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司马防司马懿
(防次子)司马师
(懿长子) 司马昭
(懿次子)司马炎
(昭长子)司马乂 司马晏司马邺司马柬
(炎三子) 司马衷
(炎二子)司马遹
(衷长子)司马玮
(炎五子) 司马颖
(炎16子) 司马轨
(炎长子) 司马东 司马又
(炎六子)司马绍司马炽司马诠司马覃司马攸
(昭次子)司马冏 司马兆
(昭三子)司马鉴司马机司马伷
(懿五子)司马繇司马亮
(懿四子)司马宗司马伦
(懿九子)司马虔
(伦三子)司马干
(懿三子) 司马骏
(懿七子) 司马京
(懿六子) 司马彤
(懿八子) 司马觐
(懿孙)司马睿司马绍
(睿长子)司马衍
(绍长子)司马丕
(衍长子)司马奕司马裒 司马岳司马聘司马昱
(睿小子)司马曜司马德宗司马德文
(德宗弟)司马道子司马越
(防族孙) 司马孚
(防三子)司马望司马洪司马瓌 司马骧司马顒司马晃 司马通
(防七子)司马顺 司马朗
(防长子)司马遗 司马旭
(防四子)司马恂
(防五子)司马进
(防六子)司马敏
(防八子)
就像曹操一样,司马懿的「称帝之梦」也是在儿孙辈手里实现的。司马懿共有九子,除大家熟悉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外,尚有「八王之乱」时的司马亮与司马伦等。这些野心勃勃又各具优劣的儿子们,既统一了天下,也失去半壁江山。
司马懿有几个儿子?三国里只讲到司马师和司马昭,两者之中,又以司马昭的名气较大,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若论两人才能优劣,司马昭远不如其兄。
当年司马懿处心积虑要除曹爽夺大权;他办事极为秘密,只让司马师参与他的活动。「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晋书景帝纪》)而司马师为了助父夺权,「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发动政变的前一晚,司马懿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样?」那随从看后回报︰「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优劣由此分也。
然而一个人的才能并不能决定其身后的名气,还要看历史给不给机会,给不给时间——历史给了司马师机会,但却没给他时间;他只当政短短几年,就随父亲匆匆地离开人世,历史舞台上于是只剩司马昭的戏了。
据史载,司马懿有九个儿子。除司马师、司马昭外,另外几个的戏没来得及在三国时代上演,却于晋朝的「八王之乱」大闹剧中亮相。
「八王之乱」是司马氏家族三代之间的一场大混战。话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开创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崩,其子司马衷即位为惠帝。这个司马懿的曾孙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老百姓遭灾荒多有饿死,他还笑人家不够聪明,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而他的皇后贾南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凶残女人,荒*且野心勃勃;她先召楚王司马玮(晋惠帝的异母兄弟)杀了辅政的杨骏,之后朝廷共议,推司马懿的四子、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同辅政。由于贾后仍未能掌权,她又让楚王杀了司马亮和卫瓘。论辈分,楚王是汝南王的孙辈,如今孙辈竟杀祖辈,惹得身为祖辈的赵王伦(司马懿第九子)起来诛杀孙辈的贾南风,并废惠帝自立。而他的子侄孙辈不服气,又纷纷起来讨伐他。结果做大的不像个大,做小的不像个小,这就是一场没大没小、乱七八糟的「八王之乱」。
司马懿的子孙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子孙都擅长「自相残杀」。这其实也得怪他自己。司马懿是乘曹爽陪魏主曹芳祭祀高平陵之机夺得大权的,他也怕日后自己的子孙在谒陵时会发生类似的事变,因而临死前严申不准子孙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得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地执行了这条祖训,因而晋代皇帝的陵墓一直未被发现,成为后世考古之谜。
然而我以为司马懿这一规定却极不明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就在于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家庭观念的尊重。司马懿破坏了这种凝聚力,以至于他的后代祖不祖、子不子、孙不孙。由此想到,清明节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它的意义绝不亚于春节。
九个 晋景帝司马师,张春华所生
晋文帝司马昭,张春华所生
平原王司马干,张春华所生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所生
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所生
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所生
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所生
梁王司马肜,张夫人所生
赵王司马伦,柏夫人所生 司马师(208~255)
司马炎的伯父。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211-265)
即晋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字子上(《三国演义》中字子尚),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司马懿次子。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亮(-291)
西晋宗室。字子翼,河内温县人。官太宰,辅政。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汝南王司马亮等八王卷入残杀之中,史称“八王之乱”。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前后持续16年。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伦
西晋朝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赵王,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柏夫人。魏嘉平间封安乐亭侯,后改封东安子,拜谏议大夫。
晋武帝司马炎建国后,封琅邪郡王。时坐使散骑将刘缉买工所将盗御裘,廷尉杜友正缉弃市,伦当与缉同罪。晋武帝以伦为血亲,下诏赦免。历任行东中郎将、宣威将军。咸宁中期,改封于赵,迁平北将军、督邺城守事,后进安北将军。元康初年,改任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守镇关中。因他刑赏不公引致氐羌反叛,于是被召回京,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深交皇后贾南风(晋惠帝皇后),为贾后所亲信。求录尚书、尚书令等职,但在大臣张华、裴頠反对下不可。
贾后谋害愍怀太子司马遹,使他失去太子之位。时伦领右军将军。有人企图策动政变废贾后复立太子,但司马伦怕太子复立后对付曾是贾后一派的他,他于是泄露此事,使政变失败,而更力劝贾后尽早谋害太子,以绝众望。
太子遇害后,伦发动政变,而为太子复仇为名,废贾后为庶人,幽禁于建始殿更把她运去金墉。伦更矫诏自为使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王如故,体制一如司马懿、司马昭辅魏之故事。
例如其子馥封为前将军,封济阳王。另一子虔为黄门郎,封汝阴王。
淮南王司马允起兵讨伦失败后。伦加九锡,增封五万户。
司马伦矫诏晋惠帝禅位,自称皇帝,专惠帝为太上皇。改元建始。由于滥封爵位过甚,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支持。司马伦兵败。初被困于金墉城,后被赐死。
司马骏
司马骏(约232—286年),字子臧。晋朝宗室,司马懿的儿子,母亲伏夫人。司马骏先后担任了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屯骑校尉、平南将军,安东将军、安东大将军。晋朝建立先后封汝阴王、扶风王,担任镇西大将军,守卫关中,施政仁义,能安抚百姓,维护民族团结,深受百姓爱戴。以后因战功加封征西大将军。派遣部下文鸯平定叛乱,树机能归降,归附的各部族总计二十万。因功加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后来反对晋武帝遣送齐王归藩,不从,忧郁而终。
司马伷
司马伷,司马懿第五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同父异母弟。司马伷年轻时就有才能和名气,在魏仕官至征虏将军,西晋代魏后被封为东莞郡王,入朝为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又外放为镇东大将军,镇守下邳,治御有方,得将士死力,吴人都很顾忌他。后来,司马伷改封为琅邪王,参加灭吴之战,兵出涂中,接受吴帝孙皓的投降,战后官升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伷既是皇亲,又有平吴大功,但他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得谦恭节俭,没有骄满之色,他手下的官吏办事尽力,百姓也乐于接受教化
司马懿有9个儿子,除了司马师、司马昭,另外7个结局如何?司马昭是司马懿的二公子,他的兄长司马师膝下无子,一共五个子女,而司马昭则是九子二女,司马昭的血脉要比司马师多得多。由于司马师膝下无子,所以司马昭将二子马攸交给了自己的兄长,让他继承了自己的血统。
在封建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子孙后代,而且司马师的地位很高,他必须要有子孙后代。司马攸的年纪,要比他的兄长司马炎小十岁,而司马炎,则是司马昭的儿子,成为了司马昭的儿子。在司马炎为魏称帝的时候,司马攸就被册立为齐王。司马攸的才华和声望,本来就比他高,再加上他的几个孩子,都是资质一般。
牵扯到太子之子,自然会有自己的野心,再加上其他大臣的流言蜚语,司马炎终于放过了自己的兄长,让司马攸返回自己的领地。司马攸被赶出了朝堂,脱离了政权的核心,司马攸也因此大病一场,郁郁寡欢,最终气的呕血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次子司马攸,以及他的次子司马攸,都是由司马昭的亲哥哥司马京所生,而司马机则是由司马炎册立的。司马昭的其他儿子,又是什么人?
三儿子,也就是司马马兆,和王元姬是同一个母子。但司马兆在十年前就死了,司马炎登基之后,被册立为城阳王,被赐为“哀王”。司马炎的弟弟,四子,马定国,死于三年。咸宁元年,改为辽东郡王,谥号为哀惠公。司马炎的弟弟,五子,司马广德。咸宁元年,改为广汉郡王,谥号为“大”。司马炎之兄六个儿子司马鉴,司马炎登基之后,被册立为乐安王、越骑都尉。元康初,官至上军大元帅、散骑常侍。元康七年病逝,号为“平氏”。
在这些人当中,以司马为七品,被封为‘燕国之君’。八子司马永祚,是司马炎的亲弟弟,母亲不明,英年早逝。九子司马延祚,名为“大史”,自幼体弱多病,无爵位。太康之时,他被册立为乐平王,死得很快,没有儿子。司马昭的九位皇子,五位英年早逝,四位长大成人。不过,相比于没有儿子的司马师,司马昭的运气要好得多。京兆郡主,常山郡主,司马昭的两个千金。
司马懿的9个儿子当中混的最好的为司马昭和司马师。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从这句话当中就可以看出司马昭在历史上的出名程度,我们也不难猜出司马昭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和影响。但是司马昭当今所得到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哥哥,司马师。如果司马师不英年早逝,那么司马懿的9个儿子当中混的最好的一定是司马师。
一、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非常受司马懿的重视。司马氏本人虽然是司马懿的长子,也备受父亲的重视,但是他并没有变得骄傲自满,反而虚心纳谏,勤奋求学。因此在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上,他是司马懿的9个儿子当中最为出色的一位。这也加剧了司马懿对他的重视程度。另外在司马懿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司马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司马懿早就有把司马师当作继承人的想法。
二、 司马昭所得,皆来源于司马师。虽然司马昭本人也颇具才能和本领,但是和自己的哥哥司马师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在父亲司马懿死后,他把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交由司马师所继承。但是天妒英才,司马师英年早逝,出于自己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考虑,司马师不得已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给了司马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司马昭在历史上是非常幸运的。
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名言出自魏帝,讲述的是司马昭成为了司马懿的继承人,专揽国政,希望重新建立属于司马家的帝国。这句话也被人们用作讽刺他人不安好心。而司马昭之后有击杀魏帝改立曹奂为帝,掌控了国家政权。他是司马懿9个儿子当中唯一一个推翻蜀汉的皇帝。并且司马昭的最小的儿子司马伦也曾当过皇帝。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都非常出色。但是最为出色的还是司马师,而其中混的最好的当属司马昭。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战乱时期骁勇善战的司马懿的儿子又怎么会是平凡之辈,司马懿的一生一共生了九个儿子。根据资料记载,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最低官职的一个儿子都是“校尉”级别的,其他的不是被封为“王”就是追封为“帝”,可谓是真正的帝王之家。
司马懿与妻子张春华,也就是后来的宣穆皇后一共生了三位儿子,分别是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和五子司马干。司马师和司马昭二人都是文武双全,都曾跟随过父亲司马懿一起征战沙场,建立过赫赫战功。司马懿死后身为长子的司马师顺利接管了司马懿军政势力,在朝廷上独揽大权。在曹魏景初时期,他对内规范了选用人才的制度,使得有才之人得以一展抱负。面对外敌,司马师也展现出来大智大勇的一面,其中“新城之战”最为著名。可惜英雄命短,司马师在淮南二叛中因眼疾发作而就此去世,那年他才四十八岁。后来晋朝建立,司马炎追封他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是司马师同父同母的弟弟,父亲去世后他就一直追随哥哥建功立业。“东兴之战”中他被诸葛恪击败,因此被削去了侯爵,后来在大战中阻止了羌胡叛乱才得以重新被封侯。司马师突发疾病去世后他继承兄位开始辅佐朝政。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病逝之后其子司马炎开始称帝建立晋朝,司马昭也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懿的扶夫人也为他生了四个儿子,三子司马伷,西晋建立后被封为琅琊王,四子汝南文王司马亮和六子清惠亭侯司马京还有七子扶风武王司马骏。八子司马肜为张夫人所生,被封为梁孝王。柏夫人之子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最小的一个儿子,他曾参与“八王之乱”称帝没多久便被迫宣布退位,司马肜上书弹劾他,最终他被新帝赐死。
以上就是关于司马懿的八个儿子是司马师、司马昭、…全部的内容,包括:司马懿的八个儿子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有后代没、司马懿有几个孩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