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为什么吃人

泰坦尼克号票房2023-05-01  51

在**《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吃人的原因是:妹妹被吃掉。

法西斯伪军认为汉尼拔的妹妹米莎已经得了肺炎,反正也是活不过这个冬天的,于是决定吃掉米莎充饥,这件事对汉尼拔的影响无与伦比。

汉尼拔最终一个个找到了当时吃掉自己妹妹的法西斯伪军,向他们复仇,不仅仅是杀了他们,更要用自己的方式,侮辱他们,而汉尼拔侮辱人的方式,就是吃掉他们,让他们变成肉畜,变成猪。

但同时,汉尼拔却发现了一件更加可怕的事实——当时那个恐怖的食人夜,汉尼拔自己也参与其中,在半梦半醒之间,他喝下了用米莎的肉熬成的汤。

如果说仇人吃米莎的肉让汉尼拔成为一个杀人凶手,那么自己喝米莎的汤则让汉尼拔成为一个食人狂魔。

人物简评:

汉尼拔本是个精神病专家,他虽然才华横溢、机智多谋,但性情乖戾。他本应该去治疗那些受精神疾病困扰的人,但自己却成为了一个让人不敢接近的精神病怪物。他为何会变成这样?首先,是因为他聪明过人,极高的智商,成就了他精神病专家的地位。

其次,他性情乖戾,在为他人治病的过程中,自己却被卷入了无法摆脱的思维漩涡;再次,他“承受”着羔羊的痛苦,他不断地犯罪,在获取巨大快感的同时,也承受着极度的心理压力,杀人,不是他的目的,将世人的罪恶集于自身才是他的追求,他希望自己变得伟大,成为真正的替罪羔羊,替世人承担所有的罪恶。

汉尼拔(公元前247年~前183年)是迦太基(今北非突尼斯东北部)将领哈米卡巴卡的长子,自9岁起随父远征西班牙,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指挥作战的本领。他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通晓希腊、拉丁等多种语言,对希腊战史造诣颇深。公元前221年任西班牙地区迦太基军统帅时,才25岁,汉尼拔的一生,几乎全部在迦太基与罗马争夺西地中海霸权的战争中度过。

当西庇阿率罗马军攻入迦太基本土后,奉命回国救援。在扎马战役(公元前202年)中被罗马人击败。战后,继续统领迦太基军队。公元前196年当选为最高行政官员之一。由于积极革新政府,引起国内政敌和罗马权贵的畏忌,被迫于公元前195年亡命叙利亚,协助叙王安提柯三世同罗马作战。失败后隐居于小亚细亚,又遭罗马人迫害,由于惧落敌手而服毒自杀。

公元219年春,当汉尼拔完成了对罗马人作战的一切准备后,便率军越过希伯鲁斯河,进攻罗马在西班牙的同盟者萨贡托城。萨贡托人遭到汉尼拔突袭后,匆忙派遣了一个使团到罗马去。罗马元老院警告汉尼拔不要侵犯萨贡托城。汉尼拔不但拒不接受罗马的最后通牒,而且责备罗马人干涉萨贡托内政。公元前218年春,罗马正式对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从此开始,汉尼拔梦寐以求、以战雪耻的时刻终于到来。

公元前218年9月初,汉尼拔率军来到阿尔卑斯山麓,当时经过33天艰难行军,汉尼拔率军终于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境内。

汉尼拔以史无前例的壮举,如此神速地出现在意大利,犹如兵从天降,使罗马人毫无思想准备,无不惊慌失措。经过短暂休整后,汉尼拔率军进至波河左岸,在这里他第一次遇到了罗马军队的阻击。

公元前217年早春,汉尼拔选择皮斯托里亚和佛罗伦萨之间的托斯坎纳沼泽作为前进的道路,开始秘密进军意大利中部地区,迦太基军队4天3夜不间断地在齐腰深的水里行军,出其不意地绕过罗马重兵设防的阵地,踏上了通往罗马的大道。罗马执政官万万没想到汉尼拔会选择这条进军路线,被迫仓猝改换自己的阵地,连夜尾追至特拉西美诺湖。特拉西美诺湖北岸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谷地,只有一条十分狭窄的隘路从这里通过。善于利用地形的汉尼拔选择此地设下伏兵。

战斗实际上变成一场可怕的屠杀,不到3个小时便结束了。夫雷密尼阿斯及其部属2万人当场阵亡,数千人被俘,只有6000人冲出谷地,逃入附近一个村庄。在汉尼拔官兵重重包围和一片“缴械留命”的呼喊声中,完全丧失抵抗能力的罗马人全部举手投降。

公元前216年8月2日,汉尼拔在意大利东南沿海的坎尼地区,与罗马军激战,战至天黑,罗马军被歼7万余人,被俘约1万人,只有300多人逃走。亲临前线指挥的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阵亡。汉尼拔军伤亡仅6000人左右。从此,汉尼拔威名大震,致使继起的罗马执政官和军事统帅都不敢同汉尼拔正面交锋。

汉尼拔是著名军事统帅,世界古代史上杰出军事家、战略家、谋略家。汉尼拔的一生,几乎全部在迦太基与罗马争夺西地中海霸权的战争中度过。他具有战略眼光,足智多谋,用兵不拘陈规,经常以出人意料的行动实现其战略意图,曾孤军深入敌国,横扫意大利,威震罗马,取得了攻克大小城池400余座的辉煌战绩。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

汉尼拔(前247—183年)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9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

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出其不意地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这次跨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只用了33天时间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走完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汉尼拔由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不久前刚被罗马人征服的内阿尔卑斯山居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汉尼拔又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

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斗争。他们想借此机会加害汉尼拔。已臣服于罗马的迦太基政府竟准备用汉尼拔来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汉尼拔万般无奈下连夜逃出家乡。罗马人不肯留下后患,跟踪追捕。公元前183年,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了。

汉尼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本应做出更辉煌的伟业,但却落个悲惨的结局。只可惜地生不逢时。

战无常法——为争夺信息前沿控制权而战斗

迦太基与古罗马共和国曾经为了争夺地中海的霸权而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公元前264年,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为了争夺西西里岛⑷的控制权而引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⑸。这次战争持续了二十几年,最终的结果是迦太基战败,其强大的海军被罗马海军击败,失去了原来属于它的利帕里群岛,并向罗马支付大量的赔款。这次战争的失败使迦太基元气大伤,此后几年,他们又不得不在罗马人的武力威胁下割让了撒丁岛与科西嘉岛给罗马共和国。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失败使迦太基人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意志,期望有朝一日打败罗马、报仇雪耻。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著名将领哈米尔卡的儿子汉尼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对后世战斗方式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第二次布匿战争全面爆发了,而汉尼拔则在这场战争中显示了他卓越的统帅才能和超常的军事才华。他在大战略层次上的战争艺术和实施战争的指挥作战中有许多思想都值得后来人借鉴。

汉尼拔在大战略层次上对人类战争理论的贡献就在于,他通过一群雇佣军打代理人战争⑹将迦太基的“战略前沿”置于对手的领土上,从而使对手长期无法对迦太基本土形成威胁。

而在指挥战争中一般采用有效规避对手主力部队、并打击敌方实力较弱的部队的方法。采取不断骚扰和袭击对手的方式,消耗对手的战斗力,然后以逸待劳击破敌军的方式。塔古斯河战役⑺体现了这一思想。汉尼拔经此一仗,使附近的部落闻风而丧胆,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局势也因为这一次的大捷而稳定了下来。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引爆原因是汉尼拔攻陷了萨贡托城,而该城与罗马有着非正式的同盟关系。罗马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也直接导致了汉尼拔做出了入侵意大利的决定。也使他获得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战略才华的舞台。公元前217年6月21日的特拉西米湖战役⑻是汉尼拔在与罗马交战中理想的第一笔,此次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对汉尼拔的一生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继续在罗马境内展开斗争铺平了道路,也为汉尼拔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的袭扰战埋下了伏笔。应该说特拉西米湖战役的胜利使罗马执政者们真正开始注意起这个在其心脏发起战争的人的价值。

从此以后,大规模的战役不断爆发,数十万罗马青年因之而丧命。而仅仅局限于这一场单独的战役来说,汉尼拔的作为已经足以震惊罗马。随后,罗马人为了防止汉尼拔进攻罗马城,把所有的居民动员起来武装,准备保卫罗马城。但汉尼拔并没有打算进攻罗马城,而是开始在罗马境内机动作战。他采取了一个比较明智也符合利益的方法,避开敌人强大的主力部队,对小股敌人进行打击。汉尼拔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来攻城掠地,补充物资,攻克其它防守薄弱的罗马城镇。

这就是汉尼拔“间接路线战略”⑼的作战方法,同时也将自己的战略前沿深深地根植于对手的领土之中。汉尼拔前期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一种战役上的胜利,更重要的,他的胜利,更多的是一种全新作战理念的胜利。

汉尼拔的战斗生涯,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对自我进行提升的过程。而汉尼拔对罗马的成功入侵,将成为汉尼拔战争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

汉尼拔的战略战术,在本质上,是避敌主力,在不停的扰敌过程中消耗敌人的实力。与此同时,汉尼拔战略思想对世界军事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战争不再有特定的前线。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战争规则。在汉尼拔的战争中,雇佣军所到之处,便是前线的延伸之地。当汉尼拔的军队出现在罗马城外的时候,罗马城就是战争的前线。

将战场建立在敌人的腹地,将前线放在敌人的家门口,这不但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经济不受到敌人的打击,同时,严酷的军事形式,将对敌国上下造成沉重的心里压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汉尼拔的“前线延伸”,也是一种成功的心里战。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汉尼拔没有完成其预定的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尼拔战略的失败。即使是在当代,汉尼拔的作战思想对我们仍然有极大的启示。

战略边疆的延伸——古老的信息前沿存在

现代人普遍认为,边界是指陆上和海洋边界,这是在地图上明确标识出来的。事实上,早在汉尼拔征战罗马时期,边疆的概念早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固有陆地或海洋边界的概念了。

当汉尼拔在罗马的境内作战的时候,已经将迦太基的战略边疆锁定在罗马国内。在汉尼拔深入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十几年中,罗马穷于应付汉尼拔的境内作战,是无法抽调兵力侵犯迦太基的本土的,在实际上,迦太基的边疆已经被汉尼拔延伸了。

汉尼拔曾经在特拉西米湖战役结束后释放了大量的罗马共和国的同盟者战俘,并对他们做演说:“我之来此不是要和意大利人作战,而是要帮意大利人向罗马作战。”同时他又把所有被俘的罗马人全戴上枷锁予以扣留。汉尼拔的意图非常简单,意大利作为罗马的盟友,是罗马对外进行作战时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个部分早就不能够忍受罗马人残酷的剥削与压榨,因此,拆散罗马与意大利的联盟,对汉尼拔在罗马境内的战争十分有利。或者可以说这是孙子“伐交”理论的一个国际版本。

在汉尼拔把迦太基的边境延伸的过程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应该非坎尼战役⑽莫属了。这场战役不但使汉尼拔名声更为之大噪,也部分实现了汉尼拔瓦解罗马意大利联盟的愿望。由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世界历史上被公认为是一个军事杰作。坎尼战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战略层面,还直接反映在它的经典意义上,尤其是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意义。战役爆发时,罗马军队以80000步兵和6000骑兵对汉尼拔的40000步兵和12000骑兵,由于汉尼拔在骑兵数量是罗马骑兵的一倍,所以汉尼拔的战术必然是围绕着机动能力非常强的骑兵来做文章。

汉尼拔在其征战罗马期间,依靠其骑兵部队屡次对罗马军队发起以少胜多的战役,并屡次取得胜利。无怪恩格斯会说:“汉尼拔是依靠其骑兵坚持在意大利的长期战争的。”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改变了其惯有战术,他们开始重点防守未失陷的地区,并尽力限止汉尼拔从新的同盟者中得到给养,慢慢消耗汉尼拔的力量,实行全国为上的坚壁清野大战略。这一大战略在后来的战争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军事评论家和战史研究学家认为,汉尼拔在与罗马人的战争期间,有一个最致命的失败之处没有攻取罗马城。因为,罗马城是罗马精神的象征,也是罗马城邦共和国体系的支柱与核心,如果汉尼拔能够在其战争中将罗马城作为打击重心⑾,那么战争将在最快的时间内结束。

而汉尼拔总是在那些周边的地域或城镇上找漏洞发起战役,而一开始就没有将战争的矛头直接指向罗马城,这不能不说在汉尼拔的征战史上是一个非常可叹的事实。但对于汉尼拔而言,成功的战略突进和边疆延伸,大大巩固了以新迦太基城为核心的后方安全态势。

从汉尼拔军队突进罗马开始,战场就被定格于罗马的土地上。此后的16年战争,对于汉尼拔而言,已经转变为在罗马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旨在推翻罗马统治的战争。战争进程中,汉尼拔通过瓦解意大利同盟,大大缩小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增加了自己的盟友规模,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以战养战。

在汉尼拔的战争中,战略边疆的前伸,一个最直接的后果,造成了罗马必须在内线作战,同时也必须为此承担战争所造成的一切伤害。汉尼拔正在用一个超时代的战术,对抗仍然坚守着传统战争思维观的罗马军队。而这,也成为汉尼拔军事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前伸的战略边疆,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罗马帝国的最直接威慑,迫使其不得不集中全部的力量,对抗来自内部的威胁,汉尼拔的边疆前伸战略,对于促进这样局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的美国大兵也娴熟地掌握了汉尼拔边疆延伸的要义。

代理人战争——雇佣军之神

汉尼拔在其战争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军队中有很多的雇佣军,早在远征意大利之前,汉尼拔就在西班牙征集了一支优秀的善于作战的雇佣军部队为其战略目标服务。

迦太基是个发达的商业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商人和富有的农民们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到国家从军。在汉尼拔远征意大利之前,他手下只有2500名左右的士兵是迦太基公民,其它的士兵都是从欧洲和非洲各地雇来的,应该说汉尼拔是世界上较早大规模使用雇佣兵部队参加作战的军事统帅。

虽然使用雇佣军可以减少迦太基人的伤亡,不过,大量使用雇佣军也是有其弊端的,一部分雇佣军在进军罗马的途中因为受不了艰苦而逃跑,因此,当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汉尼拔的远征大军就已经不足半数了。另外,雇佣军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迦太基政府不能提供给汉尼拔时,为了维护雇佣军巨大的开销,汉尼拔必须在罗马境内攻城掠地,抢夺财产。这样的掠夺,自然会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但不管怎么说,雇佣军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迦太基的克隆人军队。除此之外,汉尼拔十分重视谋略的作用,他所用的“火牛计”⑿反映了当时人们如何利用一切战争资源的思想。

汉尼拔十分重视收买人心,有时候,他将自己扮作来自上天的神,使那些迷信的当地酋长相信他所说的话。在领导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雇佣军部队时,汉尼拔经常把打胜仗后俘获的奴隶分给自己军队中的高卢人,使他们有获利的机会,从而更死心塌地的为他去作战。汉尼拔的几次胜利使其在意大利半岛上的同盟者愈益增多,其中的一部分人寄希望于汉尼拔能够消灭罗马,使他们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是最早的“战争红利”⒀驱动心理。

在外交上,汉尼拔是成功的,在军事上,汉尼拔在在意大利境内十几年基本上不败,但在经济上,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在罗马境内以战养战的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他军队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迦太基政府却害怕汉尼拔胜利后会回到迦太基夺取政权,因此愚蠢地决定不再给汉尼拔持续的援助。公元前204年,罗马已经开始进攻迦太基的本土,迦太基紧急召汉尼拔回国。汉尼拔在意大利支持了16年后,奉命回到了非洲,他的军队最终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战役⒁中被罗马军队击败。迦太基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和约,第二次布匿战争随之结束。

汉尼拔被西方人誉为战略之父,其许多思想和作战方法都有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或者说,他是今天美国“高边疆”⒂战略理论之父。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局部战略上和大战略上,汉尼拔作为实际在前线坚持战争的指挥员,确实发挥了自己的最大的极限。但是,由于其本人并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即便在一个局部上实现了战术、战役与战略的多重胜利,但核心基础还是国家整体利益胜利决定整个战略方针是否可行。因此,汉尼拔的失败与其说是由于西庇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的成功,还不如说是迦太基总体国家战略的失策。

《汉尼拔》的真实原型是泰德·邦迪。

泰德·邦迪(1946年11月24日-1989年1月24日),原名西奥多·罗伯特·考维尔,是美国一个活跃于1973年至1978年的连环杀手。在其于1978年2月最后一次被捕之前,他曾两度从县监狱中越狱成功。被捕后,他完全否认自己的罪行,直到十多年后,才承认自己犯下了超过30起谋杀。

不过真正的被害人数量仍属未知,据估计为26至100人不等,一般估计为35人。通常,邦迪会棒击受害人,而后再将其勒死。他还曾有过强奸与恋尸行为。最终,他于1989年在佛罗里达州因其最后一次谋杀而在电椅上执行死刑。

《汉尼拔》主要剧情

《汉尼拔》讲述了实习特工克拉丽斯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给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最终克拉丽斯找到了野牛比尔,并将其击毙。

1991年该片在美国上映。1992年该片获得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5项奖项,此外还获得了第49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等奖项。

汉尼拔常指影片《沉默的羔羊》的吃人肉博士研究生汉尼拔及其美国电视剧《汉尼拔》中的主人公汉尼拔,与此同时,汉尼拔或是一位拉丁美洲文明古国迦太基的大将。

出生于公元247年,幼时与爸爸争霸意大利,与罗马帝国为敌,在国防上有非凡的呈现。剧里,汉尼拔吃人的行为让很多网民感觉十分恐怖。

据了解,汉尼拔往往吃人肉发病原因有二点,一是在汉尼拔儿时曾被匪徒挟持过,那时候天特别的冷,再加上战事匪徒并没有食材可以吃。

所以才把他亲妹妹熬成汤吃完,之后部队来啦,把她们所属的地区炸掉,汉尼拔借机逃离,但是吞掉亲妹妹这件事对汉尼拔危害特别大。

其二,汉尼拔在长大以后学习培训是指社会心理学,探讨我们的心态,但是学习培训并没有使他从心理阴影中走出去,反倒使他陷入了一个很深的心理扭曲。

所以他逐渐用自身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变成掩藏的杀人狂魔,与此同时,汉尼拔以吃人为因素乐,仅有如何才能平复他躁动不安的心里。

以上就是关于汉尼拔为什么吃人全部的内容,包括:汉尼拔为什么吃人、汉尼拔一生有什么战绩、介绍一下汉尼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49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