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典故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典故,第1张

古时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鲁班;他用一夜时间,在赵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桥。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被当地百姓很快传向四面八方,而且越传越远,一直传到了天上,被仙人张果老听说了、好奇的张果老不相信鲁班有如此大的本领,他就骑上毛驴直奔赵州郊河而来,想看个究竟。半路上,张果老又碰见柴王爷推车、赵匡胤拉车,于是,邀他二人同去赵州。 三人来到赵州郊河畔,仔细一看,心中不由的暗暗惊叹,你看哪,赵州犹如苍龙飞架,新月出云,又似长虹饮涧,玉环半沉,太妙了。三人赞叹道:“鲁班造桥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天下奇工啊!” 这时,好动心计的张果老,拍了一下柴王爷的肩膀,悄悄地说:“咱们这次来不能白跑一趟,应该考验、考验鲁班,不让他由此产生骄傲情绪”。

柴王爷和赵匡胤一听,非常赞同,连声说:“好主意,好注意!”说话之间,鲁班前三位仙人迎面而来,连忙招呼道:“欢迎三位贵客光临!多多指教!” 张果老问道:“鲁班先生,听说你造的这座桥不错,而名扬天下,能让我骑上毛驴过一趟吗” 鲁班听了,毫不在意地说;“自从这座桥建成以后,千军万马都过得去,你这小小的毛驴不在话下。”

张果老接着说:“如果,我骑毛驴能平安走一进,我从 此以后倒骑毛驴。”再说“如果,你建的大桥经不住我走一趟,请你远走高飞,不要在此逞能,体称天下匠师。” 鲁班苦笑着说:‘好吧,答应你的条件。”于是,扬扬手让张果老过桥。 这时,柴王爷和赵匡胤也拍着胸脯问道:“你看我们俩个呢” 鲁班用目光扫了他二人一眼,满不在乎地说:“大车小辆从早到晚在桥上过,就凭你们这辆破独轮车,还能把大桥轧坏太可笑了!”于是又让二位过桥。 三位仙人见鲁班如此傲气,很不是滋味,心想:“好你个鲁班,竟如此目中无人,今天考验你,是考对了,非让你尝一尝我们三位的厉害不可。” 眨眼间,三人走上桥,张果老转身一施法术,聚来星辰日月,顺手装进身上的褡裢里。柴王爷和赵匡胤施用法术聚来了五岳名山,轻轻地放在了独轮车上。由于载重猛增,小毛驴被压的呼呼呼味直端粗气,小车被压的吱咛吱咛直响。三人还没有走上桥顶,大桥就经受不住了,开始摇晃起来,鲁班一看,情况不妙!急忙跳下河去,举起一只手,用尽全身力气托住桥身,大桥才转危为安纹丝不动了。 三人平安地走过赵州桥,张果老过桥后,向鲁班当面认输,从此以后倒骑毛驴

柴文意是周世宗柴荣的子孙后代,而柴氏家族成员,是宋太祖赵匡胤曾下令犯罪也不能责罚的人。因此即使是包拯也无可奈何,具体分析如下:

一柴宗训禅位给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设立祖训,不得加刑于柴氏子孙。

据史料记载,柴荣是后周开国君主郭威的养子,属于年少成名,深得郭威赏识,在其去世后继承帝王,并立下雄心壮志,期望结束混战的局面一统天下。继位后的柴荣实行廉政,努力开拓疆土,被称为最有希望结束后周分裂局势的君主。但遗憾的是,在未实现统一大业之前,柴荣就突发疾病英年早逝,并传位于他年仅七岁的第四子柴宗训。

其后,柴荣下属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后,接受了柴宗训的禅位,改周为宋,开启了宋王朝近三百多年的历史。成为皇帝后的宋太祖,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为了更加名正言顺的继位,也有人说是出于对前君主柴荣的愧疚。不仅没有下令处置柴宗训,还册封其为郑王,赠予他丹书铁券护身。

并立下有关善待柴氏子孙的祖训,要求历代宋朝皇帝遵守。这条祖训的大概意思是,若柴氏子孙犯罪,不得加刑。即使是犯了逆反死罪,也只能在狱中秘密处死,不能连坐其家人,也不能将其在午门闹市斩首。而正因为有了赵匡胤的遗训,即便柴文意犯下滔天大罪,宋朝皇帝也不敢动他,包拯作为臣子更是无可奈何。

二剧中柴文意为柴王爷嫡长子,断了案判了刑,包拯也不能动他。

影视剧《包青天》中柴文意的父亲柴王爷,在历史上其实就是郑王柴宗训的后代子孙。因为有丹书铁券和宋太祖遗训的庇护,柴文意很是嚣张跋扈,在民间强抢良家妇女无恶不作。且生性残暴,因私人恩怨加害边关大将杨家声后,又设计谋害杨家声全家,导致其几乎被灭门。

在剧中,柴文意因他人告发,被刚正不阿的包拯抓捕后,仍然没有悔改之心,还将自己的父亲柴王爷逼迫至死,为的就是继承柴王爷的爵位。因为一旦拥有了小商王的爵位,柴文意就可以免受身体上的刑法。

包拯忠心为国,一心为民除害,因而拥有了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这三把铡刀。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他都可以秉公处理,还被皇帝赐予可以先斩后奏的特权。但纵使包拯知晓柴文意罪恶滔天,想要用龙头铡来处死他,却始终不能如愿。先是庞太师送来的丹书铁券,再是杀了柴文意可能要被株连九族,甚至会连累皇上的告诫,最终让包拯只能无罪释放柴文意。

三罪恶滔天却不能被处罚,影视剧中给了他被雷劈死的结局。

过于强大的背景让柴文意免除死罪,但在剧中他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在出了开封府后,就被突然而至的天雷击中并劈死,也算是应了坏人必遭天谴这句话。清正廉明的包拯,终归只是人臣,上面还有天子的管束。虽然皇帝给予了他能够斩杀皇亲国戚的权利,但面对柴文意这种特殊人物,包拯也万万不敢以下犯上。

五大财神,分别是东路财神比干、南路财神柴王爷、西路财神关公、北路财神赵公明、中路财神王亥。

1、东路财神比干

看过《封神演义》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比干是被妲己陷害挖心而死。姜太公他老人家认为比干才华出众,所以封比干同学为文曲星君,后来百姓认为比干无心才公平,所以被百姓奉为文财神,在民间掌管东路财源。

2、西路财神关羽

关羽,俗称“关公”,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之一。由于关羽是山西的名人,所以全国各地的晋商在不同地区都建了一座关帝庙,全国百姓也跟风到关帝庙上香许愿,久而久之关羽被百姓奉为财神。因为关羽是西蜀大将,所以掌管西路财源。

3、南路财神柴王爷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俗称“柴王爷”,得道后被封为天财星君。从宋元时期开始,柴荣被广大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窑工、建筑工和运输业的保护神。柴荣少年时推着小货车一路向南而发财,所以掌管南路财源。

4、北路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又称“赵公元帅”。关于赵公明神话最早的记载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候他的职责并不是掌管人间财运,而是五方瘟神之一。到了明朝小说《封神演义》姜太公把他封为武财神。传说赵公明出生在中原北地,所以掌管北路财源。

5、中路财神王亥

王亥,传说是夏朝商国的第七任君主,也就是在商汤建立商朝之前的君主。他曾帮助父亲治理水灾,发明了牛车,鼓励人们用牛车拉着货物外出做交易,可以说王亥开辟了中国商业的先河,因此被人们称为“华商始祖”、“中路财神”。王亥老祖被封为掌管中路财源的神明。

在电视剧《包青天》中杨家一门忠义,却被潘仁美害的只剩下孤儿寡母,然而剧中的柴文意,残忍的杀了边关守将杨家生和杨老夫人,包拯迫于太祖遗诏,对他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去,最后编剧为了正义战胜邪恶,不让包拯辞官,给它来一个让天降霹雳打死了柴文意 的结局。

电视剧中柴文意设定的身份柴王爷的嫡长子,未来的小商王,这个身份可是大有来头的。历史上的柴王爷,指的是五代的后周世宗柴荣,这是一位被历代史家所称赞的“一代英主” 。

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郭威早年无子嗣,便收养内侄柴荣为养子。后来改为郭姓,后世仍以柴荣习称。郭威对柴荣非常的器重,柴荣担任澶州节度使的时候,免除了人民交纳的羊毛以及服差役等负担。《册府元龟》记载:郭威褒奖柴荣“留心政道,虽米盐细务,不懈于躬亲,而会敛无名,尽思于放,能惠穷困,深协眷怀”。

陈桥兵变后,柴宗训把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在太庙立下的第一条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而还有一条则是“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就是说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然犯了谋逆罪,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们都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   《包青天》中柴王爷原型就是柴宗训郑王的后代。拥有免死的丹书铁券和宋朝太庙祖训两道护身符,这是真的无人敢惹,包括宋朝皇帝。在包拯要铡柴文意时,庞太师送来丹书铁券的时候就告诫包拯,铡了柴文意,不仅包拯要株连九族,还要得使当今皇上背上不遵祖训,宋室不肖子孙的骂名。

财神有几个说法,常见的是封神榜里面的赵公明,还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华侨把关公也当成财神。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君主,和北宋创始人赵匡胤是上下属关系。柴宗训据说是继承了柴荣的位置,但没计入正式的帝王世系表很快就被赵匡胤给取代了。柴王爷,姓柴的王爷,有说法指出就是柴荣

柴玉,是电视剧《新包青天》的人物,柴王爷之子,即小王爷,自小患有心疾,十四岁那年,因不慎从马上摔下,导致其中一只脚瘫痪。

为了振兴柴家,走上了谋反的不归路,最终死于包大人的龙头铡下。

历史上宋朝并没有柴王这一封号,亦没有柴玉此人,是电视剧《新包青天》的虚拟人物。

历史上,后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柴宗训在显德七年(960年)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

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

赵匡胤颁布圣旨优待帝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于当房州,终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的顺陵(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郭店镇郭店村)。

其长子柴永崎被封为郑国公,由此可见,柴王有可能是根据此,改编而来。

扩展资料:

《新包青天》是根据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改编的古装电视剧,由金超群、何家劲、范鸿轩等主演。

共五个单元故事61集。

讲述了宋朝清官包拯断案的故事。

新版共有为五个单元,分别为:《打龙袍》、《白龙驹》、《黄金梦》、《铡美案》、《通判劫》。

《黄金梦》 讲述了青州官府盗采金矿,勘矿师之子田青为报父仇逃往开封府鸣冤,展昭经查方知主谋为包拯老友柴王爷之子柴玉。

赵州桥的神话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很多人上争着过河进城,而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为便利百姓交通运输,决心自己动手,在河上建造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拱桥。

鲁班的雄心壮志感动了“上帝”,派来了“天工”“神役”支援。在一个傍晚,有个神童从河西边赶来一群羊,到了鲁班的工地后,神童突然不见了。而那群羊则一下子变成了修桥用的石料、拱圈石、桥面石、栏板石、望柱石、勾石、帽石等,样样俱全。在那些“天工”、“神役”的帮助下,鲁班用了不到一夜时间,胜利地完成了这座“制造奇特”的石拱桥。

传说毕竟是传说,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设计。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但此前欧洲已有三层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 赵州桥

查看全部7个回答

新政策:河北985/211名校面向社会招生!1年制国家正规本科!

师大教育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为什么民间会传说赵州桥的修造者是鲁班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其实就是老百姓胡说八道。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人,而赵州桥是隋朝修的。可能是因为这桥修结实,科技含量比较高吧。

4 浏览906

民间为什么会传说赵州桥的修造者是鲁班

赵州桥 民间传说李春是鲁班爷的化身,民间把李春喻作鲁班。

11 浏览1198

赵州桥到底是李春修的还是鲁班修的为什么在传说中是鲁班修了赵州桥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人,而赵州桥修建于隋朝,相差甚远啊小妹妹 再者,史书或桥的铭文等都可证明是李春主持修建的。

43 浏览52332018-05-11

赵州桥的建造者是李春,还是鲁班?

李春 1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金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关于赵州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横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河所阻断,影响了人们来往,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决定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和大桥的施工。李春率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对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精心细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桥任务。李春他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创下许多技术成就,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赵州桥的设计在我国桥梁技术史有以下创新: (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采用敝肩。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敝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单孔。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赵州桥不仅设计独特,而且建造技术也非常出色,有许多创造性。 (1)桥址选择比较合理,使桥基稳固牢靠。李春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周密勘查、比较,选择了河两岸较为平直的地方建桥,这里的地层是由河水冲积而成,地层表面是久经水流冲涮的粗砂层,以下是细石、粗石、细砂和粘土层。根据现代测算,这里的地层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4.5到6.6公斤的压力,而赵州桥对地面的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6公斤,能够满足大桥的要求。选定桥址后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桥台,自建桥到现在,桥基仅下沉了5厘米,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适合于建桥。 (2)赵州桥的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李春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州县生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建桥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均采用了纵向(顺桥方向)砌置方法,就是整个大桥是由28道各自独立的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合而成,拱厚皆为 1O3米,每券各自独立、单独操作,相当灵活,每券砌完全合拢后就成一道独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动承担重量的“鹰架”,再砌另一道相邻拱。这种砌法有很多优点,它既可以节省制作“鹰架”所用的木材,便于移动;同时又利于桥的维修,一道拱券的石块损坏了,只要嵌入新石,进行局部修整就行了,而不必对整个桥进行调整。 (3)在保持大桥稳定性方面采取了许多严密措施。为了加强各道拱券间的横向联系,使28道拱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连接紧密牢固,李春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l)每一拱券采用了下宽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个拱券向里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其横向联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倾倒;在桥的宽度上也采用了少量“收分”的办法,就是从桥的两端到桥顶逐渐收缩宽度,从最宽9.6米收缩到9米,以加强大桥的稳定性。2)在主券上均匀沿桥宽方向设置了5个铁拉杆,穿过28道拱券,每个拉杆的两端有半圆形杆头露在石外,以夹住28道拱券,增强其横向联系。在4个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铁拉杆起同样作用。3)在靠外侧的几道拱石上和两端小拱上盖有护拱石一层,以保护拱石;在护拱石的两侧设有勾石6块,勾住主拱石使其连接牢固。4)为了使相邻拱石紧紧贴合在一起,在两侧外券相邻拱石之间都穿有起连接作用的“腰铁”,各道券之间的相邻石块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铁”,把拱石连锁起来。而且每块拱石的侧面都凿有细密斜纹,以增大摩擦力,加强各券横向联系。这些措施的采取使整个大桥连成一个紧密整体,增强了整个大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桥台是整座大桥的基础,必须能承受大桥主拱圈(桥身主体)轴而向力分解而成的巨大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赵州桥的桥台具有下述特点:l)低拱脚:拱脚在河床下仅半米左右;2)浅桥基:桥基底面在拱脚下1.7米左右;3)短桥台:由上至下,用逐渐略有加厚的石条砌成5米长、6.7米宽、9.6米高的桥台。这是一个既经济又简单实用的桥台。为了保障桥台的可靠性,李春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固基措施。为了减少桥台的垂直位移(即由大桥主体的垂直压力造成的下沉),李春采取了在桥台边打入许多木桩的措施,以此来加强桥台的基础;这种方法在今天的厂房、桥梁的建造上也经常采用。为了减少桥台的水平移动(即由大桥主体的水平推力造成的桥台后移),李春采用了延伸桥台后座的办法,以抵消水平推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桥台和桥基,李春还在沿河一侧设置了一道金刚墙,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流的冲蚀作用,另一方面金刚墙和桥基、桥台连成一体,增加了桥台的稳定性。由以上措施保证了大桥具有坚固的桥台,提高了大桥的坚实程度。 赵州桥的敝肩圆弧拱形式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敝肩圆弧石拱桥,已经比我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我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 赵州桥建成后成为中国北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舟船在桥下航行,人马车辆从桥上驶过,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为河两岸人员来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座大桥自建成至今已有130O多年,这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仍巍然屹立在河上。 解放以后,赵州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对这一古代大桥进行了彻底维修,以保持其辉煌的历史地位。赵州桥已成为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象征和进行爱国主又、历史主又教育的场所。 赵州桥的建成在我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圆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天地。隋代以后,出现了杵多与赵州析相类似的大型拱桥,已经发现的就有十几座,如山西崞县的普济桥、晋城的景德桥、河北赵县的永通桥、济美桥等。赳州桥已经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典范。 然而象赵州桥这样突出的技术成就和象李春这样杰出的桥梁专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甚至在史书中也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我们除了知道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桥外,其他却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坚信: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和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载祖国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62 浏览27872016-12-02

传说中的赵州桥是鲁班建的还是李春修的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人,而赵州桥建于隋代。 李春 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我们仅能根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我们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横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河所阻断,影响了人们来往,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决定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和大桥的施工。李春率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对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精心细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桥任务。李春他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创下许多技术成就,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46 浏览47272017-12-15

评论两句38

以上就是关于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典故全部的内容,包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典故、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强、五路财神都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89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