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元宵节的习俗都有哪些,第1张

元宵节是全国各地都会过的传统节日,随着现代的变化,如今更多的是吃元宵、挂灯笼等简易的庆祝方式。而比较传统的习俗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为什么元宵节要点蜡烛

元宵节以前又称状元节,在这一天的晚上,每家每户都在家门前放蜡烛,夜晚来临时点燃。这个节日有一个特别的仪式--迎灯,在这之前每家每户都必须拿一两样东西到祖厝摆放。

人们在迎灯前还要提着自己的灯笼来集中迎祖师公灯,然后拿两个大灯笼回自己祖厝,于是迎灯便正式开始,人们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放着鞭炮,提着灯笼在村子走一圈,仪式才算结束

 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要做什么

祈娃娃

元宵节有祈娃娃的习俗,每年正月十五,许多香客纷纷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并且将一个个形态各异、活泼俊俏的泥娃娃带回家,希望自己能够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这就是河洛地区的祈娃娃习俗。

祈娃娃的时间不固定,但多在正月十五。祈娃娃习俗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同时对儿子、儿媳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醒。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 (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亦称元夕、元夜。它是旧年的彻底结束,和一切新生的开始。欢度元宵,给我们拥抱新年的勇气。当然还有元宵节的三大习俗也是必不可少的~

1、吃汤圆

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自然是吃汤圆了,汤圆的完整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当时称汤圆为“浮圆子”。明朝永乐年之后叫做“元宵”。“圆”寓意着圆满、满足,吃汤圆便有了祈盼团圆之意。

汤圆的叫法也存在南北差异。北方人称“元宵”,南方人称“汤圆”。除了叫法不同,在制作方式、口味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北方的“元宵”是用竹筛摇滚而成的圆形;南方的“汤圆”是用手搓揉成的圆形。

元宵大多以甜的口味为主,馅料切成小块后,放在装满糯米粉的竹筛内滚成圆球,煮出来的汤头比较浓浊。汤圆的做法像包饺子,必须把内馅塞入,馅料有素有荤,汤头比较清爽。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千变万化,在中国各地的吃法也不尽相同,著名的有苏州五色汤圆,广东四式汤圆和上海的酒酿汤圆、蟹粉汤圆,中国台湾的豆沙汤圆、咸汤圆等。除了煮,汤圆还可以炸、煎。煎出来的汤圆两面金黄,外壳脆脆的,没有煮出来的汤圆那么腻。

2、放花灯

元宵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时代。相传,东汉明帝十分提倡佛法,为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成民间盛大节日。每年元宵,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大型的花灯集会,比较有名的西安城墙灯会、南京夫子庙灯会、济南趵突泉灯会。

既然说到花灯,就不得不提和花灯形影不离的灯谜了。灯谜又称打虎、文虎,也是元宵节传统的娱乐活动。

猜谜的活动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于猜谜的活动,称之为“隐语”、“瘦辞”;秦汉时期出现了书面形式的谜语。宋朝时,灯谜正式出现,人们将写有谜语的字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赏玩。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3、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灯”,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龙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远古先民经过想象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之中的神圣物种,代表了祥瑞和力量。因此,舞龙有着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

形式完整的舞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至唐宋时期,舞龙已经非常普遍。“舞龙”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舞龙时,一人手持“龙珠”,其他人则控制龙身,一般一节龙身由一个人控制。不管龙身有多少节,每个人的动作必须要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地舞出龙的形意,舞出龙的飘逸的身形。龙的前进方向由控制龙头的人决定,舞龙跟随着龙珠摆动回旋,意趣盎然。

小时候,这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舞龙队的表演很受欢迎,队伍往往被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以小孩子的身高,什么都看不到。父亲便把我抱起来,用手托着架到他脖子上。然后,我的视野瞬间开阔,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想,也许我喜欢看舞龙表演,不仅仅是因为令人眼花缭乱的舞龙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能被父亲高高举起,处在最高位置,极大地满足了一个小孩子的虚荣心。

元宵,给了我们多许“圆”。圆是天清月“圆”,月光普照,披一身月之光华,就是披一世光明与圆满。圆是金玉良“缘”,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人立处,便是人间最盛景。圆是功成梦“圆”,全力拼搏,尽情释放热爱与汗水,云中锦书明朝至。愿世间每一个“圆”都与你环环相扣。人事安康,世事圆满。

以上就是关于元宵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元宵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元宵节要干什么、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04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