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第1张

1、读书百遍的下一句其义自见。

2、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3、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4、《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5、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董遇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读了上百遍,自然就能领会书里的意思。这句话指出了熟读对于理解的意义。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关于读书的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1、“书读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

2、读音:qí yì zì xiàn

3、释义: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4、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5、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书,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an)。”从学者云:“苦渴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6、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下一句:其义自见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基本介绍:

出    处: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用法〗作定语、分句;指导人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释〗见:知道。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前    提:指书读的次数多了

读音:shū dú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2造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阅读的必要性,对阅读艰深的书来说确是如此。

林萧点点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个道理。

读书百遍”,之后才可能“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经文也是一样,因为潜心地去研究经文,修罗每日都繁忙并愉悦着。

以上就是关于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全部的内容,包括: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读书百遍的下一句、书读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06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