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西周名称区别

东周,西周名称区别,第1张

东周西周是周朝分为的两个时期,

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前221年秦统一结束。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西周自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771年;东周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东周又分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自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分界,主要是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晋、宋、秦、楚诸侯相继称霸。经过诸侯旷日持久的争霸兼并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76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为标志,此后进入了战国时期

东西周的分界是源于周平王东迁。历史上将周平王东迁视作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也是开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时代的标志事件。

由于都城镐京数次历经战乱已残破不堪,且接近戎、狄等地,长期受到外患的威胁,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周平王在即位的第二年决定迁都雒邑。平王迁都的举动不仅给周王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众多诸侯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少诸侯从迁都中得到好处,护送平王东迁的三大诸侯则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周王室在实行分封制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维持天下共主的身份,所依靠者无非两条,其一是周王室与诸侯们之间的紧密关系,毕竟当时分封的大部分诸侯都是周朝宗室和功臣;其二则是“礼乐制度”的强大影响力,然而这两点随着平王东迁烟消云散。

西周和东周划分原因是平王东迁。\x0d\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x0d\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x0d\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是后人。

实际上在历史上,当时的王朝统治者和老百姓,都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

周王东迁,当然还是自称“大周”,但是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都到洛阳,为了区分周朝的两个历史时期,同时周朝一脉正统,并没有发生变更,所以只是因为洛阳在镐京东边,后人以平王东迁这一历史事件作为判断标准。镐京时期的周王朝,称为“西周”,迁都洛阳后的周王朝,称为“东周”。这和后来的西晋、东晋的成华来由是一样的,不过东晋还是皇帝死了,王爷上位继承大统,和平王东迁还是有区别的。

而西汉、东汉是以王莽事件作为标记。但是也是以都城位置为判断标准的,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朝,定都长安,所以史称“西汉”,王莽篡位之后,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这都是以都城和天子的地理位置来进行时代区分的,不像“先秦”、“后秦”、“南汉”、“后汉”、“蜀汉”等等,统治阶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只不过是表示时代的先后不同。

以上称呼,都是后人为了厘定时代区分的,与当时人的自称无关。立国号,是不会带上“东西南北”、“先后”这些词的。

以上就是关于东周,西周名称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东周,西周名称区别、东周是怎么分界的、西周和东周划分原因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66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