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日晷利用的材料是什么

真正的日晷利用的材料是什么,第1张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

赤道日晷是日晷的一种,其晷盘应当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

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铜制的指针叫“晷针”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1]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日晷的晷面上有许多刻度线,观看晷针的影子落在晷面刻度的具体位置,就能读出季节、月份和时间。从“表”到日晷,有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表”如果配上地面适当的刻度划分,就可以成为一个地平式日晷。然而地平式日晷的刻度需要用到投影几何知识——这恰恰是中国古代所欠缺的。而赤道式日晷尽管安装比较复杂,但在刻度上则相对简单。故中国古代流行赤道式日晷,是很自然的。

材料与工具:

瓦楞纸箱、圆盘、直尺、剪刀、笔。

制作方法:

1、将一个瓦楞纸箱铺展开,沿着圆盘画出轮廓,将其剪下。

2、用直尺找到圆形的中点,划成四等份。将直尺放在3点和6点的位置,将这四分之一分成三等份,然后标记好4点和5点的位置。以此类推,把12点的位置都标好,这就是晷面。   

3、另取纸板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直角边长是从表盘中点到各个数字的距离,另一直角边长是最长边的一半,这就是晷针了。将晷针粘贴在表盘上,指针的末端指向Ⅶ。

4、接着,我们来做支柱。在纸箱上画出支柱的形状,将其剪下。注意两边要画得对称。这样的支柱需做两个。

5、将一个支柱从顶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而另外一个从底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切口的厚度和纸板的厚度一致。将两个支柱插在一起,一个稳定的支架就做好了。

6、将晷盘粘在支柱上,然后将日晷放在阳光明媚的花园中。日晷上的影子会告诉你现在的时间。

扩展资料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日晷词条

以上就是关于真正的日晷利用的材料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真正的日晷利用的材料是什么、赤道式日晷的工作原理、在古代有一种来计时装置叫日晷它是根据什么的原理制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10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