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反应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场所: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场所: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场所: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co2+h2o(光)→(ch2o)+o2
条件:光
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包括水的光解
即
h2o
→
o2
+
[h]
以及adp
→
atp
2暗反应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包括
co2
的固定
即
co2
→
2
c3
再结合光反应的产物
[h]
和
atp
将
c3转化为有机物(即碳
水化合物)以及c5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反应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场所: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2O酶→(场所: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场所: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有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在氧气参与下,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以糖为底物,总反应式:C5H12O6 6O2→6CO2 6H2O 2867千焦耳(686千卡)此为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该过程是多步骤的,可以将它们分为连续的3个阶段: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并偶联磷酸化(后二者在线粒体中进行)。在该过程中一方面产生许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产物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的生物合成原料。另一方面产生出能量,逐步释放的能量,除一部分以产热的方式自然释放外,约有40%以化学能的形式贮藏在ATP中,参与细胞中各种需能反应。所以从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两方面看,都可以把呼吸作用视为新陈代谢的中心环节。因此,常以呼吸作用的速率作为植物生命活动强度的指标。
无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参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 2CO2 226千焦耳(54千卡)在高等植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其不完全氧化产物为酒精时,称为酒精发酵;为乳酸则称为乳酸发酵。在缺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暂时维持其生命活动。无氧呼吸最终会使植物受到危害,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有机物进行不完全氧化、产生的能量较少。于是,由于巴斯德效应,加速糖酵解速率,以补偿低的ATP产额。随之又会造成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此外,也加速了对糖的消耗,有耗尽呼吸底物的危险。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息: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在酶的催化下)
无氧呼息:
葡萄糖——乳酸+少量能量(在酶的催化下)
或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少量能量(在酶的催化下)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丙酮酸(C3H4O3)+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
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公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以上就是关于生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全部的内容,包括:生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生物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