中国式民族歌剧,这正是它里程碑意义的所在”。 为了自己的心愿,86岁高龄的王昆身为该剧艺术总监,对剧中凡是有唱段的演员都是手把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唱法,“希望将当年的感动再现给21世纪的观众们”。 “喜儿”谭晶:做梦都在哭爹 为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国家大剧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北京市东方华夏艺术中心承办,延安鲁艺文学院校友会协办的2011版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将于6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6月15日下午,该剧艺术总监、声乐指导王昆、总导演胡玫与谭晶、雷恪生、孟广禄等主演与媒体见面。歌唱家王昆曾是66年前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如今她已经是86岁高龄,但仍旧手把手地教几位主演演唱。她尤其重视“喜儿”这个角色,选定了总政歌舞团歌唱家谭晶担纲喜儿的A角。谭晶表示,尽管之前演了一些音乐剧和歌剧,但《白毛女》确实是这里面最难的。她笑称:“现在做梦都是哭爹”。 胡玫执导复排 保留经典情节 总导演胡玫在复排中保留了“扎红头绳”等许多经典情节,融汇了诗、歌、舞的表现手法。她在谈到与东方演艺集团(原东方歌舞团)的合作时,提到该团在建制上离歌剧确实有距离,没有管弦乐团和歌剧演员,所以主要角色是从不同院团汇集起来的。该剧还请到了作曲家赵季平担任音乐总监,李心草担任乐队指挥。见面会现场,在钢琴伴奏下,谭晶与孟广禄来了一段现场版“杨白劳喜儿父女对唱”。对于谭晶版的“喜儿”,胡玫导演称赞有加。她们的第一次合作还是在电视剧《乔家大院》。当时,有位朋友向胡玫推荐了谭晶演唱主题歌。在录音棚里,胡玫听着听着就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她对谭晶的声音记忆深刻。这次《白毛女》的排练中,胡玫也相当满意谭晶的表现:“她把民族唱法与现代的呼吸方法融会贯通,戏剧表现力也炉火纯青。” 花脸孟广禄变受气杨白劳 黄世仁A角由国话的老戏骨雷恪生担任,杨白劳A角由京剧名家孟广禄出演。众所周知,孟广禄在戏曲舞台上一直是唱“花脸”,演出的都是包公这一类的角色。而这一次让他出演民族歌剧,还是一个备受欺辱的老农角色,确实让人意外。王昆眼中,孟广禄这个人“很奇特”。在一些轻松的场合,孟广禄还唱过通俗歌曲和新疆民歌,唱的还不错,所以王昆决定让他跨界演一回歌剧。此外,王昆还亲自挑选了5位B角“喜儿”。有趣的是,这几个出演“喜儿”的演员,有唱河北梆子的,有唱通俗的,还有原生态唱法。她们被选中演民族歌剧,都是因为嗓子好,也会在王昆的调教下,达到最中国化的呈现。王昆强调:“唱中国歌一定要有中国味。” [2]
编辑本段喜儿形象简析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父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激起仇恨、反抗怒火,逃进深山,以惊人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一天。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太阳底下把冤伸”的一天。 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编辑本段杨白劳形象简谈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编辑本段《白毛女》在歌剧艺术形式上的独特创造
《白毛女》剧照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而这段歌词,是故事开始时,老杨给女儿买来一条红头绳,喜儿乐得又唱又跳的情景。 5、大型歌舞剧《白毛女》中女主角喜儿的命运半个世纪来曾感动过无数中国人。2002年12月31日,喜儿的原型、80岁高龄的“白毛女”罗昌秀在家乡四川宜宾因心肌梗塞去世。 据《北京晨报》报道,“白毛女”的原型名叫罗昌秀(左图),1923年出生在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先后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6岁的罗昌秀被迫躲进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深山老林,过了17年野人般的生活。1956年,罗昌秀被救下山,年仅33岁的她“重返人间”时已经是满头白发。 与世隔绝17年的罗昌秀曾被选为宜宾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四川省人大代表。罗昌秀婚后生下一儿一女。 “白毛女”儿子:曾当乡党委副书记 1958年,被政府救下山的白毛女与小河社联合生产队队长文树云结婚,第二年就生了儿子。为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一家的关怀,白毛女给儿子取名文关怀。 日前,年过半百的文关怀深情地对记者说:“母亲的传奇经历影响并激励着他的一生,他本人也受到了组织上特别的培养与关照。”参军入伍时,接兵干部向首长汇报他是“白毛女”的儿子后,各级首长都专程来连队看望他,鼓励他在部队好好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那时感到特别光荣,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为‘白毛女’争口气,决不给‘白毛女’丢脸。”文关怀介绍,他入伍两年,在训练方面特别是野战施训等方面很出色,于是部队特别把他从一般的连队调到一个先进连队里的先进班,让他感到一种强烈的荣誉感,自己也因各方面成绩突出多次受到部队嘉奖。 退伍后,文关怀先后到工商所、乡政府等单位工作,先后任黄格乡、凤仪乡党委副书记和工商所所长,分管的文教、计划生育等工作多次受上级表彰。 如今,虽然退居二线,但文关怀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真诚待人。 “白毛女”的孙子文强去年毕业于四川交通技术学院,学的是桥梁专业,目前在一家大型铁路单位实习,受到器重。 2007年,孙女文清华毕业于四川化工职业学院。她说,自己跟哥哥和表哥一样,已经很少向人主动提起他们是“白毛女”的孙辈了,但他们的脑子里仍然牢记这一光荣的家族史,不断激励自己努力、上进。 “白毛女”的外孙王德奎干的是技术活。如今,他大学毕业后只身到浙江宁波一家大型企业干起了车间里的技术指导。小伙子正在争取在当地落户安家,接父母去大城市享享福。
编辑本段赏析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1945年5月,《白毛女》在延安公演,向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献礼,取得极大的成功。在此后的演出过程中,剧本又不断修改,日臻完美。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白毛女》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白毛女》全剧共五幕。第一幕有四场,课文只选了第一场和第二场。第一幕是剧情的开端,交代了剧情发生的时间(1935年冬,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和地点(河北某县杨格村,被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村),提供了本剧主人公生活、活动的具体环境和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在头两场戏里, 剧中的主要人物先后登场,显示了各自的鲜明性格,很快形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将剧情引向深入。 第一场写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里的情景。点明是除夕之夜,增强了悲剧气氛。喜儿是全剧浓墨重彩塑造的反抗型的农民形象,但她的性格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她刚出场时,我们看到的喜儿还涉世不深。生活虽已给她心中投下阴影,但她仍充满希望和幻想。她焦急地盼望出外躲债的爹爹“快回家”,为的是好“欢欢喜喜过个年”。杨白劳回来后,喜儿高兴地接过爹爹带回的二斤白面,惊喜地让爹爹给她扎上红头绳,羞涩地和爹爹撒娇,欢快地贴上门神“叫那要账的穆仁智也进不来”,“故作不知”地打断爹爹谈她婚事的话头,作品通过不多的动作和唱白,使一位天真、淳朴、热爱生活的农村姑娘跃然纸上。这样写,后面的飞来横祸对她的打击才显得更沉重,更震撼人心。和喜儿不同,杨白劳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肩负着生活重担,因而精神是疲惫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为他登场后设计的唱段和一连串动作,如“畏缩地看看四周”,“以手急止喜儿不要大声”,“急切地”问等,着重表现的是“躲账”带来的担惊受怕的紧张心情。当他以为“总算又躲过去”了时,情绪马上好转,从怀里掏出三件微薄的“年货”,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勤劳善良的贫苦农民十分朴素的生活愿望。二斤白面和一根红头绳,表明了他对喜儿的疼爱,也表明他希望能有一个起码的人的生活。贴门神揭示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了他向往着摆脱地主压迫、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的最简单的要求。从杨白劳对喜儿婚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尽管他对生活前景不甚乐观,但他为争取女儿幸福而劳碌奔波的决心是坚定的。这一场戏表现父女俩真挚的爱和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充满了农村生活的情调,把杨白劳、喜儿和广大受压迫的农民的愿望充分表达出来。穆仁智突然上场,立刻改变了场上刚刚舒缓的气氛,剧情又起波澜。杨白劳随穆仁智走下台为观众留下了悬念,预示出戏剧冲突即将爆发。 第二场写黄世仁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场景和气氛的渲染同第一场对比极为鲜明,“几家欢笑几家愁”,显示着两个阶级的对立。“逼债”的戏写得很有层次。黄世仁“微醉,心满意足地剔着牙齿”上场后的唱白,勾画出了一个恶霸地主的嘴脸,点明了他无耻的企图。杨白劳“畏畏缩缩”的进来,显示出性格的软弱;“快回还”的企盼表现出对黄世仁的幻想。黄世仁先是假装客气一番,不动声色地算账,然后要求杨白劳“立地勾账”。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台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反衬出他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真面目。在穆仁智趁机提出把喜儿领来抵债时,杨白劳如闻霹雳,哀号求告。黄世仁、穆仁智一唱一和,花言巧语,百般哄骗。杨白劳虽然软弱可欺,但要夺走命根子,决不答应。黄世仁翻脸无情,命穆仁智快写卖身文书。逆来顺受的杨白劳尽他的可能进行了挣扎和反抗:他“上前拖住”黄世仁不让他走,“疯狂地拦住”穆仁智,质问他,还要“冲出门去”,“找个说理的地方”。但在穆仁智的软硬兼施和黄世仁的威逼恐吓之下,杨白劳在昏迷中被强迫按下了卖女儿的手印。黄世仁怕杨白劳死在他家,嘱咐穆仁智抢人时“多带几个人去”,“千万不要把风声闹大了”,可以看出他表面上理直气壮,实则色厉内荏。杨白劳苏醒过后,对黄世仁的认识从来没有这般清醒,仇恨的发出了“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的控诉,但他的抗争也仅此而已。他对生活的彻底绝望,对恶势力的束手无策,对女儿的深切的爱,对自己的痛责,使他必然走向自杀这个人生的终点。在力量对比悬殊的冲突中,杨白劳失败了。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黄世仁阴险、凶残、贪婪,穆仁智媚上欺下、狡诈狠毒,杨白劳懦弱、忠厚、善良。激烈的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一组性格根本对立的人物之间展开的,而人物性格也在戏剧冲突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和深化。 《白毛女》是歌剧。从课文选的两场戏里,可以看出歌剧除了具有一般戏剧的特点(即有人物、有情节、有集中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就是如此。歌剧的特点,主要是以演员的歌唱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如第一场喜儿的几段唱词和第二场杨白劳的几段唱词就很好地起了这种作用。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既要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要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杨白劳躲账回家,从怀里掏出红头绳时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这段唱词本身就是诗,押韵上口,适宜吟唱,表现出杨白劳为没有能力给女儿买花的歉疚、对女儿的深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剧中的独白和对话,往往是在演员歌唱之间,在音乐的伴奏之下,用吟诵的调子或插话的形式来进行的。《白毛女》剧中的独白和对话虽然在歌剧中居于次要地位,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贯穿许多主要情节,和音乐歌唱结合得紧密自然。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同时,它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在音乐上,《白毛女》采取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又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杨白劳躲账回来所唱的“十里风雪一片白”,是根据山西民歌《拣麦根》改编的,曲调深沉低昂,是刻画杨白劳基本性格的音乐主题。刻画喜儿性格的音乐主题主要来自河北民歌《青阳传》和《小白菜》,并贯穿全剧,随着喜儿性格的变化而变化。如“北风吹”一段,选用的是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比较欢快轻扬的曲调;当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相遇时,为了表现喜儿强烈的阶级仇恨,就采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的曲调。 在歌剧的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有机结合的传统,以此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推动剧情发展。如喜儿出场就是用歌唱叙述了戏剧发生的特定情境:“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然后用独白向观众介绍了身世和家庭。其他人物,如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也都在出场时,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有的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的是话剧的表现方法,也注意学习戏曲中的道白。 在语言上,《白毛女》的对白是提炼过的大众化口语,自然、淳朴,常使用民间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穆仁智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吃不了兜着”,“胳膊抗不过大腿”,就是富于性格的口语,有民族特色。歌词凝练、深刻,一般采用传统戏曲唱段中句句押韵的方式,音韵和谐、铿锵,琅琅上口;同时学习了民歌和传统戏曲中抒情写意的方式,大量使用比兴、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巧用对比,也是《白毛女》的一个重要特色。杨家贫寒凄凉,苦度年关,黄家张灯结彩,欢度除夕,场景气氛的对比反映了严重的阶级对立;黄家堂后猜拳行令,狂欢作乐,堂前讨租索债,逼迫卖女,内外情景的对比揭示了地主阶级用穷人的尸骨建筑自己天堂的罪恶本质。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剧中人物性格迥然不同,黄家主奴的凶残,杨白劳的纯朴忠厚,正反分明,对比强烈,形成尖锐的戏剧冲突,突出地表现了主题。在刻画反面人物时,多以夸张的语言突出其本质特征。如穆仁智上场时“讨租讨租,要账要账”的唱段和黄世仁上场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唱段,就把狗腿子和恶霸地主的不同身份与丑恶灵魂表现得入木三分。
歌剧《白毛女》中的曲名《扎红头绳》, 是喜儿与杨白劳对唱的一段:“人家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难买来,扯上二尺红头绳,与我喜儿扎起来”
这首歌是上世纪50年代**《白毛女》的插曲,由贺敬之、丁毅作词,马可作曲,郭兰英、朱逢博演唱。
歌词如下:
北风吹---扎红头绳
北风那个吹 雪花那个飘
雪花那个飘飘 年来到
爹出门去躲帐 整七那个天
三十那个晚上还没回还 大婶给了玉交子面
我盼我的爹爹回家过年 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集上我称回来二斤面 怕叫东家看见了
揣在这怀里头四五天 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爹爹称回来二斤面 带回家来包饺子
欢欢喜喜过个年 唉 过呀过个年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我给我喜儿扎起来
唉 扎起来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扎起来 哎 扎呀扎起来
门神门神骑红马 贴在了门上守住家
门神门神扛大刀 大鬼小鬼进不来
哎 进呀进不来
扩展资料:
作曲背景
序幕 黄世仁家大门口
看人间,往事几千年,穷苦的人儿受剥削,挨鞭笞。多少长工当奴隶,多少喜儿受苦难。流不完的眼泪,化作倾盆大雨。诉不尽的仇恨,汇成波浪滔天的江和海。
第一场 杨白劳家
除夕,农民杨白劳和喜儿父女准备过年。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上门逼债,打死杨白劳,抢走喜儿。王大春和乡亲们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赵大叔指点他们参加八路军。
第二场 黄 家
朱门皆酒肉,佛堂恶满盈。不堪凌辱的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虎口。
第三场 芦苇塘边
狗腿子穆仁智紧追喜儿,在芦苇塘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误认喜儿投河已死,悻悻而归。
第四场 荒山野林
喜儿在风刀霜剑中拚搏了多少个寒暑,满头秀发由黑转灰,由灰变白。她登山攀岭,仰对苍穹:“我是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我要活,我要报仇!”
第五场 家乡村头
大春带领八路军回到家乡,决心把受苦难的人民救出苦海,得知喜儿的遭遇,更是怒火中烧。黄世仁、穆仁智闻风丧胆,匆匆逃跑。
第六场奶 奶 庙
白毛女(喜儿)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穆仁智相遇,见仇人、烈火烧,恨不得把他们撕成千万条。
大春等追捕黄世仁而至,惊疑白毛女,尾追而下…
第七场 山 洞
几多年,几多变,亲人相见泪涟涟。太阳出来了,受尽苦难的人们重见天日。
第八场 广 场
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喜儿和劳苦大众喜获新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扎红头绳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意思是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往往会生出奸邪的念头,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就会有良心。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是《白毛女》中的一句台词。说的是经济品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经济环境极差,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往往会生出奸邪的念头,品格也会变坏。
而如果一个人长在优渥的经济环境中,不用愁吃穿和人民币,自然会有善良的余地。这个时候财富的作用,就不光体现在买东西上了,而是让一个人有选择的权利。
扩展资料
《白毛女》的语言赏析:
在语言上,《白毛女》的对白是提炼过的大众化口语,自然、淳朴,常使用民间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穆仁智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吃不了兜着”,“胳膊抗不过大腿”,就是富于性格的口语,有民族特色。
歌词凝练、深刻,一般采用传统戏曲唱段中句句押韵的方式,音韵和谐、铿锵,琅琅上口;同时学习了民歌和传统戏曲中抒情写意的方式,大量使用比兴、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现代歌剧作品。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帜作曲。1945年5月首演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1946年出版。剧本的创作和演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47年、1949年作过较大的修改,修改本于1952年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剧系根据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而写成。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各庄。一九三五年的农历除夕,佃农杨白劳因无法还债,在外面躲了几天回到家里来,准备和他唯一的女儿——喜儿一同过年。亲家王大婶也来帮助他们料理过年的事情,不料恶霸地主黄世仁打发他的狗腿子穆仁智来到了杨家,逼着杨白劳去见地主。
当晚,在黄家,黄世仁强迫杨白劳用喜儿来抵债,尽管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还是强迫他在闺女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然后被推出了黄家的大门。
杨白劳悲愤交加,晕倒在雪地里,被老友赵大叔发现将他送回家里。当时,喜儿、王大春(喜儿的未婚夫)以及王大婶都在兴高采烈地准备过年,赵大叔在给他们讲述红军的故事。只有杨白劳想着被迫卖女儿的心事,痛苦万分。终于在喜儿入睡了之后,服了卤水,冲出门外,高喊着:“我死也要死到你黄家的大门口去!”就这样含恨惨死 第二天清早,王大春到杨家来拜年,发现了杨白劳死在雪地上,赵大叔看见了杨白劳手中的那张卖身契,才知道了杨白劳自杀的原因。正在这时狗腿子穆仁智带着打手们来硬把喜儿抢走。
喜儿在黄家受尽了种种虐待,并遭受了地主黄世仁的侮辱。喜儿决定上吊自杀,被好心的佣人张二婶救了下来,并鼓励她活下来为杨家报仇。
穆仁智找王大春逼债被王大春和关大锁痛打了一顿,王大春在赵大叔的指引下投奔红军去了。
数月后,地主黄世仁要娶亲,黄世仁母子策划把不服管教、声言要报仇的喜儿转卖给妓院,幸亏有张二婶的帮助,使喜儿逃出了黄家。黄世仁和穆仁智连夜追赶喜儿,在一条河边发现了喜儿的一只鞋,他们断定喜儿是投河自尽了,于是喜儿才逃出了虎口。
三年过去了,全村的人都以为喜儿死了,可是喜儿并没有死,她逃进了深山老林,用野菜、树皮和庙里的供品充饥,生活的煎熬使得她的头发都变白了,她被村里的人传说成鬼,叫她“白毛仙姑”。
2001年5月,李雪健参演的电视剧《中国轨道》正在如火如荼地拍摄当中,
整个剧组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可这一天,爱戏如命的 李雪健 却突然“旷工”了,
而且还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妻子于海丹强行从剧组架走的。
原来当时的李雪健已经身患癌症,不愿耽搁拍戏的他选择剧组、医院两头跑,
在那段生不如死的治疗日子里,患难妻子于海丹,含着眼泪陪李雪健抗癌。
“为了救我这条命,我的妻子她宁肯付出她那个命。”
在说这句话时,一向不善表达感情的李雪健几度哽咽。
当李雪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想要放弃的时候,
是妻子于海丹一直在他身边默默陪伴他、鼓励他,
给了李雪健抗争病魔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力量。
夫妻两人婚姻生活38年,共同面对的艰难困苦,都化为了人生道路上的缕缕深情…
李雪健 名字的由来十分应景,
他出生在1954年的冬天,屋外正下着漫天大雪,
加上李家父母希望儿子一生 健康 ,故而取名 “雪健” 二字。
李雪健11岁时就跟着父亲奔赴贵州支持建设。
16岁时为了家中生计,无奈之下弃学从工。
19岁,李雪健成为了一名部队工程兵,干起了修桥修路的工作。
从小热爱艺术的他还同时担任了部队里的文艺宣传队演员,
时常为部队兄弟表演自己的 舞蹈、合唱、山东快书 等拿手绝活。
话剧表演也是他的强项,
曾因为将话剧《白毛女》中的“穆仁智”扮演得惟妙惟肖,
而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小穆仁智”。
1976年,北京二炮文工团举行全国调演,李雪健也有幸参与其中,
鉴于李雪健优异的表现,团里决定留用他。
李雪健赶忙回到贵州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家人,
能进团入编制在当时可是个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邻里乡亲全都知道了,大家都十分艳羡李家。
可世事难料,当李雪健回到北京准备进团报到时,
却被告知团里正在压缩编制,暂时不需要他了,
自尊心极强的李雪健觉得没有颜面回家面对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
一人站在二炮文工团门口凄凉落泪。
庆幸的是,团里的一位老首长慧眼识珠,
通过自己的人脉给了李雪健一个参加空政文工团考核的机会,
李雪健不负期望,一举成功,成为了空政文工团的一员。
无奈李雪健外形条件不够好,只能在团里担任配角。
为了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李雪健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两次获得团里的嘉奖,在团里站稳了脚跟。
角色无大小,在团里的话剧《陈毅出山》里,
李雪健一人分饰四角,尽管都是一些小角色,但他全都会认真对待,
与当时同为小演员的 濮存昕、王学圻 切磋演技,
三人获益良多,后来都成为了名角。
在空政文工团,李雪健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也邂逅了自己的真爱。
于海丹也是空政文工团的演员,
在李雪健认识她之前,于海丹便早已听说团里有一名做事低调、善良上进的同事,
多方打听之后才知这人是李雪健,二人的缘分在这时悄悄生根。
出于好奇,于海丹对李雪健颇为上心,
在有意无意地观察之下,于海丹发现李雪健善良得有些可爱,
在看见剧组的人被热得满脸大汗时,
他会把自带的电风扇拿给大家用,结果自己热得不行。
而且这坦诚善良的一面在与于海丹相处时也有所体现,
他会在发现于海丹难熬酷暑时贴心地为她准备绿豆汤,
这份细心与关照俘获了于海丹的芳心,
于是女追男的剧情,开始在李雪健身上上演。
春节前夕,李雪健没有买到回家的车票,只能留在团里,
知晓此事的于海丹觉得表明心迹的机会来了,
于是她买来**票塞给了李雪健。
这是李雪健万万没有想到的,
要知道于海丹不仅是团里的女一号,
还主演过《夏天的经历》《暖流》等多部佳作,
家庭条件也比李雪健好上一大截,
姑姑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蓝不说,
表哥还是才华横溢的著名导演田壮壮。
李雪健从来没想过于海丹这样的女神会心悦于他,
毕竟自己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
面对女神这般主动的追求,李雪健很难不心动,
于是二人逐渐打开心门开始交往。
好事成双,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李雪健,事业上也迎来了转机。
1980年李雪健开始往电视剧演员方向上发展,出演了《天山行》;
与此同时,他也没忘记老本行,同年出演了话剧 《九一三事件》 ,
并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 “梅花奖” 。
1983年8月1日,正值八一建军节,
李雪健与于海丹的感情修成正果,步入了婚姻殿堂。
二人的好友王培公为他们写下条幅庆祝 “梅花雪中见,珊瑚海之丹”。
两年后,儿子李亘出生。
于海丹为了丈夫能专注于自己的演艺事业,毅然选择退居幕后,将重心从舞台转向家庭。
回归家庭后,于海丹不仅将家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还在李雪健的工作上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凭借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独到的眼光,于海丹对剧本的选择有着独一份的见解,
在李雪健挑选剧本时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在李雪健上台演出时,于海丹也会亲自到场观看,
回家后还会与丈夫一起琢磨演技,精益求精。
李雪健也对妻子的想法十分看重,他说妻子于海丹是自己每一部作品的首个观众。
在夫妻感情日渐浓厚的同时,李雪健的事业也迎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
1990年,由李雪健饰演的 《渴望》中“宋大成” 一角进入观众们的视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李雪健本人纯真善良的性格加上精湛的演技将淳朴憨厚的“宋大成”完全演活了,
以至于当年全国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
后来他又凭借《焦裕禄》斩获“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帝,
能一次性获得两个重量级奖项与他对这个角色的深度挖掘不无关系。
为了演好“焦裕禄”,李雪健不仅研读剧本,
还让妻子把图书馆所有与焦裕禄有关的资料全部借回了家,
认真分析揣摩人物特点,并与导演积极探讨,分享自己的感悟。
开机前,李雪健还到焦裕禄家中切实感受他曾经的生活,从生活细节上增加对角色的把控。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很热情地包了饺子接待他们,
不过在说到**时,徐俊雅直言李雪健在外形上与焦裕禄有较大不同,
李雪健比较矮,身形却大了一圈,肤色也不如焦裕禄黑。
此行结束后,李雪健深知自己在外形上务必要与角色高度重合,
因为他饰演的焦裕禄是人民心中独一无二的伟岸形象,
对于饰演这样的人没有玩命的精神是对他们的不尊敬。
于是李雪健开始了自己的减肥增黑计划,
开机前20天只喝白菜汤,一有时间便会在太阳底下晒黑皮肤。
这番努力使他在开机时瘦了20多斤,皮肤也变得黝黑。
改变后的形象让徐俊雅来探班时都忍不住心疼地说:“别饿坏了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焦裕禄》影片上映后轰动全国,
创下了当时新片首轮发行拷贝数的最高记录。
李雪健也自此声名大噪邀约不断。
著名导演张绍林在为自己的新片 《水浒传》 进行选角时,
一直找不到饰演 “宋江” 一角的合适演员,
直到他看到李雪健的作品,一眼就认定李雪健是饰演宋江的最佳人选。
张绍林当即找到李雪健向他发出演戏邀约,李雪健有些犹豫,
因为他担心饰演宋江这个“投降派”会让爱憎分明的观众诟病他,
不过后来他也深知角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的,
作为一个演员,演好每一个角色是本分,
故而在导演的一再邀请下,李雪健还是决定出演。
李雪健简直是为戏而生,将“宋江”背信弃义,软弱愚忠的人物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高俅杀害了林冲的妻子,而宋江为了所谓的招安,不惜放走高俅;
在面见朝廷的人行跪拜之礼时,李雪健还特意加了“宋江”将屁股翘得老高的细节,
形象且生动地凸显了“宋江”趋附皇权的愚昧嘴脸。
据说《水浒传》播出后,
一位湖南观众看到《水浒传》中宋江在朝廷招安时的一系列行为后怒发冲冠,
直接就把家中20寸的电视机给砸了,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电视机可是一件昂贵的家电。
这条新闻上了报纸,央视为了平息这位观众的怒气,买了一台29寸的电视机“赔”给他。
不仅是湖南观众,李雪健老家山东的父老乡亲也被气得不行,
以至于李雪健拍完戏后根本不敢回到山东老家。
以防万一,妻子于海丹劝说他:
“暂时别回去了,老家有很多人等着劫你,准备把你揍一顿。
还是先在外面躲一躲,风头过了我们再回去,”
不得不说,李雪健教科书级别的演技实在是太深入人心。
原本以为演技佳又敬业的李雪健老师会一辈子就这样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
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2001年在拍摄《中国轨道》时,于海丹发现李雪健脖子上长了一个红疙瘩,
想和他一起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李雪健觉得可能只是被蚊子咬的包,不值得大费周章。
于海丹想想也是,毕竟是夏天,的确容易被蚊子咬,就没太在意,
只给李雪健拿了些消炎药。
后来,拍摄进度过半,李雪健突然感觉自己的鼻子里长了异物,
喉咙又痒又痛,去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患上了中期鼻咽癌。
于海丹得知这个消息后焦急不已,立马从北京赶到丈夫身边,
李雪健却对此并不恐惧,心想: “自己能吃能睡,这种病打不垮自己。”
故而在剧组经过开会决定让李老师马上住院接受治疗,拍摄暂停时,李雪健断然拒绝。
在他看来,戏比天大,这时停拍会给剧组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他宁愿延迟治疗也不想剧组为自己做出牺牲。
于海丹知道丈夫的原则,她对剧组表示:
“我了解老李,还是尊重他吧。我们暂不做手术,让他一边拍戏一边做一些保守治疗。”
自此,李雪健开始了剧组、医院两头跑的日子,
上午在剧组拍戏,下午妻子陪着他去医院治疗。
于海丹看着身形日渐消瘦的丈夫自责不已,
心想要是当初她坚持让丈夫去检查脖子上的红包,也不会让丈夫的病情发展至此。
在最后一场戏拍摄过程中,李雪健身体状况极差,说完几句台词后直接晕倒在地,
在场的于海丹和工作人员都心疼得落泪,赶忙将他送往医院。
病情来势汹汹,距离发现癌症不过一个月时间,
李雪健便迅速地衰败下去,体重骤降,颧骨突出,眼窝深陷。
医生在给李雪健做完全面检查后说:
“李老师身体太虚弱了,不适合手术,否则会有后遗症。”
因此李雪健只能选择化疗。
化疗的副作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李老师的头发尽数脱落,体表血管变了颜色,双腿瘦得只剩皮包骨,
口腔溃烂,不能说话,喝水都十分困难,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2002年6月,虚弱的李雪健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忍不住对妻子说:
“活着太痛苦了,我觉得死了比活着好,要是我走了,你要将儿子照顾好。”
于海丹哭着说丈夫:
“你这是不负责任的想法,要是你有了什么意外,我和儿子怎么办?两边父母怎么办?”
“我管不了那么多了” 李雪健痛苦地回应。
一番话说完俩人都哭成了泪人。
于海丹生怕丈夫李雪健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来,于是昼夜不息地守在他身边,
她的一句话使李雪健心如刀绞:
“要是我的命能换你的命,我愿意为你付出我的一切。”
长期化疗带来的痛苦使李雪健觉得自己犹如刀下的肉,只能任人宰割。
他不再抱有生的希望,消极应对病魔,只希望早点离开人世。
于海丹对于这样听不进劝告的丈夫无可奈何,常常躲在卫生间里以泪洗面。
她向自己的表哥求助,表哥田壮壮比李雪健年长两岁,俩人互为彼此的知交好友,
田壮壮这次不留情面地在电话里对李雪健骂到:
“你就是个软蛋,缺乏男人的精气神!
当年只能做小演员的时候多难呀,你都挺了过来,现在这个病比当初还难吗?”
姑姑于蓝也说:
“我之前也曾重病缠身,光是癌症就患了两种,手术动了三次,
但我还是挺过来了,我能做到,相信你也可以。”
除了自己的娘家人,于海丹还让李雪健最疼爱的儿子鼓励爸爸对抗病魔。
李亘 属兔,他将包含自己真挚愿望的绿色玻璃兔送给李雪健,并附上一封信:
“爸爸,因为上学我不能陪在你身边支持你抗争病魔,
这个玻璃兔你挂在脖子上,让他代替我陪伴你,
小时候你教育我做人要坚持、坚强,难道你都忘了吗?
你一定要坚强起来,我和妈妈一起为你加油。”
李雪健看完后心痛不已,泪染信纸。
有了亲人的陪伴支持,李雪健恢复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年9月,他在医院接受了病灶切除手术。
为了不让妻子再为自己流泪、操劳,李雪健积极配合治疗,
强迫自己吃东西维持体力,吃药、复检也一样不落。
2004年,李雪健的癌症终于得到了缓解,身体机能基本恢复了,
但药物带来的巨大副作用还是难以避免地使他的身体留有残缺,听力严重受损,
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说的话。
媒体与观众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倍感心疼,称他为“残疾影帝”。
没有被病魔打垮的李雪健重新踏上了演艺道路。
演戏时戴着助听器的话容易穿帮,
为了保证观众的观看体验,李雪健老师坚决不戴着助听器拍戏,
而是默默花上几倍的时间把自己以及所有要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的台词全都背下来,
把对方的台词烂熟于心后,
李雪健通过对方的口型判断对方说了哪句台词,
自己应该接上什么样的台词和什么样的表情反应。
记挂丈夫的于海丹在李雪健工作时化身为他的助理,照顾他在剧组的衣食住行。
2011年,李雪健主演了《建党伟业》《百年情书》等影视剧,
被评为2011年度**杰出贡献者。
后来的每年,于海丹都会陪丈夫去医院复查,
许是上天垂帘,又或是李老师的坚强抗争,李雪健的身体恢复得一年比一年好。
与李老师之前同在医院的病友,或已去世,或病情没有好转。
医生都感叹李老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李老师却动情地说: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我的妻子于海丹。”
经过鬼门关上的数次来回,李雪健对生命,对婚姻都有了更深的感受。
以前的他只觉得白头偕老是人们说说而已,
现在的他才发觉“白头偕老”的真情早已融入了点滴日常之中。
如今他每次与妻子过马路,都会紧紧牵着彼此。
平时出去散步,夫妻俩也会在疲乏时在路边的凳子上坐下休息,帮彼此按揉胳膊。
都说世间没有真正坚定的感情,可李雪健与于海丹的伉俪情深,
早就在共同对抗病魔的过程中被历练得愈发纯粹,
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他们,反而使他们更加坚强,
谁能不去艳羡这般让人落泪的感情呢?
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相处之道,
在李雪健与于海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这般真挚坚定的感情弥足珍贵。
举案齐眉至鬓白,
既能在平淡生活中长相厮守,也能在经历大风大浪时守望相助。
无论是富贵一生还是风雨飘摇,都是婚姻的试金石,
而李雪健和于海丹无疑都通过了这考验!
—— END ——
李大海:父亲是李诚儒,他自己住豪宅,我却在餐厅刷盘子维持生计
徐锦江:50岁不会烧水,睡觉要儿子哄,“巨婴”背后是泪水
同是赵本山的种,把前妻女儿和后妻女儿一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关于吓哭人的反派角色,个个狠辣,你都知道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吓哭人的反派角色,个个狠辣,你都知道哪些、名词解释歌剧《白毛女》、“别人的姑娘有花戴”唱词的题目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