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
学科课程论是一种古老的课程理论,并迄今未被其他课程论所取代。所谓学科课程,就是分别从许多科学中选择一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由这些学科组成学校课程体系,构成主要课程内容。[1]
学科课程论主张将课程内容分为学科,每一学科以本学科知识为中心编定教材,教材要由本学科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组成,并根据每门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编排;教学时间的分配,要根据各学科的地位、性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获取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知识。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9世纪德国的赫尔巴特、英国的斯宾塞都是学科课程的提倡者和推动者。学科课程论在教育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曾一度占有统治地位。但这种课程理论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接受能力和智力发展重视不够,对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发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不够。同时还造成和加深学科分隔,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不利于吸收新知识和新学科,妨碍课程内容的更
(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特点是,各学科课程各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体;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其缺点是,由于学科各自独立,割裂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课程只重视系统学科和学科知识,不注意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的发展职能;学科课程注重于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将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
(2)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但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
(3)目前,关于活动课程与学课课程之间的关系讨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 “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二是“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相互“补充”,就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三是“发展说”,认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不对立,而是具有历史逻辑的统一性;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作为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
学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或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离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
以上就是关于学科课程是指以什么为中心的课程全部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是指以什么为中心的课程、简述学科课程的概念及特点、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