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什么,第1张

西周的经济基础是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国有制上,周天子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宗室和臣下,这既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也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下,就产生了"分田制禄"制度,国家授给官吏的爵位共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职位除国君外,分为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国君按爵位分封给官吏一定的田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各十里。具体地讲,在朝内,三公有32000亩,卿有24000亩,大夫有16000亩;在列国,公侯有32000亩,卿有3200亩,大夫有800亩,上士有400亩,中士有200奴,下士(庶民在官者同)有100亩;伯;君有24000亩,卿有2400亩,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与列国同;子、男:君16000亩,卿1600亩,余同上。而且,这种分封是世袭制,即所谓的"世卿世禄"制。后代可以继承,是一种终身制。

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官职,秦以后间有袭用古制而以上、中、下士为官职者。

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官职,秦以后间有袭用古制而以上、中、下士为官职者。

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周武王灭众多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强迫奴隶制的小邦国接受周朝的分封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分的。周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周朝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贵族赖以生

存的经济基础,农业仍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周分封制:

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把某一地区的土地连同该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侯国,拱卫王室。2受封的诸侯要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3受封的诸侯有权利把自己封区内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自己的家族和亲信以为卿大夫,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影响:1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2分封制下诸侯权利相对较大,随着某些诸侯势力的壮大,又破坏了分封制度本身。

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用以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来确立、巩固父系家长在相互之间本宗族中的地位的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天下的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西周实行分封制,内容:

诸侯必须: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③随从作战;

④交纳贡赋;

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

据近人考究,宗法制的制度大致是这样的:天子世代相传,每世的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继承父位,奉戴始祖,是为大宗;他们的儿子(包括嫡长子的诸母弟与庶子)封为诸侯,是为小宗。每世的诸侯也是以嫡长子继承父位,奉始祖为大宗;他们的众子封为卿大夫,是为小宗。每世

的卿大夫也以嫡长子继承父位,奉始祖为大宗;他们的众子各有食地为小宗。大宗必须是始祖的嫡裔,小宗对大宗都称为庶。诸侯对天子为小宗,但在本国则为大宗;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但在本族则为大宗。宗法制是从嫡庶制来的,商代以前没有嫡庶制。周人创立嫡庶制,本为天子、诸侯等继统法而设,从继统法推到分封法,就产生出宗法制来。

分封制度是以同姓为原则,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大夫,都依照宗法制进行。所以分封制是由宗法制延展而成的政治系统。有学者认为,中国真正的封建社会在时间上仅限于周代,主要原因是因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施行。因为无论夏、商,还是周代以后的王朝,都是实行中央集权政

治制度,尤其自秦之后,中国开始推行郡县制,分封制遭到大规模削弱,因此也不是严格上的封建社会。在周代,所谓天下的土地,名义上都是“王土”,住在土地上的人,在名义上都是“王臣”。但实际上当时的天下是被分割成无数块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单位。周天子把他势力

所及的土地分封给他的亲族、姻亲和功臣,这就是诸侯。诸侯以下有卿大夫士,他们也会受到诸侯分封的土地。卿士大夫属于“士”的阶层,士以下有庶民工商:庶民是附属于土地的农民,也有官府服役的低级人员。工商是附属于官府的执事人员,他们地位稍高。当然也包括私

人从事工商业的。士以上是贵族阶层,庶民工商是平民阶层。贵族与平民的地位是世代相传,不可改变的。

以上就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一套以宗法制为首的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巩固国家统治,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背景: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过程:禹死启继,并传位于后代。

结果: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暂的政局动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制,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传播了周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

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含义:通过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内容:通过血缘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什么、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西周时期实行了什么制度 内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09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