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楚国历代国君(包括名字,公元前年-年在位,谥号和总在位年

清朝军机处2023-05-02  23

楚熊泽 熊泽 (前1043--前)

楚熊艾 熊艾 (前--前)

楚熊瞻 熊瞻 (前--前)

楚熊胜 熊胜 (前--前)

楚熊杨 熊杨 (前--前)

楚熊渠 熊渠 (前--前)

楚熊挚 熊挚 (前--前)

楚熊延 熊延 (前--前848年)

楚熊勇 熊勇 (前847年--前838年) 10年

楚熊严 熊严 (前837年--前828年) 10年

楚熊霜 熊霜 (前827年--前822年) 6年

楚熊徇 熊徇 (前821年--前800年) 22年

楚熊咢 熊咢 (前799年--前791年) 9年

楚若敖 熊仪 (前790年--前764年) 27年

楚霄敖 熊坎 (前763年--前758年) 6年

楚蚡冒 熊眴 (前757年--前741年) 17年

楚武王 熊通 (前740年--前690年) 51年

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前675年) 15年

楚堵敖 熊艰 (前674年--前672年) 3年

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前626年) 46年

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前614年) 12年

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前591年) 23年 春秋五霸之一

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前560年) 31年

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前545年) 15年

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前541年) 4年

楚灵王 熊围 (前540年--前529年) 12年

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前516年) 13年

楚昭王 熊珍 (前515年--前489年) 27年

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前432年) 57年

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前408年) 24年

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前402年) 6年

楚悼王 熊疑 (前401年--前381年) 21年

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前370年) 11年

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前340年) 30年

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前329年) 11年

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前296年) 33年

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前263年) 36年

楚考烈王 熊元 (前262年--前238年) 26年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前229年) 9年

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前228年) 2月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8年--前223年) 6年

公元前299年,秦楚和平谈判失败,楚怀王被秦国扣押,3年后死在秦国

君主 国君名称 在位时间

楚熊蚤 熊蚤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丽 熊丽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狂 熊狂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绎 熊绎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艾 熊艾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黵 熊黵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胜 熊胜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杨 熊杨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渠 熊渠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挚 熊挚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延 熊延 约 前年至前848年

楚熊勇 熊勇 约 前847年至前838年

楚熊严 熊严 约 前837年至前828年

楚熊霜 熊霜 约 前827年至前822年

楚熊徇 熊徇 约 前821年至前800年

楚熊咢 熊咢 约 前799年至前791年

楚若敖 熊仪 约 前790年至前764年

楚霄敖 熊坎 约 前763年至前758年

楚蚡冒 熊眴 约 前757年至前741年

楚武王 熊通 约 前740年至前690年

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至前675年六月庚申

楚堵敖 熊艰 约 前674年至前672年

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至前626年冬季十月

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至前614年

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至前591年秋季

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至前560年

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至前545年九月或以后 [/font]

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至前541年冬季

楚灵王 熊围 前540年至前529年五月

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至前516年九月

楚昭王 熊珍 前515年至前489年秋季七月或以后 [/font]

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至前432年

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至前408年

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至前402年

楚悼王 熊疑 前401年至前381年

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至前370年

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至前340年

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至前329年

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至前299年

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至前263年秋季

楚考烈王 熊元 前262年至前238年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至前229年

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7年至前223年

昌平君 前223年

楚义帝 [/font] 熊心 前208年至前206年

西楚霸王 项羽 前206年至前202年

楚平王熊弃疾

熊弃疾(?枣公元前516年),熊氏,又名居,楚康王之子(排行老五)。

楚自康王末年,不安的情绪已笼罩着全国。康王死,其长子立,是为郏敖;郏敖四年,老二(子围)杀之而自立,是为灵王;灵王十二年,灵王领兵围攻徐都,老三(子平)、老四(子晰)、老五(弃疾)发动了宫廷政变。围攻徐都的楚师撤离,众人按年龄长幼推老三为王,老四为令尹,老五为司马,但因灵王去向不明,郢都人心不稳,弃疾从中得到启发,决定利用这个动荡时机,置老三、老四于死地。五月己卯之夜,弃疾派人绕城大呼,说是灵王驾到了,满城为之骚动,蔓成然奉弃疾之命进宫,故作惊慌,对老三、老四说:灵王回来了,国人要来杀二位了,司马也快要进宫来了,二位要早作打算,以免受辱,众怒如同水火,可触犯不得呀!蔓成然刚说罢,又有人受弃疾指使跑进宫来说:外面大队人马就要冲进来了!子干和子晰以为已到穷途末路,都自杀了。次日,弃疾即王位,改名熊居,是为平王,时为公元前529年。平王即位后,封赏功臣,命蔓成然为令尹,让观从自选官职。观从自荐为很少有人竞争的卜尹(类如神职,无巫学根底者不得预其选)。

平王比灵王聪明。他能保持清晰的头脑,装扮成良好的形象,密切地注视着臣僚,对危险的朕兆颇为敏感,既不能容忍骄横跋扈的权臣,也不能容忍才高望重的贤臣,一旦出现了,就必欲除之而后快。即位之初,除封赏功臣外,积极抚绥民众、敦睦诸侯。他宣布从他即位起,让民众休养生息五年,才考虑用兵。并信守诺言,让蔡人和陈人复国。当初灵王灭蔡为县后,把许、胡、沈、道、房、申的公族迁到楚国的腹地,平王即位后,让他们各回故地。

平王为了与郑国结好,派行人枝如子躬把?、栎两县还给郑国。?近汝水,栎近颍水,两县是楚国北方的重镇,枝如子躬以为还给郑国对楚国不利。因此,到了郑国,他绝口不说割地。郑人倒是先已风闻,按捺不住,带着试探的口气说:“敝国道听途说,贵国要把?、栎赐给寡君,就请大夫吩咐吧!枝如子躬断然回答:“我不曾听说有这个命令。”郑人怏怏不乐,但又无可奈何。回楚国后,平王问?、栎交割情况,枝如子躬脱掉官袍,表示待罪,说:臣有违命之过,没有丢弃国土。平王高兴地拉着枝如子躬的手说:你怎么能如此自辱呢?你回去休息吧!以后寡人还有要事让你去办的。一切顺顺当当,平王对局势迅速稳定深为满意。可是,蔓成然居功自傲,贪得无厌,与当时的巨富养氏争利,平王觉得对他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于公元前529年(平王元年)杀蔓成然,灭养氏,事后,命蔓成然子斗率为郧公,以示不忘斗氏功勋。既安抚元老,又收揽人心。 平王杀蔓成然而灭养氏,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全无惩治贪黩之意。平王在位期间,贪黩成为一种痼疾。贵族都明白,贪黩无妨,只要不冒犯平王就万事大吉。平王贪黩比灵王有过之而无不及。《新语•无为篇》说:“楚平王奢侈众姿。”

平王即位后,命伍举子连尹伍奢为太子太师,命宠臣费无忌为太子少师,太子建尊重奢而嫌恶费无忌,费无忌暗自衔恨。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15,费无忌对平王说太子建可以成家了。平王为太子建聘秦女嬴氏为夫人,命费无忌到秦国去迎亲,费无忌发现嬴氏貌美,当嬴氏到郢都后,费无忌劝平王自娶。平王好色,不管儿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自娶嬴氏为夫人,由此,平王对费无忌就格外宠信了。

公元前523年,平王采纳费无忌的建议,派太子建去镇守城父,名义是派太子建管方城以外,由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内。次年费无忌诬告太子建与伍奢密谋以齐,晋为外援发动叛乱。平王信以为真,召见伍奢,严加诘问。伍奢规劝平王不要亲小臣而疏骨肉,平王执迷不悟,把伍奢关押起来,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死太子建。奋扬情知太子建无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奋扬才赶到城父。奋扬让城父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平王问奋扬:那个命令,出自寡人嘴里,进到你的耳里,是谁泄漏给太子建的?奋扬坦然地说:是臣。大王曾经嘱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样服侍太子,臣虽不才,不敢三心二意。臣按大王先前的嘱咐执行,不忍心按大王后来的命令执行。臣把太子放跑,现在后悔莫及了。平王问:那么,你怎么还敢来见寡人呢?奋扬说:臣没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来,就是再次违命了,臣不敢。平王无奈,对奋扬说:回城父去,还像以前那样做的官吧! 公元前521年,宋元公与华氏由相恶而相攻,宋元公以齐、晋、卫3国为外援,华氏的外援只有一个吴国,宋元公纵令华氏诸大夫及其同党逃到楚国。

公元前519年,吴伐楚,公子光为元帅,楚令尹子瑕抱病偕司马蒍越出征,子瑕死于途中,至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楚师尚未列阵即行溃退,楚国损兵折将,失地丢人。

公元前518年,吴楚发生边民纠纷,吴国边邑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与楚国边邑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毗连,都种桑育蚕,一吴女与一楚女因争桑树而扭打。事态越闹越大,楚女家人杀死吴女家人,卑梁大夫征发邑兵进攻钟离。恰巧,楚国扩建了舟师,平王自将东巡,闻变,当即攻破梁。平王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转悠了一圈,以为达到了威服吴人的目的,就奏凯回国了。楚师刚就攻占了钟离和巢邑。

公元前516年,平王死,在位13年。平王善终,但他把祸胎留给了他的后一代枣楚昭王。

人物生平

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熊赀的父亲楚武王去世,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继位后,开始从丹阳迁都郢都。

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从郢都到蔡国,全程约400公里,楚伐蔡必须向一些小国假道,不像在江汉平原上来往那么自由自在。论战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进,楚文王用兵则跳跃式突进。自从楚武王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22年,其子楚文王就开始逐鹿中原。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封国。楚文王伐蔡的缘由,从表面上说,是应息侯之请,去惩罚无无礼的蔡侯。息是蔡的南邻,故址在今河南息县。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陈国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陈过蔡,将赴息,蔡侯以姐夫名义阻留求见,有轻浮的言谈举止。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立即整军出征。九月,楚师与蔡师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相遇,楚师勇锐,蔡师一触即溃,蔡哀侯被楚师俘获并被带回郢都。

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战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为了报复,蔡哀侯便故意向楚文王渲染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听到蔡哀侯之言,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于是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见息夫人果然容貌极美。次日,楚文王设宴招待息侯,乘机以武力俘虏息侯,灭亡息国。楚文王将息夫人带回楚国,纳娶息夫人为妃,并让息侯担任守卫城门的士兵。息夫人闻讯后,想投井自杀,但遭斗丹劝阻作罢。息夫人为保全息侯的性命,无奈嫁给楚文王。息夫人进入楚宫三年,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在楚文王面前少言寡语,几乎从不先开口。一次,楚文王询问息夫人何以如此不欢,息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楚文王认为是蔡哀侯的缘故才灭亡息国,于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国,同年七月,楚军进入蔡国。并继续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国被软禁9年后去世。

楚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国君会盟于鄄邑。齐,成为五国中的霸主。楚文王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为霸主的齐国 ,于五国会盟的次年,举兵伐郑。史称“郑居天下之中”。郑都的故址在今河南新郑。

文王即位到灭邓,伐郑为止,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的性格又是矛盾的。《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除了七分雄鸷,还有三分昏庸。但若顺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鸷,七分昏庸。由于受着楚国政治体制的约束,才使他不至于沦落为昏君庸王。

先王的训诫,师傅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阅历,使文王渐渐学会分辩直臣和佞臣。同时,注意选贤举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左传·哀公十七年》说文王以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彭仲爽不负所望,战胜攻取,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公元前676年(文王十四年)秋,巴师袭击楚国权县的所那自。楚国君臣轻视巴人,疏于防范,终至于酿成大祸。事出突然,权尹阎敖因无备而弃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师长驱北上,一度进逼郢都的南门。文王大怒,处死阎敖,他的族人作乱竟与巴国同谋反叛。次年春,文王在津地(今湖北江陵县或枝江县)被巴军打得大败。文王率楚师回到郢都,司官门守卫之责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纳。文王无奈,为了以功补过,就转而进攻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黄国是淮河上游的一个小国,公族为嬴姓,西北与息县为邻。文王接受因轻敌而致的教训,调将用兵又像先前那样得心应手,在陵打败了黄国的军队,文王迅即撤兵,到达湫地时得了病。

夏季,六月十五日,在一个名为渊的地方,楚文王暴病而死。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然后自己也自杀身亡,葬在地宫的宫门内。

为政举措 创立县制

背景

楚国是中国最早创立县制的诸侯国家。它突破商周以来的分封制的成规,开秦以后郡县制的先河。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君主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后,大规模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及上古帝王后裔,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的疏远,联系的减少,西周后期至东周初叶,诸侯与周王朝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诸侯的威权日重,周王的权力被逐渐架空,诸侯们尾大不掉,藐视王室,如申伯联络犬戎,攻打周幽王。郑庄公向周天子动武,射伤周桓王。而南方诸侯楚国,连最廉价的贡品苞茅草也长期不按规定进贡。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分封制阻碍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楚人在向江汉发展中,征服了一些小国。因此,是继续让这些被征服的小国统治者继续统治,成为楚国的国中之国,还是将原来的统治者(贵族)迁出,由楚王派人进行管理,成为楚国的一级地方政权呢?楚人吸取周朝分封制的教训,改间接统治为直接管理。首见于史籍的是楚武王灭权(今湖北荆门市)之后,设权为县,并派大夫斗缗为县公(长),出现县制的雏形。公元前687年,楚文王伐申(今河南南阳),申国的国君原是周宣王的大舅。服申之后,楚文王曾想复申之国,使之与楚结盟。但令尹彭仲爽从分封制的历史教训与申的地理位置考虑,建议楚文王灭申而设县。之后灭掉息国(今河南省息县)而设县。楚国的县制由此真正开始。

申、息北接中原,东连淮夷,正是楚国的北疆门户,是悬于楚国门之外的边防要塞和楚国挥师北进中原的桥头堡。

楚文王以后,楚国在被灭的国家设县的,有史可稽的有20处,其地点大多是在楚长城方城以外。楚庄王县沈(今河南平舆)。楚灵王县陈(今河南淮阳)、蔡(今河南上蔡)、东不羹(今河南襄城)、西不羹(今河南舞阳)。楚平王县城父(今河南宝丰)。楚惠王县叶(今河南叶县)。这些县都在淮北,在从西向东的一条线上,构成一道中原防线。

措施

一是建立大城。楚灵王大城陈、蔡、不羹,一个县的田赋,能有兵车千乘,可见其人口之众多,生产力之发展。在这些大城周围,还筑有许多卫星城以作拱卫。明代周圣楷《楚宝》记载:“楚方城之外,别有万城,是时楚争霸中,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他又引楚唐勒的话:“我是楚也,世霸南土,勿越以至叶垂(叶县),宏境万里,故号万城是也。”

二是选拔优秀官员,担任县公县尹。楚共王时,派德才兼备的钟仪为郧公。楚灵王选派曾经用剑追赶过他,且直言不讳,性格刚强的穿封戍为陈公。楚平王选派公忠不私的奋扬为城父司马。楚惠王选派名臣沈诸梁为叶公。战国时期,楚悼王派吴起为宛守,楚考烈王派荀卿为兰陵令。这些地方官长,除了致力治理县政外,还对楚国的稳定与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规范县、郡的权力范围与工作职能。战国时,楚国还设过郡,郡设在边境。郡是在边事紧急的情况下临时设置的,如改处于秦楚边境的新城县为郡,如改封春申君,因原封地“淮北十二县边齐,其事急”。联十二县为郡。郡的权力与职能和县有所区别。县尹的权力有限定,必须听命于代表楚王行使中央 权力的令尹。如《淮南子》:“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楚国的县邑之狱,令尹亲断;邑官之责,令尹亲察。可见楚国的中央地方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

四是加强郢都与各县城的水陆交通建设。楚国志在中原,为了便于车马行进,在文王县申、息后,就修建了从郢至申的道,到楚灵王时,郢都已有驿道通到豫皖交界处,即楚国在淮北一带的中原防线,陆路贯串了各大城邑。楚怀王时,鄂君启节的商船,也溯流达河南、安徽境。

五是将灭国之民向县邑大城迁移。楚灵王灭赖,迁赖于鄢,迁许于赖。其间公子弃疾迁许于城父。灵王又迁许、胡、沈、房、道、申于荆。楚昭王时,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迁蔡于负函,迁方城外之人于缯关。在迁人的同时,还进行益田,如许人迁城父后,还“益以州来之田”。楚人对各县迁人益田的目的,是要解决从郢都到前线兵站线太长的困难。以就地解决组建大兵团的兵源和就地解决粮秣供应,使中原防线更为巩固。这种措施,可能对后来的“屯田”、“戍边”政策有所启示。它既可以免除师旅长途跋涉之苦,又减少了辎重前后转运之劳。且能对边警作快速反应,使县真正成为悬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基地。

正由于楚国重视县制的建设,就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统一与集权,使这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南方大国,没有出现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桓主鲁的分裂局面。楚国不仅统一了南国山河,更融合了东夷、南越、百濮、三苗等数十个部族,为华夏的大一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点

楚王对县公、县尹有任命与调遣的权力。它不是世袭之官。如楚文王首先派彭宇为第一任申公。其后申公,屡易其姓。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军队。如城濮之战,楚帅子玉被晋打败,楚成王对他说:“申、息子弟都从你而战死,你有何面目见其父老?”可见此役的兵员,是楚王直接从申、息调出的。这是一支直属于楚王的正规军。

申、息之师是一支强悍的部队,楚成王三十七年,调它去戍守商密;楚共王六年,调它去援救蔡国,抵御晋军。楚王对它可谓如臂使指。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赋税。设县之后,土地占有形式,赋税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楚共王七年,大臣子重请求将申、息作为赏田,申公巫臣说:“不可,申、息之所以设县,是为了收取赋税,抵御北方,要是作为大臣的赏田,楚国中央 就等于失去了这两个县邑。”可见,县邑是楚王的直属辖地,也是征收赋税的基地。

由此可见,楚国创立县制,是把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到国君的手中。为全国的政令统一与中央集权开创了历史的先例。

领路之人

楚武王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为他专门请来洋家教:申国人葆申。申国在今陕西一带,早些年也是少数民族部落,后来与周王室通婚,从而摆脱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申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受中原文化熏陶已久,在楚武王眼里,也算是先进性文化的代表。

葆申性格谨慎,兢兢业业地教导楚文王,不在话下。后面这位学富五车的学者还会有出彩的表演。

楚文王接班时,已经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应该说,父亲武王留给他的是一份丰厚的遗产:一套精明能干的领导班子,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这让楚文王做起事来,显得称心如意。比如,为了更好的“观政中国”,楚文王一上任就进行迁都,把首都迁到了郢(今宜城楚皇城),这件庞大的工程就完成得相当顺利。比如,楚文王相当长时间都亲自率部在外面南征北战,家里的事情被一班文臣们治理得井井有条。

与治理国家相比,楚文王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兴趣似乎更大一些。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此事还衍生一个历史典故“噬脐莫及”。自己的肚脐怎么能咬得到呢?由此比喻做某些糗事,后悔也来不及。唐代诗人胡曾有诗言道:“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根深百世安。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

迁都于郢

楚文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奠定楚国的根基,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大战略行动就是把都城定在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关于“始都郢”的时间,《世本·居》说是“武王徙郢”;而《史记》的《楚世家》和《十二诸侯年表》都说是楚文王时期,后者说得更加具体:“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另据《后汉书·地理志-江陵注》:“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更明确地指出在楚文王继位后,由原都丹阳迁入新都的。楚武王慑服汉东诸国,楚国势力已伸入江汉地区腹地,故楚文王即位后即迁都于郢,实际上是对楚武王战略行动的承袭与发展。

至于始都郢的地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家意见不一致。自杜注为湖北江陵北纪南城起,一直成为流行的说法,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近人根据史籍与考古发掘材料,进一步考证郢都的地址问题,提出很有价值的见解。

石泉认为:春秋、战国的楚郢都及秦汉江陵城应在当时的沮漳二水间(今蛮河流域下游)、汉水以西不远处。今楚皇城遗址(指今湖北宜城西。笔者注)应即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江陵城故址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一版)。

张正明认为郢都先后有好几个,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境。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楚昭王出逃,后虽回郢,但楚吴战争未息,公元前504年,楚王迁都于[若阝],而仍称郢。几年后,楚昭王又迁都于江陵,即纪南城,也仍称郢。故楚国以纪南城为都,长达220年左右(张正明《楚文化史》)。王光镐认为,“如果抛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实实在在地面对纪南城遗址的地层、遗址、遗物材料,它之绝非楚郢都当毋庸置疑”。所谓郢都,无疑是一座相当都城建制的城,……这是一座楚宣王至楚顷襄王元年前后的楚陪都,称“[艹/乔戈]郢”。“真正的楚郢都应在汉水西部的今宜城楚皇城遗址(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

此外,还有其他不同说法,此不一一列举。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传统说法,即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纪南城)起,至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取郢都、楚徙都陈,一直定都在此,前后长达411年之久(其中楚昭王时曾有短时迁徙)。

郢都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战略地位重要,从此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楚文王定都郢后,表明楚国已牢固地控制江汉地区。为承继楚武王“欲观中国之政”的意愿,立即全力北进。当时汉东道路已被打通,楚文王的主攻方向是在汉北,以直接叩开北通中原的大门。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领兵攻申。申,姜姓国,周宣王所封,是原西周王朝控制荆楚的重镇。攻申必经邓。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国(楚武王夫人邓曼是邓人。)但它与楚近邻,当时征服邓更有直接意义。邓人对此是有警觉的,如骓甥、聃甥、养甥等三位大臣就力主乘机杀掉楚文王,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邓侯不听。楚文王经邓攻打申后,回归时果然又攻打邓国。楚文王这次虽未灭申、邓,但楚国势力实际上已伸入南阳盆地。

楚文王在北伐取得初步成果后,又图谋东向,以扩大北上的通道。恰在此时,地处汝水之蔡(今河南新蔡西南)和地处淮水之息为息侯夫人息妫发生矛盾,给楚文王出兵蔡、息提供机会。据《左传·庄公十年》载,蔡侯娶陈(今河南淮阳)女为妻,息侯亦娶陈女息妫,当息妫出嫁息侯经过蔡时,蔡侯无礼,息侯恼怒,遣使至楚要楚文王攻打息国,息向蔡求救,楚可借口攻蔡。楚文王依计行事,于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秋,出兵攻蔡,在蔡之莘地大败蔡国,并虏蔡侯归,接着把他释放。这件事影响很大,《史记·楚世家》说:“楚强,陵江汉小国,小国皆畏之。”杜预《春秋》注说:“楚辟陋在夷,于此始通上国。”“上国”指中原华夏之国,一向被华夏诸国视为蛮夷小国的楚,现以强有力的面貌出现在中原的舞台上,为诸夏所侧目。过四年,楚文王又灭息以为县,虏息妫,并长驱直入蔡国,占领其地。

正当楚文王东拓北进节节胜利时,齐国经一段时间内乱后,公元前685年(楚文王五年),齐桓公立,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开始强大起来。公元前679年(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盟宋、陈、郑诸国,开始称霸。楚文王也不示弱,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为彻底打通北入中原的通道,与齐桓公抗衡,出兵攻邓,一举灭掉邓国。史籍虽无楚灭申的具体时间记载,但从前述“伐申过邓”来看,灭申与灭邓时间大体是一致的。至此,北通中原的大门业已洞开。同年,楚文王以郑厉公复位“缓告于楚”为由,发兵讨伐郑国,直抵栋(今河南禹县)而还。郑是姬姓国,又是春秋初期大国,楚文王竟借口惩罚,足见楚国已挺进中原与齐国争霸。楚文王和齐桓公几乎是同时步入春秋大国争霸的历史舞台。楚国经过武、文王两代的不断奋战,“欲观中国之政”的愿望已经实现。清人顾栎高说:“楚横行南服,由丹阳迁郢,取荆州以立根基。武王取罗、[若阝],以鄢郢之地,定襄阳以为门户,至灭申,遂北向以抗衡中夏。”。楚文王的定都郢与北进,为后来楚国北上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趣闻轶事 和氏璧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捧着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治玉的匠人)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左脚。

等到楚厉王去世,楚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右脚。

等到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泪哭干直到流出血来。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去询问卞和哭泣的原因,说:“天下受断足之刑的人那么多,为何独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受鞭刑

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们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大臣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废弃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也不能获罪于先王。”楚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楚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楚文王说:“同样是有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内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渊边上,请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于是改弦更张,召回葆申,杀死茹黄之狗,折断宛路之箭,打发走丹地美女,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上,数年时间兼并三十九个国家,扩大楚国的疆土,使楚国日益强盛。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直谏》: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於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放丹之姬。後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於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獬豸冠

相传,楚文王曾猎获一头獬豸(獬豸是有着羊的身体、麒麟外观的瑞兽,拥有分辨正与不正能力),并用它的皮毛做成一顶帽子,成为“獬豸冠”。楚文王喜好戴獬豸冠,因此楚国人争相仿效。到汉代时,獬豸冠竟成为执法者的礼帽。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楚武王(熊通)

母亲:邓曼

妻子

息夫人(亦称息妫)

儿子

楚堵敖(熊艰),母息夫人

楚成王(熊恽),母息夫人

楚怀王熊槐

楚怀王熊槐熊氏,名槐,生于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是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在位。

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何况是会盟协谈的一国君主。在此之前,春秋时期,楚成王趁会盟之际扣留宋襄公,开了破坏邦交礼仪的先例。

楚怀王被扣三年里,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为王,诸侯自以为无害于自己而不讨伐。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楚国暂得保。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

扩展资料:

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楚怀王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

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屈原不能参与朝政,通过昭睢等大臣敦怀王合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怀王

马殷(852—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人(今河南鄢陵县)人,又说扶沟(今河南扶沟)人。青年曾做过木工,唐末社会动荡,藩镇割据。马殷也投入孙儒部下。孙儒是当时非常有实力的藩镇将领,不久与江浙的杨行密发生争战,但后被杨行密战败。马殷也因孙儒被战败而带领部属退回江西。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马殷被唐朝任命为湖南节度使。从此割据潭(今湖南湘潭市)、衡(今湖南衡阳市)为根据地,以后又向外扩大到广西桂州(今广西桂林市)以及岭南。此时后梁建国,马殷积极与后梁开展交往,后梁朱晃为拉拢藩镇支持,赐封为楚王。后唐时期马殷也是积极奉事后唐。马殷又在楚地开展种植茶叶,鼓励民间贩卖茶,百姓颇受巨益。又铸铅铁钱,百姓受害颇深。马殷图安自保,在位23年,庙号为武穆王。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的楚国,实际是唐中和时期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和龙骧指挥使刘建锋流窜到南方后蜕变出来的。楚国的建立者马殷,在当时社会的大动荡中,战胜很多地方的大小割据势力,最后占据整个湖南,并经过后梁太祖朱晃的册封为楚王,这样才有楚国。

一、从木匠到刺史

马殷是名,字霸图。许州(今河南许昌市)鄢陵人。马殷自己说他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殷少年时在鄢陵做过木匠。后来应秦宗权军队的召募而从军,并在秦宗权部下孙儒的队伍做士兵。孙儒和刘建锋奉秦宗权命令南下戍守蔡州(今河南上蔡)。当时黄巢起义军正以势不可挡之势直逼南下,蔡州正处起义军进攻当中。秦宗权在强大的黄巢起义军的威慑下,开始是奉命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来很快向黄巢起义军投降。秦宗权的部下大将孙儒和刘建锋也都随从。后来秦宗权又命令孙儒和刘建锋带领军队万人,由他弟弟秦宗衡指挥,去淮南驻守,马殷当时正是孙儒队伍中的士兵。由于马殷作战勇敢,又能与士兵团结热心,所以很快从一名士兵而成为队长。(沈起炜著《五代史话》第46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出版)

唐光启三年(887年)九月,秦彦、毕师铎正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与杨行密展开激战,秦彦毕师铎带领大兵10多万坚守广陵,杨行密带兵在城外围困。由于长期交战,当时流民遍地,饥饿已惨不忍睹。蔡州军阀秦宗权派遣弟弟秦宗衡带兵来到淮南,与杨行密争夺扬州。秦宗衡大军直逼广陵,孙儒是副指挥,而马殷、刘建铎、张佶、秦彦晖也都随从。孙儒军队在广陵城外掠夺一些辎重后,与秦彦、毕师铎军队会合。但不久,因为秦宗权遭到吴兴郡王朱全忠的进攻,所以急命召回秦宗衡军队,同时也召回孙儒军队返回。但孙儒佯称有病,按兵不动,后来秦宗衡接连命令,孙儒大怒,一天早晨,他手拿大刀,寒光闪闪,闯入酒间。当时秦宗衡正在自斟自饮,还没等弄明白所以,早已身首两处。孙儒手急眼快,杀了秦宗衡并向朱全忠报告。然后孙儒又带兵攻取高邮(今江苏高邮县),并赶走了在那里的杨行密。(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一《吴一世家》)

唐景福元年(892年)正月,杨行密占据宣州(今安徽宣城),孙儒带兵围困宣州。刘建锋配合孙儒而带兵镇守常州(江苏常州市),此时孙儒军队颇为强大,而马殷是军中的重要部将。五月,杨行密不断带兵出击,孙儒接连被打败,他的广德营被杨行密击破,又断孙儒军队的粮道。孙儒军队陷入困境,军中又发生灾疫,于是派其部将马殷、刘建锋带兵分别出去到附近各县抢掠。(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一《吴一世家》)六月,杨行密得知孙儒患了疟疾,一天大雨如注,浓云滚滚,雷闪交加,杨行密认为进攻孙儒军队的时机已到,于是命令军队迅速出击,接连攻破孙儒军队五十多寨,歼灭士兵千余人。杨行密的同乡田��在战斗中勇敢异常,他英勇杀敌,在战斗中活捉了孙儒,首先斩首并传示京师。(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一《吴一世家》)孙儒战死后,其部下一时无所归从。马殷、刘建锋等收拢残部7 000多人,重建队伍。当时很多部众都推举刘建锋为帅,马殷为先锋指挥使,又推举原来的行军司马张佶为谋主,一支新的队伍组成。这支队伍很注意百姓疾苦,士兵素质也好,所以战斗力很强。在刘建锋、马殷的指挥下,转攻江西,经略湖南,很快军队发展为10多万人。

进入湖南后,刘建锋、马殷带兵驻守醴陵(今湖南醴陵县)。龙回关有武安节度使邓处讷派兵把守,后来刘建锋带兵去那里,把那里的守将蒋勋收降。然后刘建锋又用蒋勋队伍的铠甲给先锋队穿好,又打着蒋勋的旗帜,浩浩荡荡直奔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当刘建锋的军队来到潭州东门时,那里守门士兵以为是关兵回来了,于是开门迎纳。刘建锋趁开门之机,带兵直入府中,占领潭州(今湖南湘潭市),自称留后。从此刘建锋、马殷这支队伍才开始有了固定的地盘。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唐朝皇帝僖宗于乾宁二年(895年)加赐刘建锋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内外马步都指挥使。

刘建锋为人很平庸,眼光短浅,心胸狭窄,做了武安军节度使便得意忘形,终日饮酒做乐不过问军务,而且与部下是狂饮欢呼没有正形,因此被部下瞧不起。在军中的声望一天天下降。当地新息(今河南息县西南)县有个小吏陈赡,他的妻子实芹非常美丽,被刘建锋看中并与她勾搭成奸,一来二去刘建锋又把实芹据为己有,使陈赡根本看不见妻子面。陈赡恼羞成怒下决心对刘建锋采取报复。一天刘建锋又去陈赡家,乘陈赡不在家便与实芹解带鬼混,而实芹自然百般顺从。正在刘建锋与实芹甜蜜之际,不料陈赡回来,刘建锋、实芹一时陷入困境。没想到陈赡一改常态,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平静,并对妻子实芹也很关心,对刘建锋也很热情。刘建锋为讨好陈赡乞求宽恕,又摆上酒席招待陈赡。刘建锋、实芹、陈赡三人入座,情意浓浓。席间有说有笑,刘建锋更是笑声不断,并举杯祝贺陈赡日后高升。正在举杯之时,那知陈赡从袖中取出铁向刘建锋的后脑勺砸去,当即刘建锋身体落地。实芹虽然被丈夫举动吓呆,而陈赡却很坦然,因为这下全部冤仇一下报消。刘建锋被砸死后,安武军又一时没有首领。

武安军经过头头们商量,又推举张佶为帅,自然张佶也很高兴。一天张佶骑着大马进入帅府,突然马受惊,张佶从马上跌下来,摔伤了左腿。当时马殷没有在府中,他正在邵州(今湖南邵阳县)平息蒋勋的叛乱。张佶受伤后在家里养伤,但伤也不见好,军中又没有人主持,所以他非常焦急。一天军中的重要人物又都聚集在张佶家,一方面慰问张佶安心养伤,一方面又谈到军中主持军务大事,当时张佶看看大家便说:“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推举,但没有完成大家的委任。以我看最合适的是那位马公,他勇敢而善谋略,对人宽厚乐善。有些地方我不如他呀,那才是真正的首领呀。”经过张佶一番话,大家都很同意,认为张佶说的很正确。不久秦宗权简介,又派姚彦章去邵州(今湖南邵阳县)迎接马殷。

姚彦章来到邵州,见了马殷,当马殷说了来意。开始马殷因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所以犹豫未决。姚彦章便焦急地对马殷说:“马都指挥使大人,你与龙骧指挥使刘建锋、行军司马张佶,简直像一个人一样,现在是龙骧指挥使遇到意外,张佶行军司马又受伤,军中无人,这真是天命人望啊,现在是除你任何人也不行呀!俗话说是时不可失,失不再来。希望大人千万别迟疑了。”(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七十二《楚天列使》)马殷在姚彦章的劝说下,才接受了他的建议,回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马殷刚回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张佶就派人抬着肩舆去接马殷入府。马殷进入府中拜谒张佶,不大功夫,又让马殷升堂,并把军中大事交给马殷,又把帅印都交给马殷,大家向马殷祝贺,从此马殷成了军中的主帅。不久,唐朝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任命马殷为潭州刺史,主管湖南军政大事。(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八十七《楚一世家》)

二、从节度使到楚王

马殷做了潭州刺史,据说在这之前他曾做过一个梦,就是在姚彦章迎接他之前,天刚蒙蒙亮,忽然马殷看见一个穿黑色衣服的人,那个人手拿大棒急赶来报告说:“大人,现在军国内外大事,请不用担心。”说完话这个人就不见了。马殷认为这是个很吉祥的征兆,并把它告诉给亲信,说:“这次行动一定是吉祥。”因此命令副指挥使李琼留下攻讨邵州,而他自己直接回潭州。(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六十七《楚一世家》)当然这个征兆我们是不会相信的,不过只能说当时的形势对马殷上任极为有利。由于马殷有才干,很快唐朝任命他为武安军节度使,应当说马殷真是官运亨通,一步青云。

当时湖南的形势非常复杂,马殷的武安军节度使所直接管辖的只有潭(今长沙)、邵(今邵阳)二州罢了,至于其它各州都是由大小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当时湖南有七州,大盗杨思远占据衡州(今衡阳市),唐世旻占据永州(湖南零陵县),蔡结占据道州(今湖南道县),陈彦谦占据郴州(今湖南郴州市),鲁景仁占据连州(今广东连县)。马殷对各州的割据采取讨伐政策。他上任后采纳了姚彦章的建议攻取衡、永、道、连、郴五州,并任命李琼、秦彦晖为岭北七州游奕使,张图英、李唐带兵攻取衡州,攻完衡州后又回兵占领永州,那里守将战死。接着又攻道州,因为那里蛮人据山顽抗,又火攻取胜,道州告捷。李琼带兵攻郴州,杀掉守将陈彦谦。又攻连州,守将自杀。经过一年多的平讨,唐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湖南平定。

马殷平定湖南后,势力向南发展。当时静江节度使刘士政对马殷统一湖南深感不安,于是派陈可璠带兵戍守要寨全义岭。马殷听说后又派人联系,当过全义岭时被陈可璠阻拦,马殷一怒之下下令秦彦晖、李琼带兵7 000进攻刘士政。兵到全义岭,刘士政又派指挥使王建武带兵屯驻秦城,来声援陈可璠。但陈可璠军队纪律很坏,抡掠百姓耕牛引起百姓不满,并主动给马殷军队带路。百姓告诉说:“在这里往西南有小道,那小道仅能走单骑,离秦城只有50里。”于是秦彦晖派李琼带60骑兵和300步兵,由小道去偷袭秦城。乘夜偷袭,活捉守将王建武。然后又去进攻全义岭,那里守将陈可璠也被活捉,又有3000多士兵被歼灭。从此刘士政投降,所属桂(今广西桂林市)、宜(今湖北宜昌市)、柳(广西柳州市)、象(今广西象州县)等五州全为马殷所属。从此马殷的势力范围已经超出湖南而进入岭南。马殷的势力在扩大,唐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改名为朱晃,自立后梁王,从此中原出现后梁王朝,朱晃即后梁太祖。马殷也抓紧时机,派出使臣向后梁进贡,并劝进功。朱晃领会马殷意图,加封为楚王,五代十国中十国的楚国从此出现。

楚王马殷的出现,引起吴国杨渥的担心,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杨渥任命刘存为西南面都招讨使,陈知新为岳州团练使,刘威为应援使,许立应为监军,率领水兵3万进攻楚国。吴越国大兵压境,马殷惊恐万状,当时静江军节度使杨定真看见后便对马殷说:“首先我祝贺,祝贺我军这次能打胜仗。因为在开战前而害怕,那么这样打起仗来就一定能获胜。”马殷听后心情稍加稳定。马殷任命秦彦晖带兵在江的上流把守,又任命黄璠带舟船300埋伏在浏阳口,在那里截击敌人。时当六月盛夏,吴将刘存带兵遇天降大雨,军队无法前进,又无法作战,最后伪派使臣来诈降。楚王马殷开始信以为真,但大将秦彦晖却没有相信,并乘机命令军队出击。吴军大败,刘存逃跑。黄璠带兵在浏阳口万舟齐发大破吴军,活捉刘存,吴军死伤无数。楚缴获战船八百多艘。秦彦晖又带兵进攻岳阳,活捉了守将陈知新。当把刘存、陈知新带到马殷跟前审讯时,马殷把二人释放,并开导他们,不料二人破口大骂,决心以死报答杨渥,不肯投降。最后被马殷斩首。(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六十七《楚一世家》)经过这次战斗, 楚国又稳定了西北面的边境。

一切都稳定之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六月,朱晃根据马殷的请求加封他为天策上将军。从此以后马殷又设天策府,又任命弟弟马宾为左相,弟弟马存为右相,又以廖光图等10多人为学士。(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卷六十六《楚世家六马殷》)

天策上将军马殷与中原始终保持着进贡关系,后梁末帝时,又加封马殷为武昌、静江、宁远军节度使,四面行营都统。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灭亡了后梁,开创后唐。天策上将军又派儿子马希范进汴京献贡,上呈本道将吏名册,当后唐庄宗询问洞庭湖有多宽时,马希范回答说:“皇上如果车驾南巡时,到那里什么都不缺。保证要钱有钱,要物有物。应有尽有。”李存勖听了很高兴。(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卷六十六《楚世家第六马殷》)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又加封马殷为楚国王。仪礼用三公用竹册。(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六十七《楚一世家》)八月,后唐州礼使、尚书右丞李序来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携带节奏朝廷朱书御札,允许楚开国立台、承制设置官属如同天子。马殷终于做上了楚国皇帝。

楚王马殷立国制订国策主要是听取谋臣高郁的意见。高郁,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人。明敏多算,是一位很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在关键时刻都能给马殷指出方向,提出决策。早在马殷刚刚平定湖南全境时,面临淮南的南唐,荆南的高季昌,广南的南汉,马殷忧心忡忡。但高郁经过分析后认为“那成纳地方狭小而兵力不多,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南汉刘䶮统治岭南已满足,没有别的打算,我们不用忧虑。杨行密地广而富,是咱们的大敌,对他就是用万金去贿赂,也不能使他心欢。因此,不如去上奉天子,下安抚百姓,训练好士兵,以修霸业,那样谁也不敢与我们为仇敌了。”经过高郁的分析后,马殷便制定了修贡京师,四境宁辑的方针。楚很快活跃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

后来马殷地盘越来越大,又受后梁的加封,因此要求马殷统治的楚国都要跟上形势发展。高郁能把握住形势,及时提出“自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至襄(今湖北襄樊市)、唐(今河南唐河县)、郢(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复(今湖北沔阳县)等州设置经售茶叶的办事机构,从而获利10倍。又准许百姓自己制作茶叶,向商人转卖,官府分成,这样每年收入达数万。又根据湖南地处南北中心,为商旅辐凑之地,地多铅铁。建议铸铅铁钱,与铜钱间行。这样商旅出湖南境,不能带走铅铁钱,必须“悉易他货而去”,从而“百货流通,国日益以富”。在税收方面,又准许百姓“用帛代钱,原来湖南素不习蚕桑,而现在织纺丝绸超过吴越。(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七十二《楚六列传》)由于高郁的建议,结果马殷统治的湖南出现经济繁荣,商业发展,“四境宁辑”“地大力完”的局面。

高郁的作用是人们都知道的,“得邀封爵,以与诸镇抗争者,都有高郁参加”,自然也引起内外反对者对高郁的不满。早在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马希范去向后唐庄宗进贡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就不怀好意地拍着马希范的背说:“最近我听说湖南一定要被那高郁所图谋,现在看有像你这样的下一代,那高郁怎么能取代呢”后唐庄宗的这番话是含意复杂,表面是称赞马希范,实质是挑拨马殷与高郁的关系,散布对高郁的谣言。(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六十七《楚一世家》)南平王高季昌对楚国富强更是不安,因此也不断中伤高郁。开始时高季昌的挑拨离间都没起作用,但后来他用的手段更阴险,所以起了作用。一次南平王高季昌散布流言来挑拨离间马殷和高郁的关系,为了更能奏效,又给衡阳王马希声写信,在信中盛称高郁的功绩,又说愿与他结为兄弟。而衡阳王马希声是节度副使,在对高郁问题上能发挥作用。与此同时,高季昌又派去间谍与马希声说:“衡阳王大人,我们高公听说你们楚国任用高郁,特别大喜,以为这回灭亡你们马氏非得那高郁不可呀。”那衡阳王马希声是愚蠢透顶,不知这是荆南高氏的阴谋,反而信以为实。楚文昭王马希范又以后唐庄宗对他所说的话而怀疑高郁。

后来国戚杨昭遂想代替高郁,为此也谗言高郁,衡阳王马希声借机向马殷请求杀掉高郁,理由是高郁奢潜不法,外结邻藩,如果不及时铲除来日后会成大患。但马殷没有听信,却说:“你们小孩子怎么知道,成我大业者是高郁呀。你们算了吧,以后别说这样话。”但衡阳王马希声是决心要杀掉高郁,后唐天成四年(929年)七月,一次马希声假借马殷命令,把高郁杀死在他的府舍中,然后公布内外说高郁要谋反,并诛杀高郁全族。当时楚王马殷已年老,有些事他不亲自审理,对高郁被杀也不知道。过了好久,马殷也以为平常无事,但那天是大雾弥漫,马殷因大雾而引起回忆,对左右说:“过去我跟随孙儒时,每当孙儒杀害无辜时,常常出现奇异。今天又大雾,难道是我们也杀害无辜了吗”不久吏卒告诉了马殷关于杀掉高郁的事情。马殷万分悲痛,边哭边说:“我老了,政非己出。让我的老臣旧勋蒙遭冤祸。”对近侍说:“我也不能长久了。”(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卷七十二《楚六列使》)在楚国决策发挥巨大作用的高郁,终于被衡阳王马希声杀害,老皇帝马殷知道后也被气的半死。

马殷自从被后唐州封为楚国王之后,从此开国,以潭州为长沙府,又立宫殿,设置百官,一切都如天子制度,把翰林学士改为文苑学士,知制诰改称知辞制,枢密院改称左右机要司。又任命弟弟马宾为左丞相,许德勋为右丞相,李锋为司徒,崔颖为司空,拓跋恒为仆射,马珙为尚书,张瑶、张迎为判机要司,潘起为吏部侍郎,何致雍为户部侍郎,黄损为兵部侍郎。

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十月,年老的马殷患重病,把在后唐的儿子马希声请回来并传位给他。十一月,一天阴云密布,宫中沉静异常,老皇帝马殷离开了人世,终年79岁。马殷出身贫苦,做了几十年楚王秦宗权简介,又当了4年皇帝,最后经后唐明宗诏为“谥曰武穆王”。

楚国君主是指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楚国的国君,共47位。

鬻熊,熊绎,熊渠,熊挚红,熊仪,熊通,熊赀,熊艰,熊恽,熊商臣,熊侣,熊审,熊昭,熊员,熊虔,熊弃疾,熊壬,熊章,熊中,熊当,熊疑,熊臧,熊良夫,熊商,熊槐,熊完,熊悍,熊犹,熊负刍,熊绎,熊通,熊绎,熊延,熊通,熊恽,熊商臣,熊虔,熊弃疾,熊当,熊槐,熊负刍。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有八百多年历史,共历四十二代国君,分别是:熊绎、熊艾、熊䵣(dá)、熊胜、熊杨、熊渠、熊挚红、熊延、熊勇、熊严、熊霜、熊徇、熊咢、楚若敖(áo)、楚霄敖、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楚堵敖、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楚共王、楚康王、楚郏(jiá)敖、楚灵王、楚初王、楚平王、楚昭王、楚惠王、楚简王、楚声王、楚悼王、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到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疆土幅员辽阔,进入最鼎盛时期。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寿春,楚国灭亡。

以上就是关于求楚国历代国君(包括名字,公元前年-年在位,谥号和总在位年全部的内容,包括:求楚国历代国君(包括名字,公元前年-年在位,谥号和总在位年、楚国第十八任国君:楚文王简介,楚文王有多少老婆、屈原时代楚国皇帝叫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627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