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父”的问题~

关于“梁父”的问题~,第1张

关于《梁甫吟》,前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大致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认为它是在丧葬的时候所唱的歌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东汉张衡写过一组《四愁诗》,诗的第一首说“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甫)艰”。张衡是说,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在泰山,我要到她那里去。“从之”是跟随她。可是我要从这里到泰山去的途中被一座名叫“梁甫”的大山挡住了,而梁甫山是很危险,很不容易爬过去的。张衡这里所指的是什么?他所思念、所要寻找、怀念的是什么人?这完全是在用比喻,它表示的是要得到君主的任用。而梁甫所代表的正式那些阻碍贤臣进用的邪恶的力量。

后来唐朝诗人李白也曾经写过一首题目就叫做《梁甫吟》的诗,他开头就说“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啸”在古代与吟同称,即吟啸。李白说的“长啸梁甫吟”,是说我大声地吟诵《梁甫吟》这首诗,在我念《梁甫吟》时我所想到的是“何时见阳春”。李白觉得自己很有才能,他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他说像我这样有才能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够遇到一个温暖的季节,就是指一个好的机遇,被明君贤主所发现、任用的机会。这些就都是“梁甫”二字所包含的意思。

“梁父即楚将项燕”翻译: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出自《元和姓纂》,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年)成书。

《元和姓纂》的作者是林宝,济南人(一作三原人),约经历了唐德宗至唐穆宗四朝,当时即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曾与崔郾等共同审定《格后敕》,并参与修撰《德宗实录》和《皇唐玉牒》。该书详载唐代族姓世系和人物,于古姓氏书颇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段。原书体例以皇族李氏为首,然后按四声韵部分系姓氏。

唐代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谱牒,故所述族姓来源未必都翔实准确。原书久已失传,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再用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补缺,重新分为18卷,此为《四库》辑本。

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孙、洪为二校,罗振玉为三校,岑氏所作为第四校,该书晚出,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梁父”的问题~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梁父”的问题~、梁父即楚将项燕翻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65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