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话“自古江南多才子”,为何才子多出自江南

襁褓的意思2023-05-01  18

江南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关于“江南才子”的流行故事在我国南北各地有很多,这说明人们习惯了把人才和江南联系起来。事实上,古代江南和近代江南地区确实向中国输送了大批人才。自唐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有638位顶尖学者。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州就有60家,占全国的94%。近代江南已成为院士的摇篮。1955年至2009年,两院院士出生地分布在29个省区市。只有青海和宁夏尚未取得院士的突破。其中,江苏323人,居各省区之首;上海234人,居第二;浙江223人,居第三。学者不禁感叹,江浙沪并不是那么简单。

狭义上说,现代江南指的是江苏、上海和浙江,即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和杭州。其中,南京仅包括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指钱塘江以北的杭州。六合河以北的扬子江、浦口、萧山、绍兴和宁波的钱塘南部并不是狭义上的江南,在现代意义上,“扬州”位于扬子江北部,“萧山、绍兴、宁波”在南部的钱塘和“古都区”中都有凹痕。江南的字面意思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古代中原称之为南蛮,而江南则称之为吴。古代江南的南京是十二朝的都城,古代钱塘江以北的杭州是南宋的都城。许多北方学者南迁,江南成为文化教育发达、美丽富饶的地区,大面积大致是狭义上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区,它一般是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自唐安史之乱以来,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随着大量人口由北向南迁移,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由北向南迁移。直到北宋末年,南宋都城杭州(临安府)把北方的大部分人才带到了江浙。此时,江浙两地公办和民办学校数量居全国前列,当地人受教育的机会也远高于其他地方。

在人口迁移的历史背景下,为南方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储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南人才数量也以集中爆发式增长。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扩展资料

书法题字历来应用广泛,有古代文人骚客诗书画作相互题字之雅兴,有皇帝及达官贵人题字之尊荣,也有特别活动题字以资纪念等等。发展到今天更是应用广泛,分类众多,可分为如下六大类:

1、礼仪纪念题字;

2、人文景观题字;

3、文化品牌题字

4、影视书刊题字;

5、广告宣传题字;

6、艺术收藏题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 (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

诗佛是王维。

王维(701~761)

中国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对后人影响很大。

诗佛王维

归隐后,时常与高僧共游,又和处士裴迪等日谈经典,兴趣浓厚,不觉疲乏。曾经皈依荷泽神会禅师,从之参禅。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兼通音乐。当时有被推崇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而王维则被称为“诗佛”,三人在盛唐诗坛上多有建树,可说是居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王维不仅对佛学有深厚素养,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修行者,他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禅宗思想相互印证后,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王维的诗歌受佛教影响很深,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赞誉,后来更有“诗佛”的美称。他不仅能把佛教义理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而且能以其对佛教的认识来丰富诗的内涵。

补充:

诗佛可以为多个诗人的代指,包括唐代诗人王维、清代诗人袁枚和吴嵩梁,一般以指王维居多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王维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通音乐,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苏轼评论他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21岁中进士,得到张九龄提拔,官至监察御史。张九龄罢相,他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4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他写了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诗,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与孟浩然等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早年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信奉佛教,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后期的不少诗作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后更得到“诗佛”的称号。“摩诘心淡泊,本学佛而善画,出则陪岐,薛诸王及贵主游,归则餍饫辋川山水,故其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宋张戒的话很好地概括了王维隐逸的独特之处,也是他人生最大的特色。

5在盛唐炽盛的佛风中,王维虔诚地投向佛教,连他的名和字摩诘都昭示了他与佛教的契合紧密,佛教影响了他的生活节奏和政治态度,可以说,佛教左右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的一生与政治似远似近,对社会似亲似疏,对自我似执非执,他的一生是这样,他的诗与画也如此。考察当世一般的诗人甚至人,一般人只将佛境当作人生调节的手法,与现实,则是丁是丁,卯是卯,王维则不是他将佛引入人生,追求佛境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合一,佛境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佛境合一,佛教深深地融入他的社会生活、政治追求、艺术创作中,达到了政、艺、禅三位一体。

6王维的禅心可以从他的许多诗中得到明证,如:“清浅白石滩,绿蒲尚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诗的禅理佛趣可以说是俯首即拾,触目菩提。

7王维的禅心更可以从他的政治仕途中得到昭显。作为结束王维三十年知音不遇的苦闷,使王维得到再次入仕机遇的张九龄,可以说是王的恩师。但张九龄因与奸臣李林甫为敌而受到排挤,最终被唐玄宗找了个借口罢相,恩师的遭遇没有激发王维与奸臣斗争的义愤,相反却使王维以一种更圆滑的态度去对待政治,对李林甫,他肉麻地吹嘘,由此,他的官运较为通达,官职不断升迁。张九龄的罢相,使王维吸取了“教训”,改变了态度。产生这种影响的内在原因不是王维的品格,而是他所受的圆滑的佛教哲学,宗教信念使然。日日诵习禅理的王维出入于名山古寺,交游于名僧大家,但仍不忘往来于歌楼酒苑,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以说,作为诗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官吏,王维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格上伟人,王维是失败。甚至他是一个卑劣者。因为,禅的圆润使他没有了原则。王维在安史之乱迫受伪官之后,兼作俗人与超人的得意人目生,一度倾覆,使他内心羞愧得无以复加,其宗教心态也由“奉佛出尘”转向了“奉佛报恩”,达到了仕隐两相忘的境地。

文徵明,即文征明。(同样,魏征,即魏徵)

徵,有两个读音:zhǐ,zhēng

徵 zhēng,徵的简体字:征。本义:征召。

(徵 zhǐ,古代五音之一。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相当於西乐音阶中的 sol(即简谱“5”)。《周礼 春官 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征,只有一个读音:zhēng

百度百科:

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话“自古江南多才子”,为何才子多出自江南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话“自古江南多才子”,为何才子多出自江南、中国书法的由来、文微明是何许人也是哪个地方的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8009.html

最新回复(0)