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古代诗文中,冯唐这个名字经常出现,比如我们熟悉的、入选了语文课本的《滕王阁序》、《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著名篇章,都有关于他的相关文字,尤其是在《滕王阁序》,冯唐和李广的名字放在一起,形成了工整的对仗格式。
其实,冯唐虽然是一个不算显眼的 历史 人物,但是他却对汉朝做出了突出贡献。冯唐曾经在偶然间和汉文帝发生了一次对话,正是围绕这次对话以及衍生出来的二次谈话,改变了汉文帝抵抗匈奴的战略方向,彻底堵死了匈奴南下的通道,为汉武帝进入大漠作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冯唐在家乡代地时便以孝悌闻名,因此得到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由于他为人正直、不徇私情, 所以很难适应官场上那套复杂的规则 ,到了晚年时,也只是一个低级的郎官。
像冯唐这种人在古代有很多,他们有着美好高尚的品德,然而却不具备治国从政的才能,提供不了高明的建议。之所以这类人能得到任用,主要是因为皇帝可以借助他们的杰出名声,去表达了对孝、忠、义这些美好品德的向往,起到归附民心的作用。
所以冯唐即使出仕了,也因为没有背景,就能做个郎官。郎官主要复杂驾车、撑船、守卫宫门这些工作,多以年轻人为主,文帝看到冯唐一个老人混在若干年轻人组成的队伍中,感到很奇怪,所以和他开始了一次对话:
本来这次对话很普通,可是冯唐却告诉文帝他是代县人,这下引起了文帝的兴趣,毕竟他登基前,在代地做了十六年王爷。接下来文帝便和冯唐深入交流,谈到了赵将李齐,继而引申出战国名将廉颇和李牧,感慨自己没有这种良才。 就在文帝伤古怀今之际,冯唐却说文帝即使有了廉、李这类名将,也全然用不好,只能埋没了他们的能力。
这个回答令文帝十分愤怒,他认定冯唐是在侮辱他,愤然驾车离去。 可是事实上,这只是冯唐将自己的观点客观提出,即使得罪了文帝,也让后者记住了他敢于和自己平等对话。
要说文帝真是一位有道明君,几天之后,他反复琢磨冯唐的话却不得其解,于是主动找到后者,请求他为自己答疑解惑,好让自己知道为何用不好廉颇李牧。于是冯唐抛出了魏齐。
魏齐是云中郡守,肩负着抵抗匈奴进攻的作战任务,他素来爱护士兵,将朝廷的拨款乃至自己的财富都用了犒赏士兵,鼓励他们奋勇作战。正是忌惮与魏齐以及部下的强悍作战能力,匈奴实在不愿意进犯云中郡:
在冯唐看来,李牧和廉颇(后来冯唐主要解释了李牧的行为)之所以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的原因, 皆是在于他在布防一线,能够坚持把边防士兵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吝惜财产去鼓舞士气和提高战斗力。
眼下,像李牧这种不谋私利且作战勇武的将军, 天佑大汉出了一个魏齐,本来就是值得高兴的行为,结果文帝却因为他在上报战功时差了六个人头,居然将他下狱一年,这实在是暴殄天物的浪费人才行为。
所以冯唐认为,从这件事上 ,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重法典规则却轻基层现状的昏君,他无视 历史 无视人心,因为较小的过失而伤害忠良,自然也无法善待廉颇李牧这类名将。
在听了冯唐的一番解释后,文帝感到十分惭愧,他立刻命令冯唐带着天子符节,去狱中释放魏齐,并让他重新担任云中郡守,继续抗击匈奴。
这个安排代表冯唐的一番肺腑之言,彻底改变了文帝抵抗匈奴的战略方向。
吕后执政时,文帝在中央没背景,被赶到了代地,这里急需要刘姓宗族驻守。代地气候寒冷, 社会 基础薄弱,又时刻面对匈奴威胁,绝对不是富饶之地,所以当年的刘恒也就是个守门人, 真要有了危险,那么代地就会起到预警作用,驻防部队后撤,靠着太原郡的地理优势进行防守。
而从赵地支援来的边防军,长安和巴蜀的中央军和后备军。甚至东部诸侯的私军,才是抵抗匈奴的真正核心。
简而言之,汉朝对于代地的重视程度有限,没有想利用此地的部队起到毕其功于一役的作用,这点就是在刘恒入长安后也没有得到改变。
然而在冯唐的努力下,文帝赐给代地极大的重视。从那以后,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和独立的赏罚大权,都进入了代地军中,这份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使得代地部队心属文帝,面对敌人时能够奋勇作战。
从此之后,代地起到的就不是简单的预警作用,也不是依靠太原为后续部队集中争取时间,而是全民皆兵,层层布防,尽最大能力消灭匈奴的来犯部队。
虽然文帝比较重视冯唐,提升了他的官职,给予了他巨大的权力,但是冯唐那不开化的性格和脾气,仍然和以前一样,成为了他官运的绊脚石。到了景帝时期,冯唐再一次被冷落,从此完全远离了朝堂。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忽略冯唐为强汉开疆所做出的贡献 ,正是他的一番言行, 使得文帝改变了之前在代地的战略方向,提高了代地的战术地位,彻底封死了匈奴的南下之路,也为后来削弱诸侯消除了外部隐患。
观冯唐一生,他为汉朝战胜匈奴这个强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点和飞将军李广有异曲同工之处,更巧合的是二者在仕途上皆不如意,冯唐官运不通,而李广追求封侯不得,更凸显了悲情英雄的强烈 情感 ,因此后者将二人视作同类之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文献:
1《滕王阁序》
2《史记·七十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
推荐阅读:
年轻时征战无敌,令朱温惧怕不已的李存勖,是如何丢掉江山的?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的初级官吏,指责是担任皇宫侍卫,干这活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冯唐作郎官时年纪已经不小了。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说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就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弄的懂朝廷的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现在,他们只是因为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听了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皇帝的节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马迁记述的冯唐事迹,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是个耿直的人,这样的人坏事往往是坏在嘴上。中国人好面子,尤其是在官场混的人,失了面子就等于失了官威。冯某人不懂这点,即使是皇上也敢冲撞,一般的上下级就更不消说了。汉文帝有容人之量,这样的人在地球上是凤毛麟角,所以冯唐也就只能是被人逐出官场,虚耗时光,抑郁变老。司马迁的《史记》从横几千年,有多少人物风云际会,能为冯唐这么个小人物立传,自有其立场,司马迁自己说他和冯唐的儿子冯遂关系不错,大概是从冯遂那里知道了冯唐的事迹,否则的话,历史肯定会淹没这个人的事迹。一千多年后,苏东坡被贬密州,想起了冯唐的故事,在《江城子,密州》的词里咏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比魏尚,期待着大宋皇帝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人物来为其平冤昭雪,可惜大宋的皇帝不是汉文帝,亦出不了冯唐那样不通世事的老郎官。
李广的名气要比冯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从这件事来看,皇帝还是很看重他的。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当时梁王有窥视帝位的野心,李广缺乏政治上的敏感,引起了当朝皇帝的疑忌。有一次,皇帝派了一位宦官跟李广熟悉与匈奴战事,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俘虏捆绑上马之后,却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武帝即位后。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后来又任命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李广和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兰田,常到南山中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他的子孙或外人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因此他领兵有几次被困受辱,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没过多久,郎中令石建死了,于是皇上召见李广,让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李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时,做到代国的国相。元朔五年(前124)被任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规定,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间,代公孙弘任丞相。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声名比李广差得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可是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位达到三公。李广属下的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是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卫青不答应他的请求。一气之下,李广没向卫青辞行就回到军中,从东路进发了。军队没有向导,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还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李广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与匈奴对战的战场上,最终不得封侯,对当时的一个军人来说,是个极大的缺憾。其实李广的机会是有的,汉家皇帝也很欣赏他,虽说没有军功,但凭着其勇敢也屡次获得升迁,但命运却每到关键时刻就要捉弄他,按现在的人的说法就是这人点背。最后,汉武帝都觉得他命不好,看来只能怪老天爷了。
大部分人认为李广是没有得到重用,皇帝不知人善任,喜欢用自己亲近的人,比如卫青、霍去病等,但是仔细分析李广的事迹,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辟刀剑,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他并肩,大概是个有点像李逵似的人物,但其在深陷绝境时表现出的机智和胆略,又远高出李逵,大概可以和张飞一比吧。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接战七十余次,尽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所以才常常是奋不顾身的陷入绝境,然后再机智灵活地上演一场绝地逢生的喜剧。假如真的把他放在大将军的位置上,我们看到的也许就不是喜剧了。
司马迁在为人物立传时极其讲究事迹的裁减,关于李广杀霸陵尉的一段,不应该是在褒扬吧?大概是说李广心胸狭窄,只是说的比较婉转罢了,这就是所谓的史笔如铁。从李广的死也可以看出,死的不值,太想不开了。
冯唐易老的典故:早在汉文帝时,就做上郎官的位置了。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有次汉文帝到郎官署“慰问”。因为郎官的年龄都相比较小,只有冯唐“满脸褶子”。
汉文帝到了冯唐跟前“慰问”一番,当得知冯唐老家是代郡人,汉文帝显得温和许多。因为汉文帝没有做皇帝之前,他老爹刘邦给他的封地就是代郡,算是“半个老乡”。
汉文帝就问冯唐:以前在代郡时,身边人一直给我说你们老家的李奇很厉害,打仗从来没输过,你听说过他吗?冯唐随口来了句:他厉害?他可比李牧,廉颇差远了。我们冯家和李家有几代人的交情,所以我非常清楚。
虽然不高兴,但是汉文帝还是说了句:如果让我拥有李牧,廉颇这样的帅才多好啊,哪里还怕他匈奴人骚扰?冯唐耿直的性格出来了,说到:臣担心陛下就算拥有这些人才,也不一定会用他们。听完这句话汉文帝拂袖而去。本来看你有才华,又是“半个老乡”想提拔你,谁知你个“刺头”当众“怼”我?
幸亏汉文帝是个仁慈皇帝。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汉文帝又召见冯唐问他为什么说寡人不能善用“帅才”?冯唐回答:古时候帝王让将军领军征战,出征前都会“拜将”。
甚至临行前会扶着大将军的车辇嘱咐:此去,对外的作战全部由将军一人决断,得专征权。代表皇帝行使权利。所以君臣齐心,无往不利。而我听说云中郡守魏尚把云中治理的很好,能灵活运用军民,抵御匈奴入侵,使匈奴人不敢正面袭击云中,却因为小错误被革除职务,接受审判。所以我才说陛下不会用人,请恕罪。
汉文帝一听有道理,随后让冯唐持节恢复了魏尚的职位,并因此加封冯唐为车骑都尉。但是,到了汉景帝时,冯唐不知是什么原因被罢免官职,估计还是因为“脾气太臭”。
又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他非常欣赏冯唐的才华,于是就派人召冯唐进宫准备授予官职。可是当时的冯唐已经九十岁的高龄了,再也没有精力为国效力……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
李广难封的典故:汉文帝时,面对匈奴的进攻,李广就展现了其勇猛的一面,获封郎官。汉文帝称赞他说:你呀,就是错生了时代。如果在高祖时代,你一定能封个万户侯。
后来到汉景帝时代,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却因为不识时务,私自接受梁王刘武授予的“大将军印”。引起汉景帝的不满,所以没有封赐李广。
汉武帝时,李广虽多次攻击匈奴有功,但是在汉武帝眼里他一直都是“功过相抵”。作战时,身先士卒,勇猛异常。每次大战下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用汉武帝的说法就是“打仗不用脑子”。何况,在对匈奴作战中,有次全军覆没,自己也被生擒。凭借自身优点,才得以脱身。
这对于将军来说是个大罪,最后花钱赎罪削去官职,赋闲在家。所幸知人善任的汉武帝知道李广的“苦劳”与迫切立功的心理,给他个机会。让李广担任前将军,随卫青,霍去病讨伐匈奴大单于。卫青命李广部于东路拦截。可惜没有向导的李广迷失了方向,错失了大破匈奴大单于的最佳时机,最后感慨自己一生。
以前跟随自己的部下许多都被封侯,甚至自己最小的儿子李敢也被封为关内侯。而自己奔劳一生,却无封侯之日。随后羞愧自杀……这就是李广难封的典故。
扩展资料
成语名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成语拼音féng táng yì lǎo ,lǐ guǎng nán fēng 。
成语释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成语出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一句诗词,出自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以上就是关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何许人也,为何能与飞将军齐名全部的内容,包括: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何许人也,为何能与飞将军齐名、“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