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怎么读

河蚌怎么读,第1张

拼音[hé bàng]

河蚌软体动物门蚌科类动物统称)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歪儿,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肉可食用,也可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

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用作育珠的主要为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蚌体后端的出入水管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和代谢产物等机能,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质颗粒等,还吃小型微生物。

生活习性

栖息

在自然环境中,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质、沙质或石砾之中。冬春寒冷时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体部分潜埋在泥沙中,前腹缘向下,后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进行呼吸摄食。天热时则大部分露在泥外。无齿蚌一般生活在泥质底、pH值在5~9的静水或缓流的较肥的水中。

摄食

蚌的食物主要是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如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纺锤硅藻、杆星藻,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易被消化的主要是硅藻。蚌不能主动追逐食物,依靠蚌壳的开闭,外套膜内侧纤毛和鳃纤毛的摆动造成水流,食物便随水进入蚌体。食物随水进入外套腔,颗粒沿鳃丝向上移至鳃的基部,再向前移动至唇瓣,经唇瓣选择后小颗粒进入口中,大颗粒则由内鳃边缘向后移动,在两腮相交处,入外套膜痕至后端,两壳猛闭排出体外。据有人统计,每天流进蚌体的水可达40升。

行动

蚌的行动能力很弱,环境平静时,由韧带牵行,徽微张开双壳,徐徐伸出斧足。一般斧足向壳的前方伸出,并固定在泥地上,再收缩蚌体向前移动。这种爬行非常缓慢,通常一分钟只前进数厘米。凡蚌体经过之处均留有一条浅沟。当蚌遇到敌害时,斧足很快缩回,闭壳肌同时急剧收缩,双壳紧闭以御外敌。

分布范围

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三角帆蚌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中大型江河中。

蚌拼音:

[bàng]、[bèng]

来自百度词典|

蚌_百度词典

[释义] [bàng]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胎(指珍珠)

[bèng]〔~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读音:bàng

基本字义:

形声。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壳。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壳可制装饰品或供药用。有的蚌,壳内能产珍珠。

组词如下:

鹬蚌、蛤蚌、珠蚌、蚌蛤、螺蚌、老蚌、鱼蚌、蚌舞、灵蚌、蚌螺、蚌蠃、蚌镰、蚌酱、蚌盘、蚌泪、劈蚌、蚌蠹、蚌帆、驳蚌、蚌虎、蚌蠧、蚌浆、蚌砚、蚌粉、蚌蜃、蚌肉、蚌埠市、汉东蚌、蚌中月、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鹬蚌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2、蛤蚌

犹蚌蛤。

3、珠蚌

能产珍珠的蚌。

4、蚌蛤

亦作“蜯蛤”。蚌与蛤。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

5、螺蚌

亦作“螺蚄”。亦作“螺蜯”。螺与蚌。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蚌[bàng] [bèng]

生词本

英文解释 - 中文解释

英文解释

中文解释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百科释义 常用词组 部首笔画 字形结构

1 蚌 [bàng]2 蚌 [bèng]

蚌 [bàng]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胎(指珍珠)。

蚌 [bèng]

〔~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以上就是关于河蚌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包括:河蚌怎么读、蚌字怎么读、鹬蚌相争的蚌怎么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47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