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六要素包括哪些

新闻六要素包括哪些,第1张

五个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

标题刘翔跨越历史捧金 邢慧娜奇迹冲刺夺冠

电头CCTV新闻联播8月28日消息:导语今天凌晨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是一个将被永远铭记的时刻。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闪电刘翔以12秒91的惊人速度飞过终点,为中国队捧得了田径历史上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在随后的女子万米决赛中,年仅20岁的中国姑娘邢慧娜在最后阶段以奇迹般的冲刺夺得金牌。两枚沉甸甸的金牌也向世人宣布:今天的田径场是属于中国人的。

背景刘翔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并平了1993年由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在西方选手长期垄断的奥运会男子田径短距离项目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主体刘翔是决赛中唯一跑进13秒以内的选手。美国名将特拉梅尔以13秒18的成绩获得亚军,上届奥运会冠军、古巴选手加西亚以13秒20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邢慧娜一直采用跟跑战术,半程过后邢慧娜与埃塞俄比亚的迪巴巴等五名选手形成领先的第一集团。进入最后一个直道后,邢慧娜突然加速,凭借超强的冲刺能力甩掉所有对手,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以30分24秒36的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二枚田径金牌。另一名中国选手孙迎杰名列第六。

------------------------------------------------------------------------------------------------------------------------------------------------------------------------------------------------------------------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2004年8月28日

地点雅典

人物刘翔、邢慧娜

起因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及女子10000米决赛

经过 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邢慧娜一直采用跟跑战术,半程过后邢慧娜与埃塞俄比亚的迪巴巴等五名选手形成领先的第一集团。进入最后一个直道后,邢慧娜突然加速,凭借超强的冲刺能力甩掉所有对手,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结果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为中国队捧得了田径历史上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在随后的女子万米决赛中,邢慧娜也夺得了金牌。

------------------------------------------------------------------------------------------------------------------------------------------------------------------------------------------------------------------

标题国庆庆典阅兵训练进入冲刺阶段

电头CCTV央视网09月05日消息:导语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今年10月1日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和阅兵式。现在,阅兵训练已进入冲刺阶段。

主体在阅兵村,记者看见这些穿着新式荒漠迷彩服的特种兵方队队员正在进行紧张的队列训练。“踢腿如风,砸地如锤”的绝活在特种兵方队几乎人人不在话下。 排头兵方玉虎练动作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练砸地动作时,他用脚拍打地面,脚脖子经常肿得像水萝卜,脚板磨出的水泡一层摞着一层。特种兵方队排头兵方玉虎说:“作为(特种兵)方队的排头兵,我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整个(特种兵)方队整齐与否。经过这么长时间训练,我的步幅和步速现在都达到了分毫不差。女兵方队队员 秦玉艳:只要有积极的心态、信念,不管多么困难,只要坚持,我相信每一步都会走得很好。”短短几个月,小秦就多次被评为方队“钉子兵”和训练标兵。国庆阅兵时她将代表灾区人民和羌族女儿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徒步方队指挥部副指挥郭志刚说:“我们的阅兵训练正在有序进行。我们将以严格、刻苦训练和我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国威和军威,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女兵方队羌族队员秦玉艳来自北川,去年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7名亲人,在家乡人民和战友们鼓励下,积极乐观、全身心投入到严格训练中。

一、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二、新闻具有三个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三、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扩展资料

新闻结构是新闻作品谋篇布局的整体设计。

主要组成部分是:导语——主体——结尾。运用较普遍的类型有:

(一)按事实轻重安排的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

(二)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的金字塔结构,又称积累兴趣结构。它采用事实性导语,一段比一段具体,事件的结果要到最后一段才写出来。

(三)并列式结构,将同等重要的事实平行排列,又称双塔式结构。

(四)延缓兴趣结构,导语中不交待具体事实,引导读者非读完全篇不可。(五)时间顺序结构,又称编年史结构。它有一个归纳性导语,全部材料按事件发展顺序安排,有清晰、概括的描述,总体上形成一个既完整又生动的过程。

(六)提要式结构,又称一二三四结构,是一种把倒金字塔结构和并列式结构结合起来的写作形式,适用于综述性新闻。新闻结构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要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新闻结构去灵活多样地表述新闻内容。

参考资料:

新闻结构—百度百科  新闻—百度百科

新闻报道所必需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何故。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基本成分。有新闻五要素、新闻六要素之说,1898年,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发表过一条新闻消息,其导语包括新闻报道所必需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何故。这五个要素的英义开头字母都是何,故通称五个何。至20世纪20年代前,新闻五要素被世界新闻界普遍认可和遵循。

1932年,在新闻五要素基础上,美国新闻学者麦格杜戈尔提出第六个要素如何。此后,新闻六要素被世界新闻界所普遍遵循,成为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1945年12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从五个何说起》的社论强调:“五个何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是走向精确的初步阶梯。”

扩展资料:

新闻的技巧:

①词序: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②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

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

③多用短句: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闻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第二个特点是准确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 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第二, 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第三, 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编辑本段1 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比如下面这条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和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2、新闻都是按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吗?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编辑本段2 新闻的不同结构方式

(1)时间顺序式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刘胡兰慷慨就义》 明确:《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2)“倒金字塔”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鲍威尔宣布辞职》 明确:《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编辑本段3 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思考: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否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见教材P17中的“思考与探究”二) 明确:“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编辑本段4 新闻的导语

(1)什么是新闻的导语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找出教材p2新闻的导语: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2)导语的发展

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3)导语的写作要求

要彰显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讲究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

编辑本段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

①词序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②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 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

③多用短句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 例如: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日本投降了! 今天,最后一个美国兵离开了越南。 这样的导语可谓是简洁有力、惜墨如金的典范之作。

以上就是关于新闻六要素包括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新闻六要素包括哪些、新闻的6要素,新闻的三个特点,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要素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41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