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丫2023-05-02  28

区别:

1、研究性状:

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n>2,下同)。

2、等位基因对数:

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对或n对。

3、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2对或2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4、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

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5、遗传本质:

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联系:

①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其作用。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称基因的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另外两个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它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经豌豆杂交试验发现。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决定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定律是有性遗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定律。

如果只针对一对等位基因,那么这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就只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A与a的配子,遵循的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如果针对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它们之间就表现为自由组合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Aa与Bb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产生配子时Aa与Bb之间就遵循自由组合但要注意,每一对如A与a,它们内部仍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最后产生的配子有AB、Ab、aB、ab

特别提醒的是,基因分离针对的是每一对等位基因的关系,自由组合针对的是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之间的关系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交换定律

其中分离定律的解释如下:

分离定律说的是遗传性状有显隐性之分,这样具有明显显隐性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一对纯合隐性基因决定。杂合体往往表现显性基因的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是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减Ⅰ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简介:

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应用:

(1)杂交育种工作;

a、不能随意舍弃F1;

b、对后代的处理要分别考虑:对于显性性状,后代还将继续发生分离,因而还需要不断种植观察,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对于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2)具体应用

① 、一对基因控制的各种交配组合的结果(设A对a为显性)

亲本组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后代基因型 AA AA:Aa=1:1 Aa AA:Aa:aa=1:2:1 Aa:aa=1:1 aa

后代表现型 AA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为隐性

②确定显、隐性关系

③确定个体的基因型

④计算遗传概率(某性状或某基因型出现的概率)

方法一:直接根据 ① 中表内的分离比直接推出。

方法二:用配子产生的概率计算

(3)求遗传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①相乘法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②相加法则: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则是两个事件的各自概率之和。

(4)求遗传概率的两个计算方法

①计算公式:概率=(某性状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为遗传学三大定律。

三种验证方法:

1、测交法:将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分离比,应为1:1。

2、自交法:将杂种子一代进行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表现型分离比应为3:1。

3、花粉鉴定法:有的植物花粉中存在淀粉,而含等位基因的花粉中则没有。利用碘与花粉中淀粉反应显色的现象,来计数变蓝与不变蓝的花粉数量。其比例应为1:1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梳理

(三)花粉鉴定法:

1、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2、结果:一半花粉呈蓝黑色,一半花粉呈橙红色。

3、结论:基因分离定律是正确的。

注:自交法和花粉鉴定法适用于植物体;测交法对动物和植物体均可采用。

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础为(等位基因)独立性;本质为(等位基因)分离性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该定律适用于:⒈真核生物;⒉有性生殖的生物;⒊细胞核遗传;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等位基因的存在:它们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内,但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注意: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这里所说的生物指哪种生物

2、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吗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能有一对等位基因吗

(三)基因分离与性状分离比较: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F2)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基因分离是指(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在减Ⅰ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 结果。

(四)配子结合的概率: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F2才会出现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五)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离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八、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一般推断:

(一)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正推法)

亲本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AAAA全是显性AA×AaAA:Aa=1:1全是显性AA×aaAa全是显性Aa ×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是隐性(二)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逆推法)

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全是显性AA×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全是隐性aa×aa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显性:隐性=1:1Aa×aa亲本一方是显性杂合子,一方是隐性纯合子显性:隐性=3:1Aa ×Aa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 aa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Aa×aa→1Aa :1 aa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 或AA×Aa 或AA×aa

(4)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即为aa×aa→aa

注:推断时首先要考虑纯合子,特别是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突破法)

1、如果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如:AA),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如:A )

例:AA×亲本→A (显性)

2、如果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如: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遗传因子a

例:aa×亲本→ a

3、如果子代中有纯合子(AA或aa),则两个亲本都至少含有一个遗传因子A或a

例: a× a→aa 或 A ×A →AA

九、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的方法:

(一)根据定义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例:高×矮 → 高 则高为显性,矮为隐性

(二)根据性状分离现象判断: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显性性状。

若A×A→3A + 1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例:高×高 → 3高 + 1矮 则高为显,矮为隐

(三)通过遗传图谱判断显隐性:

双亲正常,而子代有患病个体 双亲患病,而子代有正常个体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四)以上方法无法判断的,可用假设法。注意要对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

十、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判断某显性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设A,B为相对性状的个体: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即A×B→只有A,则A为纯合子。

(一)测交法

(植物,动物)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即A×B→A、B均出现,则A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即A×A→A,则A为纯合子

(二)自交法

(雌雄同花的植物,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即A×A→A、B均出现,则A为杂合子

最简便)

十一、基因分离定律在理论及实践中的应用

(一)育种方面:选种。选显性性状,要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直接选取即可(隐性性状表达后,其基因型为纯种)。

(二)医学实践方面:1、遗传病:白化病等。2、血型。3、优生:显性遗传病控制生育。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

(三)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十二、基因分离定律中的解题思路

(一)遗传比率的决定主要根据概率的两个基本原理。

1、乘法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为各独立事件概率的乘积。

2、加法原理:互斥事件有关的事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相关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和。可表示为:甲发生的概率×乙不发生的概率+乙发生的概率×甲不发生的概率

(二)自由交配与自交

1、概念不同:

(1)自由交配:各种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子代情况应将各自由交配后代的全部结果一并统计 (自由交配的后代情况多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

(2)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1、纯种高茎豌豆体细胞中含成对高茎基因,纯种矮茎豌豆体细胞中含成对矮茎基因。

2、减数分裂时,纯种高茎豌豆只产生含D基因的配子、矮茎豌豆只产生含d基因的配子,亲本杂交得F1,获得一个D基因和d基因。

3、F1体细胞中,D和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具有独立性,为等位基因。

4、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D和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含D和d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

5、受精作用随机进行,每种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6、F2出现DD、Dd、dd三种基因组合——基因型,比例为1:2:1,因此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以上就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全部的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时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的分离定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49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