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唐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第1张

为什么会有五代十国

要说五代十国的来历,就不得不说节度使制度和募兵制

1节度使的由来

唐朝在边疆设置经略使,内部州郡设置营田使,后为了让边州更好的响应战事,军政大权授予边州长官,赐予旌节,全权调度州郡,所以就称之为节度使。

2募兵制的影响

唐玄宗时,均田制的破坏使得府兵制形同虚设,朝廷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而募兵制的出现,让手握军政大权的节度使能够更好的收买笼络手下军兵。

3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节度使发动叛乱,一路南下,攻破长安,唐朝为了快速平定叛乱,在内部州郡设立了新的节度使以对付叛军,最终借助地方节度使的力量平定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4藩镇割据

平定安史之乱并不彻底,由于平定叛乱后忙于争权,没能及时收回权利,导致地方节度使做大。后来想要改变,已经有心无力。于是藩镇割据的开始出现,这些藩镇主要集中在河北及中原江淮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还是由中央朝廷所控制。

5藩镇与中央的关系

他们虽然割据,但还是有限的听从中央的调遣,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有效的隔断了唐朝的潮运。且到唐朝时期,关中地区因为过度的开发,已经日渐贫瘠。大唐需要南方地区的钱粮赋税供血,于是和地方藩镇势力妥协达成平衡。

但这个平衡很快被打破了,接下来有请黄巢登场。

6黄巢起义

黄巢,私盐贩子出生,文武双全,因为屡试不中,因爱生恨,趁着天灾扯虎皮造反了。在唐朝中央军及中原节度使的围剿下,逃到南方。

到了南方,黄巢如鱼得水,没有实力强劲的节度使军队,因是内地军备废弛,一路攻城略地,大肆杀戮。他的军队越打越强,最后折返,攻破长安,建立政权。但好景不长,在唐中央军和节度使的反击下,很快便灰飞烟灭。

黄巢起义虽然剿灭了,但其影响可谓是翻天覆地。首先唐朝中央军被消灭殆尽,其次起义军在南方的杀戮与破坏,使得唐朝赖以生存的南方赋税重地成为废墟。同时长安第二次被攻破,大唐威信全失。

无兵又无钱不说,威信也没了。至此,藩镇越发不把朝廷当回事,大唐也就名存实亡了,而在剿灭黄巢过程中,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了割据势力。

7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出现

黄巢起义军将领出身的朱温,在判投唐朝后获得重用,在剿灭黄巢过程中立下大功,成为汴州刺史,出任宣武军节度使,占据中原核心地带,成为实力最为强劲的藩镇。

后来又兵进关中,控制中央,公园907年,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北方交替的五个政权,十国则是周边的十个地方势力。

五代十国所带来的影响

五代十国对两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重文轻武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毕竟大家觉得大宋应该叫“大怂”。大宋在充分吸取唐朝及五代十国武将乱国的教训,对于武将采取了压制的方式,以文官领导武将,只有战时武将才能充分获得权利,但还是要接受文官的监督。

所以大宋的战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2重视商业

除了被大家诟病的军队战斗力,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大宋繁荣的商业了。全球第一的GDP,全球最富裕的民众。

大宋重视商业的传统,可以说深受藩镇和五代十国的影响。藩镇割据时代,因为募兵制的施行,藩镇为了供养更多的军队,想出了各种办法。

其中淄青节度使李正已的方式最为有效,他放开对商贾的各种禁锢,大力提高商贾地位,鼓励商贸,凭借靠海优势,发展海洋贸易,迅速富裕起来,招募了大量军队,成为天下藩镇之首。

李正已的成功方式也开始被其他人复制,后来的五代十国也继承了这一举措。

北宋初步统一以后,重商主义得以延续,加上社会稳定,商业更加繁荣,这才有了后来的“GDP小霸王”。

唐朝灭亡后叫五代十国是因为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

五代十国相关知识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这是五个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因为它们地处中原而且五代的开端后梁是继承了唐朝的衣钵(不管唐朝末代皇帝愿不愿意,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所以说后世就以这五个朝代作为正统,也就统称为五代。

十国指的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因为这里面除了北汉以外,其余九个都位于五代的南方,所以也就统称为割据南天下了。

唐朝灭亡后叫五代十国是因为有些藩镇初期依旧使用唐朝年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总的来说,这些藩镇都已经独立自主,其中十个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具代表性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家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北汉,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用,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

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飞龙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政治架构等同五代。

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繁多的源头。

1、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2、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后,到宋朝建立之前的这段政权割据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的起始时间是从902年到979年,在这期间,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在内的五代,以及包括南唐,闽国,吴越等在内的十国政权更迭,分裂动荡。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2、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

3、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4、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5、后来,宋朝统一天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以上就是关于唐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唐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唐朝灭亡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为什么叫五代十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99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