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正妻是谁小乔听说是妾。

周瑜的正妻是谁小乔听说是妾。,第1张

周瑜的正妻就是小乔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中”中,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扩展资料:

小桥(180年代-),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美女,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桥公的次女。

周瑜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堪称国色的小桥可称天作之合,由此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激发想象,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小桥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而令""二桥""闻名于世。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周瑜随从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破城后获得了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其中年龄较小的被周瑜所纳 。当时孙策对周瑜开玩笑说:桥公二女虽经战乱流离,有我们两个人作丈夫,她们也应该感到满足了 。

二桥随后同袁术家眷(袁夫人等)和刘勋家眷等人一起被送回吴郡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周瑜

《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于赤壁之上一把大火烧的曹操八十万大军片甲不留,最终曹操败走华容道,从此天下三分,三国鼎立之势渐成,可惜后来因为诸葛亮的缘故,周瑜愤懑而终。大家都知道周瑜的妻子是当时江东数一数二的美女小乔,那么许多人可能就要问了,周瑜死后,他的娇妻小乔的最终结局是如何的呢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吧。

杜牧的一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出了三国时期周瑜与小乔的一段爱情悲剧。千古年来,人们咏诵着这首诗,很多人会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周瑜英年早逝后,小乔被曹操霸占于铜雀台,对此惋惜不已。

小乔是周瑜的老婆,与姐姐大乔并称二乔,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美人。铜雀台是曹操晚年临幸女人的地方。据说曹操专为二乔设立,即所谓“铜雀春深锁二乔”。那么,周瑜死后,曹操有没有将小乔锁于铜雀台小乔又是如何在失去爱郎之后度过这黑暗岁月的

想当年,周瑜当世英雄。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两人结婚那年,周瑜二十四岁,小乔十六岁。郎才女貌,小乔和周瑜的结合,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以至于北宋的苏东坡还感慨地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只是将军征战急,无奈寂寞冷。小乔与周瑜只过了8年夫妻生活。建安十五年,周瑜在攻打益州时病逝(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啊)。从此后,小乔:“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周瑜死后,小乔伤心欲绝,从此闭门不出,专心为周瑜守墓。史料记载说,小乔给周瑜守了14年的墓,38岁的小乔,最终郁郁寡欢、抑郁而终。可见,曹操并没有将小乔霸占,锁于铜雀台。所谓“铜雀春深锁二乔”,不过是曹操一厢情愿的“美好梦想”而已,杜牧的诗也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郎方便的话,那么曹操早在赤壁之战就能灭掉东吴,将二乔锁于铜雀台了。

不管如何,周瑜死后,小乔对周瑜的一片痴情,真是令人感动,泪目。

三国志

·周瑜传》载:建安三年﹝198年﹞,周瑜从孙策“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

大乔

,瑜纳小乔。”

那是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领

南郡

太守

镇守

江陵

,与借驻

荆州

刘备

对峙,

后援

供给基地就设在岳阳,所以才到岳阳来备办“行装”粮草。这是由于岳阳当时“滨阻三江”,增援便捷,进退两利的战略地位决定的。周瑜

死后

,孙权即“使鲁肃以万人屯巴邱为城”,进一步巩固加强了这一战权。相传岳阳市一中内原有周瑜

军府

,小乔随征在此居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周瑜死于岳阳后,关于小乔历史上没有记载。据说周瑜死后,周瑜的儿子曾劝他们的母亲回归故乡安度后半生,但是由于周瑜埋在岳阳,她不忍心离周瑜而去,让周瑜孤单寂寞留守异乡。

周瑜死后小乔去了哪里

周瑜死后小乔去了哪里?在我们的历史可上面,相信大家都了解过周瑜和小乔这两个人物的存在。那么周瑜死后小乔去了哪里了呢?下面我整理出来了相关的内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瑜死后小乔去了哪里1

周瑜死后,小乔回到江东守寡到老,最后寿终正寝。

一、周郎娶小乔。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周瑜自幼和孙策交好,两人情同兄弟。 后来孙坚去世,孙策继位,周瑜就辅佐孙策。两兄弟平定江东后,就听闻乔国老有两个女儿,长得是国色天香,而且琴棋书画都比较精通。于是两人起了色心,想一人分一个。其实这两人都是有妻子的,跟大小乔完全是没有感情的,就是图对方的美色。

说句不好的,就是强迫别人嫁给他两。 当时孙策周瑜来到乔国老家中求亲,乔国老只好将女儿嫁给他们。没法啊,这两人现在是江东大佬,得罪不起,不然谁又想让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当妾呢。这大乔呢就嫁给了孙策,小乔就嫁给了周瑜。所以在我看来这就是两个流氓强抢民女,后世苏轼说什么小乔初嫁了,说的多好,都是美化了。

二、周瑜身死,小乔守寡。

大乔嫁给孙策没多久,孙策就出去打仗了,之后孙策就嗝屁了,大乔就守寡了。 相比大乔,小乔的`遭遇是要大乔好一点的。小乔虽然是妾,但深受周瑜喜欢,据说周瑜带兵打仗都带着小乔。两人没事就弹弹琴,吟诗作赋,好不快活。赤壁之战周瑜击败曹操后,又去了江陵和曹操作战。周瑜在江陵击败曹军,占得江陵。

之后周瑜就上书给孙权,说等自己回来,我带兵去攻打益州。 可周瑜在回去的路上就病逝,死在巴丘。周瑜去世后,小乔就回到了江东和姐姐一起守寡,由于在江东周瑜和孙策地位太高,所以没人敢再娶大小乔,这两人深居简出,最后守寡到死。

周瑜死后小乔去了哪里2

周瑜死后,小乔去哪了,她是怎么度过余生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留下好男儿逐鹿中原,名留青史的传奇,记下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的美丽,千载悠悠后,后人读三国历史,看到的不只有金戈铁马,指点江山,还有那周郎与小乔将军美人,令人羡慕的爱情,但可惜的是,这段婚姻最终以悲剧结尾,周瑜英年早逝,长埋泉下泥销骨,留下小乔人间十四载,饱受相思苦。

按理说周瑜是孙权的大忠臣,为了孙权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赤壁一站,火烧曹操八十三万人马,孙权还不感激涕零。可惜孙权是一个可以同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周瑜死后,孙权对周瑜的后人并不友好。毕竟在孙权眼里,周瑜和孙策才是一条心,毕竟他们的妻子也是亲姐妹。

历史上周瑜雄才大略,可惜儿子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且看历史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至于小乔,她的日子也应该不好过,毕竟孙权对她很是猜忌,要知道孙权对孙策的夫人大乔也是如此。

自古红颜薄命,大小二乔在美如诗画的江东之地,却过着寂寞如冷的生活,最后小乔在黄武二年去世,死时四十七岁。

策与周瑜同年,都是少年英雄;大乔与小乔这对姊妹花同是江东国色。

周瑜纳小乔,孙策纳大乔,雄姿英发的天下豪杰,得与乱世佳人相结合,这么完美的故事自然要传为千古佳话了。

我们在京剧里看惯了诸葛亮由须生(老生)饰演、周瑜由小生饰演的场面,并有周郎之称,总以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的年龄大于周瑜(公元175—210年),

实则周瑜比诸葛亮大上六岁,但周瑜享年确实不长。

后世又称两人才力匹敌者为“一时瑜亮”,这也是出于《三国演义》写周瑜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实则亮与瑜生前并没有多大的直接交涉。

周瑜与孙策同年,瑜居舒城(今属安徽)时,扩道南大宅以寓策,升堂拜母,有无相通。

建安七年,曹操挟势迫使孙权委任子(以亲属作人质),大臣有犹豫不决者,孙权本人原不想遣质,便独领周瑜至母前定议,瑜力陈送质之弊,权母曰:“公瑾议是也。

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遂不送质。

可见周瑜之于孙吴,不仅有政治上的效忠,还有伦理上的比附。

权母即孙坚之妻吴氏,也是孙吴的女主。

孙策在世时也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谈到周郎,自然会想到小乔,如东坡《赤壁怀古》词说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但这位小乔,究竟是谁家的女儿?

据《三国志·周瑜传》:瑜从孙策攻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北),“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乔”。

乔、桥二字,汉代通用。

当时孙、周年二十五。

裴注云:“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为婿,亦足为欢。

’”则二乔正是乱世佳人,识豪杰于江湖,她们的身世却引起后人的怀疑。

后汉末有一个桥玄,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官至太尉,颇为曹操尊敬,卒后,曹操曾撰文祭奠,中有“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语,后人遂以为二乔即桥玄之女,沈钦韩即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

”赵翼以精博见称,其《桥公墓》诗也有“生有只鸡留戏笑,死犹两女嫁英雄”语。

实皆附会之词。

所谓“桥公”,原是尊称,并非仅限三公(太尉为三公之一)。

卢弼《三国志集解》,举孙权呼张昭为张公、程普为程公之例以驳之,张、程就不是三公。

又云:二乔之父为皖县人,桥玄为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

说得很风趣,驳得很中肯。

二乔若为桥太尉之女,何至流离于江东呢?桥玄有子桥羽,官至任城(今山东济宁)相,则桥羽姊妹更不会流离南方。

其次,桥玄生于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卒于光和六年(公元183年),享年七十五。

他死时,孙、周只有九岁。

桥玄即使在六十岁时,其侧室生下两女,年龄也要大孙、周好几岁。

孙、周同庚,又皆少年英雄,二乔为江东国色,故后人传为佳话,历代吟咏其事的颇多,杜牧《赤壁》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即著名的一首。

实则曹操建铜雀台,在赤壁之战以后。

明代还有以“二乔观兵书图”为题的诗,如高启、汤胤绩等,倒真像不爱红妆爱武装了。

《三国志集解》引云:舒州怀宁县有桥公亭,在县北,隔皖水一里,今亭溪为双溪寺。

王士禛《渔洋诗话》云:“二乔宅在潜山县,近三祖山,故山谷诗云:‘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

’今遗址为彰法寺。

余甲子过之,有诗云:‘修眉细细写松山,疏竹泠泠响佩环。

霸气江东久销歇,空留初地在人间。

’”虽地以人传,然蛾眉故宅已废为头陀寺院,或亦可作色空之别解。

袁枚有《周瑜墓》二律云:“天生一将定三分,才貌遭逢总出群。

大母早能知国士,小乔何幸嫁夫君。

能抛戎马听歌曲,未许蛟龙得雨云。

千载墓门松柏冷,东风犹自识将军。

”其二云:“旌旗指日控巴襄,底事泉台遽束装?一战已经烧汉贼,九原应去告孙郎。

管萧事业江山在,终贾年华玉树伤。

我有醇醪半尊酒,为公惆怅奠斜阳。

”周瑜卒于巴丘,后人因此又附会为今岳阳一中学内有小乔墓,但周瑜灵柩后即还吴,孙权曾迎之于芜湖。

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载一联云:“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

”十四字却雍容豪健,落落大方。

史载孙策有一子三女,周瑜有二子一女,瑜女配太子孙登,子周循尚公主,早卒,周循弟周胤,封都乡侯,恐皆非二乔所生,故史中于二乔称为“纳”。

孙、周之正妻皆不见于正史,反不如二乔之名传千古,而小乔以周郎之故尤著称于诗词。

(古人早婚,孙、周于二十五岁纳二乔时,不可能尚无正妻。

孙权在未为帝王时,即已有谢氏、徐氏、步氏三夫人。

1 关于周瑜和小乔的古诗有哪些啊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杜牧《赤壁》第三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怎么可能是春风呢~借东风嘛~

这两首最有名啦!

另外的复制下:

周瑜

陆游

二袁刘表笑谈无,眼底英雄不足图。

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

咏史下·周瑜

陈普

乌林侥幸数帆风,便傍吴船向蜀中。

刘葛关张无寸土,肯容公瑾擅江东。

赤壁歌

郑起

赤壁山,赤壁水。

江有蛟龙,野有蛇虺。

天苍苍,云茫茫。

周瑜于此走曹操,声名万古随风长。

咏史下·蜀先主

陈普

西行不与本心符,西负刘璋东负吴。

汉业此时如累卵,天公先与杀周瑜。

赤壁图二首

陆文圭

公瑾子瞻二龙,文辞可故武功。

欲怪紫烟烈焰,不如白月清风。

读周瑜传

韩元吉

年来三十过平头,笑却周郎却自羞。

但得小乔歌一曲,未须辛苦向荆州。

武昌怀古十咏·吴王宫

不将胆命付周郎,安得儿孙见太康。

三国兴亡成梦事,一川烟草断人肠。

黄旗紫盖伊巴蜀,翠殿朱楼自武昌。

纵谓西山非王气,金陵能得几时王。

周郎桥

马之纯

周郎可是世英豪,谈笑功成乃不劳。

尔大阿瞒犹似此,兹时小笮空应逃。

双鞬锦领纷相逐,白羽青丝各自操。

料得军行争看此,霜天健鹘已辞绦。

赤壁

岳珂

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亲提三万走曹瞒,不以敌勍恨兵少。

豫州失匕已胆折,一日目明惊二妙。

最怜黄盖不知名,吏士相从倚营啸。

阿奴火攻本无策,破竹自繇人不料。

贪降纳侮理固宜,泥淖华容几尽剿。

西来行师有绝地,毋乃重诒千古笑。

镞湛纵是差可认,鼎峙讵关谋所召。

二乔春锁何足言,从此天光遂分耀。

我闻汉贼久染指,奋毒摇牙噬江表。

八荒囊括岂复遗,一蹙吴宫已为沼。

当时乘胜下部骑,考地当居楚南徼。

蒙冲逆斗须上流,揖寇那容越津要。

武昌霸基跬步耳,肯使国畿纷戟旐。

坡仙访古特寓意,横槊雄姿谁与吊。

故将异地眩疑辞,政恐因讹启讥诮。

沧浪六月卷晴雪,历历江山人物眇。

崩空乱石今几存,仿佛栖巢尚惊鸟。

夜深刁斗声四发,星斗满空群籁悄。

便须唤起紫绮裘,孤鹤南天楚江晓。

过赤壁

袁说友

几年青史说周郎,赤壁乌林在武昌。

明日有人山下过,一樽容我吊兴亡。

齐安春谣五绝

张耒

赤壁矶前江急流,周郎功业莽悠悠。

惆怅沙边雨中树,无言供作古今愁。

赤壁

曾用孙

白浪高於屋,风回熨帖平。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

酹月亭

吴儆

周郎人道古英雄,汉室颠危合奋忠。

万里郑

2 关于小乔的诗句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2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菩萨蛮》 辛稼轩 画楼影蘸清溪水。

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

绿杨低映窗。曲中特地误。

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

春风大小乔。明朝诗人王召《过周瑜小乔墓》: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

应是两人俱绝代,白扬相望共萧萧袁枚有《周瑜墓》二律云:“天生一将定三分,才貌遭逢总出群。大母早能知国士,小乔何幸嫁夫君。

能抛戎马听歌曲,未许蛟龙得雨云。千载墓门松柏冷,东风犹自识将军。”

其二云:“旌旗指日控巴襄,底事泉台遽束装?王士禛《渔洋诗话》云:“二乔宅在潜山县,近三祖山,故山谷诗云:‘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载一联云:“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

3 有关周瑜的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注释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4 形容周瑜的诗句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望采纳

5 与小乔有关的诗句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2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菩萨蛮》 辛稼轩 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明朝诗人王召《过周瑜小乔墓》:

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 应是两人俱绝代,白扬相望共萧萧

袁枚有《周瑜墓》二律云:“天生一将定三分,才貌遭逢总出群。大母早能知国士,小乔何幸嫁夫君。能抛戎马听歌曲,未许蛟龙得雨云。千载墓门松柏冷,东风犹自识将军。”其二云:“旌旗指日控巴襄,底事泉台遽束装?

王士禛《渔洋诗话》云:“二乔宅在潜山县,近三祖山,故山谷诗云:‘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

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载一联云:“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

6 赞美小乔的诗句

《瑞鹤仙·楚云分断雨》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楚云分断雨。问那回、因甚琴心先许。匆匆话离绪。正花房蜂闹,著春无处。残歌剩舞。尚隐约、当时院宇。黯消凝、铜雀深深,忍把小乔轻误。

休赋。玉尊别后,老叶沈沟,暗珠还浦。欢游再数。能几日、采芳去。最无端做了,霎时娇梦,不道风流恁苦。把余情、付与秋蛩,夜长自语。

《清平乐·梅兄梅弟》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梅兄梅弟。桃姊并桃妹。争似月临双女位。吉梦重占蛇虺。小乔应嫁周郎。云英定遇裴航。会有九男事帝,谁夸七子成行。

《南歌子 原误作南乡子,兹据律改》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人日过三日,元宵便五宵。共言今日好生朝。皓月光辉,香动玉梅梢。谢女工飞絮,周郎待小乔。年年灯下醉金蕉。鬓影苍球,金缕细鹅毛。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连环·玉鞭重倚》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发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念奴娇·镜鸾分影》

年代: 宋 作者: 李亿

镜鸾分影,望天涯肠断,消无红叶。几度秋风吹翠被,一缕幽香难减。燕卜新梁,花移别槛,回首春如客。欢情何在,绿杨空锁愁色。

可是今古风流,小乔姝丽,只许周郎得。金谷珠帘空百尺,不碍梦魂飞入。钗股盟深,旧缘未断,月有重圆日。蓝桥路近,乘云先问消息。

《柳梢青 以上一百零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玉嫩红娇。□花如月,斜袅金翘。楚女腰肢,小乔风韵,难比妖娆。当年约住蓝桥。便回首仙凡路遥。一曲清歌,千钟美酒,同庆生朝。以南塘本及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校订。案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尚有诉衷情秋风吹绽一首,望仙门玉壶清漏一首,蝶恋花紫菊初生一首,少年游芙蓉花发一首,蝶恋花一霎秋风一首,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首,玉楼春紫薇朱槿一首,并晏殊词朝措年年金蕊一首,千秋岁塞垣秋早一首,并辛弃疾词。又卷一尚有声声慢林间鸡犬一首,卷三尚有惜份飞人见何郎一首,乌夜啼花中闲远风流一首,卷五尚有鹧鸪天著意寻春一首,淡淡青灯一首,朝中措春闺寂寂一首,并已见强村丛书遗山乐府三卷本。又石莲庵本后,附遗山先生新乐府补遗十八首,其中除小圣乐绿叶阴浓一首为北曲外,共余十七首并已见强村丛书遗山先生乐府三卷本。南塘本后亦有补遗六首,除小圣乐绿叶阴浓一首为北曲外,其余五首亦并见三卷本。

7 周瑜娶小乔时``小乔让周瑜做的一首打油诗是什么

咏美女

李调元(清)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

打扮八九十分娇。

在中国古代,数字入诗是屡见不鲜的,仅《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入诗的就有一百三十首。一些文思敏捷的诗人,能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诗中,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如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已三巴”,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都是为人传诵的佳句。

上面这首诗中,大乔、小乔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嫁了孙策,小乔嫁了周瑜。两人在这首诗中泛指美女。金莲,则指中国古时候女子缠过的小脚。

关于这首数字诗,有诗家称是李调元所作,但也有很多民间传说,将其融入其中,化出更多的故事。

附小故事一则:

一个私塾的先生生了两个女儿,嫁了一个,还有一个长得秀丽的小女待字闺中,这时候先生发现自己的七个学生,无心向学,心思全都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心想这样可不行,误了光阴,遂向学生宣布,如若谁高中进士,便将小女下嫁于他。

天遂人愿,七个学生,同时高中进士。先生甚是为难,女儿就只有一个,进士有七个。便道:你们谁用一到十这十个字做一首诗,我便将小女嫁给他。

其中六进士琢磨了很久都没想出来,觉得没戏,便打算吃了饭再想,于是合伙出门,这时,七进士说:先生,我想到了。另六进士闻得有人解答,都返回听得这七进士作答。

一个二姐生得俏,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来五六七盒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七进士话语落地,其他纷纷鄙视道,太简单了。先生见场面太乱,道:你能将他返回去么?七进士说:返回去也可以,但是你们大家都不能反悔,先生和**也不许生气。众人道:只要你能对得出,我等答应便是。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

五更四鼓三声响,我与二姐一床眠。

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中,有关小乔的记载极其简单。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内,有“(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西汉置县,即潜山县梅城镇),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这里的“小桥”即“小乔”。周瑜纳小乔为建安三年(198年),瑜时年二十四岁。瑜逝世为三十六岁,是为建安十四年(209年)。如此推算,瑜与小乔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瑜与小乔生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孙权长子)。男循尚公主(娶孙权女),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如凭藉以上简单的记载,后世似乎很难将以上瑜、乔的身世,在民间当作传闻传流开来。当然,也就不易会有以后小乔多墓的出现。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孔明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全书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乔才与铜雀台有了联系:正在这时,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当晚就紧急约见孔明。此时的周瑜和先前的孙权一样,虽是决心抗曹,但对联合刘备却存戒心。瑜起初想尽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试孔明;而孔明却趁机言曹势众,难以抵挡,使用激将之法假意劝瑜降曹,言道:“‘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孔明佯装不知大、小乔为孙策、周瑜之妻,接着说道:“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桥公有二女,长曰大桥,次曰小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桥,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岂信孔明之言,问:“操欲得二桥,有何证验?”孔明又言,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桥。”为了证明孔明所言是实,瑜又问:“此赋公能记否?”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着周瑜、鲁肃之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地添油加醋,着意激怒周瑜。其中有句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演义》所录孔明背诵之《铜雀台赋》与曹植原作之《登台赋》(即《演义》所称之《铜雀台赋》)真伪杂糅。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明以连接玉龙与金凤的二桥,指谓大、小二桥女。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

二乔在《演义》中从未登场。即便通过铜雀台事,小乔在书中也只是虚出。但小乔的国色天娇与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被展现无遗。赤壁之战竟为小乔而起,这是书中孔明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在编著《演义》中手法的高明。应当说书中对周瑜、小乔,以及孔明、曹操,通过铜雀台事件而展开的绘声绘色而又极具传奇性的描述,既说明了瑜、乔的爱情,又给后世民间增添了关于他俩之间姻缘佳话传流的内容。这实是后世小乔能有多墓的添加的原因之一。

有孩子,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具体如下:

1、周循:周瑜长子,官至骑都尉,娶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之女)

2、周胤:周瑜次子,娶孙氏宗室女,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因罪免

3、周妃:周瑜之女,一说名为周彻,嫁太子孙登(孙权长子)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扩展资料:

周瑜的家族与家庭关系:

根据《周瑜传》,周瑜还至少有一个哥哥。“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

但这个哥哥既没有做官的记载,也似乎没有和周瑜一家住在一起,或者虽住在一起,但地位较低,并没有发言权,因而他和周瑜很可能不是一母所生。

至于周瑜的婚姻情况,今天只知道周瑜曾娶过小乔。如《周瑜传》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瑜

以上就是关于周瑜的正妻是谁小乔听说是妾。全部的内容,包括:周瑜的正妻是谁小乔听说是妾。、周瑜死后 小乔的最终结局是如何的、周瑜和小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18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