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是什么

后母戊鼎是什么,第1张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1] 。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1]。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1]。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1],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2]。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2]。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3]。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1] ;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4]

井方之女

人名,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死后庙号为“戊”,祖庚、祖甲时期称之为“母戊”,廪辛、康丁以后称之为“妣戊”或“妣戊n”。武丁共有三位王后,即妣戊(妇n)、妣辛(妇好)和妣癸,称为“三配”。根据卜辞的相关记载及学者的研究,妇n也写作妇井,是井方之女,井方即今邢台市,井方在武丁时期还是

殷商的友邦。妇n善于农业种植,尤其擅长种黍,殷墟卜辞中记录了很多她在丘商种黍的内容;也从事征伐、祭祀、先导、进贡等一系列王室活动。她的地位较高,有可能是武丁之太子子弓(孝己、祖己)的生母。根据花园庄东地卜辞来看,她死于妇好之前。因为她的儿子曾经被立为太子,故成为武丁三配之一,在殷人的周祭中和武丁配享。举世闻名的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亲生子为祭祀她而铸,而鼎内腹壁铭文“后母戊”即是妇n(jǐng)的庙号。故名“

参看百度百科“后母戊鼎”词条。

生平事迹

司母戊妇n是商王武丁的三配之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子辈为祭祀她而铸。根据卜辞的相关记载及学者的研究,妇n也写作妇井,是井方(今河北邢台)之女,井方在武丁时期还是殷商的友邦。妇n善于农业种植,尤其擅长种黍;也从事征伐、祭祀、先导、进贡等一系列王室活动。她的地位较高,有可能是武丁之太子子弓(孝己、祖己)的生母。死后庙号为“戊”,因为她的儿子曾经被立为太子,故成为武丁三配之一。司母戊鼎是她的亲生儿子所铸,故名“司母戊”,“司母”即“嗣母”,是法定王位继承人也就是储君之母。康丁以后的卜辞中称之为“妣戊”或“妣戊n”。

管理农业

在卜辞的记载中,武丁的这位妇n王后主要是一位农业专家,在丘商这个地方种黍,如卜辞云:

囗囗[卜壳]贞:妇n乎黍于丘商,受[黍年]?

辛丑卜壳贞妇n乎黍于丘商,受[黍年]?

这两条都是贞问妇n召集人到丘商这个地方去种黍,种的黍能否获得好的年成。也有武丁命妇n去种黍的,如:

贞:乎妇n往黍。

这是武丁在贞问招呼妇n去种黍。因此在卜辞中,贞问妇n“受年”、“黍受年”和“受黍年”的卜辞很多,如:

贞:妇n不受年?

贞:妇n不其受年?

贞:妇n黍受年?

丁巳卜,宾贞:妇n受黍[年]?

甲寅卜,古贞:妇n受黍年?

甲囗[卜],韦贞:妇n受黍年?

癸酉卜,壳贞:妇n不其受黍年?二月。

允贞:妇n年萑?

妇n黍萑?《后》下六·九

囗丑[卜],囗贞:妇n田萑?

囗卯卜,盅贞:妇n田其萑?

参与征伐

妇n也参与征伐,但是数量非常少,在卜辞中只见到她伐龙方的记载,如:

甲辰[卜],囗[贞]:「n伐龙,哉?《合集》6584

贞:勿呼妇n伐龙方?《合集》6585正

龙方是大商的敌国,卜辞中说“王×方伐”(丙插二),就是说这次王要专门征伐龙方。上面两条卜辞是商王武丁命妇n去伐龙方,出行前占问能否战胜龙方。

从事祭祀

妇井侑母庚。

娩嘉情况

另外关于妇n比较多的卜辞是贞问她分娩是不是顺利的,就是“娩嘉”与否,还有贞问她是否“有子”的如:

乙巳卜,宾贞:妇n娩嘉?《合集》181

囗卯卜,壳贞:妇n娩,王乩曰:“隹戊娩不[嘉],隹……”《合集》13949

囗囗卜,争贞:妇n娩嘉?王乩曰:“其隹庚娩嘉,旬辛……。”妇n娩允嘉。二月。《合集》14009正

癸未卜,壳贞:妇n有子?贞:妇n毋其有子?《合集》13931

前三条是贞问妇n是否“娩嘉”的,其中商王武丁还亲自乩兆占卜,说明武丁对妇n的生育情况十分关心。比如第三条,是武丁时期的卜人争,在二月的某天贞问妇n分娩会顺利吗?武丁乩兆占断说:“如果是在庚日分娩就顺利,在本旬的辛日(可能不顺利)。”最后应验的结果是妇n分娩果然顺利。第四条是贞问妇n是否“有子”的,这个“有子”应该是怀孕之意。

进贡卜甲

妇n还向大商进贡卜甲和卜骨,这样的卜辞非常多,如:

妇井示三十。争。《合集》116反

妇井示三十。宾。《合集》838反

妇n示四十。《合集》10935反

妇井示百。壳。《合集》2530反

妇井示四屯,壳。(《外》5)

妇n示十屯,宾。(《续》4·28·7)

妇井示七屯。壳。《合集》13545臼

乙丑,妇n示二屯自……(《合集》6233臼),

殷人占卜用龟甲和兽骨,一部分由内官去采办,一部分由各诸侯臣正进贡,都由卜官负责接收,在进贡来的龟甲上写上进贡者、数量,有时候还要写上进贡的时间和来自于何地,同时还要签上接收卜官的名字,上引诸辞中的争、宾、壳都是武丁时期的卜官。龟甲不写“屯(纯)”,只写数字;兽骨才写“屯”,“屯”即“纯”,古人以兽肩胛骨左右各一为一纯,就是一副。因为一兽有左右二片肩胛骨,称为“一屯(纯)”。第一条到第四条是说妇n贡来的龟甲的数量,分别是30个(卜人争接收)、30个(卜人宾接收)、40个和100个(卜人壳接收);第五条到第七条是记载妇n分别贡来四屯、十屯、七屯卜骨,分别由壳、宾两位卜人接收;第八条是说乙丑这天,妇n从徽飧龅胤浇贡来二屯卜骨。妇n也进贡卜甲和卜骨,说明她有自己的封地。在古代龟甲是十分难得的宝贝,称为“宝龟”,而妇n最多的一次竟然就进贡一百件,估计她的封地可能多水,出产龟类,同时也可以知道妇n一定非常富有。

1939年3月,河南武官村村民吴希增,得知自家祖坟中陪葬了一些值钱宝物,遂与堂弟吴培文去挖陪葬品卖钱。吴希增将祖坟慢慢挖开,铲子突然碰到一种无比坚硬的东西,二人猜测是好宝贝了。于是回村叫7、8个壮丁帮忙,一群人挖了几个小时,发现好像是一大鼎。

到第2天晚上,村里陆续来几十个人一起挖掘,由于担心被外人知道,村民们也只敢晚上行动,挖掘过程整整持续了3个晚上,最后将坟墓挖开,搬出来一具生满铜锈的庞然大物,这就是商代青铜重器,著名的国宝-“后母戊”鼎。

村民们借助扶轮车,把大鼎转移到吴培文家中,并悄悄埋在粪坑里,但这件事还是被了传了出去,泄露给了日本人。但村民们不愿将宝物落到日本人手里,于是卖给当地古玩商萧寅卿。但是买家无法接手这大物件,于是想肢解成8块,但大鼎坚硬无比,根本无法切割,无果而终,只得再放回吴家。

日军伪宪兵队长得知此事,向日军告密,在进行搜查时,吴培文偷偷将鼎换了地方,并购置了一尊无铭文的青铜器应付搜查,日军得到“宝物”乘兴而归。抗日战争结束后,吴培文挖出大鼎献给当时国民政府,于1946年运到南京。

1948年,此鼎以“司母戊鼎”名字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国民党退守台湾时,南京政府曾想把它运到台湾,但由于“司母戊鼎”体积过于庞大,体重过于沉重而没有成功。

1959年,“后母戊鼎”被运往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后母戊鼎”成为众多文物中最耀眼夺目的一件。2005年吴培文从海外归国,又一次见到大鼎,他是鼎的发现人及保护人,因此被特许能够抚摸大鼎。

“后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掘出来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在我国有“镇国之宝”的称号,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也叫“司母戊鼎”,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千克,确实堪称庞然大物也。大鼎折沿宽缘,鼎壁笔直,鼎腹深厚,鼎底平直,有一对厚重的立耳。壁耳浮雕式鱼纹,首尾衔接,耳外侧雕刻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大家见下)。

鼎腹约呈长方形,估计不是规整的长方形。鼎腹边缘是饕餮纹,均有云雷纹作底,下面有4根空心立柱支撑。立柱上端有浮雕式饕餮纹,下面有三周凹弦纹,四处鼎壁的正中和周围分别有外凸的短棱脊,壁里面便是“后母戊”3字,字体雄浑,锋芒毕露。

从鼎的整体来看,构造古朴厚实、气势宏大,且纹饰浩荡,铸造技术极高,可以说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贵重文物,也是目前发掘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几乎也可以当马槽用,因此人们也称它“马槽鼎”。

鼎身四周的盘龙纹和饕餮纹,给大鼎增添了威武雄壮及庄严凝重。饕餮本就是上古神话中,专吃不同种类食物的神兽,将它铸造于青铜器上,象征吉祥如意、丰丰足食。

后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和铸造水平,作为一种寓意孝道的青铜礼器,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国宝。

鼎,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内涵意义非常多,用来祭祀,或在典礼过程中盛鱼、猪、牛、羊等肉类食物,最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祭祀礼器这一。我国制鼎的高峰是在商周,鼎作为礼器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汉代,并成为王公贵族的象征。

关于鼎,还有这样的中国文化,比如成语有“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有时鼎还指一个国家,所以鼎的内涵深远。

还有,大多数的鼎为圆腹、双耳、三足,比如子龙鼎,而后母戊鼎是四足方鼎,其体积体重也是极其罕见的,它与子龙鼎堪称“商代青铜器双壁”,子龙鼎有阴柔之美,而后母戊鼎则有阳刚之气。

此鼎为何叫“后母戊鼎”呢?

此鼎出自商代,是商王为祭拜母亲”戊“而打制的,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专家根据甲骨文记录,鼎内铭文得出的结论是”后母戊戌“三个字,其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再依照铭文,确认”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2个儿子祖庚或祖甲铸造,为祭拜他们的母亲妇妌,所以带有孝道的内涵。

历史学家郭沫若称它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有祭祀、孝敬之意,当时学者也认为如此。后来一些学者认为“后母戊”先于“司母戊”,意思是“献给伟大的母亲”,并展开大讨论。

一直到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运行,正式启用“后母戊”鼎这个名字,但有学者坚持用“司母戊”,至今大鼎名字仍存争议。我只能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何必拘泥?过则迂也。

(文中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商王元配用“后”字做头衔。例如武丁元配在传世文献和甲骨文中都被称为“妇好”,绝无“后好”、“好后”字样出现。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称卜辞用“毓”为“后”,而司(si)的反写式“后”读音不变,还读“si”。新鼎名“后母戊”的推出导致的逻辑推论是:卜辞没有“司(si)”字!

以上就是关于后母戊鼎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后母戊鼎是什么、武丁皇后:妇n,亲生子为其铸造“司母戊大方鼎”、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如何发现的有何文物价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21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