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氏的由来

潘姓氏的由来,第1张

百家姓中,潘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史传商朝时,舜的后代在潘地建立潘子国,子孙以国为氏,因舜姓姚,故称姚姓潘国。至商朝末期,周武王灭商,将潘地封与其弟毕公高之季子季孙,他们也以潘地为姓,是为姬姓潘国。两姓潘国由于势弱国小,均不见于经传。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国占领潘国,封为邑,子孙以潘为姓,即芈姓潘氏。楚国公子商臣之师潘崇为芈姓潘氏之始祖,今潘氏人群主要由芈姓潘氏组成。

除此之外,赐姓为潘、外姓改潘以及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改为潘姓,也是潘姓由来的重要途径。

一、潘姓迁变

历史上潘姓并无大的变迁,先秦时期,潘姓最初活跃于陕西、河南、山西和湖北地区。唐朝以后,潘姓向甘肃、河北及山东等地发展。潘姓在南方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原两次南下移民福建之时。

潘姓自立姓以来,名人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古代有东汉尚书左丞潘勖,三国时代东吴名将潘、潘璋,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北宋名将潘美,明文学家潘之恒,明清思想家潘平格等。而在近现代历史上,潘氏家族更是名人辈出,如:著名心理学家潘菽、画家兼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京剧演员潘心源、著名女画家兼雕塑家潘玉良、哲学家潘梓年、社会和人口学家潘光旦和中国***的先驱潘汉年等。

二、潘姓名人

风流才子潘安

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西晋文学家,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长于诗赋,尤善哀诔之文,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并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语。在晋代文学史上,他与潘尼并称“两潘”。潘岳的诗赋和诔作主要收集在《潘黄门集》中,其中诗歌有《悼亡诗三首》、《河阳县作诗》二首等,赋有《秋兴赋》、《闲居赋》等。

潘岳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因作《籍田赋》而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10年之久。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前后,回到洛阳。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潘姓的始祖是姚重华。

潘姓源于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华后裔,是以国名为姓。《史记》《中国姓氏》记载,舜帝生于姚墟,因姓“姚”,建都于潘地(今北京延庆)。

后将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商王朝时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国,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而姓潘。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

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

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韩国潘氏的祖先都是从福建莆田迁过去的。由宋朝大理学家朱熹作序的《莆阳潘氏族谱》记载,潘源于唐仪凤二年入闽平乱,定居福建莆田。

如今,潘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区为多,这九省潘氏族人约占全国潘氏人口的69%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姓

一、以祖辈字命氏,源于芈姓。据晋《潘岳家谱》记载:楚成王立长子商臣为太子,派公族名臣潘崇作其老师,后来,商臣借一次战争失利,挑拨楚成王杀了与己有隙的令户斗勃。事后成王明白上了商臣的当,就起了废太子之心。商臣去找老师潘崇商量,潘崇说:“你去得罪一下江芈就可知道消息的真假了。”江芈是成王最宠爱的妹妹。商臣故意对她不恭敬,果然江芈发怒骂道:“你这个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杀你呢!”商臣告诉潘说:“看来是真的了。”潘崇说:“你甘心做他人的臣子吗?”商臣说:“不甘心!”潘又问:“你愿意逃走吗?”商说:“不愿意!”潘崇又说:“要想免死,只有先下手为强。”于是太子连夜点起东宫卫队包围了成王住的地方,逼成王自杀,商臣登上王位,是为楚穆王,封潘崇为太师,还把太子宫的财物全部赏给了他。从此,潘氏成为楚国最有势力的家族。潘崇子孙以其字命氏,奉潘崇为潘姓始祖。

二、以国名为姓,出于姬姓,据《广韵》载:“周初四圣”之一的毕公高,他的小儿子季孙封邑在潘。春秋后国灭,其子孙不以姬为姓而以国名为胜,奉季孙为潘姓始祖。据《山海经》载:番,邾国也。《史记》载:夫差取番者,番首姿,又音蒲。还音烦,音盘者即潘氏。

三、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边的人以水地名为姓。据魏《土地记》载: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为氏者。

四、他姓改潘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时代破多罗氏,改为潘氏。

五、少数民族有潘姓。据《五代史》载:溆州蛮酋有潘姓,如潘金盛。

1、潘安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2、潘崇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潘崇是太子商臣的师傅。

3、潘伯澜

潘伯澜:字荣善。生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8年)正月。明朝成化年间,由广东兴宁县迁居韶州府属翁源南埔杨岸坝。澜公自幼聪颖,秉性刚直,德高望重,善忠善孝,好仁好义,疾恶如仇,德泽四方邻里乡民,百姓敬重,是当地息事之能人。

4、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 ,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开宝五年(972年),潘美兼任岭南道转运使。土豪周思琼纠聚民众依仗海域叛乱,潘美讨平他们,岭南于是安定下来。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宋朝下令征伐南汉,任命潘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为他的副手。军队进克富州,刘鋹派其将领率领军队一万多人来增援,潘美与他们作战,大败南汉军,于是攻克贺州。

5、潘世恩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室名有真意斋、思补堂、清颂。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嘉庆间历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

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子太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著有《恩补斋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伯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世恩

以上就是关于潘姓氏的由来全部的内容,包括:潘姓氏的由来、姓潘的始祖是谁、姓潘的祖宗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36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