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故事,李广的故事

李广的故事,李广的故事,第1张

飞将军李广的简介: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是陇西成纪,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秦县人,先祖是秦国的大将李信。他们这个家族世代传习箭术,射箭的本领十分精妙。汉孝文帝14年,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大举南侵,李广便参军征战,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由于他善骑射,很快在军中有了名气,受到朝廷的器重。

他在上谷、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都做过太守,每到一地都率兵与入侵的匈奴奋战。

李广的故事

有一次,匈奴进犯上郡,汉景帝派一个宦官跟随李广训练军队,抗击匈奴。那个宦官带领几十个骑兵在草原上飞奔,不想遇到了三个匈奴的射手。宦官以为自己的人多,匈奴人少,就命令那几十个骑兵去追杀对方的三个人,结果,不但他自己受了伤,连他带去的那几十个人都被匈奴射死了。宦官急忙逃回营地,向李广报告了这个情况。

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于是,带领一百人快马加鞭去追那三个人。追了几十里,终于看到了三个人的身影,李广命令兵士从两侧包抄过去,他亲自射杀了两个人,把剩下的一个活捉了。大家高高兴兴地准备回营,可是,远处突然卷起阵阵烟尘。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千名匈奴的骑兵赶了过来。

有一个兵士说:“将军,我们快跑吧。”

李广勒住马缰,对大家说:“我们离开大营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一定追杀我们,我们难以活命。不如干脆停下来不走,让他们以为我们是汉军的疑兵,这样,他们就不敢来攻击我们。”

李广率领这一百多骑兵迎敌而上,在距离匈奴仅仅两里地的地方停了下来。他还命令兵士都下马,并把马鞍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急了,说:“匈奴骑兵这么多,离我们又如此之近,他们要是攻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就是进一步向匈奴人表示我们不逃走,让他们更加相信我们是来引诱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他们这样松懈,果然不敢冒进。

半夜时分,匈奴骑兵终于认定汉军就埋伏在左右,随时都可能发动进攻,急忙撤走了。李广等到第二天天亮,见山上没有匈奴兵了,才带着一百多人安全地回到了大营。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公元前174年,汉朝军队想以雁门郡的马邑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逆州市为诱饵,让匈奴单于中计,好一举歼灭他们。可惜,单于未到马邑城,就识破了汉军的计谋,率兵逃走了。

李广不服气,率领一队人马去攻打匈奴,不料匈奴军队人多势众,不但没有被打败,反而把李广给活捉了。

匈奴兵见李广受了重伤,就把他放在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往单于的大营献功。李广躺在那里,表面看像是昏死过去了,实际上他一直在偷偷地观察动静。大约走了几十里,他瞅着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就猛地一跃,跳上那匹马,随手夺了弓箭,把那个匈奴兵推下马去,掉头向回飞奔。

匈奴骑兵见李广跑了,都来追他,李广一边催马,一边弯弓搭箭,射死了几个追在前边的骑兵。其余的人眼瞧着他越跑越远,无奈地回去了。

多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镇守,与匈奴大大小小打了七十多仗。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难以捉摸他用兵的思路,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匈奴人害怕汉朝的“飞将军”,凡是有他防守的地方,他们都不敢再来进犯。

《李广射虎》的故事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泽文

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一块石头。于是李广又重复射石头,但是最终也没能再将箭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曾经亲自去射。李广在右北平时也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他,李广最终杀死了老虎。

原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解释

1、之:第三人称代词,它

2、中:射中

3、镞:金属制作的箭头。

4、视:看,观察

5、以为:认为

6、因:就,于是

7、复:再、又

8、更:再

9、终:自始至终

10、矣:了

11、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

出处

西汉 《史记-李将军列传》

故事主要人物介绍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李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司马迁评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家族世代练习弓箭,他十五岁第一次出兵时就射死了大量的匈奴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

征战过程中,卫青认为李广年迈,不以重任。李广私自代军离开军营,导致途中迷失了方向,李广自认一生从未犯过如此低级错误,便拔剑自刎了。

李广的性格特征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

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领兵打仗的智慧

11。当匈奴大举侵入上郡(今陕西北部及内蒙西部地区)时,景帝派一个宦官跟随李广训练部队,抗击匈奴。宦官带领了几十名骑兵,纵马奔向前方。看见了三个匈奴人,就和他们战斗起来。这三个人转身射箭,射伤了宦官,把他带去的骑兵都快杀光了。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一定是射雕手。”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人。那三人未骑马,徒步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亲自射那三个人,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真都是匈奴的射雕手。刚捆绑那个人上马,望见匈奴有几千名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引他们的骑兵,都吃惊了,上山摆好阵势。李广率领的百名骑兵都非常害怕,想要快马往回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有几十里,如今这一百名骑兵往回跑,匈奴追赶射击我们,我们会被一网打尽。现在我们停留在此处。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大军的诱敌者,肯定不敢攻击我们。”于是李广下令众骑兵前进到离匈奴阵地有二里地左右才停下来,并且命令说:“都下马,把马鞍解下来!”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倘若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认为我们会逃跑,如今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跑,用这个办法来坚定他们的猜想。”于是匈奴的骑兵便不敢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们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余名骑兵,边跑边射箭,射死了骑白马的将领,又重回到他的队里,解下马鞍,命令兵士都放开马匹,躺下。这时天黑了,匈奴兵始终感到奇怪,不敢攻击。半夜时,匈奴兵认为汉有伏兵在旁边,想要夜间攻取他们,匈奴兵就全部撤退了。第二天清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部队。

总结:

领兵打仗,当武力不充分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一场心理战,能够冷静地夺取这场心理战的胜利除了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外,还需要过人的智谋。

22。。李广射老虎的故事

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著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著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

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33。。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宾士,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陵,的事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劝降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陛下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苏武不为所动,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溼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陛下驾崩了。”苏武听到这个讯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即位几年后,汉朝派使者到匈奴迎接苏武,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

赞扬飞将军李广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唐代诗人卢纶猪们写了一首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唐代诗人王维有老将行吟诵李广生平: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颖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南宋将军辛弃疾曾经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有八声甘州叹道: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往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唐朝诗人卢纶(748—798或799)写《塞下曲》,这首诗写得如此有英武之气。可是这首诗写得不是唐朝的将军而是赞美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的诗篇。

卢纶还有一首怀念李广的诗“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不止是他怀念李广,还有很多唐朝的人都怀念飞将军李广。

王昌龄(698—757)《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702—765)《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严武(726—756)《军城早秋》:“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假若飞将军李广还在,胡人哪能度过阴山?

如果当年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将士们哪能征战那么艰苦?

多么希望飞将军李广在呀,杀得那些胡人匹马不留……

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关于飞将军李广的诗

给你连结

汉朝飞将军李广的爷爷是谁

李信

关于飞将军李广的四字成语

所向披靡

suǒ xiàng pī mǐ

[释义]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语出] 《梁书·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惮之。”

[正音] 靡;不能读作“mí”。

[辨形] 靡;不能写作“糜”。

[近义] 所向无敌 一往无前

[反义] 强弩之末 畏缩不前

有关飞将军李广的诗有什么

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镞中。

君不知沙场争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

王昌龄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但使龙城飞将在”用了飞将军李广的故事。下面典故中的人物故事你知道吗?

嫦娥为了长生不老,把后羿求取的仙药全吃了,才有嫦娥奔月

后面的不知道了

最后的好像是说诸葛亮,不好意思,我也不想去百度查,知道就这么多

原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全文翻译

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一块石头。于是李广又重复射石头,但是最终也没能再将箭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曾经亲自去射。李广在右北平时也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他,李广最终杀死了老虎。

注释

1、之:第三人称代词,它

2、中:射中

3、镞:金属制作的箭头。

4、视:看,观察

5、以为:认为

6、因:就,于是

7、复:再、又

8、更:再

9、终:自始至终

10、矣:了

11、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

相关诗词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人物介绍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

李广任太守时,关心士兵,将士同心,爱护百姓,水乳交融,深受军民爱戴。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出塞》中也提到过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龙城,指今河北省卢龙县,坐落在卢龙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

因为李广大将军的勇猛,所以受到了民众们的爱戴。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射虎故事发生地考证: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唐代诗人卢纶(约737年-约799年)的《和张仆射塞下曲》,一首千古名诗,传世之作,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一段故事。而故事的出处,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一、《史记》中关于"李广射虎"的记载

《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90),是和汉代名将李广同时代的人,他对李广事迹的记述,应该是比后世的史书记载或文人杜撰,更可信。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史记》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射虎地在右北平郡,但按照司马迁文字的顺序,则最可能是在李广在右北平郡驻守时所为。李广驻守、征战过的地方,可以说遍及汉朝北地和匈奴领地,但在"李广射虎"这段文字中,没有提到其它地点,只提到了右北平郡。《史记》中提高的李广驻守和出征最多的地方,也是右北平郡。

二、右北平郡的历史沿革

右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置。右北平的郡治平刚城属于燕国辖地。治所在平刚,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黑城古城。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在这里设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载有所属县名。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右北平郡。平刚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李广是汉朝名将,善于骑射,膂力过人,弓马娴熟,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平刚城城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古城。考古工作者在黑城古城进行调查证实:这座古城的"花城"部分,地下埋藏有丰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说明早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民族曾在这里定居过,是这片土地上最先开发的居民。

战国时期,燕国势力向北扩张,兴筑了西起造阳、东至襄平的燕北长城,在长城以南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现今赤峰市市区北面东西横亘的战国长城,就是燕北长城的一段,今赤峰市市区附近及其以南地带都属于燕国的辖境。现今黑城的"花城"部分,地面分布有不少战国时期的遗物,因此推断与燕国的右北平郡郡治有关。

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在这里设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载有所属县名。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右北平郡,所属十六县中,应是沿袭秦代名称,这些县名是:平刚、无终、石成、廷陵、俊靡、徐无、土垠、白狼、夕阳、昌城、骊成、广成、聚阳、平明等。右北平郡管辖区域约为今辽宁朝阳地区、河北承德地区及赤峰市市区以南的广大地区。

平刚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

辽代。平刚城荒废约千年以后,辽王朝于公元1013年(辽开泰二年)才又在这里修筑城市,为辽中京直辖的富庶县城(有人考证为劝农县城)。宋辽两国结盟以后,宋使入辽的行程录中,记载距中京城一日里程的富峪馆,位于中京城西九十里,后来两国使节频繁往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里兴筑了富庶县城,因此这座县城的规模是按上等县城的营建制度规划的。这座县城,金元两代沿袭使用,金代为北京路大定府所属富庶县,元代为大宁路所属富庶县。元代还曾在这里设置站赤,名叫富庶站。明代亦曾在这里设置富峪卫。1387年(洪武二十年)先在这里设置和修筑了富峪守卫千户所,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卫,属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设在辽中京城址内)管领,1404年(永乐二年)北平行都使司和大宁卫内迁,富峪卫城也随之废弃。

隋朝时候的右北平郡,治所即在现在的卢龙。

三、"李广射虎"故事发生地,最可能是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附近

《史记》的记述顺序,说明"李广射虎"的故事,最可能发生在他做右北平郡太守之时。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岗,既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李广射虎,也应该是在今宁城县黑城村附近。

宁城县打虎石,位于黑里河(老哈河,既西辽河源头)中下游,离黑城不到二十里,因李广射石传说而得名,现在附近建有打虎石水库。距离黑城村不到十公里,从距离上也比较符合。因此,李广射石的故事,应发生在宁城县黑城村周边,最有可能是在打虎石水库附近。

陇西人(今甘肃秦安北部)李广,是汉代著名大将。他身经百战,以高明的射术令匈奴闻风丧胆。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的太守。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匈奴就望风而逃。匈奴人给李广起了个外号“飞将军”。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贯、李广四路人马出击匈奴。李广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门,直逼匈奴营地。匈奴单于听到汉军分布的情况,心中最怵的就是李广。于是他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屯集在雁门,并且布下伏兵,准备诱捕李广。李广率领汉兵,如猛虎下山,杀了无数匈奴兵,见匈奴兵向后溃退,便猛追不舍。结果,他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

匈奴捉得李广,欣喜异常。这时李广身伤数处,匈奴便用绳子编了一张网,挂在两马之间,将李广横卧在网上。走了十几里路,李广躺在网上一动不动,如同死去。匈奴兵以为他伤势过重,动弹不了,便放松了警惕。李广偷偷瞧见旁边有一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于是乘其不备突然一跃而起,飞身上了这匹马,劈手夺过弓箭,将匈奴兵推下马去,策马往南奔驰。众匈奴兵见李广夺马而逃,便聚集数百骑随后追赶。李广一面奔驰,一面回身放箭,箭无虚发,射杀不少匈奴兵,始得脱险。

李广打了败仗,做了俘虏又逃回来,按当时的军法应当斩首。好在汉文帝从前立下了罚钱赎罪的规矩,李广才得以交钱赎罪,免去一死,回乡做了平民。又过了几年,匈奴进攻辽西郡,杀了太守,打败了汉将韩安国。汉武帝觉得还是李广能干,重新起用他,派他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李广来到右北平,都惊呼:“汉朝飞将军来了!”纷纷躲避,好几年都不敢来骚扰。

匈奴人一逃走,边境上暂时没战事,李广常常带着将士们外出打猎。当时右北平山里有不少老虎。李广艺高人胆大,常常等老虎扑近才射箭,而且箭无虚发,一箭就将老虎射死。

有一天,李广和将士们打猎回来,天色已经很晚,突然看见迎面的乱草丛里卧着一只斑斓猛虎,正准备向他们扑来。李广推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气,一箭射出,“嗖”的一声,射个正着,那老虎一动不动了。将士忙跑过去察看动静,这一看,全部人都愣住了。原来,李广射中的是一块巨石,那支箭就深深地插入石头之中,谁都无法拔出。众人都啧啧称奇,李广自己也很纳闷。他对准巨石又射出几箭,可箭头均被折断,再没一箭能够射入。飞将军李广箭能穿石的奇闻不胫而走,匈奴听到后更是心惊胆战。

后来,汉武帝又点将对侵犯边境的匈奴大规模用兵。李广作为郎中令率领四千汉兵进击匈奴,被四万匈奴精锐骑兵团团围住。匈奴此时急于消灭李广,一时间箭如雨下。汉军一面英勇抗敌,一面组织突围。汉军的箭很快射完,而且伤亡很大。李广让士兵张弓而不射箭,他自己张开一种叫大黄的硬弓,直射匈奴的将领,一连射倒好几个,直射得匈奴兵放下弓箭不敢再动。但匈奴人仍然死死围住汉军,令汉兵难以突围。

这时,天色已黑,汉兵心中不免发怵。唯有李广神情镇定,沉着应战,士兵在李广的勇气的感召下,心中恐惧顿消。第二天东方刚刚泛白,李广一声令下,汉兵齐力向外冲,这时,汉将张骞的部队终于赶到,与李广部队内外夹击,将匈奴打得大败而逃。

以上就是关于李广的故事,李广的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李广的故事,李广的故事、李广故事10个字、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15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