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孔子的成语

出自孔子的成语,第1张

1、尽善尽美:就是形容好到极致,毫无缺陷。这个成语主要来自于孔子在齐国时期,那时的他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比较美妙的音乐,于是发出感慨“尽善矣,又尽美也!”,一连好几天总是想着它,无时不忘。后来这个成语可就用来形容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后来就被后人形容贫穷。

2、侃侃而谈:表示不慌不忙的谈论着事情。在朝堂上的孔子是一个一举一动都立求符合周礼的人。在家乡,他说话温和恭顺,就像是不会说话一样,而不是向朝堂上一样有些谨慎罢了。在君王不在的情况下,与同级官员说话总是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君王在的时候就是和颜悦色的神情,有恭敬又有些不安生的情绪。

3、不舍昼夜:表示时间的不停的转动以及流逝之意。从这个成语就看的出孔子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他还曾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

4、道不拾遗:用来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当时的孔子在鲁国担任了几任官职,那时鲁国的政治有很大的改良,像卖东西的都不会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也不会惊惶。老百姓都有自己的人格。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年老时,回家乡编书和讲学,工作挺忙的,但仍坚持学习。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这是一部最难懂的古书。孔子决心要读懂弄通。他把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一遍不懂,来二遍,三遍,因为读的遍数多了把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多次,换了多次新带子。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做“韦编三绝”,以此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孔孟之道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寓教于乐、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杀身成仁、察言观色、欲速则不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2、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4、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6、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7、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8、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9、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1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2、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13、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16、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7、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1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9、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20、大而无当: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

21、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2、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3、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24、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25、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26、蜗角之争:成语释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27、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28、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29、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0、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3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32、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33、不得其死: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34、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35、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3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37、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39、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40、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41、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42、每况愈下: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43、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4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45、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46、踌躇满志: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mtaikscom)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

4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48、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49、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50、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1、心如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52、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53、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5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55、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56、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57、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58、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力互相帮助。

59、亦步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6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1、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6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63、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64、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65、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66、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67、朝三暮四: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68、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69、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70、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濯足濯缨

张牙舞爪

周游列国

招摇过市

知我罪我

子为父隐

芝兰之室

镞砺括羽

铸剑为犁

祖功宗德

壮发冲冠

众多非一

在陈之厄

足不履影

以言取人

怨天忧人

以水投水

饮水啜菽

远溯博索

欲速不达

一日三覆

以容取人

一窍不通

言简意该

杨虎围匡

有过之无不及

欲盖而彰

以石投水

燕巢卫幕

以辞取人

有耻且格

一辞莫赞

徙宅忘妻

薰莸同器

熏莸同器

宵鱼垂化

霄鱼垂化

心悦诚服

熏莸不同器

薰莸不同器

心向往之

小受大走

修旧起废

修旧利废

削发披缁

熏风解愠

席不暇暖

文武之道

韦编三绝

托之空言

泰山梁木

通今博古

岁在龙蛇

索隐行怪

素隐行怪

四体不勤

似是而非

私淑弟子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谏之义

丧家之犬

丧家之狗

三缄其口

岁寒松柏

四海承风

三复白圭

如石投水

求忠出孝

黔突暖席

泣麟悲凤

迁兰变鲍

倾耳而听

片言一字

披发左衽

难以为继

难乎为继

年富力强

绵延不断

无私之光

绵绵不绝

鸣鼓而攻

名存实亡

无病自炙

名不正,言不顺

良药苦口

路叟之忧

犁生骍角

了若指掌

了如指掌

路无拾遗

龙化虎变

乱臣贼子

孔席墨突

开柙出虎

苦口良药

见小暗大

金人之箴

金人之缄

金人三缄

〖哀乐相生〗成语典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兵不逼好〗成语典故: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孔子家语·相鲁》〖拔萃出类〗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拔萃出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百福具臻〗成语典故: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旧唐书·李藩传》〖博古通今〗成语典故: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拔类超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劳而获〗成语典故: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孔子家语·入官》〖不能赞一词〗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能赞一辞〗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不切实际〗成语典故: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不请自来〗成语典故: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五回〖辨日炎凉〗成语典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列子·汤问》〖不识东家〗成语典故:“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抱痛西河〗成语典故: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典出《史记·仲尼弟子传·卜商传》〖不通一窍〗成语典故: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吕氏春秋·过理》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抱瓮灌园〗成语典故: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笔削褒贬〗成语典故:《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不幸而言中〗成语典故: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孔子家语·辨物》〖不壹而三〗成语典故: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孔子家语·弟子行》〖不知其子视其父〗成语典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孔子家语·六本》〖不赞一辞〗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赞一词〗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迟迟吾行〗成语典故:孔子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孟子·万章下》〖楚弓楚得〗成语典故: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出何典记〗成语典故: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后汉书·边韶传》〖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成语典故: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出疆载质〗成语典故: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聪明睿智〗成语典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孔子家语·三恕》〖出类拔萃〗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春秋笔法〗成语典故: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成人之善〗成语典故: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孔子家语·五仪解》〖啜菽饮水〗成语典故: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荀子·天论》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礼记·檀弓下》〖存亡续绝〗成语典故: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道不同,不相为谋〗成语典故:道不同,不相为谋。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丹赤漆黑〗成语典故: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道大莫容〗成语典故: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史记·孔子世家》〖导德齐礼〗成语典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1、色厉内荏sâ lì nâi rěn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2、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ãng rãn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hîu shēng kě wâi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ân zhîng dào yuǎn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zhī zhǐ wãi zhī zhī,bù zhī wãi bù zhǐ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人不倦)的孔子(不耻下问)的孔子(任重道远)的孔子

(寓教于乐)的孔子(有教无类)的孔子(死而后已)的孔子

(举一反三)的孔子(温故知新)的孔子(尽善尽美)的孔子

(杀身成仁)的孔子(察言观色)的孔子(不舍昼夜)的孔子

(欲速则不达)的孔子(无得而逾)的孔子(道不拾遗)的孔子

(出类拔萃)的孔子 (学而不厌)的孔子 (发愤忘食)的孔子(善施教化)的空子(见贤思齐)的孔子

关于孔子的成语(描写孔子的成语)

[东家丘]丘:孔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

[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在陈之厄]《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哲人其萎]哲人其萎

[子曰诗云]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以上就是关于出自孔子的成语全部的内容,包括:出自孔子的成语、与孔子有关的成语四个、与孔子有关的成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02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