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被认为是最富有鲁迅气息的小说代表作。里面的两个人物,实际上是鲁迅的两面,《孤独者》也可以这样理解。
《在酒楼上》里面鲁迅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明知道没有用,为什么还要去做?吕维甫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迁葬小弟弟,一件是买剪绒花,但小弟弟尸骨无存,而要剪绒花的顺姑也死去了。这两件事具有象征的意义,可以理解为鲁迅对五四退潮等重大事件的态度。文中说昔日的伙伴走的走逃的逃有的人妥协了等等,真是鲁迅的自我怀疑。然而这篇小说的结尾是告别,基调确实积极的,因为感到“很爽快”,也就是鲁迅和那个怀疑的自我的告别,而他还要继续走下去。
《孤独者》基调是阴暗的,魏连殳是鲁迅本人的投射。像匹荒野上的头狼,黑色的孤独充斥着。而魏连殳的妥协是彻底的,由于现实所迫,当了军官的师爷,从而发达了,但是他却说自己是“真的失败了”,因为放弃了自己先前信仰的一切,转而去做自己反对过的一切事,原因只是他要“活”,这是个哈姆雷特式的命题,生存还是死亡,魏连殳选择了苟且偷生,但是他的偷生却是一种自杀性质的,发达后他故意糟蹋自己的身体,以驱遣自己的不平。这反映了鲁迅的自我矛盾。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地路上走,月光底下。” 文章的结尾写魏连殳最后由极度的痛苦恢复到平静,更准确地说,是把这种痛苦真正内化,隐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开始新的挣扎,新的努力,永远不停留的“走”:正是这“轻松”与“坦然”,把前面所有的惊心动魄的追问,全化作了长久的回味与更深远的思索。
《孤独者》是2007年0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鲁迅。鲁迅小说集《彷徨》里的一篇,主人公魏连殳接受五四新思想熏陶,有着自由独立思想和自由独立精神。但五四落潮后的他,经历了社会腐朽的难以改变,庸众愚钝的难以改造,希望最后沦为绝望,梦想最后沦为黑暗,抗争最后沦为堕落,又回到原地。鲁迅与小说人物魏连殳一起,成为绝望的孤独者,冷眼看世界,有着强烈的自我放逐以及自我戕害的倾向,这是代替鲁迅沉默的验证了一个彻底失败后孤独者的最后境遇。与此同时,本文更是对作者在未来要走出这种堕落境地的自我警示。
以上就是关于在酒楼上 和 孤独者 如何看待和理解鲁迅这种自审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在酒楼上 和 孤独者 如何看待和理解鲁迅这种自审的、鲁迅孤独者故事结尾是什么意思、鲁迅小说孤独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