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病病毒的生态学有什么特征

马立克病病毒的生态学有什么特征,第1张

GaHV-2在世界的鸡群中分布很广,古典型马立克病可使鸡群的死亡率达到10%,急性型的死亡率可达20%~30%,在个别情况下能达70%。1970年以后,由于应用了HVT疫苗,MD的发生显著减少,发病鸡以5~14周龄为多,但1976年以后,发生MD的日龄增高,产卵开始后仍继续发生,其危害程度较重。

马立克病病毒不是垂直传播,在自然界的传播途径是羽毛囊,在病鸡的上皮中形成完整的、脱离细胞的、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通过周围环境进行接触传播。但也有人认为,与细胞紧密结合的病毒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

现在已知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病毒—细胞的相互作用:

(1)生产性感染

在此种感染中,病毒DNA进行复制,抗原被合成,有时候还产生出病毒粒子。在羽毛囊上皮中发生的生产性感染,形成大量的带囊膜并且有高度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在培养细胞和其他上皮细胞中产生的病毒粒子,多数是不带囊膜和无感染性的。然而在培养细胞中也有数量不定的病毒颗粒可以是带囊膜的,它们脱离了细胞并具有感染性。

(2)非生产性感染

肿瘤细胞内通常没有病毒粒子,但是它们都有移植感染的特性。在来自MD淋巴细胞样细胞系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这些非生产性细胞中,可以用核酸杂交的方法检出病毒DNA的基因组,但没有观察到病毒抗原和病毒粒子。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B群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外周神经、性腺、内脏器官、眼球虹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导致病鸡受害器官功能障碍和恶病质而死亡。(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鸡,此外,火鸡、野鸡、鹌鹑等也有一定的易感性,一般哺 礼动物不感染。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鸡羽囊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的羽毛散播,飘浮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鸡体内,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人侵。病鸡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一定的传染力。(2)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 般为3 周左右,根据发病部位和临床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神经型、眼型、内脏型和皮肤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1)神经型最早于本世纪初发现的马立克氏病就是此型,所以又称为古典型。主要发生于3~4月龄的青年鸡,其特征是鸡的外周神经被病毒侵害,不同部分的神经受害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当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受害时,病鸡一条腿或两条腿麻痹,步态失调,两条腿完全麻痹则瘫痪。较常见的是一条腿麻痹,当另一条正常的腿向前迈步时,麻痹的腿跟不上来,拖在后面,形成“大劈叉”姿势,并常向麻痹的一侧歪倒横卧。当臂神经受害时,病鸡侧或两侧翅膀麻痹下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害时,引起扭头。仰头现象。颈部速走神经受害时,球囊麻痹、扩张,松弛,形成大味子,有时张口无声嘴息。此型病程比较长。病鸡有一定的食欲,但行动、采食困难,最后因饥饿。饮水不足,衰焖或被其他鸡踩踏而死亡,

2)内脏型又称急性型。幼龄鸡多发,死亡率高。病鸡起初无明显症状,逐渐呈进行性消瘦,冠辑萎缩。颜色变淡,无光泽,羽毛脏乱,行动迟缓。病后期精神萎靡,极度清瘦,最终衰竭死亡。3)眼型单眼或双眼发病,表现为虹膜(眼球最前面的部分称为角膜,角膜后面是桔**的虹膜,虹膜中央是黑色瞳孔)的色素消失,呈同心环状(以瞳孔为圆心的多层环状)、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俗称“灰眼”或“银眼”。脉孔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而且瞳孔逐渐缩小,最后仅有粟粒大,不能随外界光线强弱而调节大小,病眼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鸡很快死亡,单眼失明的病程较长,最后衰竭死亡或被淘汰。4)皮肤型肿瘤大多发生于翅膀、颈部、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的皮肤。表现为个别羽囊肿大,并以此羽囊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结节,约有玉来至蚕豆大,较硬,少数溃破。病程较长,病鸡最后瘦弱死亡或被淘汰。(3)病理变化1)神经型病变主要发生在外周神经的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臂神经丛和内腔大神经。有病变的神经显著肿大,比正常粗2~3倍,外观灰白色或黄白色,神经的纹路消失。有时神经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因而神经粗细不均。病变多是测性的,与对侧无病变的或病变较轻的神经相比较,易做出诊断。2)内脏型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可发生病变。但以卵巢受侵害最严重,其他器官的病变多呈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灰白色,质地坚实。有时肿瘤组织浸润在脏器实质中,使脏器异常增大。不同脏器发生肿瘤的常见情况是:心脏:肿瘤单个或数个,芝麻至南瓜子大,外形不规则,稍突出于心肌表面,淡黄白色,较坚硬。正常鸡的心尖常有一一点脂肪。不要误以为是肿瘤:腺胃:通常是肿瘤组织浸润在整个腺胃壁中,使胃壁增厚2~3倍,腺胃外观胀大,较硬,剪开腺胃,可见黏膜潮红,有时局部溃烂:胃腺乳头变大,顶端费烂:卵巢:青年鸡卵巢发生肿瘤时,一般整个卵里胀大数倍至十几倍,有的达核桃大,呈菜花样,灰白色,质硬而施。也有的是少数卵泡发生肿瘤,形状与上述相同,但较小:睾丸:一侧或两侧睾丸发生肿瘤时,睾丸肿大十余倍,外观上黎丸与肿瘤混为一体,灰白色,较坚硬:肝脏:一般是肿瘤组织浸润在肝实质中,使肝脏呈灰白色,质硬,挤在助窝或胸腔中。肺的其他部分常硬化缺乏弹性。3)眼型与皮肤型剖检病变 与临床表现相似。(4)防治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做好预防工作,①严格清毒: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鸡场或鸡群,必须检出海汰病鸡,同时要做好检疫和清毒工作。②预防接种:推鸡在出壳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氏病火鸡寇疹疫苗。若在2、3日龄进行注射,免疫效果较差,连年使用本苗免疫的鸡场。必须加大免疫剂量。③加强管理:要加强对传染性法氏囊炎及其他疾病的防治。使鸡群保持健全的免疫功能和良好的体质。鸡群发病后,在饲料中添加0002%~0005%氨笨磺服可减少死亡。

由于鸡马立克氏病与鸡白血病往往在相同年龄鸡的同一脏器发生相似的淋巴肿瘤,因此根据大体病变检查这两种病比较困难,不易对这两种病进行鉴别。对大多数病例,必须通过仔细的显微镜检查及其他实验方法,才能鉴别这两种病。区别这两种病需分析其病史、临床症状、大体病变与显微病变。

通常马立克氏病早在4周龄即可发生,其死亡高峰可发生于10周龄到20周龄,偶尔在20周龄以后,其病程仍将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出现死亡高峰;而鸡白血病在14周龄以前不会发生,在24周龄到40周龄期间死亡率最高。

马立克氏病在临床上的肢体麻痹、虹膜混浊、瞳孔缩小和边缘不齐、外周神经肿大等,有别于淋巴细胞白血病。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鸡,常能通过泄殖腔触摸到法氏囊肿瘤结节。

马立克氏病的特异显微病变为:神经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大脑白质中、小动脉周围淋巴样细胞的管套样浸润;皮肤的淋巴样细胞滤泡状浸润。淋巴细胞白血病则见不到这样的变化。

鸡马立克病是由马立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是禽类常见传染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病一般发生于2~5月龄鸡,肉鸡可早在45日龄发病。发病率约5%~10%,严重时达30%~40%或更高。180~200日龄产蛋鸡仍有发生。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火鸡、野鸡、鹌鹑和鹧鸪均可自然感染,但发病极少。鸡年龄越小越易感,通常多出现在2~5月龄的鸡群,雌鸡比雄鸡易感。不同品种的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及感染后发病率有一定差异,一般认为肉鸡易感性大于蛋鸡,来航鸡易感性大于本地鸡。一些应激因素、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A缺乏、鸡球虫的存在等均可增加发病。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鸡群不论直接或间接接触都能传播病毒。病毒可通过空气、病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羽囊上皮是含病毒最多的部位,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一旦被鸡吸入或食入都能感染发病。此外,吸血昆虫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2)症状及病变

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4周至几个月不等。按症状表现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4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①神经型:主要发生于3~4月龄鸡群,死亡率1%~3%,病鸡表现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或不能行走,特征症状是一肢或双肢麻痹或瘫痪,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呈大劈叉姿势。有的出现翅膀下垂(俗称穿大褂)、头颈歪斜、嗉囊麻痹而扩大、张口呼吸、下痢等症状。剖检可见受损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②急性内脏型:常侵害幼龄鸡。50~70日龄鸡较多见,病鸡精神委顿、不食、突然死亡。死亡率高,一般为25%~30%,可在短期内集中死亡或分散在数周内死亡。肿瘤发病率高,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常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胰、肺、肠系膜、腺胃、肠道和肌肉等器官组织。

肝、脾、肾明显肿大,其上散布或多或少、大小不等的乳白色肿瘤结节,肿瘤切面呈油脂状。卵巢肿瘤如肉团,有的卵巢肿大、呈肉样、失去皱褶,原始卵泡少或消失。腺胃肿大、壁厚、黏膜坏死,乳头消失或融合成大的结节。有的病例尚可见肌肉肿瘤,心、肺肿瘤和小肠黏膜肿瘤性白斑。

③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单侧或双眼发病,病鸡眼睑肿胀,视力减弱甚至失明。虹膜受损害后正常色素消失,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或银眼)。瞳孔收缩,边缘不整,呈锯齿状。

④皮肤型:以皮肤毛囊肿大、形成小结节或肿瘤为特征,黄豆至拇指大。最先见于颈部及两翅皮肤,以后遍及全身皮肤。

(3)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作实验室诊断。本病的血清学诊断有琼脂扩散(AgP)反应、间接荧光抗体法与中和抗体法等。

(4)防治措施

①不从发病鸡场引进鸡,进鸡要严格检疫。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

②疫苗在控制本病中起关键作用,应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防止疫病发生。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立即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选用双价苗或三价苗免疫,以加强免疫保护力。首免后进行二次免疫,在7~10日龄或18~21日龄进行补免,以防止母源抗体干扰,弥补1日龄免疫缺陷。

③定期检疫,淘汰病鸡,净化鸡场。

④定期严格消毒,防止出壳时早期感染。孵化场或孵化室应远离鸡舍。育雏期间的早期感染是暴发本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育雏室应远离鸡舍,放入雏鸡前应彻底清扫和消毒。肉鸡群应采取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空舍7~10天,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后,再饲养下一批鸡。

⑤发生本病后无治疗意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严格的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病鸡和同群鸡应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鸡舍、用具和粪便等要进行严格消毒。

(1)严格按要求保存疫苗和专用稀释液,过期的疫苗或稀释液不能使用。火鸡疱疹病毒苗要求冰冻保存,稀释后的疫苗,其周围也应放置冰块保温,并避免日光照射,平时专用稀释液应放在阴凉处,但不需冰冻,而疫苗必须冰冻保存。

(2)疫苗接种时间越早越好。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最晚不得超过出壳后72小时。一般是每批孵鸡分两次接种,即出壳一半时接种一半,出雏完毕时再接种后出壳的一半。

(3)疫苗稀释后应于1小时内用完,最长不超过2小时,否则弃去不用。

(4)根据疫苗保存时间的长短适当加大剂量05~1倍,特别是对快要过期的疫苗,以防效力降低,火鸡疱疹苗无致病性不会出现副反应。

(5)注射部位要准确,防止注穿漏出或针头插入骨头或器官内。

病毒有2个血清型。1型(MDHV1)即现在称为鸡马立克病的主要病原,它可以使鸡产生肿瘤,尽管毒株间的致病性强弱有差异。

2型(GaHV-2)是马立克2型(MDHV2)即现在称为禽疱疹病毒3型(GaHV-3),不是马立克病的主要病原体,它不能使鸡产生肿瘤。

病毒在生产性感染过程中产生多种抗原。用感染细胞培养物与康复血清进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可以检出三条以上的沉淀线,其中主要的线代表“A”抗原,这是在感染细胞培养物的上清液中可以找到的一种可溶性糖蛋白,但在病毒的细胞培养物的传代过程中常易消失。

其余两种免疫沉淀抗原被称为“B”和“C”抗原,是与感染细胞结合的,只在细胞裂解之后才能测出,其特性尚未充分鉴定。“A”抗原与病毒毒力有关,弱毒疫苗株均缺少“A”抗原。

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在经过固定的细胞核和胞浆中又发现了一种病毒结合性抗原。对未经固定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还发现了一种病毒结合性的膜抗原,不过这种抗原在细胞培养物长期传代过程中可能丢失。

非生产性感染细胞也产生几种抗原。应用免疫荧光法可在成淋巴细胞样细胞系中检出一种细胞内抗原,被称为“早期抗原”,因为它是在没有宿主DNA合成的情况下产生的。

在马立克病淋巴瘤和来自成淋巴瘤的成淋巴细胞样细胞系的细胞上,还检出了另一种膜抗原,是肿瘤特异的,因为它在生产性感染细胞表面是检查不出来的,这就是威顿(Witten)等(1975)称为的马立克病肿瘤结合表面抗原(MDtumourassociaedsurfaceantigen)。

(1)同源母源抗体对细胞结合性和非细胞结合性疫苗有干扰作用

非细胞结合性疫苗,如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易被母源抗体所中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三:①细胞结合性疫苗代替非细胞结合性疫苗。②增加疫苗的剂量,以补偿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③种鸡免疫要有选择地应用疫苗,子代应接种不同血清型的疫苗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2)防止马立克病毒野毒早朝感染

雏鸡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需要12~15天才能建立充分的免疫作用。在此期间极易感染外界环境中的马立克病毒野毒,导致免疫失败。因此,育雏室进雏前应彻底清扫,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并空舍1~2周,育雏前期、尤其是前2周内最好采取封闭式饲养,以防感染。

(3)做好疫苗的保存、稀释和接种

购买疫苗后应严格按说明书上的要求保存和运送。使用时要用相应的稀释液进行稀释,现用现配。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稀释好的疫苗放置冰浴中。疫苗一经稀释应在1小时内用完。

(4)科学选用疫苗

在马立克氏病发病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的鸡场或怀疑有超强毒力的毒株存在时,可更换疫苗种类,选用双价苗或多价苗。

(5)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因素(如饲养密度大,饲料发霉变质,鸡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水平差等)。

(6)防止早期其他病原体的干扰

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贫血因子、鸡白痢沙门氏菌等干扰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作用。特别是在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尚未建立前,这些病原体可导致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失败。

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内脏器官、皮肤等处形成肿瘤,引起鸡的急性死亡或一侧或两侧翅膀及腿部麻痹。本病主要是在出壳后1日左右感染,因此预防本病主要是依赖于孵化房及早接种疫苗,其次是不从病鸡场引进种鸡,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淘汰,鸡舍要彻底消毒。

马立克氏病的接种:应用预防马立克氏病的疫苗有几种,过去许多年来被广为应用的是火鸡疱疹苗。另外还有二价苗、三价苗等,后两种疫苗需要在液氮中保存运输,农村使用不方便。火鸡疱疹苗的使用方法为按瓶签注明的羽份数,用马立克氏病疫苗专用稀释液每头份加入02毫升进行稀释,每只雏鸡肌肉或皮下注射02毫升。

以上就是关于马立克病病毒的生态学有什么特征全部的内容,包括:马立克病病毒的生态学有什么特征、怎样防治鸡马立克氏病、如何区别鸡马立克氏病与鸡白血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83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