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行星各有多大

七大行星各有多大,第1张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编辑本段金星

英文名:Venus

八大行星之一,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

金星基本参数

公转周期: 224701天

平均轨道速度: 350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07

轨道倾角: 34 度

赤道直径: 12,1036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8150

密度: 52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24301 日

卫星数量: 0

公转半径: 108,208,930 km(072 天文单位)

表面面积 46亿 平方千米

表面引力 878 m/s2

自传时间 -24302天

逃逸速度 104 千米/秒

表面温度 最低 平均 最高

737K 750K 773K

编辑本段地球

英文:earth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赤道引力(地球=1) 100

逃逸速度(公里/秒) 112

自转周期(日) 09973

黄赤交角(度) 2344

反照率 030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大地母亲)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它们真是与众不同的漂亮啊!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过渡区域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2700-2890 D'' layer - D"层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5150-6378 Inner core - 内核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编辑本段火星

英文名: Mars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木星

英文名: Jupiter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0e27 千克

木星(aka Jove; 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伽利略直言不讳地支持哥白尼的理论而被宗教裁判所逮捕,并被强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关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

木星在1973年被先锋10号首次拜访,后来又陆续被先锋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和Ulysses号考查。目前,伽利略号飞行器正在环绕木星运行,并将在以后的两年中不断发回它的有关数据。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只是由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

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金属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巴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最外层主要由普通的氢气与氦气分子组成,它们在内部是液体,而在较外部则气体化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深邃的一层的较高处。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简单气体分子在此处也有一点儿。

云层的三个明显分层中被认为存在着氨冰,铵水硫化物和冰水混合物。然而,来自伽利略号的证明的初步结果表明云层中这些物质极其稀少(一个仪器看来已检测了最外层,另一个同时可能已检测了第二外层)。但这次证明的地表位置十分不同寻常(左图)--基于地球的望远镜观察及更多的来自伽利略号轨道飞船的最近观察提示这次证明所选的区域很可能是那时候木星表面最温暖又是云层最少的地区。

木星和其他气态行星表面有高速飓风,并被限制在狭小的纬度范围内,在连近纬度的风吹的方向又与其相反。这些带中轻微的化学成分与温度变化造成了多彩的地表带,支配着行星的外貌。光亮的表面带被称作区(zones),暗的叫作带(belts)。这些木星上的带子很早就被人们知道了,但带子边界地带的漩涡则由旅行者号飞船第一次发现。伽利略号飞船发回的数据表明表面风速比预料的快得多(大于400英里每小时),并延伸到根所能观察到的一样深的地方,大约向内延伸有数千千米。木星的大气层也被发现相当紊乱,这表明由于它内部的热量使得飓风在大部分急速运动,不像地球只从太阳处获取热量。

木星表面云层的多彩可能是由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但是其详情仍无法知晓。

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通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早在300年前就被地球上的观察所知晓(这个发现常归功于卡西尼,或是17世纪的Robert Hooke)。大红斑是个长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椭圆,总以容纳两个地球。其他较小一些的斑点也已被看到了数十年了。红外线的观察加上对它自转趋势的推导显示大红斑是一个高压区,那里的云层顶端比周围地区特别高,也特别冷。类似的情况在土星和海王星上也有。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类结构能持续那么长的一段时间。

木星向外辐射能量,比起从太阳处收到的来说要多。木星内部很热:内核处可能高达20,000开。该热量的产量是由开尔文-赫尔姆霍兹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压缩)。(木星并不是像太阳那样由核反应产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内部温度不够引起核反应的条件。)这些内部产生的热量可能很大地引发了木星液体层的对流,并引起了我们所见到的云顶的复杂移动过程。土星与海王星在这方面与木星类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则不。

木星与气态行星所能达到的最大直径一致。如果组成又有所增加,它将因重力而被压缩,使得全球半径只稍微增加一点儿。一颗恒星变大只能是因为内部的热源(核能)关系,但木星要变成恒星的话,质量起码要再变大80倍。

木星有一个巨型磁场,比地球的大得多,磁层向外延伸超过65e7千米(超过了土星的轨道!)。(小记:木星的磁层并非球状,它只是朝太阳的方向延伸。)这样一来木星的卫星便始终处在木星的磁层中,由此产生的一些情况在木卫一上有了部分解释。不幸的是,对于未来太空行走者及全身心投入旅行者号和伽利略号设计的专家来说,木星的磁场在附近的环境捕获的高能量粒子将是一个大障碍。这类“辐射”类似于,不过大大强烈于,地球的电离层带的情况。它将马上对未受保护的人类产生致命的影响。

伽利略号号飞行器对木星大气的探测发现在木星光环和最外层大气层之间另存在了一个强辐射带,大致相当于电离层辐射带的十倍强。惊人的是,新发现的带中含有来自不知何方的高能量氦离子。

木星有一个同土星般的光环,不过又小又微弱。它们的发现纯属意料之外,只是由于两个旅行者1号的科学家一再坚持航行10亿千米后,应该去看一下是否有光环存在。其他人都认为发现光环的可能性为零,但事实上它们是存在的。这两个科学家想出的真是一条妙计啊。它们后来被地面上的望远镜拍了照。

不像土星的,木星的光环较暗(反照率为005)。它们由许多粒状的岩石质材料组成。

木星光环中的粒子可能并不是稳定地存在(由大气层和磁场的作用)。这样一来,如果光环要保持形状,它们需被不停地补充。两颗处在光环中公转的小卫星:木卫十六和木卫十七,显而易见是光环资源的最佳候选人。

木星的卫星

木星有16颗已知卫星,4颗大伽利略发现的卫星,12颗小的。

由于伽利略卫星产生的引潮力,木星运动正逐渐地变缓。同样,相同的引潮力也改变了卫星的轨道,使它们慢慢地逐渐远离木星。

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由引潮力影响而使公转共动关系固定为1:2:4,并共同变化。木卫四也是这其中一个部分。在未来的数亿年里,木卫四也将被锁定,以木卫三的两倍公转周期,木卫一的八倍来运行。

木星的卫星由宙斯一生中所接触过的人来命名(大多是他的情人)。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木卫十六 128000 20 956e16 Synnott 1979

木卫十五 129000 10 191e16 Jewitt 1979

木卫五 181000 98 717e18 Barnard 1892

木卫十四 222000 50 777e17 Synnott 1979

木卫一 422000 1815 894e22 伽利略 1610

木卫二 671000 1569 480e22 伽利略 1610

木卫三 1070000 2631 148e23 伽利略 1610

木卫四 1883000 2400 108e23 伽利略 1610

木卫十三 11094000 8 568e15 Kowal 1974

木卫六 11480000 93 956e18 Perrine 1904

木卫十 11720000 18 777e16 Nicholson 1938

木卫七 11737000 38 777e17 Perrine 1905

木卫十二 21200000 15 382e16 Nicholson 1951

木卫十一 22600000 20 956e16 Nicholson 1938

木卫八 23500000 25 191e17 Melotte 1908

木卫九 23700000 18 777e16 Nicholson 1914

较小卫星的数值是约值。

编辑本段土星

英文名: Saturn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卫星直径: 120,536 千米 (赤道)

质量: 568e26 千克

在罗马神话中,土星(Saturn)是农神的名称。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该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土星也是英语中“星期六”(Saturday)的词根。

土星在史前就被发现了。伽利略在1610年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并记录下它的奇怪运行轨迹,但也被它给搞糊涂了。早期对于土星的观察十分复杂,这是由于当土星在它的轨道上时每过几年,地球就要穿过土星光环所在的平面。(低分辨率的土星所以经常有彻底性的变化。)直到1659年惠更斯正确地推断出光环的几何形状。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环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围发现了暗淡的光环,在这以后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围也发现了光环。

先锋11号在1979年首先去过土星周围,同年又被旅行家1号和2号访问。现在正在途中的卡西尼飞行器将在2004年到达土星。

通过小型的望远镜观察也能明显地发现土星是一个扁球体。它赤道的直径比两极的直径大大约10%(赤道为120,536千米,两极为108,728千米),这是它快速的自转和流质地表的结果。其他的气态行星也是扁球体,不过没有这样明显。

土星是最疏松的一颗行星,它的比重(07)比水的还要小。

与木星一样,土星是由大约75%的氢气和25%的氦气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气和一些类似岩石的物质组成。这些组成类似形成太阳系时,太阳星云物质的组成。

土星内部和木星一样,由一个岩石核心,一个具有金属性的液态氢层和一个氢分子层,同时还存在少量的各式各样的冰。

土星的内部是剧热的(在核心可达12000开尔文),并且土星向宇宙发出的能量比它从太阳获得的能量还要大。大多数的额外能量与木星一样是由Kelvin-Helmholtz原理产生的。但这可能还不足以解释土星的发光本领,一些其他的作用可能也在进行,可能是由于土星内部深层处氦的“冲洗”造成的。

木星上的明显的带状物 在土星上则模糊许多,在赤道附近变得更宽。由地球无法看清它的顶层云,所以直到旅行者飞船偶然观测到,人们才开始对土星的大气循环情况开始研究。土星与木星一样,有长周期的椭圆轨道以及其他的大致特征。在1990年,哈博望远镜观察到在土星赤道附近一个非常大的白色的云,这是当旅行者号到达时并不存在的;在1994年,另一个比较小的风暴被观测到。

从地球上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光环(A和B)和一个暗淡的光环(C),在A光环与B光环之间的间隙被称为“卡西尼部分”。一个在A光环的外围部分更为暗淡的间隙被称为“Encke Gap”(但这有点用词不当,因为它可能从没被Encke看见过)。旅行者号发送回的显示还有四个暗淡的光环。土星的光环与其他星的光环不同,它是非常明亮的。(星体反照率为02 - 06)

尽管从地球上看光环是连续的,但这些光环事实上是由无数在各自独立轨道的微小物体构成的。它们的大小的范围由1厘米到几米不等,也有可能存在一些直径为几公里的物体。

有三对卫星,土卫一-土卫三,土卫二-土卫四和土卫六-土卫七有万有引力的互相作用来维持它们轨道间的固定关系。土卫一公转周期恰巧是土卫三的一半,它们可以说是在1:2共动关系中,土卫二-土卫四的也是1:2; 土卫六-土卫七的则是3:4关系。

除了18颗被命名的卫星以外,至少已有一打以上已经被报道了,并且已经给予了临时的名称。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土卫十八 134000 10 Showalter 1990

土卫十五 138000 14 Terrile 1980

土卫十六 139000 46 270e17 Collins 1980

土卫十七 142000 46 220e17 Collins 1980

土卫十一 151000 57 560e17 Walker 1980

土卫十 151000 89 201e18 Dollfus 1966

土卫一 186000 196 380e19 赫歇耳 1789

土卫二 238000 260 840e19 赫歇耳 1789

土卫三 295000 530 755e20 卡西尼 1684

土卫十三 295000 15 Reitsema 1980

土卫十四 295000 13 Pascu 1980

土卫四 377000 560 105e21 卡西尼 1684

土卫十二 377000 16 Laques 1980

土卫五 527000 765 249e21 卡西尼 1672

土卫六 1222000 2575 135e23 惠更斯 1655

土卫七 1481000 143 177e19 波德 1848

土卫八 3561000 170 188e21 卡西尼 1671

土卫九 12952000 110 400e18 Pickering 1898

土星的光环

光环 距离

(千米) 宽度

(千米) 质量

(千克)

D 67000 7500

C 74500 17500 11e18

B 92000 25500 28e19

卡西尼部分

A 122200 14600 62e18

F 140210 500

G 165800 8000 1e7

E 180000 300000

(距离是指从土星中心到光环内部的边缘)这种分类真的有点误导,因为微粒的密度以一个复杂的方式改变,不能用分类法划分为一个明显的区域:在光环中存在不断的变化;那些间隙并不是全部空的,这些光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环。

编辑本段天王星

英文名: Uranus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公转轨道: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51,118 千米(赤道)

质量: 8683e25 千克

读天王星的英文名字,发音时要小心,否则可能会使人陷于窘迫的境地。Uranus应读成"YOOR a nus" ,不要读成"your anus"(你的肛门)或是"urine us"(对着我们撒尿)。

乌拉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无上的神。他是该亚的儿子兼配偶,是Cronus(农神土星)、独眼巨人和泰坦(奥林匹斯山神的前辈)的父亲。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有15颗已命名的卫星,以及2颗已发现但暂未命名的卫星。

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不同,天王星的卫星并不是以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而命名的,而是用莎士比亚和罗马教皇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

它们自然分成两组:由旅行者2号发现的靠近天王星的很暗的10颗小卫星和5颗在外层的大卫星。

它们都有一个圆形轨道围绕着天王星的赤道(因此相对于赤道面有一个较大的角度)。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天卫六 50000 13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七 54000 16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八 59000 22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九 62000 33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 63000 29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一 64000 42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二 66000 55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三 70000 27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四 75000 34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八 75000 20 Karkoschka 1999

天卫十五 86000 77 旅行者2号 1985

天卫五 130000 236 630e19 Kuiper 1948

天卫一 191000 579 127e21 Lassell 1851

天卫二 266000 585 127e21 Lassell 1851

天卫三 436000 789 349e21 赫歇耳 1787

天卫四 583000 761 303e21 赫歇耳 1787

天卫十六 7200000 30 Gladman 1997

天卫十七

12200000 60 Gladman

1997

天王星的光环

光环 距离

(千米) 宽度

(千米)

1986U2R 38000 2,500

6 41840 1-3

5 42230 2-3

4 42580 2-3

Alpha 44720 7-12

Beta 45670 7-12

Eta 47190 0-2

Gamma 47630 1-4

Delta 48290 3-9

1986U1R 50020 1-2

Epsilon 51140 20-100

(距离是指从天王星的中心算到光环的内边的长度)

编辑本段海王星

英文名: Neptune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公转轨道: 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9,532 千米(赤道)

质量: 10247e26 千克

在古罗马神话中海王星(古希腊神话: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在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注意到它的轨道与根据牛顿理论所推知的并不一致。因此科学家们预测存在着另一颗遥远的行星从而影响了天王星的轨道。Galle和d'Arrest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观察到海王星,它出现的地点非常靠近于亚当斯和勒威耶根据所观察到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位置经过计算独立预测出的地点。一场关于谁先发现海王星和谁享有对此命名的权利的国际性争论产生于英国与法国之间(然而,亚当斯和勒威耶个人之间并未有明显的争论);现在将海王星的发现共同归功于他们两人。后来的观察显示亚当斯和勒威耶计算出的轨道与海王星真实的轨道偏差相当大。如果对海王星的搜寻早几年或晚几年进行的话,人们将无法在他们预测的位置或其附近找到它。

仅有一艘宇宙飞船旅行者2号于1989年8月25日造访过海王星。几首我们所知的全部关于海王星的信息来自这次短暂的会面。

由于冥王星的轨道极其怪异,因此有时它会穿过海王星轨道,自1979年以来海王星成为实际上距太阳最远的行星,在1999年冥王星才会再次成为最遥远的行星。

同天王星和木星一样,海王星的光环十分暗淡,但它们的内部结构仍是未知数。

海王星的卫星

海王星有9颗已知卫星:8颗小卫星和海卫一。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海卫三 48000 29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四 50000 40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五 53000 74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六 62000 79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七 74000 96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八 118000 209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一 355000 1350 214e22 Lassell 1846

海卫二 5509000 170 Kuiper 1949

海卫九 4820000 16×14 2003

海王星的光环

光环 距离

(千米) 宽度

(千米) 另称

木星有1316个地球那么大。木星的直径是142984公里,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倍,体积相当于1316个地球,质量相当于318个地球。

木星是颗巨行星,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但只占十分之一分子数量的氦,却占了总质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岩石核心和重元素,但没有可以明确界定的固体表面。由于快速地自转,木星的外观呈现扁球体。大气层依纬度成不同的区与带,在彼此的交界处有湍流和风暴作用着。

木星的高层大气是由体积或气体分子百分率约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由于氦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四倍,探讨木星的质量组成时比例会有所改变:大气层中氢和氦分别占了总质量的75%及24%,余的1%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以及硅的化合物。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硫等物质。大气最外层有冷冻的氨的晶体。

众所周知,在广袤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着一片无尽的黑暗,而我们的宇宙则由许多天体组成,太阳,行星,卫星等,所有的行星按照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水星,金星,木星等。那么最大的行星有多么大?地球的多少倍?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体积是地球的一千三百多倍。

木星是整个太阳系中运转速度最快,体积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大概是太阳的千分之一左右,大约是太阳系中所有其他行星的总和的两倍多,其中主要的形成物质为氢和氦,氢占木星总质量的百分之七十几,氦占木星总质量的百分之二十几。虽然木星十分的巨大,直径可以说是地球的十几倍,但是它的密度却特别的低,所以它的体积为地球的一千三百多倍,但是质量却,只有地球的三百多倍,所以在我们的脑海中,可以不由自主地想到,木星到底有多大。

整个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但是太阳系的老大是太阳,而太阳和木星几乎是同时发生同时存在的。而太阳和木星中的成分有极大的相似,但是木星所在的地方几乎是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而且也没有太阳上的许多资源,所以不管何种情况下,木星他都无法扩展自己的能量,加上自身的质量比较小,只有地球的三百多倍,相对于太阳来说更是小之又小,所以并不能跟太阳划等号,也并不能成为第二个太阳。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浩瀚的宇宙逐渐被人类所认识,所以要想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可以认真学习,勤于研究,但是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中,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等待人们去发现,就像对木星的研究一样,它的大小和跟地球相比的大小,也是一点一滴慢慢研究出来的。

初冬的夜晚,太阳一落山天空的正南方就会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这就是木星。此时木星的亮度仅次于西南方向的金星。它是天空中第二亮的星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看着天空中熠熠生辉的木星,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木星很大吗?没觉得木星很大啊!”的确,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木星只是一颗小星星。不过我们要搞清楚一点,我们看到的是63亿公里之外的木星。木星到地球的距离是金星到地球的距离的15倍。即使是这样,它的亮度也仅次于金星。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木星是一颗非常大的行星。

假如我们把木星放在距离地球3844万公里的月球轨道上,我们就会看到下面这样的景象。你的内心是不是划过一丝丝的恐惧呢?

木星有多大? 木星的质量是1898 10^27千克,平均直径是139822公里,体积是143 10^15立方千米。 关于木星大小的这些数字都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叫它们为“天文数字”。

木星究竟有多大?抽象的数字很难理解,我们就用具象的对比来了解木星的大小,简单明了。

地球的直径为12756公里。对于我们来讲地球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星球了。但是地球的直径仅仅是木星直径9%。也就是说,我们把地球像串糖葫芦那样串成一串儿,11个地球的直径距离才能抵得上一个木星直径。

从体积上看,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

木星上面有个特征性的标志,叫木星大红斑。它长约25万公里,上下跨度12万公里,是木星上最大的风暴气旋。大红斑风暴同时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风暴气旋。上图是把地球和大红斑风暴放在一起比较的样子。不是地球太小,而是大红斑风暴太大。

地球在木星面前,就像是一个玻璃弹珠放在了一个篮球面前。这就是木星和地球之间的差距。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木星的79颗卫星。在众多的卫星中距离木星最近的是木卫一伊奥。木卫一伊奥是太阳系中的第四大卫星。它的直径是3642公里。它的直径只比月球大了166公里。如果把木卫一和月球放在一起比较就像是下面这样。

从上看,月球和木卫一几乎一样大。月球和地球放在一起比较就像下面这样。

然而比月球略大一些的木卫一在木星面前却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从体积上看,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大行星。它的直径是49244公里。海王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4倍。而地球的直径大约又是月球的4倍。所以在海王星面前的地球感觉就像是地球面前的月球。

如果把海王星放在木星跟前,就变成下面图中的样子了。木星的直径是海王星的28倍,体积是海王星的23倍。在木星跟前的海王星像不像地球跟前的月球呢?

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它的平均直径是116464公里,大约是木星直径的83%。土星土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能和木星一较高下的行星。但是土星的质量还是比木星小了很多,只有木星的30%。

如果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在一起来一张合影,最小的水星在木星面前就像是一个人站在了一栋高楼面前那样渺小。

太阳是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那木星和太阳比较如何呢?木星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的十分之一,体积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乍一看,在太阳面前木星也不是很大啊。可是,地球的直径却只有太阳的一百零九分之一,体积是太阳的一百三十万分之一。

以上所了解的木星大小只是体积上的大小。木星的质量有多大呢?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他七大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地球质量的318倍。

此外,木星的质量占到了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这个占比已经是不小的存在了。相比之下,地球的质量仅有太阳的三十三万分之一。太阳系的质心因为木星的存在落在了太阳表面之外47000公里的地方。可以这么说,木星的存在让太阳发生了“晃动”!

木星有多大?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清楚了呢?

以上就是关于七大行星各有多大全部的内容,包括:七大行星各有多大、太阳的木星有多大、最大的星球是地球的多少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86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