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辰对照表

3m车膜2023-05-02  22

古代时辰对照表参考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无病法

1、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古人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从具体入睡时间来看,亥时被认为最佳。亥时自汉代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即21时-23时之间,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就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语。

传统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 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百脉可以得到休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如今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要在晚上21点就睡觉,难度恐怕相当大,但再晚也不能晚过23点。因为23点为子时,此时胆经旺。中医理论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即此时不睡觉,第二天就没得少阳之气升起,人就没有精神。

2、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3、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4、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5、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6、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7、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8、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9、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0、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12、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时辰

我们现在用小时和分秒来计算时间,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小时等於六十分钟,一分钟等於六十秒,还有一刻钟(十五分钟)等提法,都是相当精确的。可是在西方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祖先的计时方法是不一样的,由此也有了中国自己的计时用语。

古人最常用的计时用语是「辰」,也称「时辰」。他们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给每一个「时辰」取名,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时辰」从子时(相当於现在我们说的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开始,到亥时(相当於夜里九点钟到十一点钟)结束。古人说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时辰」是古人记时方法中相对精确的。

古人计时也说「刻」,这一时间概念源自於中国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和漏壶。日晷是在一圆盘当中垂直竖立一杆,利用阳光下立竿投影的移动来记时,并以盘上刻痕为时间标记,即所谓的「晷度曰刻」(见《古今韵会举要》)。漏壶也是利用刻度计时的。漏壶有不同样式,但都以壶内箭标的上浮或下沉来显示时间,箭标上有刻度,所以漏壶也称为漏刻。

最初用漏壶计时,一昼夜有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在时间长短上是有出入的,直到清代改一百刻为九十六刻才完全等同现在说的十五分钟。至於古人说的「一时一刻」(或「一时三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时半会儿」一样,并非精确的时间,只是表示「短时间」的意思。

在明清小说中我们常看到有用「一盏茶」和「一炷香」来表示时间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在没有专门计时用具的情况下,古人用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来作为计时的单位,而这件事又必须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并容易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时间概念的。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用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自然的。古人称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才叫做「一盏茶」时间。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烧香又是寺庙里最常见的宗教仪式,所以燃烧「一炷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

无论「一盏茶」还是「一炷香」时间,指的都是大致的时间。喝一盏茶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是在茶凉之前喝完;香也有长短,燃尽的时间也无一定,但一般认为是在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左右,应该比「一盏茶」的时间长。

「歇」也是古人表示时间的用词,有「一歇」和「半歇」的说法,意思差不多,都是「一会儿」的意思。例如《水浒传》十五回,说阮小二哥几个把「三只船厮并著划了一歇,早到那个水阁酒店前」;二十三回中又说武松「半歇儿把大虫打作一堆」。如今在江南的一些方言中仍保留了「歇」的这一层意思,如上海话「一歇歇」,意为短时间。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划分为「五更」,用敲击梆子来表示「更」时的转换。每更约两个小时,称为一个「更次」,而它也就成为人们夜间计时的用语。例如,《水浒传》第十回说林冲「投东去了两个更次,身上单寒,当不过那冷。」

此外,在佛教经典中,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示时间的用语,如「弹指」、「瞬」、「念」、「刹那」等。「弹指」指捻弹手指作声,比喻时间很短,其余三者就更短了,有说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念」为「一瞬」。「刹那」最短,一说九十「刹那」为一「念」,也有说是六十「刹那」。

这些佛学中的时间概念是无法用作实际计时的,但却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人们还在使用它们所代表的时间意境,如「一刹那」、「一念之差」、「瞬息万变」、「弹指一挥间」等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谢谢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古人最常用的计时用语是“辰”,也称“时辰”。他们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给每个时辰取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时辰从每日子时(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开始,到亥时(相当于夜里九点钟到十一点钟)结束。

古人说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

“刻”,这一时间概念源自于古代漏壶计时,一昼夜24小时为96刻,即一刻约15分钟。“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5分。

古人把夜定为五个时辰,叫做“五更”或“五鼓”。夜从戌时(黄昏)开始,卯时结束。这样一来,“三更”正好对应“夜半”,也就是所说的“三更半夜”。

扩展资料

古代先民为了生产生活的便利,发明了许多计时器具和计时方法,这些器具各有所长,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古代的计时仪器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系统: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轮漏和木漏。

最早的计时仪器该算“土圭”,用“土圭”计时的时候,需将一根木杆立在地上,通过观察日影的长短变化来估计时间。“日晷”则是更先进一步的计时仪器,晷盘上刻有24等分的刻度线,太阳照在晷盘中心的晷针上,晷针的影子就能在晷盘上指示出时刻。

古人也用燃香来计算时间,称为“火钟”。“火钟”是用纱线缠绕在香上,再在线的末端系上一个铜球,球下放一个铜盘,当香火烧断纱线时,铜球落在铜盘中就会发出响声,这便是古代的闹钟了。

此外,古人还用“水钟”来计时,“水钟”也称滴漏、刻漏,是古人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通过反复实践,而发明出的计时方法。古代白天或晴天时,可以用日晷来测时间,到了夜晚或阴天,就需要利用水钟来计时了。

“水钟”通常由播水壶、受水壶和分水壶三部分组成,使用时,需在受水壶的中央插入一把铜尺,铜尺上刻有十二个时辰的刻度,铜尺的前面插入一根木刻浮箭,下面是浮舟,随着受水壶内水量的增多,浮舟也随之上升,浮箭就能在铜尺上指示出刻度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时辰对照表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时辰对照表、中国古代时间有哪些、古代时间段是怎么说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86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