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第1张

诗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三吏三别”之一的《石壕吏》,原文为“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

《石壕吏》全文为: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石壕吏》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扩展资料

《石壕吏》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重点是出现三次"如斯"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个背景,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应该是说有感流逝,唏嘘之意

寂静如斯什么意思

陈晶晶210

LV2 2019-07-24聊聊

意思是如此安静或者像这样安静。

一、读音

[jì jìng rú sī]

二、部分释义

寂静: 没有声音;很静:~无声。

斯:意为“这”。

如斯: 如此,像这样。

三、示例

1、月朗风清,虫鸟入眠,寂静如斯,正是沉淀心神的时刻。

2、落针可闻,寂静如斯,可她的心中却波涛汹涌。

扩展资料

“寂静如斯”并不是一个成语,只是在词语上在添加一个“如斯”,如斯是有出处的:出自《论语·子罕》。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处“如斯”中“斯”代指河水永不停息流逝的样子。

释义: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叹说:“这世间的人不顾修身续慧命,只为追逐名利前仆后继的就像这江水一般的,挟老死病苦昼夜不停的奔劳。”

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时光如流水,在身边静静地淌过,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这个解释对于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

不是成语,意思是“像这样一样蓬勃有生机”。

斯的意思很丰富,在这里是表示‘这,像这样’的意思。

还有一些词,比如吉斯集团的‘吉祥如斯’就是说‘像这样一样吉祥’。

还有比如写一堆什么抒发情绪的东西,最后跟一个‘生命如斯’,那样就显得很有文采。

岁月指时光时间的意思,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岁月如斯,是说时间像流动的河水一样,悄然无息午休午休,无声流逝,时间过的快而没有感觉,岁月一去不再返,要珍惜时间。

例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岁月如斯,又复何求,心中徒留回忆。

以上就是关于“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花如斯人如斯感情如斯什么意思、静谧如斯的意思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92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